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難道人工智能真能對抗人類?

1.AI在與人類的對抗中形成自己的論點,提出論據,最終完勝人類。

據悉,這是由IBM開發的新型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Project Debater”首次在舊金山亮相,並與兩名人類辯手對決,進行公開辯論。辯手在所謂的計算論證中進行辯論,他們知道主題、提出立場、並進行反駁。

“Project Debater”首先進行了開場陳詞,信息主要來源於它那龐大的數據庫,包括新聞文章和期刊。緊接著,它聽取人類辯手的發言,並進行了4分鐘的反駁。

觀眾認為,儘管在傳達方面,人類辯手佔優勢,但“Project Debater”更具實質性的提出了論據。IBM的AI系統沒有連接互聯網,它的論點構建是由一堆數以百萬計的涉及到“大約100個知識領域”的報紙和雜誌文章而來。

在BBC Radio 4節目中,Slonim博士說:“AI不是複製整篇文章,甚至不復制整個段落,它是從許多不同的文章中選取單句,有些情況下只是從句,並把這些內容整合,形成一個連貫的、有說服力的敘述。”

但項目辯論經理Ranit Aharanov也承認,如果某些論據的措辭聽起來很熟悉,這是因為AI已經從原始資料中進行了大批量的刪減。

在辯論中出現了這樣一個例子,當時AI認為“擁有太空探索計劃是成為強大力量的關鍵部分”。這個措辭只有在《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中被撰稿人馬克惠廷頓運用過。只有在他的一篇關於日本人將登上月球計劃的文章中才出現過。

為了確保AI的觀點可以足夠引人注目,IBM還在其系統添加了“笑話”功能,以確保娛樂性。辯論中,AI還可以判斷出對方辯手是否撒謊。

IBM團隊希望在人類沒有強而有力的論據支撐時,可以用AI來代替,通過其無偏見論述以幫助人類建立充分知情的論點並做出更好的決策。

2.作為國內智能語音技術的代表企業,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鬱在會上發表了主題為《人工智能助力美好未來》的演講,並展開了幾點分享:其一,在計算方面人和動物都不是計算機的對手,人和動物在長期競爭中具備的感知智能和運動智能,AI正在逐步具備;其次,認知智能到目前還是人類所獨有的,人工智能在認知方面和人還有很大差距;再次,科大訊飛持續發展的四步:掌握世界級技術,獲得商業收益,投入更多的研發,全球語言覆蓋;最後,人工智能改變生活的核心在於:交互智能和專家系統。

難道人工智能真能對抗人類?

科大訊飛成立於1999年年底,專業從事智能語音及語言技術研究、軟件及芯片產品開發、語音信息服務及電子政務系統集成。擁有靈犀語音助手,訊飛輸入法等產品。其核心技術是智能語音,這個產業的前景極其廣泛。而其在語音技術核心研究和產業化方面的突出成績也一度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從2008年上市之初的市值32億元,到如今市值約754億元,上市十週年的科大訊飛市值增長了近24倍。2017年11月,這家A股人工智能(AI)領域的龍頭股企業,市值還曾一度突破了千億大關,創下紀錄。

然而伴隨著市值增長和不斷壯大的業務,對科大訊飛的各路質疑也接踵而來。比如產品單一,比如科大訊飛營收過多的依賴政府採購,且絕大部分來自國內。對此,觀察者網對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鬱進行了採訪,以下為採訪實錄。

觀察者網:科大訊飛最近有哪些最新的動向?

胡鬱:語音翻譯性能還不夠完美,我們正在努力突破。原來的CET-6升級到專業八級,我們也將開發更多的語種。同時,我們也跟上海的很多科研機構一起,進行腦科學領域人工智能的聯合研究。

我們希望能借助在腦科學方面的研究進展,進一步改進我們在人工智能很多算法上的核心效果,我們甚至期待這能為我們帶來顛覆性的創新和變革。

應用工程落地方面,一方面我們希望能夠建立更多各個行業內的專家系統。科大訊飛現在在教育、醫療、公檢法和智慧城市等方面有突出表現,但我們也正在探索能否在更多的行業訓練出專家系統,比如銷售、渠道、廣告等各個方面。

另一方面,我們希望和我們合作伙伴一起提供從芯片,到交互模式、應用、模組,一系列整體鏈條的解決方案,使得整個行業採用智能語音交互應用的門檻更低,讓更多的人更好更快地開發應用。

第三,我們希望瞄準用戶的剛需,比如錄音筆,我們就在努力把錄音筆徹底革命掉;比如輸入,現在手機上用語音進行輸入,那麼未來,我們更希望能做到在物聯網設備上有更好的輸入。我們一旦瞄準了這些用戶,就可以開發出一批相應的手機軟件,或者是獨立的硬件,從而改變生活。

觀察者網:科大訊飛未來綜合性的渠道佈局是怎樣的?未來的利潤增長點在哪裡?

胡鬱:目前我們和很多機頂盒的廠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包括中國廣電,多方一同研發機頂盒,通過電視大屏提供更豐富的內容。

另外,我們和中國移動合作推出了一款Mobius耳機,這就是另外一種能和用戶直接形成聯繫,並且方便用戶在很多場景上使用的一個領域。我們現在和很多業內幾百家機器人公司合作,用我們的與語音交互技術讓機器人變得更聰明,變得更容易交互。

我相信未來一定是一個多樣化產品的社會,而不應該是被單一產品霸佔的,像手機一樣能解決用戶所有溝通交流的社會。

觀察者網:胡總提過語音產業是人工智能重要入口,我們知道其實現在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巨頭都開始涉足這一塊,也有一些非常優秀的產品但是,訊飛如何守住自己的陣地?

胡鬱:首先的一個概念是,我們不存在守不守陣地的問題,因為原來這塊陣地也不是我們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很多的陣地剛剛成長出來,比如有幾個大趨勢,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再到物聯網時代,大家會發現,參與的人越來越多,去寡頭化的現象非常明顯。

在互聯網時代,像BAT這樣的互聯網大佬決定了一切,但在移動互聯網市場你會發現,手機廠商進來了,運營商進來了,超級app進來了。而進入物聯網市場之後更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是,家電廠商進來了,房地產商進來了,做玩具的、做機器人的人都進來了,我現在甚至都想不出來還有什麼‘人’沒有人進來。基本上所有原來社會的參與者,都在或多或少的參與進這個事情裡來,所以這個市場遠遠沒有一開始來得簡單、透明。

我們在向最終消費者提供服務和內容上,有很大的變化。在互聯網時代基本上都是提供虛擬化的服務,複製成本是零。但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特別是到了物聯網時代之後你會發現,提交給用戶的大部分是硬件,以及到家到腳的服務。

舉個例子,某品牌剛剛發佈了一款八個麥克風的機頂盒產品。它在美國,是可以直接賣給最終消費者的,但在中國賣機頂盒,必須遵守國家廣電總局關於音視頻管理的一系列法律。這些方法掌握在廣電網絡、中國廣電、中國移動、電信、聯通手上的,你必須要和他們打交道。而這些趨勢再加一起的變化,使做這件事情的節奏首先沒有那麼快,且做事的複雜程度變高,更重要的是心態發生了變化,你再也不能像以前‘贏者通吃、一家獨大’。所以我認為,在這新的情況下,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新的局面。雖然我從不認為這是我們的‘一畝三分地’,但這是我們的優勢。

觀察者網:商業合作的模式是怎樣的?佈局和規劃?

胡鬱:科大訊飛和很多簡單的互聯網公司,或是完全依賴國家的計劃經濟的公司是不一樣的,科大訊飛是一家技術創新型的公司,所以說我們在兩種經濟體制內都會發揮我們的作用。

一方面,國家戰略需求的方向。比如前面提到的教育、醫療、公檢法等,我們會按照國家計劃經濟體系下,如何運行的這套規律去做生意。另一方面,我們也向最終消費者提供我們的產品,平臺和服務。在這種市場經濟的指導原則下,就要說服最終消費者來購買你的產品和服務。未來,這兩種模式將共同支撐起科大訊飛的整個商業生態,並且他們之間也可以相互支撐,形成一種組合。

科大訊飛將堅持在這種兩條腿走路的模式,也將走得越來越深入。它的基礎就在於,保持不斷的在源頭核心技術上的系統創新,不斷地在人工智能以及其他更多新技術的方面取得突破,並且保持這方面的競爭力,從而驅動我們在兩個商業體系裡都能成功。

觀察者網:有人質疑科大訊飛的營收過多依賴政府採購,且絕大部分來自國內,胡總如何看待這一質疑?

胡鬱:這可以看做是科大訊飛的優勢。

科大訊飛與政府、國家戰略建立了緊密的關係。科大訊飛在語音語言方面成為國家開放平臺。我們在全國各個城市都設立了開發站點。政府提供給我們很好的線下資源,而我們在各地落地的孵化器和雙創基地,能夠在線下給我們的開發者提供更好的入駐條件。所以我覺得我們能夠利用科大訊飛的跟政府的之間的這種資源和關係,進一步提供給我們開發者的一個很好的平臺和條件。

萬物互聯,一切變得高度智能。隨著智慧的高速進化,未來已然在不斷被刷新。人工智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變革不僅僅停留在延伸人的體力和腦力上,而是進入了人和機器共同演化的時代。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企業經營與人才管理一個無法忽視的話題。

3.2018年6月14日,在上海市推進科創中心建設辦公室關心指導下,由上海勞勤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浦東新區創新創業人員聯誼會、上海張江創客聯盟黨建工作指導站、上海張江創客聯盟創新創業發展中心及上海創智空間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18上海國際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峰會暨中國勞動力創新研究論壇”於浦東麗思卡爾頓酒店盛大開幕。

難道人工智能真能對抗人類?

本次活動得到了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浦東新區委員會統戰部、浦東新區區委組織部、浦東新區發改委、浦東新區科經委、浦東新區商務委的指導。同時聚集了世界知名專家學者、世界500強企業HR高管、人工智能產業中的龍頭企業,從全球化視野探討當前人工智能在企業管理、創新應用、項目落地等方面的行業經驗,進一步展望人工智能在中國企業智能化轉型中的未來趨勢。

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副主任黃麗宏在創新論壇致辭中指出,上海要實現“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走在全國的前列,同樣需要攻關奪隘、勠力登攀。

難道人工智能真能對抗人類?

勞勤勞動力研究院院長汪友寶和上海張江創客聯盟理事長朱成羿分別在致辭中指出,如今,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開始和人工智能“牽手”,勞勤也將和張江創客聯盟牽手,在人工智能研究領域,協同企業一道深度融合、合作共贏,堅持“創新、前瞻、探索”理念,匯聚企業和專家之力,精心策劃、精心組織,聚焦人工智能議題,為中國企業管理凝智聚力,提質增效。

上午的中國勞動力研究創新論壇的主題演講,分別是協鑫大學副校長李克存的《智慧共享時代下,企業變革之道》、巴斯夫大中華區人力資源總監浦劍平的《智能製造時代的HR轉型之路》、梅特勒託利多HRBP王嵐的《智能製造趨勢下的藍領勞動力管理變革》,並且和現場與會嘉賓熱烈互動討論。

難道人工智能真能對抗人類?

隨後,《2018中國智造時代勞動力研究關鍵數據》正式發佈。本次報告共蒐集了2016年~2017年,製造業、服務業及零售業等,超過50萬筆企業匿名數據剖析。報告中指出,中國企業正在大量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機器人等新技術,轉型智能製造。與此同時,企業對於居高不下的人工加班工時及離職率,仍存在著許多未解之謎。本次研究關鍵數據正是針對這兩個看似不相關,實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觀察數據,提出了許多值得企業管理者深思的觀點分享。

下午的創新論壇由上海科技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虞晶怡的《Learning to Build a New Reality》、復旦大學信息學院葉士青的《AI結合VR和穿戴式傳感的醫療應用》同與會嘉賓暢享人工智能的發展機遇與未來挑戰。

本次大會的特邀嘉賓,人工智能領域的世界級泰斗Michael I. Jordan進行一場《人工智能的未來:挑戰與機遇並存》的視聽盛宴。

Michael I. Jordan在主題演講中指出,過去的科技進步主要是指提升執行指定任務的能力。而當今的人工智能則是賦予機器反應和適應能力以優化產出。通過與物聯網、機器人等技術的結合,人工智能能夠構造出一個整合的信息物理世界。

在現今所有工作內容之中,多半會在2055年左右自動化,但這過程存在諸多變量。如果自動化推進速度快,達到該程度可能會提前20年;如果推進緩慢,則可能延後20年,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多由科技企業推動引領。

難道人工智能真能對抗人類?

在圓桌論壇環節中,工業4.0協會會長汪清躍、勞勤勞動力研究院院長汪友寶、清華經管VR及AI產業研究院主任研究員文鈞雷、埃馳(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劉海忠、吉利集團副總裁,美國飛行汽車Terrafugia公司董事長餘寧等著名行業高管,暢談人工智能的未來創新應用。

此次峰會充分展現出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逐漸的影響社會、走進企業和改變個人的日常生活。勞勤勞動力研究院將持續以人為本,結合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為社會及企業,提供客觀、實時及正確的數據支撐,致力於為亞太區企業的勞動力工時管理打造行業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