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不走的扶贫工作队”——陕西石泉县实施“能人兴村”战略助推脱贫攻坚

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安康市石泉县,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攻坚难度大。近年来,该县农村“空壳化”严重,村民想发展却没有带头人,这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严重短板。经过反复调研,石泉县实施了“能人兴村”战略,旨在通过挖掘能人在知识、技术、销售、资金等方面的优势,补足农村人才工作短板和调动贫困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破解农民持续增收难题,着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此举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全县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时的34.85%下降至11.2%,连续两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获评优秀县。

“能人兴村”,首先要选出能人,选对能人。据石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瑞玲介绍, 为保证推选出来的能人德才兼备,该县确定了“三有三能”标准,即思想有境界、投资有实力、经营有能力和致富能帮带、新风能引领、治理能出力。根据“三有三能”的标准,石泉县建立了1100人的能人队伍,并分类造册、建档立卡、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能人选出来了,如何让他们发挥作用?石泉县坚持分类施策,加大扶持力度,对能人实行“服务上从优、项目上支持、经济上奖励、政治上鼓励”,最大限度激发能人干事创业热情。

饶峰镇胜利村是近两年“异军突起”的川道村。该村发挥了支部统筹领导、组织推动、协调服务的优势,依托县上为创业型能人搭建的产业发展平台,实现了村容村貌大改变。村支书杨卫东创办了都得利农林牧业有限公司,建起饶峰驿站田园旅游综合体,又引进了3家企业。村党支部牵头组建子午道乡村旅游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统筹企业用工,吸引农民入社,使胜利村很快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人均年收入从前几年的8000多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1.7万余元,带动本村及周边村贫困户70户、230人顺利脱贫。

除了产业发展平台外,该县还注重为乡贤型能人搭建“新民风建设”平台,为综合型能人搭建政治参与平台,吸纳综合型能人进村级班子和党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中池镇东沙河村的毕明发老人就是一位典型的乡贤型能人,他有文化、明事理、威信高,积极参与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和道德评议“一约四会”工作,带头当义工、献爱心、做好事,引领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出生于1993年的年轻“能人”苏奎,是位综合型能人。他于2016年被选任为喜河镇档山村大学生村官,年轻的他迅速进入角色,一手引进茶商建茶园、办茶厂,抓脱贫增收,一手紧抓基层组织建设,统筹村域发展。去年7月,苏奎被喜河镇党委正式任命为档山村支书,今年在换届选举中再次高票当选。同时,档山村被确定为喜河镇党建示范村和新民风建设示范村。

结合“双培双带”活动和村级换届,石泉县先后吸纳61名能人加入党组织,543名返乡创业人才、产业大户、致富能手、复退军人等农村能人进入新一届村支委班子,115人走上党支部书记岗位,推荐选举52名能人担任县、镇两级“两代一委”,有效强化了基层队伍,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公信力。

石泉县近年来通过持续实施“能人兴村”战略,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伍,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2016年,石泉县被评为全省扶贫绩效考核优秀县。2017年,扶贫工作成效得到国家巡察组的肯定。石泉“能人兴村”战略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不仅在全市、全省得到了推广,还被评为2017年(第三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最佳案例奖。

“能人兴村”战略也给石泉贫困山村带来了显著变化。特别是能人在促进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致富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县能人已累计创办龙头企业39个,发展农业园区30个、专业合作社265家、家庭农场100个、家庭农场291个以及产业大户789名、职业农民776名,安置解决36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4000余户、1万余名贫困群众通过能人兴业的带动实现了稳定脱贫。

“不走的扶贫工作队”——陕西石泉县实施“能人兴村”战略助推脱贫攻坚
“不走的扶贫工作队”——陕西石泉县实施“能人兴村”战略助推脱贫攻坚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