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女陛下的人,比武則天都早350年,僅活了32歲

我們知道,陛下這個稱呼是皇帝專有的,對帝王的尊稱,譯為“您”。陛下的“陛”指帝王宮殿的臺階。“陛下”原來指的是站在臺階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進言時,不能直呼天子,必須先呼臺下的侍者而告之。後來“陛下”就成為與帝王面對面應對的敬稱。

所以說這個只有皇帝能用,而歷史上女皇帝只有一個,那就是武則天,所以我們通常認為武則天是第一個叫女陛下的,其實不然,歷史上第一個被叫為“陛下”的女人並非武則天,而是此人,比武則天要早350年。此人就是庾文君。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女陛下的人,比武則天都早350年,僅活了32歲

庾文君是晉明帝司馬紹的皇后,晉成帝司馬衍、晉康帝司馬嶽的生母,同時還是權臣庾亮的妹妹。

據《晉書列傳》記載,她榮獲“陛下”的尊稱,咸和年間,公元326-327年,“公卿奏事稱皇太后陛下”。以女性被稱陛下者,前無古人,後來者武則天,武則天被尊稱“天后陛下”要到攝政後,也就是公元675年之後,比她晚了350年。既然已經是陛下了,那是不是很牛,實際上並非如此,她只是個鬥爭的工具而已,很可憐。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女陛下的人,比武則天都早350年,僅活了32歲

庾文君是庾琛的女兒,大概在她十歲的時候,西晉亡於八王之亂,五胡入駐中華,衣冠南渡,她就跟著父親南渡,居住在會稽。

而長大後的庾文君頗具江南女子的韻味,長相甜美溫柔,《晉書》贊她“性仁慈,美姿儀”,《太平御覽》也有“令儀淑美”的記載。她不但容顏嬌美,性格賢淑,坐臥行止,亦無一處不優雅。

這樣的可人兒,自然追求者甚多,就連晉元帝司馬睿也不例外,儘管庾文君比自己的太子司馬紹大好幾歲,但依然被聘為太子妃。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女陛下的人,比武則天都早350年,僅活了32歲

晉元帝此舉讓一個人很不滿意,那就是琅琊王氏的王敦。按道理,琅琊王氏才是東晉第一士族,而且晉元帝要不是他們王氏兄弟的支持,是當不了皇帝的。當年司馬睿東渡南下來到健康,江南的士族無一人理會他。江東的士族是書宦高門,多是門第高的貴族,豪族是人多勢眾,財大氣粗。而司馬睿只是宗室的旁支,又無名望和業績,沒多大分量,所以,對司馬睿卻都輕視。以至於司馬睿到達建鄴半年之久,沒有任何當地大族主動地向他靠攏,表示親近。尤其是為首的顧、陸兩大豪族。

沒辦法,王導只好出面調解北方士族和南方士族的關係,聯合江南的幾個頭部士族一起擁護司馬睿,這樣司馬睿才在江南站穩腳跟,而王導更是功不可沒,直接被皇帝叫為仲父。當時人都叫“王與馬,共天下”。王導主內政,王敦主外政。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女陛下的人,比武則天都早350年,僅活了32歲

所以,皇室和王家才是最佳的聯姻方案,但晉元帝司馬睿卻立庾家庾文君為太子妃,這是間接削弱王家的權力。

王敦自然不滿,而且王敦手握重兵,公元322年,永昌元年,王敦以“清君側”為由發動兵變,與江南大族沈充組成聯軍,攻下建康。晉元帝司馬睿不是王敦的對手只好媾和,委屈加窩火,一命嗚呼。

晉元帝去世後,太子司馬紹繼位,是為晉明帝。被迫給予王敦“奏事不名,入朝不趨,劍覆上殿”的待遇。這樣王敦怒氣才稍稍消退,等王敦消氣之後,晉明帝才幹冊封庾文君為皇后,“以後兄中領軍(庾)亮為中書監”。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女陛下的人,比武則天都早350年,僅活了32歲

晉明帝也不是個吃素的,他很想有一番作為,很聰明。《世說新語》上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位長安的使者來訪,當時司馬紹估計才幾歲,剛好坐在父親晉元帝司馬睿身邊。司馬睿問來使長安的情況,忍不住流了眼淚,司馬紹就問父親為什麼哭,司馬睿說明情況後,就問司馬紹:“兒啊,你說長安和太陽那個遠啊。”

司馬紹說:“長安近,太陽遠,我們只聽說從長安來,沒聽過從太陽來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女陛下的人,比武則天都早350年,僅活了32歲

晉元帝司馬睿覺得不可思議。第二天群臣宴會的時候,他當著眾位大臣的面又問司馬紹:“兒啊,你說長安遠還是太陽遠”

這時司馬紹回答說:“太陽近”

晉元帝臉色大變:“你小子怎麼和昨天說的不一樣呢?”

司馬紹解釋到:“太陽,我們抬頭就看到,可是長安我們看不到啊”,晉元帝很是高興。這就是“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女陛下的人,比武則天都早350年,僅活了32歲

這哪裡是笨小孩,所以,他那裡容得下像王敦這樣的目無君主,因此晉明帝一直在找機會剷除王敦。而王敦也頗具野心,因為功勳,他也想當皇帝。二人一直在暗中較勁,君臣彼此不待見。最後王敦按捺不住,豎起大旗造反。說了明帝不是吃素的,他微服察看軍情,親自指揮戰鬥,於是王敦病死軍中,叛軍被擊敗,晉明帝獲勝掌權。

晉明帝雖然掌權,但卻輸了歲月和身體,在位三年就病逝了,兒子司馬衍即位,就是晉成帝,但晉成帝才五歲。按慣例,要麼母親以皇太后身份出來幫忙,要麼託孤大臣攝政。聰明的晉明帝自然知道妻子庾文君無心政治,於是選擇託孤,臨死前任命的顧命大臣依次是:太宰司馬羕,司徒王導,尚書令卞壺,車騎將軍郗鑑,護軍將軍庾亮,丹楊尹溫嶠等。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女陛下的人,比武則天都早350年,僅活了32歲

以同族的司馬羕為首輔,與大舅子庾亮一起護航幼帝,王氏家族的勢力勢必得到抑制。但他千算萬算,卻始終沒有算到問題會出在大舅子庾亮身上。

沒錯,庾亮也是一個不安分的人,他覬覦司馬羕的首輔地位,私下裡聯合同樣不甘心的王導,二人一拍即合,劍指司馬羕。二人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先架空司馬羕。如何架空呢?推自己的妹妹皇太后庾文君上臺,這樣司馬羕的權力被削弱了。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女陛下的人,比武則天都早350年,僅活了32歲

於是“群臣以帝幼衝,奏請太后依漢和熹皇后故事;太后辭讓數四,乃從之。”

沒辦法庾文君一個弱女子那裡是哥哥和群臣們的對手,只好上臺臨朝稱制,而她上臺後第一件事就是在哥哥庾亮的操縱下,發佈的第一道詔書:王導錄尚書事,與中書令庾亮共同輔政,最後司馬羕只能下野,庾亮掌權。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稱女陛下的人,比武則天都早350年,僅活了32歲

掌權後的庾亮尾巴翹了,解除鎮壓王敦有功的流民首領蘇峻的兵權,這下蘇峻火了,他原本並無反意:“昔明皇帝親執臣手,使臣北討胡寇。今中原未靖,無用家為,乞補青州界一荒郡,以展鷹犬之用。”但大權在握的庾亮就是看不慣他,不給任何商量的餘地,狗急了也會跳牆,結果蘇峻反。

公元328年,咸和三年,蘇峻率領軍隊攻佔建康,“縱兵大掠,侵逼六宮”。女陛下庾文君不堪侮辱,得暴病身亡,時年三十二歲。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