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今唯独日本还在使用年号制度,为何日本发布新年号引发世界关注?

澹奕


年号是中国发明的纪年形式,受汉文化影响,东亚国家都有过年号制度,但年号只限于有君主的国家使用,共和制国家是没有年号的

我先讲一下今天咱们的纪年方式,如今的纪年方式是在民国建立时确立的。在民国建立后决定使用“西元纪年法”,那啥叫“西元纪年”呢?

西元纪年就是以耶稣诞辰的那一年为“西元元年”,今年就是西元2019年啦。

民国时期同时使用“民国”和“西元”两种纪年方式。新中国成立之后,只保留“西元纪年”,并将“西元”被改称为“公元”,但仅仅就是换了个名字,意思还是一样的,今年是公元2019年。

“公元纪年”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通行的纪年方式,它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不过在民国建立之初,大家也讨论过使用“黄帝纪年”或者是“孔子纪年”,也就是拿黄帝的诞辰日或孔子的诞辰日作为起始元年。

举个例子,假如是使用孔子纪年,那么今年就是“孔历2570年”,因为孔子要比耶稣早了500多年,所以孔历也比公历数字大。

但是在当年经过一番权衡,国民政府还是决定使用西元纪年(公元纪年)。而在封建时代,中国的纪年方式主要使用皇帝的年号。

“年号”最早是汉武帝发明的,在汉武帝继位后,他使用了中国历史第一个年号“建元”,此后形成制度,每个皇帝上台之后都会启用一个新的年号。

在明朝以前,皇帝的年号是可以随便换的,例如汉武帝一朝就使用了11个年号,而唐高宗更是使用了14个年号,而武则天也使用过14个年号。并且皇帝换年号完全就是看心情,只要碰到什么天降祥瑞或者大的战事,皇帝就会换年号。(武则天换年号完全看心情)

换年号对于皇帝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但对民间可是苦不堪言。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今年我们还是公历2019年,明年就成了孔历2571年了,这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非常大地困扰。

为了避免对老百姓生活的干扰,自明朝建立开始,明太祖朱元璋就下令确立“一帝一元制”,既一个皇帝只能拥有一个年号,不得随意更改。于是在明清两朝,我们都是用年号来指代皇帝。

例如:洪武皇帝、永乐皇帝、万历皇帝、崇祯皇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等。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出现,明英宗就曾经使用过“正统”和“天顺”两个年号,因为由于他曾被瓦剌俘虏过,所以他的弟弟朱祁钰被大臣们拥立为帝。此后明英宗被瓦剌人放回了明朝,又通过“夺门之变”再度上台,于是就重新启用了一个新的年号。但除了明英宗以外,明清两朝的皇帝都只有一个年号。

日本的年号制度起源于中国的唐朝,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首次使用年号“大化”,此后年号制度在日本确立。

和中国一样,日本的年号也是可以随便换,直到明治维新后日本才确立了“一帝一元制”。从明治天皇后,日本又经历了“大正”、“昭和”、“平成”三个时代。

“平成”一词出自《史记·五帝本纪》中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1989年,“平成”年号正式在日本启用)

如今虽然平成天皇仍旧建在,但随着平成天皇将在2019年4月30号主动退位,日本也将迎来新的天皇和新年号。

(即将在5月1日登基的新天皇德仁)

今天4月1号,日本政府公布了新天皇的年号——“令和”。这个年号出自日本诗歌《万叶集·梅之花之歌·序文·32首》中的“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在今年5月1日之后,持续30年的日本平成时代就将结束,令和时代正式开启。


千佛山车神


何为年号?

年号起源于中国古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最早的年号是西汉汉武帝所用。后来中华文化传往东亚各国,新罗在6世纪、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开始使用年号。

近代以来东亚的君主政权相继终结,年号也因此废止。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改用民国纪年;朝鲜半岛和越南也先后废止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保持君主制的日本。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数,没有年号。而据清朝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考证,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十九年首创的,为“元狩”。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通常会改元并同时改变年号。

明朝以前的皇帝多使用两个以上的年号,例如汉武帝有11个年号,武则天在位21年有18个年号。明朝以后开始采用一世一元制(除了复辟者以外,如明英宗),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因此也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等。日本自孝德天皇接触唐朝之后开始效仿中国,于大宝元年(701年)开始正式使用年号直到今日。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跟中国明朝以前一样,一位天皇可有多个年号,明治维新后就跟中国明清时代的君主一样,一位天皇一个年号。

那么为什么日本改个年号引起这么大动静?

年号在古代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因此这也是日本的精神象征之一。年号不仅蕴含着一个时代的文化深意,而且更包含了日本国民的理想和愿望。例如“平成”年号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内平外成”,《尚书》中有“地平天成”,日本当年选择它有“达成和平”的意思,反映了日本国内和国外维系良好关系的愿望。而“平成”之前裕仁天皇的年号“昭和”,显示的是“昭示和谐”之意。

年号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日本,人们将年号纪年与公历纪年共同使用,年号选定后将出现在日本的货币、报纸、驾照以及官方文件中,所以选择年号是一很严肃的事情。

年号的选取?

年号不能乱取,根据日本1979年出台的《元号法》规定,年号的选择要由日本内阁决定,其具体过程是首相(现任:安倍晋三)指定有识人士向内阁官房长官(现任:菅义伟)提出2~5个候补的年号,再由内阁官房长官整理好并向首相汇报,最后由内阁僚会议讨论并决定。

年号的选择要符合几个条件: ▪️要符合日本国民的期待▪️ 由二个汉字组成▪️要好写▪️要好念▪️以往都没有用过的▪️不能是已经流通的词汇

此次日本改元“令和”开创了几个先例:

1.这是日本明治天皇以来首次因为“生前退位”而改元。

2.这是首次新天皇在即位前由现任天皇签署政令公布的新年号。

3.“令和”新年号出自日本古籍《万叶集》,引用了“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佩后之香”一句。这是年号首次出自日本古籍,以往都出自中国古籍。

所以日本取年号为何引起世界关注呢?

我想大概是:

附图,募兵海报

亦或者是?

此为个人浅见,欢迎交流讨论!


我没忘记home


年号始于西汉汉武帝,世界上第一个年号是建元,时为公元前140年。年号与皇帝直接关联,一个皇帝可以有几个年号,但皇帝更替肯定要取新年号。这次日本就是这样,天皇迭代,新年号出。

中华文化圈,越南,朝鲜,韩国,日本,都曾经有年号。现在只有日本还保留年号,原因很简单,只有日本还有皇室。只要天皇制度还存在,日本就会继续有年号。

日本发布新年号,从国家形像角度,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公关,传播深远。从新闻角度,并未引起世界关注,毕竟欧洲美洲非洲,都搞不明白年号是神马。真正参与讨论的,除了日本,只有中韩两国。这毕竟是古史新生,有很大的趣味性和传统味道,既老又新,适合不同年龄段和价值取向的人,广谱讨论热度自然高。

我个人经验,世上几乎没有自然形成的热点,一个新闻能保持热度,和有意的推动必然关联。日本新年号如此受关注,重要原因是天皇在日本影响确实大,安倍政府又没有什么好故事讲,就顺势夸张此事。中国媒体和网络关注,是年号原本就是中华文化产品。至于韩国为什么跟着吵吵,这个国家,呃,一向很神秘有趣吧。

(全文完)


李牧


日本发布新年号那里有引起世界的关注???看今天的国际新闻,头条基本上都是英国脱欧的事情,日本改年号的事也就是一个小新闻,CNN有一篇无关痛痒的报道,也就是一般性的陈述这一事件,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提出了改年号会给计算机系统的使用造成技术性的问题,不得不说,这种技术型的想法,果然是老外的思路。对于年号的蕴藏的文化意义,西方人当然是不会有什么感觉的。

从英文媒体普遍用“era”来翻译年号来看,西方世界基本上是没有理解到年号的意思的,era是表示以特定的事件为标志的一段时间,一般翻译为时代或年代,和年号完全不是一回事。年号是纪年的名称,它不是一段时间,而是标记时间的美名,新年号不等于新时代。西方媒体连年号是什么都没有去仔细去想过,那有什么普遍关注的问题!

说实话,日本这次改年号,可以说是中国网民的一次集体狂欢。借着日本这次改年号,我们的网民充分展示了各种才华,光这两天头条上的段子就已经让我大开眼界了。各种调侃和羞辱,层出不穷。尤其是“中出”之类的恶俗趣味,对别人的一个传承了中华传统超过千年的年号制度,我们是各种冷嘲热讽,既不尊重他人对我们文化的传承,也暴露出我们自身的文化到了今天有多么的劣质。

日本的新年号“令和”出来后,我们又开始挖掘这两个字的古典来源,找到张衡的话还好,有人居然把“和大人”也扯了进来,实在是拿低俗当有趣了!本来这次日本想要回避中国古典,非得从日本古典中去选年号就是一个很无聊的东西,除非你不用汉字,否则任何日本古典的汉字典故也不过是中国古典的山寨版。不过,年号是用我们的古典,还是用日本的古典,这是人家的内政,不关我们的事,在这一点上去嘲讽人家,反而显得我们太小家子气。


说实话,“令和”这样的年号,是很不伦不类的,它的出典《万叶集》不过是些风花雪月的东西,和“明治”、“大正”、“平成”来源于儒家经典的“政典”完全不同,“初春令月,气淑风和”就是古文里面烂掉牙的口水话,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像good morning, how do you do之类的开场白,居然成了年号,而且日本还想从这里面找到文化自信,只能是越来越没有文化而已。


只爱潘多拉


年号,不是我大中华的传统吗?怎么自己丢掉了?反而被人家发扬光大?




皖K雨哥


我们在继续发扬传统:关系学(上学看病以后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