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古籍|中國古代最神祕的智典《素書》黃石公著(上)

古籍|中國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書》黃石公著(上)

前言

這是一本奇書,來歷很不一般,內容也非同尋常,它叫《素書》。

《素書》不僅包含治國安邦大謀略,更有修身處世、為人之道的小智慧,每一句箴言都是切中要害,一針見血,讀來如醍醐灌頂、豁然頓悟,其對人生的指導意義不言而喻,值得我們每個人讀上一讀。現在,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它了。但在古代,這本書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很多封建帝王都將這本書視為圭臬,看作治國興邦的法寶。《素書》的作者是張良的老師黃石公。

黃石公其人,在史籍上的記載很少。相傳,他是秦末漢初的五大隱士之一。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張良,並覺得張良是一個可造之才,就將這本書送給了張良。後來,張良正是憑藉這本書,幫助劉邦建立了長達400年之久的大漢王朝。又是憑藉從這本書中參透的智慧,張良功成身退,避免了兔死狗烹的可悲下場。

古籍|中國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書》黃石公著(上)

黃石公將這本書給張良的時候,張良問他叫什麼名字。黃石公說,等到你輔佐有才能的人統一國家之後,就到濟北谷城山下來找我吧,山下的那塊黃石就是我。所有的人,包括張良在內,都不知道他的真實姓名,因此,張良尊稱他為黃石公。

相傳,黃石公後來得道成仙。《素書》還有一個名字,叫作《圯橋授書》,這個書名是張良取的。因為張良始終參不透老師為什麼要將這本書命名為《素書》,就取了另外一個名字。現在,黃石公將這本書命名為《素書》的原因自然無法考證了。據筆者推測,這可能是因為黃石公覺得,天下的道理都是簡單樸素的,世界也應該是簡單樸素的,所以才叫《素書》!然,這只是個人的推測,僅僅提供一種可能性而已。

黃石公生活在秦朝末年,思想上受到了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等各家學說的影響。因此,在這本薄薄的小冊子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各家思想的痕跡。

古籍|中國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書》黃石公著(上)

《素書》是作者人生觀的具體表現,裡面主要講述了以下幾個問題:

(1)作者的思想體系;

(2)統治者應該遵循的用人原則;

(3)為別人做事的同時也要加強自身的修養;

(4)總結治國安邦的方法;

(5)詮釋為人處世之道。

因為《素書》比較難懂,因此也被稱為天書。對於熟讀文言的古人來說,尚且如此,對於漸漸遠離之乎者也的我們來講,想要完全理解就更加困難了。因此,為了便於讀者理解,我們除了將裡面的文字翻譯成白話文之外,還加上了具體案例和深入的解讀。因為時間倉促,加之能力有限,裡面肯定有許多疏漏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古籍|中國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書》黃石公著(上)

《素書》原序 〔宋〕張商英

《黃石公素書》六篇,按《前漢列傳》黃石公圯橋所授子房《素書》,世人多以“三略”為是,蓋傳之者誤也。晉亂,有盜發子房冢,於玉枕中獲此書,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

黃石公得子房而傳之,子房不得其傳而葬之。後五百餘年而盜獲之,自是《素書》始傳於人間。然其傳者,特黃石公之言耳,而公之意,其可以言盡哉。餘竊嘗評之:“天人之道,未嘗不相為用,古之聖賢皆盡心焉。堯欽若昊天,舜齊七政,禹敘九疇,傅說陳天道,文王重八卦,周公設天地四時之官,又立三公以燮理陰陽。孔子欲無言,老聃建之以常無有。

古籍|中國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書》黃石公著(上)

《陰符經》曰:‘宇宙在乎手,萬物生乎身。道至於此,則鬼神變化,皆不逃吾之術,而況於刑名度數之間者歟!’”黃石公,秦之隱君子也。其書簡,其意深;雖堯、舜、禹、文、傅說、周公、孔、老,亦無以出此矣。然則,黃石公知秦之將亡,漢之將興,故以此《書》授子房。而子房者,豈能盡知其《書》!子房之所以為子房者,僅能用其一二耳。《書》曰:“陰計外洩者敗。”子房用之,嘗勸高帝王韓信矣;《書》曰:“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子房用之,嘗勸高帝侯雍齒矣;《書》曰:“決策於不仁者險。”子房用之,嘗勸高帝罷封六國矣;《書》曰:“設變致權,所以解結。”子房用之,嘗致四皓而立惠帝矣;《書》曰:“吉莫吉於知足。”子房用之,嘗擇留自封矣;《書》曰:“絕嗜禁慾,所以除累。”子房用之,嘗棄人間事,從赤松子遊矣。嗟!粕棄滓zǐ,猶足以亡秦、項而帝沛公,況純而用之,深而造之者乎!

自漢以來,章句文詞之學熾,而知道之士極少。如諸葛亮、王猛、房喬、裴度等輩,雖號為一時賢相,至於先王大道,曾未足以知彷彿。此《書》所以不傳於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也。離有離無之謂“道”,非有非無之謂“神”,有而無之之謂“聖”,無而有之之謂“賢”。非此四者,雖口誦此《書》,亦不能身行之矣。

古籍|中國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書》黃石公著(上)

《素書》原典

古籍|中國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書》黃石公著(上)

【原文】

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惠惻隱之心,以遂其生成。

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

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

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

賢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

故潛居抱道,以待其時。

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於後代。

【譯文】

道、德、仁、義、禮五者,本為一體,不可分離。

道,是一種自然規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規律,自己卻意識不到這一點,自然界萬事萬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獲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滿足,自然界萬事萬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獨具的仁慈、愛人的心理,人能關心、同情人,各種善良的願望和行動就會產生。 義、是人所認為符合某種道德觀念的行為,人們根據義的原則獎善懲惡,以建立功業。 禮、是規定社會行為的法則,規範儀式的總稱。人人必須遵循禮的規範,兢兢業業,夙興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倫關係所排列的順序行事。這五個條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賢明能幹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國家興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曉事業成敗的規律,明白社會政治修明與紛亂的形勢,懂得隱退仕進的原則。因此,當條件不適宜之時,都能默守正道,甘於隱伏,等待時機的到來。一旦時機到來而有所行動,常能建功立業位極人臣。如果所遇非時,也不過是淡泊以終而已。也就因此,像這樣的人物常能樹立極為崇高的典範,名重於後世呵!

古籍|中國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書》黃石公著(上)

古籍|中國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書》黃石公著(上)

【原文】

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才足以鑑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廉可以使分財,此人之豪也;

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茍免,見利而不茍得,此人之傑也。

【譯文】

品德高尚,則可使遠方之人前來歸順。誠實不欺,可以統一不同的意見。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眾的擁戴。才識傑出,可以借鑑歷史。聰明睿智可以知眾而容眾。這樣的人,可以稱他為人中之俊。 行為端正,可以為人表率。足智多謀,可以解決疑難問題。天無信,四時失序,人無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誠守信,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議定,再不肯改議、失約。是故講究信用,可以守約而無悔。廉潔公正,且疏財仗義。這樣的人,可以稱他為人中之豪。見嫌而不苟免,克盡職守,而無所廢弛;恪守信義,而不稍加改變;受到嫌疑,而能居義而不反顧;利字當頭,懂得不悖理苟得。這樣的人,可以稱為人中之傑。

古籍|中國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書》黃石公著(上)

古籍|中國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書》黃石公著(上)

【原文】

絕嗜禁慾,所以除累。抑非損惡,所以讓過。貶酒闕色,所以無汙。

避嫌遠疑,所以不誤。博學切問,所以廣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儉謙約,所以自守。深計遠慮,所以不窮。親仁友直,所以扶顛。

近恕篤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濟物。殫惡斥讒,所以止亂。

推古驗今,所以不惑。先揆後度,所以應卒。設變致權,所以解結。

括囊順會,所以無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終。

【譯文】

杜絕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慾望,這樣可以免除各種牽累;抑制不合理的行為,減少邪惡的行徑,這樣可以避免過失;謝絕酒色侵擾,這樣可以不受玷汙;迴避嫌疑,遠離惑亂,這樣可以不出錯誤。 廣泛地學習,仔細地提出各種問題,這樣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行為高尚,辭鋒不露,這樣可以修養身心、陶冶性情;肅敬、節儉、謙遜、簡約,這樣可以守身不辱;深謀遠慮,這樣可以不至於困危;親近仁義之士,結交正直之人,這樣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幫助。為人儘量寬容,行為敦厚,這是待人處世之道。任才使能,使人人能盡其才,這是用人成事之要領;抑制邪惡,斥退讒佞之徒,這樣可以防止動亂;推求往古,驗證當今,這樣可以不受迷惑;瞭解事態,心中有數,這樣可以應付倉卒事變;採用靈活手法,施展權變之術,這樣可以解開糾結;心中有數,閉口不言,凡事能順從時機,這樣可以遠怨無咎;堅定不移,正直剛強,這樣才能建功立業;勤勉惕勵;心地善良,這樣才能善始善終。

未完待續... ...

古籍|中國古代最神秘的智典《素書》黃石公著(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