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难道人工智能真能对抗人类?

1.AI在与人类的对抗中形成自己的论点,提出论据,最终完胜人类。

据悉,这是由IBM开发的新型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Project Debater”首次在旧金山亮相,并与两名人类辩手对决,进行公开辩论。辩手在所谓的计算论证中进行辩论,他们知道主题、提出立场、并进行反驳。

“Project Debater”首先进行了开场陈词,信息主要来源于它那庞大的数据库,包括新闻文章和期刊。紧接着,它听取人类辩手的发言,并进行了4分钟的反驳。

观众认为,尽管在传达方面,人类辩手占优势,但“Project Debater”更具实质性的提出了论据。IBM的AI系统没有连接互联网,它的论点构建是由一堆数以百万计的涉及到“大约100个知识领域”的报纸和杂志文章而来。

在BBC Radio 4节目中,Slonim博士说:“AI不是复制整篇文章,甚至不复制整个段落,它是从许多不同的文章中选取单句,有些情况下只是从句,并把这些内容整合,形成一个连贯的、有说服力的叙述。”

但项目辩论经理Ranit Aharanov也承认,如果某些论据的措辞听起来很熟悉,这是因为AI已经从原始资料中进行了大批量的删减。

在辩论中出现了这样一个例子,当时AI认为“拥有太空探索计划是成为强大力量的关键部分”。这个措辞只有在《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中被撰稿人马克惠廷顿运用过。只有在他的一篇关于日本人将登上月球计划的文章中才出现过。

为了确保AI的观点可以足够引人注目,IBM还在其系统添加了“笑话”功能,以确保娱乐性。辩论中,AI还可以判断出对方辩手是否撒谎。

IBM团队希望在人类没有强而有力的论据支撑时,可以用AI来代替,通过其无偏见论述以帮助人类建立充分知情的论点并做出更好的决策。

2.作为国内智能语音技术的代表企业,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在会上发表了主题为《人工智能助力美好未来》的演讲,并展开了几点分享:其一,在计算方面人和动物都不是计算机的对手,人和动物在长期竞争中具备的感知智能和运动智能,AI正在逐步具备;其次,认知智能到目前还是人类所独有的,人工智能在认知方面和人还有很大差距;再次,科大讯飞持续发展的四步:掌握世界级技术,获得商业收益,投入更多的研发,全球语言覆盖;最后,人工智能改变生活的核心在于:交互智能和专家系统。

难道人工智能真能对抗人类?

科大讯飞成立于1999年年底,专业从事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研究、软件及芯片产品开发、语音信息服务及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拥有灵犀语音助手,讯飞输入法等产品。其核心技术是智能语音,这个产业的前景极其广泛。而其在语音技术核心研究和产业化方面的突出成绩也一度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2008年上市之初的市值32亿元,到如今市值约754亿元,上市十周年的科大讯飞市值增长了近24倍。2017年11月,这家A股人工智能(AI)领域的龙头股企业,市值还曾一度突破了千亿大关,创下纪录。

然而伴随着市值增长和不断壮大的业务,对科大讯飞的各路质疑也接踵而来。比如产品单一,比如科大讯飞营收过多的依赖政府采购,且绝大部分来自国内。对此,观察者网对科大讯飞执行总裁胡郁进行了采访,以下为采访实录。

观察者网:科大讯飞最近有哪些最新的动向?

胡郁:语音翻译性能还不够完美,我们正在努力突破。原来的CET-6升级到专业八级,我们也将开发更多的语种。同时,我们也跟上海的很多科研机构一起,进行脑科学领域人工智能的联合研究。

我们希望能借助在脑科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改进我们在人工智能很多算法上的核心效果,我们甚至期待这能为我们带来颠覆性的创新和变革。

应用工程落地方面,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建立更多各个行业内的专家系统。科大讯飞现在在教育、医疗、公检法和智慧城市等方面有突出表现,但我们也正在探索能否在更多的行业训练出专家系统,比如销售、渠道、广告等各个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和我们合作伙伴一起提供从芯片,到交互模式、应用、模组,一系列整体链条的解决方案,使得整个行业采用智能语音交互应用的门槛更低,让更多的人更好更快地开发应用。

第三,我们希望瞄准用户的刚需,比如录音笔,我们就在努力把录音笔彻底革命掉;比如输入,现在手机上用语音进行输入,那么未来,我们更希望能做到在物联网设备上有更好的输入。我们一旦瞄准了这些用户,就可以开发出一批相应的手机软件,或者是独立的硬件,从而改变生活。

观察者网:科大讯飞未来综合性的渠道布局是怎样的?未来的利润增长点在哪里?

胡郁:目前我们和很多机顶盒的厂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包括中国广电,多方一同研发机顶盒,通过电视大屏提供更丰富的内容。

另外,我们和中国移动合作推出了一款Mobius耳机,这就是另外一种能和用户直接形成联系,并且方便用户在很多场景上使用的一个领域。我们现在和很多业内几百家机器人公司合作,用我们的与语音交互技术让机器人变得更聪明,变得更容易交互。

我相信未来一定是一个多样化产品的社会,而不应该是被单一产品霸占的,像手机一样能解决用户所有沟通交流的社会。

观察者网:胡总提过语音产业是人工智能重要入口,我们知道其实现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开始涉足这一块,也有一些非常优秀的产品但是,讯飞如何守住自己的阵地?

胡郁:首先的一个概念是,我们不存在守不守阵地的问题,因为原来这块阵地也不是我们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的阵地刚刚成长出来,比如有几个大趋势,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物联网时代,大家会发现,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去寡头化的现象非常明显。

在互联网时代,像BAT这样的互联网大佬决定了一切,但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你会发现,手机厂商进来了,运营商进来了,超级app进来了。而进入物联网市场之后更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家电厂商进来了,房地产商进来了,做玩具的、做机器人的人都进来了,我现在甚至都想不出来还有什么‘人’没有人进来。基本上所有原来社会的参与者,都在或多或少的参与进这个事情里来,所以这个市场远远没有一开始来得简单、透明。

我们在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和内容上,有很大的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基本上都是提供虚拟化的服务,复制成本是零。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到了物联网时代之后你会发现,提交给用户的大部分是硬件,以及到家到脚的服务。

举个例子,某品牌刚刚发布了一款八个麦克风的机顶盒产品。它在美国,是可以直接卖给最终消费者的,但在中国卖机顶盒,必须遵守国家广电总局关于音视频管理的一系列法律。这些方法掌握在广电网络、中国广电、中国移动、电信、联通手上的,你必须要和他们打交道。而这些趋势再加一起的变化,使做这件事情的节奏首先没有那么快,且做事的复杂程度变高,更重要的是心态发生了变化,你再也不能像以前‘赢者通吃、一家独大’。所以我认为,在这新的情况下,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局面。虽然我从不认为这是我们的‘一亩三分地’,但这是我们的优势。

观察者网:商业合作的模式是怎样的?布局和规划?

胡郁:科大讯飞和很多简单的互联网公司,或是完全依赖国家的计划经济的公司是不一样的,科大讯飞是一家技术创新型的公司,所以说我们在两种经济体制内都会发挥我们的作用。

一方面,国家战略需求的方向。比如前面提到的教育、医疗、公检法等,我们会按照国家计划经济体系下,如何运行的这套规律去做生意。另一方面,我们也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我们的产品,平台和服务。在这种市场经济的指导原则下,就要说服最终消费者来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未来,这两种模式将共同支撑起科大讯飞的整个商业生态,并且他们之间也可以相互支撑,形成一种组合。

科大讯飞将坚持在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也将走得越来越深入。它的基础就在于,保持不断的在源头核心技术上的系统创新,不断地在人工智能以及其他更多新技术的方面取得突破,并且保持这方面的竞争力,从而驱动我们在两个商业体系里都能成功。

观察者网:有人质疑科大讯飞的营收过多依赖政府采购,且绝大部分来自国内,胡总如何看待这一质疑?

胡郁:这可以看做是科大讯飞的优势。

科大讯飞与政府、国家战略建立了紧密的关系。科大讯飞在语音语言方面成为国家开放平台。我们在全国各个城市都设立了开发站点。政府提供给我们很好的线下资源,而我们在各地落地的孵化器和双创基地,能够在线下给我们的开发者提供更好的入驻条件。所以我觉得我们能够利用科大讯飞的跟政府的之间的这种资源和关系,进一步提供给我们开发者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条件。

万物互联,一切变得高度智能。随着智慧的高速进化,未来已然在不断被刷新。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不仅仅停留在延伸人的体力和脑力上,而是进入了人和机器共同演化的时代。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与人才管理一个无法忽视的话题。

3.2018年6月14日,在上海市推进科创中心建设办公室关心指导下,由上海劳勤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浦东新区创新创业人员联谊会、上海张江创客联盟党建工作指导站、上海张江创客联盟创新创业发展中心及上海创智空间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8上海国际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峰会暨中国劳动力创新研究论坛”于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盛大开幕。

难道人工智能真能对抗人类?

本次活动得到了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浦东新区委员会统战部、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浦东新区发改委、浦东新区科经委、浦东新区商务委的指导。同时聚集了世界知名专家学者、世界500强企业HR高管、人工智能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从全球化视野探讨当前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创新应用、项目落地等方面的行业经验,进一步展望人工智能在中国企业智能化转型中的未来趋势。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黄丽宏在创新论坛致辞中指出,上海要实现“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走在全国的前列,同样需要攻关夺隘、勠力登攀。

难道人工智能真能对抗人类?

劳勤劳动力研究院院长汪友宝和上海张江创客联盟理事长朱成羿分别在致辞中指出,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开始和人工智能“牵手”,劳勤也将和张江创客联盟牵手,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协同企业一道深度融合、合作共赢,坚持“创新、前瞻、探索”理念,汇聚企业和专家之力,精心策划、精心组织,聚焦人工智能议题,为中国企业管理凝智聚力,提质增效。

上午的中国劳动力研究创新论坛的主题演讲,分別是协鑫大学副校长李克存的《智慧共享时代下,企业变革之道》、巴斯夫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浦剑平的《智能制造时代的HR转型之路》、梅特勒托利多HRBP王岚的《智能制造趋势下的蓝领劳动力管理变革》,并且和现场与会嘉宾热烈互动讨论。

难道人工智能真能对抗人类?

随后,《2018中国智造时代劳动力研究关键数据》正式发布。本次报告共搜集了2016年~2017年,制造业、服务业及零售业等,超过50万笔企业匿名数据剖析。报告中指出,中国企业正在大量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等新技术,转型智能制造。与此同时,企业对于居高不下的人工加班工时及离职率,仍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本次研究关键数据正是针对这两个看似不相关,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观察数据,提出了许多值得企业管理者深思的观点分享。

下午的创新论坛由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虞晶怡的《Learning to Build a New Reality》、复旦大学信息学院叶士青的《AI结合VR和穿戴式传感的医疗应用》同与会嘉宾畅享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与未来挑战。

本次大会的特邀嘉宾,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级泰斗Michael I. Jordan进行一场《人工智能的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视听盛宴。

Michael I. Jordan在主题演讲中指出,过去的科技进步主要是指提升执行指定任务的能力。而当今的人工智能则是赋予机器反应和适应能力以优化产出。通过与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的结合,人工智能能够构造出一个整合的信息物理世界。

在现今所有工作内容之中,多半会在2055年左右自动化,但这过程存在诸多变量。如果自动化推进速度快,达到该程度可能会提前20年;如果推进缓慢,则可能延后20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多由科技企业推动引领。

难道人工智能真能对抗人类?

在圆桌论坛环节中,工业4.0协会会长汪清跃、劳勤劳动力研究院院长汪友宝、清华经管VR及AI产业研究院主任研究员文钧雷、埃驰(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海忠、吉利集团副总裁,美国飞行汽车Terrafugia公司董事长余宁等著名行业高管,畅谈人工智能的未来创新应用。

此次峰会充分展现出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渐的影响社会、走进企业和改变个人的日常生活。劳勤劳动力研究院将持续以人为本,结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为社会及企业,提供客观、实时及正确的数据支撑,致力于为亚太区企业的劳动力工时管理打造行业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