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古籍|中国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书》黄石公著(上)

古籍|中国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书》黄石公著(上)

前言

这是一本奇书,来历很不一般,内容也非同寻常,它叫《素书》。

《素书》不仅包含治国安邦大谋略,更有修身处世、为人之道的小智慧,每一句箴言都是切中要害,一针见血,读来如醍醐灌顶、豁然顿悟,其对人生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值得我们每个人读上一读。现在,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它了。但在古代,这本书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很多封建帝王都将这本书视为圭臬,看作治国兴邦的法宝。《素书》的作者是张良的老师黄石公。

黄石公其人,在史籍上的记载很少。相传,他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张良,并觉得张良是一个可造之才,就将这本书送给了张良。后来,张良正是凭借这本书,帮助刘邦建立了长达400年之久的大汉王朝。又是凭借从这本书中参透的智慧,张良功成身退,避免了兔死狗烹的可悲下场。

古籍|中国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书》黄石公著(上)

黄石公将这本书给张良的时候,张良问他叫什么名字。黄石公说,等到你辅佐有才能的人统一国家之后,就到济北谷城山下来找我吧,山下的那块黄石就是我。所有的人,包括张良在内,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因此,张良尊称他为黄石公。

相传,黄石公后来得道成仙。《素书》还有一个名字,叫作《圯桥授书》,这个书名是张良取的。因为张良始终参不透老师为什么要将这本书命名为《素书》,就取了另外一个名字。现在,黄石公将这本书命名为《素书》的原因自然无法考证了。据笔者推测,这可能是因为黄石公觉得,天下的道理都是简单朴素的,世界也应该是简单朴素的,所以才叫《素书》!然,这只是个人的推测,仅仅提供一种可能性而已。

黄石公生活在秦朝末年,思想上受到了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等各家学说的影响。因此,在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各家思想的痕迹。

古籍|中国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书》黄石公著(上)

《素书》是作者人生观的具体表现,里面主要讲述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的思想体系;

(2)统治者应该遵循的用人原则;

(3)为别人做事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修养;

(4)总结治国安邦的方法;

(5)诠释为人处世之道。

因为《素书》比较难懂,因此也被称为天书。对于熟读文言的古人来说,尚且如此,对于渐渐远离之乎者也的我们来讲,想要完全理解就更加困难了。因此,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们除了将里面的文字翻译成白话文之外,还加上了具体案例和深入的解读。因为时间仓促,加之能力有限,里面肯定有许多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古籍|中国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书》黄石公著(上)

《素书》原序 〔宋〕张商英

《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

黄石公得子房而传之,子房不得其传而葬之。后五百余年而盗获之,自是《素书》始传于人间。然其传者,特黄石公之言耳,而公之意,其可以言尽哉。余窃尝评之:“天人之道,未尝不相为用,古之圣贤皆尽心焉。尧钦若昊天,舜齐七政,禹叙九畴,傅说陈天道,文王重八卦,周公设天地四时之官,又立三公以燮理阴阳。孔子欲无言,老聃建之以常无有。

古籍|中国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书》黄石公著(上)

《阴符经》曰:‘宇宙在乎手,万物生乎身。道至于此,则鬼神变化,皆不逃吾之术,而况于刑名度数之间者欤!’”黄石公,秦之隐君子也。其书简,其意深;虽尧、舜、禹、文、傅说、周公、孔、老,亦无以出此矣。然则,黄石公知秦之将亡,汉之将兴,故以此《书》授子房。而子房者,岂能尽知其《书》!子房之所以为子房者,仅能用其一二耳。《书》曰:“阴计外泄者败。”子房用之,尝劝高帝王韩信矣;《书》曰:“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子房用之,尝劝高帝侯雍齿矣;《书》曰:“决策于不仁者险。”子房用之,尝劝高帝罢封六国矣;《书》曰:“设变致权,所以解结。”子房用之,尝致四皓而立惠帝矣;《书》曰:“吉莫吉于知足。”子房用之,尝择留自封矣;《书》曰:“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子房用之,尝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矣。嗟!粕弃滓zǐ,犹足以亡秦、项而帝沛公,况纯而用之,深而造之者乎!

自汉以来,章句文词之学炽,而知道之士极少。如诸葛亮、王猛、房乔、裴度等辈,虽号为一时贤相,至于先王大道,曾未足以知仿佛。此《书》所以不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也。离有离无之谓“道”,非有非无之谓“神”,有而无之之谓“圣”,无而有之之谓“贤”。非此四者,虽口诵此《书》,亦不能身行之矣。

古籍|中国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书》黄石公著(上)

《素书》原典

古籍|中国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书》黄石公著(上)

【原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古籍|中国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书》黄石公著(上)

古籍|中国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书》黄石公著(上)

【原文】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

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 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见嫌而不苟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苟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古籍|中国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书》黄石公著(上)

古籍|中国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书》黄石公著(上)

【原文】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译文】

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谢绝酒色侵扰,这样可以不受玷污;回避嫌疑,远离惑乱,这样可以不出错误。 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肃敬、节俭、谦逊、简约,这样可以守身不辱;深谋远虑,这样可以不至于困危;亲近仁义之士,结交正直之人,这样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帮助。为人尽量宽容,行为敦厚,这是待人处世之道。任才使能,使人人能尽其才,这是用人成事之要领;抑制邪恶,斥退谗佞之徒,这样可以防止动乱;推求往古,验证当今,这样可以不受迷惑;了解事态,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应付仓卒事变;采用灵活手法,施展权变之术,这样可以解开纠结;心中有数,闭口不言,凡事能顺从时机,这样可以远怨无咎;坚定不移,正直刚强,这样才能建功立业;勤勉惕励;心地善良,这样才能善始善终。

未完待续... ...

古籍|中国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书》黄石公著(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