03.05 只要保持大便通暢、不便祕,一天一次大便就不會得大腸癌和胃癌嗎?

聖經疑難問題解答


只要保持大便通暢、不便秘,一天一次大便就不會得大腸癌和胃癌,你想得也太簡單了,或者說太單純了。首先,便秘也並不是大腸癌的發病原因,更和胃癌沒有什麼關係。當然,並不是說便秘是正常的,便秘當然不好,你如果經常便秘,或長期便秘,你得去病因,去解決便秘問題。

其次,就像便秘和大腸癌相關(是假設,不是真的!),沒有哪個癌症是單一的病因,即便吸菸與肺癌的關係,吸菸儘管是最為明確的肺癌發病危險因素,你也不能簡單地說,不吸菸就不會得肺癌。所以,你會發現,不吸菸的人也會得肺癌,而吸菸的人可能沒有得肺癌,這似乎很奇怪,似乎讓人很不能理解。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癌症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並不是某一個單一的因素,你不吸菸,你少了一個重要危險因素,你得肺癌的風險肯定是下降的,但不等於肯定不會得肺癌,你可能有其他危險因素。那是不是說,既然如此,吸不吸菸都都一樣,反正都可能得肺癌。不會吧?這麼簡單的邏輯你都想不通?努力學習的人和不努力學習的人,都可能考不上清華北大,那是不是說,就不要努力,傻子都知道,努力學習的人有更高的概率考上北大清華,或考得好成績的概率更高,不然誰去努力,這是簡單的邏輯啊。

沒有哪種癌症是唯一的致病因素,基本都是多因素綜合綜合作用的結果,其實生活中很多事都是這樣,比如,一個人的事業成功,並不是只有努力就可以,還需要其他一些因素,不然的話,所有努力的人都成功了?當然沒有,但你不能因此說努力是沒有用的。所以,為了成功,除了努力,還需要其他方面。同理,為了儘可能不得癌症(記住:是儘可能,降低風除),就得儘可能多個方面去做好,除了不吸菸,你還是在其他方面也做好,這樣最癌症的風險才是最低。


腫瘤專科醫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大便怎麼提示疾病?⛳

作為排洩物,糞便能簡單而直觀的反映我們身體的不良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某些疾病甚至於癌症的發生。是不是大便通暢,不便秘就意味著不會得腸癌和胃癌了?顯然不是,跟隨我一起來了解一下。


正常的大便的情況?

①一般成人每日排便1~2次;

②每次排便量約100~300g;

③受飲食影響,糞便質地粗糙、細膩程度不一;

④成人正常大便為黃褐色圓柱軟便,嬰兒多為金黃色。

不難發現,大便節律僅僅是大便的一部分情況,形狀、顏色也很重要。

大便哪些變化提示病變甚至癌變的可能?

(1)排便習慣的改變,包括:近兩年來,在正常飲食下,每年超過2個月的便秘或是超過3個月的腹瀉;

(2)出現大便較前明顯變細或不成形;

(3)便血的出現,包括:

①肉眼可見的摻雜著新鮮血液的血便;

②考慮出血位置靠上的柏油樣便;

(4)其他伴隨症狀,包括:

①原因不明的腹痛腹脹,大便後緩解不明顯;

②伴隨有體重減輕、頭暈等症狀;

③腹部捫及包塊,排便後不能消除;

④便血伴有不明原因的嘔血癥狀;


實際上,大便的改變多提示腸癌的情況,胃癌需要注意以下情況:

①上腹部疼痛不適,並且疼痛沒有規律;

②消化不良,並且持續時間較長;

③有消化道出血的情況,或可見柏油樣便;

④不明原因消瘦,並且伴有貧血;

⑤經常有反酸、噯氣的情況,並且經抑酸治療後未見好轉。


段醫生特別提醒

①上述問題僅僅是提示我們的身體出現了問題,並不代表一定是腸癌、胃癌;

②診斷胃癌、腸癌的最好手段仍然是胃腸鏡;

③出現大便異常,切記首先要理清誘發因素並及時排除;

④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大便常規檢查作為初篩;

⑤既往有腸息肉或胃病病史的朋友建議每隔1-2年做一次胃鏡或腸鏡。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


我是小影大夫。只要保持大便通暢,一天一次的大便,就不會得腸癌和胃癌。這肯定是不對的。在醫學上,疾病的發生不僅僅是單一因素引起的,只要xx,就xx的描述,在考試做題時,看到這樣的描述基本也都是錯的。腸癌和胃癌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而良好的生活習慣,會減低得胃腸道癌的可能,但不是一定能杜絕胃腸道癌。

胃腸道癌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

胃腸道癌指的是胃癌、小腸癌和結直腸癌,小腸癌很少見,以胃癌和結直腸癌多見。

胃腸道癌的發生與遺傳因素、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遺傳因素在所有癌症中,都可能相關。去醫院就診,如果醫生懷疑得了癌症,一般都會問家裡人有沒有癌症的家族史,如果家裡有得癌症的,可能子女患癌的風險也相對要高。不僅是子女和父母,就連堂兄弟妹等,有得過結直腸癌的,自己都要相對注意。結直腸癌是已經明確了跟家族史有關的癌症。


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不熬夜、不抽菸喝酒,作息和飲食要規律。胃癌跟飲食有很大關係,長期吃垃圾食品、燒烤、泡麵等等更加不利。上週晚上急診來了一個17歲的年輕女孩,腹痛兩天就診,CT顯示胃癌多發轉移,整個腹腔都是轉移結節,腹腔大量積水。我一個初中同學,在他18歲那年,因為胃癌去世了,他長期習慣打遊戲,一坐一整天,就以吃泡麵為主。很可惜,花一樣的年紀,還沒來得及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就已離開。胃需要好好的養著,你不善待它,它也不會善待你。

結直腸癌現在發病率越來越多,主要跟飲食水平的提高有關,有人說這是富貴病,與吃的好、高脂飲食和低膳食纖維素有關。應酬多,飲酒、大吃大喝,不利於胃腸道的健康。所以建議低脂飲食,多新鮮蔬菜水果,多運動,遠離結直腸癌。


良好的大便習慣,有可能會減低罹患胃腸道癌的風險,但是不能杜絕癌症發生

每天一次大便,大便通暢是好習慣,大便的性狀可以反應一定的胃腸道情況。良好的排便習慣,可能降低癌症的風險,但並不是一定不會得癌症。

另外,排便時要注意大便的性狀,比如有無稀爛、血便、黑便等等。如果出現腹瀉和便秘交替、血便或者黑便、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一定要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因為我遇到過太多太多因為這些症狀拖了好幾個月才就診,結果發現是晚期癌症的例子。


小影大夫


臨床上遇到許多腸癌病例,首發症狀是腹痛、腹脹、嘔吐、肛門停止排便,入院後檢查發現為大腸癌。詳細問診,並沒有早期大便習慣和大便性狀改變,平時也是每天按時排便,最後卻是因腫瘤堵塞腸管引起腸梗阻而入院。所以大便通暢,並不是能避免大腸癌和胃癌的因素

引起腸癌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結腸癌病因目前仍未完全明確,但其相關的高危因素卻已經逐漸被認識。如過多的動物脂肪、動物蛋白飲食;缺乏新鮮蔬菜及纖維素食品;缺乏適度的體力活動等是誘發原因之一。其次,遺傳易感性在結腸癌的發病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家族成員有腸癌病史,其直系親屬也應視為結腸癌的高危人群;最後,有些疾病如家族性腸息肉病,已被公認為癌前期疾病;結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以及結腸血吸蟲病肉芽腫,也與結腸癌的發生有較密切的關係。


引起胃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首先,胃癌有一定的區域性,如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生率就比南方地區高許多;其次,與飲食有關,長期食用燻烤、醃製食品,缺乏新鮮蔬菜與水果的患者,遠端胃癌的發生率也較常人高許多;最後,與吸菸有關,吸菸者的胃癌發病率較不吸菸者高50%。

2、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是引發胃癌的主要因素。

3、疾病因素:易發生胃癌的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後的腸胃,這些病變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過程,胃粘膜腸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時間長了就有可能轉變為癌。

4、遺傳因素:有胃癌患者的家族,其血緣關係的親屬,胃癌發生率是正常的4倍。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二者沒有直接的相關性。

便秘的是常見的大腸疾病,多數是有飲食習慣,排便習慣和結腸蠕動問題導致,正常的排便也不是一定一天一次。很多沒有便秘或者排便規律的人一樣患有胃腸癌。這就說明,單純改善便秘和排便規律並不能保證不患胃腸癌。當然,如果沒有便秘,排便規律這是肯定對身體健康有利的現象。

大腸癌的發病飲食很多,有遺傳因素也有環境因素。常見的大腸癌癌前疾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結直腸息肉(腺瘤),家族性息肉病等。國內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息肉癌變,因此大腸癌有效的預防方式就是定期結腸鏡檢查。如果沒有胃腸道癌家族史,沒有癌前疾病,一般檢查一次腸鏡如果正常的話,可以10年左右做一次腸鏡就可以了。如果有癌前疾病的話,那麼需要根據具體治療情況,增加複查頻率。

同樣的道理,如果想了解胃部情況,最好就是胃鏡檢查,可以瞭解食管胃十二指腸的黏膜疾病(炎症,潰瘍,息肉,癌腫)。


因此,不能因為排便很規律,沒有明顯的便秘,就可以高枕無憂,不需要胃腸鏡檢查了。


【張成海醫生】所有文章均為原創,追求真實、客觀,普及健康知識,歡迎關注和轉發,持續提供有用的醫療健康(腫瘤防治)科普和腫瘤科工作內容。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對於大腸癌來說,危險因素包括,便秘,高脂肪和低纖維的膳食造成的腸道菌群紊亂,長期吸菸,肥胖,長期精神壓抑,慢性腹瀉,黏液血便等等,這些因素都是導致大腸癌的主要因素,所以緩解便秘很重要,其他的因素也應該重視起來,這樣才能更好的起到預防大腸癌的作用。

那麼對於胃癌來說,導致胃癌的因素也很多,比如長期吃醃製/煙燻的食物,經常食用黴變的食物,有一些食物壞了以後,很多人不願浪費就消掉黴變的地方繼續吃,但其實這些黴變的細菌依舊在。另外還有長期的暴飲暴食,大量飲酒,飲食不規律,情緒緊張等等,這些也都是導致胃癌的因素,如果要想預防胃癌,也需要從這些方面著手。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答案可能會讓很多人驚訝,便秘與胃癌和結直腸癌並沒有直接的聯繫,也就是說,便秘並不是導致胃癌和大腸癌的原因。

在我們很多中國人的思想中,便秘的患者,長期不大便,“毒素”不能排除體外,容易導致癌症。這個理論看似無懈可擊,但並沒有切實的臨床數據來支持。

確實,便秘的危害非常多,便秘可以引起腹腔壓力增加,可以導致腹壁疝氣,加重痔瘡,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等等。便秘的主要原因為結腸蠕動緩慢或者大便排出受阻,與胃沒有任何的關係,所以,便秘肯定不會引起胃癌。

那麼便秘與結直腸癌有沒有關係呢?根據大量的臨床數據來看,便秘的患者,大腸癌的發病率並沒有明顯的增加,但是,便秘可能與腸息肉的發生有一定關係。所以,如果是長期便秘的患者,需要儘早去看醫生,儘早的解除便秘的症狀。

反過來說,不便秘就不會得腸癌嗎?

這個也是沒有事實依據的,大腸癌的發生與遺傳、不良的飲食習慣、癌前疾病等多種因素有關係,而與是否便秘沒有太大的關係。想要預防大腸癌需要健康飲食,少吃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體重,定期體檢,對於45歲以上的人,建議做一次腸鏡篩查,如果發現息肉,需要儘早切除。

總而言之,便秘與胃癌和結直腸癌沒有必然的關係,大家不要過分緊張。


普外科曾醫生


你好

一般排便在3~3天一次,都屬於正常的。

所以,你如果不是長時間便秘,腸癌、胃癌,那排便和這兩種癌症是沒什麼關係的。

導致胃癌、腸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胃腸疾病、飲食、生活習慣、環境、遺傳、情緒等都可以與之相關。

所以,並不是說只要保證排便通暢就一定相安無事了。

平時在生活中還是需要多加註意的,如果在出現:長時間胃部隱痛、腹脹、便秘、排黑便等,就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觀察,查明病因。


北京德勝門胃腸醫院


其實大便通不通暢,有沒有便秘的情況,有沒有按時的大便和腸癌,胃癌之間的聯繫並不是很大。

所以各位也不要因為沒有按時的排便,存在便秘之後就焦慮說自己會不會得癌,這是沒有任何得依據得。

首先小克先來為大家普及一下胃癌和腸癌的發病原因:

胃癌的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是非常的明確,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胃癌的發病和遺傳,生活飲食,不良嗜好,幽門螺桿菌感染都是有一定的密切關係的,除了以上因素之外,像胃部的腺瘤性息肉,胃潰瘍,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和異型增生的情況也都是屬於癌前的疾病,具有癌變的風險。

而大腸癌的病因主要和慢性的炎症刺激,比如慢性的潰瘍性結腸炎,癌前的病變有一定的關係,除此之外長期的高脂肪,高蛋白,少纖維素的飲食也會導致腸道內菌群的改變。

再來說一下這兩種惡性腫瘤的常見臨床表現:

胃癌的臨床表現在發病的早期並不明顯,可以是有上腹部的不適,隱痛,噯氣,反酸,食慾不振,和其他常見胃病的消化症狀類似,有的胃癌患者還會有易飽感和乏力的表現,這些症狀容易被患者忽視和不在意,當胃癌發展到中晚期的時候就會有明顯的體重銳減,食慾缺乏,乏力,胃部的持續性疼痛為主,且這種胃部疼痛難以被奧美拉唑等藥物緩解。

腸癌的臨床表現有貧血,乏力,低熱,等全身性的表現,而且右側的結腸癌還會有腹部腫塊的出現。

左側的結腸癌主要臨床表現是以腸道的梗阻,便秘,腹脹,腹瀉,便血為主。

希望以上文字能夠對你有所幫助,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大夫


這個不一定。

這個問題其實涉及的是胃癌及大腸癌的發病原因問題。

中醫講“六腑以通為用”,指的是六腑以收納、消化、轉輸等為其主要功能,必須保持通暢無阻,才能發揮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這裡面就包含了胃腸道通暢的重要性,其中排便規律、通暢也是胃腸道功能正常的一個標誌。

所以如果有長期的大便不規律、突然出現的排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大便稀、大便發黑等,應該警惕大腸病變。

但是,由於癌症發病的複雜性,單純大便通暢、不便秘只是反應了胃腸道功能的一部分,不代表就不會患癌。

一、散發性癌

胃腸道癌的發生大多和長期的不良生活飲食習慣有關,不管是胃癌還是大腸癌,都和飲食關係密切,比如:長期酗酒,無節制進食醃製、燒烤、熏製、油炸食物,過食肉類缺少蔬菜,過分偏食致某些營養素長期缺乏等等,都被認為是消化道腫瘤發病的重要因素;另外,長期的焦慮、抑鬱、生活不規律、肥胖等也被認為與多種癌症密切相關。

而這些人群,即使是患癌,前期也有可能大便是正常的。

二、家族遺傳性癌

不管是胃癌還是大腸癌,都被證實部分和家族遺傳有關,其中,家族中攜帶CDH1突變基因的人群,患胃癌的風險大大提高。而林奇綜合徵則是患大腸癌的高發人群,是由錯配修復基因(MMR)缺失突變引起,並以常染色體顯性方式遺傳,攜帶該突變基因的人群,患者大腸癌、胃癌、宮內膜癌等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尤其是患大腸癌的風險,可高達80%。

以上可以看出,大便通暢雖然是腸道功能正常的標誌,但並不代表就不會患癌,尤其是有胃腸道惡性腫瘤家族史的人群,應該注意防範,必要時定期體檢除外癌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