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今唯獨日本還在使用年號制度,為何日本發佈新年號引發世界關注?

澹奕


年號是中國發明的紀年形式,受漢文化影響,東亞國家都有過年號制度,但年號只限於有君主的國家使用,共和制國家是沒有年號的

我先講一下今天咱們的紀年方式,如今的紀年方式是在民國建立時確立的。在民國建立後決定使用“西元紀年法”,那啥叫“西元紀年”呢?

西元紀年就是以耶穌誕辰的那一年為“西元元年”,今年就是西元2019年啦。

民國時期同時使用“民國”和“西元”兩種紀年方式。新中國成立之後,只保留“西元紀年”,並將“西元”被改稱為“公元”,但僅僅就是換了個名字,意思還是一樣的,今年是公元2019年。

“公元紀年”是目前世界上最為通行的紀年方式,它使用起來非常方便。不過在民國建立之初,大家也討論過使用“黃帝紀年”或者是“孔子紀年”,也就是拿黃帝的誕辰日或孔子的誕辰日作為起始元年。

舉個例子,假如是使用孔子紀年,那麼今年就是“孔歷2570年”,因為孔子要比耶穌早了500多年,所以孔歷也比公曆數字大。

但是在當年經過一番權衡,國民政府還是決定使用西元紀年(公元紀年)。而在封建時代,中國的紀年方式主要使用皇帝的年號。

“年號”最早是漢武帝發明的,在漢武帝繼位後,他使用了中國歷史第一個年號“建元”,此後形成制度,每個皇帝上臺之後都會啟用一個新的年號。

在明朝以前,皇帝的年號是可以隨便換的,例如漢武帝一朝就使用了11個年號,而唐高宗更是使用了14個年號,而武則天也使用過14個年號。並且皇帝換年號完全就是看心情,只要碰到什麼天降祥瑞或者大的戰事,皇帝就會換年號。(武則天換年號完全看心情)

換年號對於皇帝來說就是一句話的事兒,但對民間可是苦不堪言。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今年我們還是公曆2019年,明年就成了孔歷2571年了,這給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非常大地困擾。

為了避免對老百姓生活的干擾,自明朝建立開始,明太祖朱元璋就下令確立“一帝一元制”,既一個皇帝只能擁有一個年號,不得隨意更改。於是在明清兩朝,我們都是用年號來指代皇帝。

例如:洪武皇帝、永樂皇帝、萬曆皇帝、崇禎皇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等。

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出現,明英宗就曾經使用過“正統”和“天順”兩個年號,因為由於他曾被瓦剌俘虜過,所以他的弟弟朱祁鈺被大臣們擁立為帝。此後明英宗被瓦剌人放回了明朝,又通過“奪門之變”再度上臺,於是就重新啟用了一個新的年號。但除了明英宗以外,明清兩朝的皇帝都只有一個年號。

日本的年號制度起源於中國的唐朝,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首次使用年號“大化”,此後年號制度在日本確立。

和中國一樣,日本的年號也是可以隨便換,直到明治維新後日本才確立了“一帝一元制”。從明治天皇后,日本又經歷了“大正”、“昭和”、“平成”三個時代。

“平成”一詞出自《史記·五帝本紀》中的“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1989年,“平成”年號正式在日本啟用)

如今雖然平成天皇仍舊建在,但隨著平成天皇將在2019年4月30號主動退位,日本也將迎來新的天皇和新年號。

(即將在5月1日登基的新天皇德仁)

今天4月1號,日本政府公佈了新天皇的年號——“令和”。這個年號出自日本詩歌《萬葉集·梅之花之歌·序文·32首》中的“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在今年5月1日之後,持續30年的日本平成時代就將結束,令和時代正式開啟。


千佛山車神


何為年號?

年號起源於中國古代帝王紀年所立的名號,最早的年號是西漢漢武帝所用。後來中華文化傳往東亞各國,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紀後期、越南在10世紀都開始使用年號。

近代以來東亞的君主政權相繼終結,年號也因此廢止。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廢除年號紀年的做法,改用民國紀年;朝鮮半島和越南也先後廢止年號,目前仍使用年號的是保持君主制的日本。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年號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年號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此前的帝王只有年數,沒有年號。而據清朝趙翼的《二十二史札記》考證,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首創的,為“元狩”。此後,每次新皇帝登基通常會改元並同時改變年號。

明朝以前的皇帝多使用兩個以上的年號,例如漢武帝有11個年號,武則天在位21年有18個年號。明朝以後開始採用一世一元制(除了復辟者以外,如明英宗),一個皇帝只用一個年號,因此也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例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等。日本自孝德天皇接觸唐朝之後開始效仿中國,于大寶元年(701年)開始正式使用年號直到今日。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前跟中國明朝以前一樣,一位天皇可有多個年號,明治維新後就跟中國明清時代的君主一樣,一位天皇一個年號。

那麼為什麼日本改個年號引起這麼大動靜?

年號在古代被認為是帝王正統的標誌,稱為“奉正朔”,因此這也是日本的精神象徵之一。年號不僅蘊含著一個時代的文化深意,而且更包含了日本國民的理想和願望。例如“平成”年號出自中國古代典籍,在《史記·五帝本紀》中有“內平外成”,《尚書》中有“地平天成”,日本當年選擇它有“達成和平”的意思,反映了日本國內和國外維繫良好關係的願望。而“平成”之前裕仁天皇的年號“昭和”,顯示的是“昭示和諧”之意。

年號還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日本,人們將年號紀年與公曆紀年共同使用,年號選定後將出現在日本的貨幣、報紙、駕照以及官方文件中,所以選擇年號是一很嚴肅的事情。

年號的選取?

年號不能亂取,根據日本1979年出臺的《元號法》規定,年號的選擇要由日本內閣決定,其具體過程是首相(現任:安倍晉三)指定有識人士向內閣官房長官(現任:菅義偉)提出2~5個候補的年號,再由內閣官房長官整理好並向首相彙報,最後由內閣僚會議討論並決定。

年號的選擇要符合幾個條件: ▪️要符合日本國民的期待▪️ 由二個漢字組成▪️要好寫▪️要好念▪️以往都沒有用過的▪️不能是已經流通的詞彙

此次日本改元“令和”開創了幾個先例:

1.這是日本明治天皇以來首次因為“生前退位”而改元。

2.這是首次新天皇在即位前由現任天皇簽署政令公佈的新年號。

3.“令和”新年號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引用了“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佩後之香”一句。這是年號首次出自日本古籍,以往都出自中國古籍。

所以日本取年號為何引起世界關注呢?

我想大概是:

附圖,募兵海報

亦或者是?

此為個人淺見,歡迎交流討論!


我沒忘記home


年號始於西漢漢武帝,世界上第一個年號是建元,時為公元前140年。年號與皇帝直接關聯,一個皇帝可以有幾個年號,但皇帝更替肯定要取新年號。這次日本就是這樣,天皇迭代,新年號出。

中華文化圈,越南,朝鮮,韓國,日本,都曾經有年號。現在只有日本還保留年號,原因很簡單,只有日本還有皇室。只要天皇制度還存在,日本就會繼續有年號。

日本發佈新年號,從國家形像角度,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公關,傳播深遠。從新聞角度,並未引起世界關注,畢竟歐洲美洲非洲,都搞不明白年號是神馬。真正參與討論的,除了日本,只有中韓兩國。這畢竟是古史新生,有很大的趣味性和傳統味道,既老又新,適合不同年齡段和價值取向的人,廣譜討論熱度自然高。

我個人經驗,世上幾乎沒有自然形成的熱點,一個新聞能保持熱度,和有意的推動必然關聯。日本新年號如此受關注,重要原因是天皇在日本影響確實大,安倍政府又沒有什麼好故事講,就順勢誇張此事。中國媒體和網絡關注,是年號原本就是中華文化產品。至於韓國為什麼跟著吵吵,這個國家,呃,一向很神秘有趣吧。

(全文完)


李牧


日本發佈新年號那裡有引起世界的關注???看今天的國際新聞,頭條基本上都是英國脫歐的事情,日本改年號的事也就是一個小新聞,CNN有一篇無關痛癢的報道,也就是一般性的陳述這一事件,不是什麼大事,只是提出了改年號會給計算機系統的使用造成技術性的問題,不得不說,這種技術型的想法,果然是老外的思路。對於年號的蘊藏的文化意義,西方人當然是不會有什麼感覺的。

從英文媒體普遍用“era”來翻譯年號來看,西方世界基本上是沒有理解到年號的意思的,era是表示以特定的事件為標誌的一段時間,一般翻譯為時代或年代,和年號完全不是一回事。年號是紀年的名稱,它不是一段時間,而是標記時間的美名,新年號不等於新時代。西方媒體連年號是什麼都沒有去仔細去想過,那有什麼普遍關注的問題!

說實話,日本這次改年號,可以說是中國網民的一次集體狂歡。藉著日本這次改年號,我們的網民充分展示了各種才華,光這兩天頭條上的段子就已經讓我大開眼界了。各種調侃和羞辱,層出不窮。尤其是“中出”之類的惡俗趣味,對別人的一個傳承了中華傳統超過千年的年號制度,我們是各種冷嘲熱諷,既不尊重他人對我們文化的傳承,也暴露出我們自身的文化到了今天有多麼的劣質。

日本的新年號“令和”出來後,我們又開始挖掘這兩個字的古典來源,找到張衡的話還好,有人居然把“和大人”也扯了進來,實在是拿低俗當有趣了!本來這次日本想要回避中國古典,非得從日本古典中去選年號就是一個很無聊的東西,除非你不用漢字,否則任何日本古典的漢字典故也不過是中國古典的山寨版。不過,年號是用我們的古典,還是用日本的古典,這是人家的內政,不關我們的事,在這一點上去嘲諷人家,反而顯得我們太小家子氣。


說實話,“令和”這樣的年號,是很不倫不類的,它的出典《萬葉集》不過是些風花雪月的東西,和“明治”、“大正”、“平成”來源於儒家經典的“政典”完全不同,“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就是古文裡面爛掉牙的口水話,這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像good morning, how do you do之類的開場白,居然成了年號,而且日本還想從這裡面找到文化自信,只能是越來越沒有文化而已。


只愛潘多拉


年號,不是我大中華的傳統嗎?怎麼自己丟掉了?反而被人家發揚光大?




皖K雨哥


我們在繼續發揚傳統:關係學(上學看病以後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