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北宋為何有三大陪都?兩個因紀念宋太祖而升格,一個則與敵國有關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眾所周知,北宋都城乃是東京汴京(今開封),然而在一些史書和《水滸傳》等有關宋代的著作中,人們往往會看到西京、南京等名稱。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這是陪都,但卻不瞭解為什麼會設置這些陪都,子淵今天就以宋代“南京”為引,給大家詳細說說。

北宋為何有三大陪都?兩個因紀念宋太祖而升格,一個則與敵國有關

▲宋代畫卷上的汴京城

宋代“南京”並非是繁華的金陵城,而是指汴京南方的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從今天來看,商丘似乎並不是什麼大城市,但在五代十國與北宋時期,商丘極為繁華,在北宋建立之初,其繁華程度僅次於汴京與金陵,而這也是商丘能夠成為北宋陪都的理由之一。然而,繁華並不是商丘成為“南京”最重要的原因,一切還要歸結於宋太祖趙匡胤。

北宋為何有三大陪都?兩個因紀念宋太祖而升格,一個則與敵國有關

▲宋太祖陳橋兵變處遺址

趙匡胤尚未“黃袍加身”前,還只是後周大將,世宗柴榮臨終前任命其為殿前都點檢,輔佐幼主。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登基不久,就在朝中老臣的授意下任命趙匡胤“領歸德節度使”。當時,歸德軍主要駐紮於宋州(即商丘),這樣一來等於是將趙匡胤打發出京以消除禍患。隨後不久,趙匡胤便以歸德節度使的身份發動兵變,登基稱帝后,商丘自然也就成為其“龍潛之地”,對大宋王朝而言意義非凡。趙匡胤在位時,還不怎麼看重這裡,直到宋真宗趙恆即位,商丘的政治地位才發生了巨大變化。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二月,宋太祖趙匡胤被群臣上尊號為“應天廣運仁聖文武至德皇帝”,作為“龍潛之地”的宋州也改名為應天府,此時距大宋建國已過去四十六年。

北宋為何有三大陪都?兩個因紀念宋太祖而升格,一個則與敵國有關

▲宋真宗趙恆像軸(局部)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正月,真宗趙恆封禪泰山、祭祀后土與老子祠,一番折騰過後,他又想起大宋的“龍興之地”,於是在他的授意下,應天府升格為“南京”。需要指出的是,新建陪都,其實牽扯到諸多方面的事,並非只是簡單改個名字就行,不僅要花費巨大的精力與財力,還要興建一系列與之相匹配的建築,以彰顯皇家權威。當時宋真宗尚未完成西祀事宜,也未回到開封,就下旨應天府地方官吏,要修建一座歸德殿以為新陪都主殿,接著又命人規劃京城與宮城,同時宋真宗還下旨追賞當年宋太祖身邊的幕僚勳舊,並將恩禮轉讓給這些人的子孫。另外,趙恆又特地在南京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鴻慶宮,以供奉太祖、太宗二帝“御容”。

北宋為何有三大陪都?兩個因紀念宋太祖而升格,一個則與敵國有關

▲今人仿建的宋皇宮

可以想象,當朝廷花費巨資興建這些建築後,南京商丘在當時是多麼壯觀繁華。除商業繁華之外,南京的特殊性也體現在政治上。首先,其行政長官的級別與東京開封府尹相同,高於一般州府的知州、知府。比如北宋名相晏殊、歐陽修、張方平、葉夢等人,也都曾擔任過南京府尹,在北宋要想當到副相及以上高位,一般都要有管理陪都的經歷。另外,商丘還是北宋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許多宰相致仕退休後都會選擇在商丘安度晚年,比如杜衍、張方平、趙概等。

北宋為何有三大陪都?兩個因紀念宋太祖而升格,一個則與敵國有關

▲鞏義宋陵

除南京商丘外,宋朝還有西京洛陽、北京大名兩個陪都,其中洛陽又被稱為河南府,大名則被稱為大名府。這種陪都制度起源於唐朝,唐朝前期設有兩都,即西京長安與東京洛陽,為照顧學子,科舉考試會在兩京同時舉行。後來唐朝皇帝覺得高祖李淵起家於晉,晉陽城是“龍興之地”,遂增設晉陽為北京。“安史之亂”期間,唐玄宗李隆基逃往成都避難,成都遂升格為唐朝南京。唐末幾次大戰下來,洛陽作為都城的優勢雖然衰減,但宋朝皇帝仍將其定為西京。原因之一是宋太祖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其次則因洛陽是汴京的西部重鎮,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意義;第三,古人最偏愛的喪葬之地——北邙山位於洛陽境內,宋代帝陵群也就選在洛陽下轄的鞏縣(今河南鞏義)。最後,號稱“峻極於天”的中嶽嵩山也在洛陽境內,洛陽可謂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升格為“西京”不算過分。

北宋為何有三大陪都?兩個因紀念宋太祖而升格,一個則與敵國有關

▲大名府城門

相比而言,北京大名府的宮城規模雖然比南京要大,但在四京之中名氣最低,這是因為大名府興建時間最晚,在宋仁宗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才開始營建,故不為世人所知。至於北宋為什麼要在這裡興建陪都,則與北方的遼國有關。宋真宗趙恆在位時,宋遼關係緊張,真宗數次御駕親征都在此“駐蹕”,所以這裡本身具備“行宮”基礎,兩國達成和解之後,在靠近北境軍事重鎮的大名興建北京陪都,無疑更能證明大宋的誠意。

參考文獻:

《宋史·卷六 本紀第六·真宗一》《讀史方輿紀要·卷十六·北直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