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有人說《雍正王朝》中弘晝在“雍正面對逼宮時取得最後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紅雨說歷史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弘晝是一個很特別的角色。他出場不多,卻給人印象深刻。他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做出了關鍵選擇,就連一向自視甚高的胤禩都對他評價甚高,說他是雍正這三個兒子中最智慧的。

比如在胤禩圖謀利用“八王議政”架空雍正這件事上,弘晝就做出了關鍵的選擇。



可以說,胤禩的這一連串動作都未被雍正察覺到,他先是按照雍正的吩咐,以整頓旗務為藉口,引關外鐵騎接管了位於京郊的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為了避免懷疑,胤禩繞過老十三胤祥,直接帶弘時、弘晝二位皇子前去接管兵權。弘時當時已經在威逼利誘下走上了與胤禩狼狽為奸的道路,而此舉已經遭到了弘晝的懷疑。

但弘晝並沒有公開質疑,因為一方面他目前沒能力去阻止胤禩和弘時,另一方面,他如果對此事反應太強烈,又容易遭到八爺黨和弘時的嫉恨,萬一八爺黨真的篡位成功,自己又將何以自處?



所以,弘晝選擇心裡明白但表面迷糊,只是有些膽怯地問弘時:皇阿瑪只說讓旗主王爺幫著整頓旗營,好像並沒有讓他們參與防務啊?弘時以“明天再去問皇阿瑪”為由搪塞過去。

但是,弘晝也不能總是裝糊塗,一邊是惹不起的胤禩和弘時,另一邊還有更惹不起的雍正。畢竟這件事是弘曆和弘時一道去負責的,如果出了問題被追究下來,他也難逃其咎,甚至會有性命之憂。所以,他必須想辦法把這件事情傳遞出去,但又不能直接去向雍正報信,因為這樣做太露骨,萬一八爺贏了呢?



幸好,弘晝在去往朝會的路上遇到了坐在轎子上的十三爺胤祥。於是,他便將這件事告知了胤祥,因為此時如果八爺真能贏,十三爺再怎麼折騰也白費,自己仍然不會遭到八爺和弘時的嫉恨,而如果十三爺真能把兵權重新奪回來的話,那他也算是將功折罪,想來雍正也不會把他怎樣。

而在朝會上,弘晝所展示出的裝傻充愣更是高明。

當時,面對四個旗主王爺和八爺的緊逼,以及隆科多的背叛,雍正問弘晝:“你十三叔不會是被人挾持了吧?”



弘晝明知道十三爺是去奪兵權了,卻可憐兮兮地說:“兒臣不知道。”

一個“不知道”,讓八爺和雍正在那一瞬間都無從瞭解十三爺的去向,只能焦急地等著。如果八爺贏了,這個“不知道”足以掩蓋他曾向十三爺報信的事;如果雍正贏了,他向十三爺報信的事遲早也會被雍正知道,不急於一時。

最終,十三爺胤祥及時奪回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權,並將幾個參與共管兵權的參將抓了回來。八爺黨的陰謀被化解,雍正也可以鬆口氣了。



而作為護駕“功臣”的弘晝,在事後也得到了雍正的理解,不僅不再幹涉他與和尚道士攪在一起,還有點兒欣賞起他的“明哲保身”了,畢竟只要他不跟弘曆搶皇位,怎麼都好。


達摩說


“兒臣不知道啊”弘晝哭著回答雍正第二次對老十三境況的提問,再一次展現了弘晝的高情商。

僅分析《雍正王朝》劇情,“八王議政逼宮”一事中弘晝的確起到了擎天保駕的作用。

而八王議政前後弘晝的表現,也初顯了弘晝的高情商。

首先,弘晝什麼時候開始行動很關鍵

豐臺大營一行之後,弘晝之後馬上發現了“不對勁”,因此立刻就詢問了弘時,結果弘時的“敷衍回答”,讓弘晝也看到了“弘時的小秘密”,這個時候他能怎麼辦?

立刻找雍正或者老十三?只會打草驚蛇,引得對方孤注一擲,而此刻的豐臺大營已經被老八黨控制,恐怕結果不容樂觀。

其次,弘晝找的是誰?雍正OR老十三?

弘晝在朝會之前找到的老十三,劇情可以看出,弘晝是刻意在中途攔截老十三,然後非常隱晦的將目前的情況告訴他。

此刻的境地找雍正也沒什麼卵用,只有“病懨懨”的老十三,才有可能將局面逆轉。

而在老八一行人已經入朝的情況下,在中途默生攔下老十三,以便他可以在暗中便宜行事。

然後,八王議政中弘晝全場都在演戲

其中最難理解的是,當老八表明用意之時,引得雍正吐血,此刻雍正第二次問弘晝:

你十三叔真的是因病缺席,而不是被人挾持了麼?

弘晝哭著說:兒臣不知道(演戲演了全套)。

這是最難理解的,為何弘晝不在此刻和盤托出,而讓雍正陷入“絕望”?

當時的情況,隆科多固守宮外,隨時可以逼宮“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老十三去平定豐臺大營一事境況尚且不知,倘若弘晝和盤托出,老八一黨仍有拼死一搏的資本。

因此,弘晝索性演到底,讓老八、隆科多一黨徹底放鬆警惕,這樣才能安全等到老十三帶兵將隆科多制服。

因此,電視劇劇情所示,弘晝的確在逼宮一事中起到了“擎天保駕”的作用。什麼時候行動?找誰?大事未成應該怎麼辦?高情商的弘晝在此刻發揮的淋漓盡致。


史味人生


用今天的話說,弘晝就是個“佛系王子”,他哪裡知道人心的險惡,中了弘時和八爺黨的套路。

九王奪嫡失敗後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失敗,胤禩成為總理王大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按常理說也該知足了。但“八爺黨”仍不甘心失敗而是不斷反撲,如科場舞弊案、諾敏案等都是表現。

以整頓旗務為名的逼宮是八爺黨與雍正皇帝的最後決裂。以整頓旗務為名,利用關外的四個鐵帽子王帶兵進京,想通過八王議政與雍正帝分權而保證他們的貴族利益,向雍正皇帝的最後攤牌。其實質是八爺黨有計劃、有蓄謀、有組織的宮廷內外結合有軍事支持的宮廷政變。第一,先是逼宮,待雍正下臺後擁立弘時。弘時拉上不明就裡的弘晝作為自己的擋箭牌。第二,利用關外四個鐵帽子王的權欲心和兵力。第三.拉攏收買隆科多,已經有九成勝算了。八爺黨這次政變勢在必得。

弘晝是八爺黨發動逼宮的關鍵人物,只不過他是被八爺黨利用的。他哪裡知道弘時與八爺黨關係,稀裡糊塗就把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防務讓四個鐵帽子王爺的副將“共管”了。回宮的路上弘晝好像明白了,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防務沒有皇上的旨意和怡親王胤祥的手令是無法調動的。弘晝感覺不對,質問弘時,弘時說:我們明天跟皇阿瑪再說,今天就這樣了。弘晝大事不糊塗,既沒有向他父皇稟報也沒有去找他十三叔,而是在第二天在上朝的路上等他十三叔,把兩個大營被共管的事說了,怡親王胤祥大驚,意識到問題的嚴重,讓弘晝立馬回去,不要跟任何人說,只說自己又犯病了回去看太醫。這樣既不會引起八爺黨的孤注一擲也不會引起朝野驚慌。

由正常的朝會變成了逼宮,雍正皇帝開始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當他讓隆科多調兵而隆科多不聽調遣時,雍正皇帝被氣得吐血,感到大勢已去,唯一的希望就是怡親王胤祥,兩次問弘晝“你十三叔是去看太醫了還是被什麼人挾持了?”整個逼宮過程弘晝只說兩句“兒臣不知道啊”,顯得及無辜又無助。

到底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歷經血與火的考驗,這一關鍵時刻是胤祥採取了補救措施,悄悄地平息了這場由逼宮引起的政變,挽救了朝局,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當十三爺被抬進來時,雍正皇帝心裡有數了,八爺黨被雍正一鍋端。為了穩定朝局,雍正帝沒有更嚴利的處置關外的四個鐵帽子王,但是對於八爺黨,雍正帝與他們徹底決裂,削除宗籍、抄家,流放、改名,都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弘晝的確在雍正面對八王議政逼宮時取得最後勝利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因為弘晝在逼宮之前感覺不對勁,所以告訴了掌管京城外豐臺大營與西山銳健營的老十三胤祥。使老十三及時兵權,力挽狂瀾使八王議政陰謀失敗。

說白了就是不想參與到這場權力的爭鬥中去,只祈求明哲保身,餘生善終即可。弘晝從沒曾想過要染指皇位,他知道當皇帝是個苦差事,做一個快活的王爺是真正的福分,無心去爭皇位。

經過八王議政之後,弘晝開始潛心佛法不願捲入爭鬥中去。雍正問他是怎麼誤傳聖旨的、弘時又是怎麼說的,他說記不清了;給他看曾靜寫的“雍正十大罪”,他不僅不看還說“這些狂犬吠日的瘋話”皇上也不要理睬;讓他去抄家他上演了活出喪的鬧劇,他向雍正說:“他這樣做只是欺騙俗人的,只是不想參與到這件事情裡面去。”真人面前不說假話,並祈盼雍正理解。雍正對他不參與爭鬥感到很欣慰,說弘晝最像他。

弘晝是《雍正王朝》這場政變中直接獲益最大的人,是遠離政治漩渦、保全自己的第一高人,也是最聰明的人。


罐頭辰


皇子弘晝有個特點,他喜歡明哲保身和樂享清福。可能是見證、聽聞了太多上一輩“九子奪嫡”的故事,所以到了他這一輩長大成人的時候,弘晝不想參與這件週而復始的“危險事”。



於是,平日裡的弘晝很低調,也很會“裝傻”,其實是活明白了,連老爸雍正都看出這個“沒正事”的兒子,是想躲避奪嫡帶來的災禍。所以,即便弘晝荒唐地玩起了“活出殯”,雍正也不怪罪他,反而覺得他“聰明”。



但這種處世方法久而久之,也會讓弘晝放鬆警惕。在八爺黨與關外四位旗主合夥逼宮時,弘晝就稀裡糊塗被老三弘時“繞了進去”,結果就是關外鐵騎接管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再加上兼著九門提督的隆科多謀逆,京城已無雍正能用的兵。



但敗也弘晝,成也弘晝,覺得事情蹊蹺的他留了個心眼,同時也怕事情鬧大,他就把城外防務被關外鐵騎接管的事情告訴了十三爺,後者再一次神奇地為雍正化險為夷。



所以說,雖然前面的事有弘晝的責任,但他告訴十三叔這關鍵的“一步”還是讓他成了這場宮廷政變的“關鍵先生”。


南瓜報告


這個問題其實根子還在於弘時。弘時自從恩科洩題案,被廉親王胤禩抓住把柄之後,一直被胤禩當做一顆棋子,卻一直按兵不動。


(弘時和弘晝)

直到胤禩開始謀劃“八王議政”準備逼宮的時候,才開始在關鍵時刻使用弘時這顆棋子。通過弘時,胤禩堯完成兩件重要佈局。一個是以擁立弘時的名義,讓隆科多倒向自己,在關鍵時刻令京城內的防務聽命於自己;另一個,是希望通過弘時,繞過十三爺胤祥,借整頓旗務的名義,讓關外的旗主王爺接手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防務。

隆科多得知此時戰戰兢兢,但是當他得知將來擁立的是弘時而不是胤禩本人,所以在一再聲明自己保得是弘時之後,終於倒向胤禩;而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接手就沒那麼方便了,因為一沒聖旨,二沒十三爺的命令,所以只能讓弘時當面“假傳口諭”,放得過關。

而弘時經過之前的事情,方知人心險惡。他知道”假傳聖旨”意味著什麼?若事成還則罷了,若事不成,自己即便是雍正的親兒子,怕也是在所難逃。


(弘晝察覺異常著急了)

於是耍了個心眼,他忽悠自己年幼的弟弟弘晝,來了個“誤傳聖旨”。這樣就算將自己撇得乾乾淨淨。他來了個問句:“父皇是否叫各位旗主王爺協同防務?”弘晝沒多想,隨口答道:”是的!”兩營防務立刻就被旗主王爺帶來的人接管了。

弘晝立刻感覺不對,但是又沒反應過了哪裡不對?不是弘晝笨,而是弘晝沒想到自己的哥哥算計自己。所以當事後,弘時問弘晝,”只說協助,沒說接管吧?”弘時此刻的表現,讓人心寒,”那你當時怎麼說是父皇親口說的?”一副有錯是你犯的,此事與我無關。


(弘時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弘晝立刻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可是他不知道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直接進宮告訴雍正,趕得及與否不好說,肯定要捱罵,弄不好責任就都是自己的。

但是弘晝雖說只有十來歲,卻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他知道誰能解決這個問題。防務的事當然找負責防務的人解決。他在宮門扣等過來上朝的十三爺胤祥。他一定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關鍵時刻還好告訴了十三爺)

果然關鍵時刻,胤祥得知此事,心中大驚。於是一面讓弘晝告訴雍正自己去看病了,一方面急急火火地去解決兩營防務的事情。從而最終徹底粉碎了胤禩的陰謀。


炒米視角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皇五子弘晝的確在雍正面對八王議政逼宮時取得最後勝利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因為弘晝在逼宮之前感覺不對勁,所以告訴了負責京城外豐臺大營與西山銳健營的老十三胤祥。使老十三及時前往京城外二營重新奪回被老八及其旗主王爺控制的兵權,力挽狂瀾使八王議政陰謀失敗。

同時弘晝還是八爺黨一方發動八王議政的關鍵人物。只不過他是被八爺黨利用的,正因為他八爺黨才在最後順利奪取了京城外二營兵權。所以他事後感覺不對勁所以告訴了老十三胤祥,使雍正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可以說彌補了自己無意間的過失。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說八王議政的前因後果

康熙末年殘酷的九子奪嫡以老四胤禛勝利而告終,老四登基以後是為雍正帝。

雍正上臺以後,為了收拾康熙晚年的爛攤子,刷新吏治。雍正開始了新政,雖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也遇到守舊派或者說既得利集團或明或明的諸多抵抗。

其實以不甘心奪嫡失敗的老八之八爺黨一直在暗中等待機會,像是一條毒蛇等著發動致命一擊。(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首發)而既得利益集團的朝廷官員是大部分通過集體上奏等方式來反對雍正。

八爺黨看到雍正的新政受到如此之多朝臣反對,就開始了暗中行動,準備發動政變以此奪權。

首先八爺黨本身就勢力龐大,諸多朝臣就是八爺黨之人,所以進行拉攏朝臣反對新政的活動也是事半功倍。

老八還親自去弘時府上,經過一番忽悠,本來已經認命的弘時又被老八燃起了野心,開始加入老八陣營。

而且八爺黨在外拉攏了關外旗主王爺來反對雍正新政,在內以扶皇三子弘時上位條件取得了負責京城守衛的九門提督隆科多支持。


在獲取各方勢力的支持以後,京城外的豐臺大營與西山銳健營成為最關鍵的地方了,拿下這二營的兵權,之前的努力才會有成功的可能,不然一切都會付諸東流。

這時候弘時開始發揮作用,他向雍正提議整頓旗營兵務,並且藉此負責此事。同時負責此事的還有老八和皇五子弘晝。

老八與關外旗主王爺及其四位將領四千鐵騎以整頓旗營兵務為由進入二營以後,由於二營是老十三與老四直接管轄的,所以沒有雍正的聖旨或者老十三的手令二營他們根本滲透不了。這時候弘時與弘晝就成為關鍵人物,畢竟是皇帝親兒子,弘時來了以後向二營提督證明老八所言不假,並且看似無意間就把弘晝帶進去,弘晝沒有多想就證明說是雍正親口說的。

由此老八順利將勢力滲透二營,而弘晝無意間成為八爺黨施展八王議政政變控制京城外二營的關鍵人物。

次日上朝時弘晝感覺不對勁,遇上老十三說了一下當時的情況。由此老十三發現不對勁,以生病為由不上朝,親自去二營重新奪回兵權力挽狂瀾,使雍正最後沒有被逼宮成功。

在八王議政中,弘晝在二營外被哥哥弘時擺了一道,為八爺黨實現陰謀起到了關鍵作用。之後感覺不對勁向老十三說了,使老十三力挽狂瀾,使雍正最後勝利,成為雍正這方勝利的關鍵人物。可以說是在雙方陣營都起過關鍵作用的人物,也是夠傳奇的了!

經過八王議政之後,弘晝看破政治鬥爭的殘酷。(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首發)開始潛心佛學,雍正詢問弘時之事時也是假裝糊塗不知道,並且還上演了活人葬禮的鬧劇,以此來保全自己。光是這避免政治鬥爭的做法也是夠高,無外乎雍正說弘晝最像他。

這也是雍正王朝全劇中的一處畫龍點睛之筆。

第46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宋安之


《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逼宮”那場戲很精彩,故事曲折、臺詞對白也好,但這都是戲,在歷史上並沒有這個情節。因為在雍正三年,八爺黨就被雍正給抓了。所以以下討論只是針對電視劇的。

這個故事的大背景是雍正要推行新政,其中有針對旗人的要整頓旗務,於是在盛京的四個鐵帽子王進京了。然後老八胤禩利用弘時,含混的假傳聖旨說讓旗主王爺帶的將軍們共管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的防務。

結果到了開會這一天,紫禁城的防務也被隆科多控制了。但這些弘晝都看到眼裡,別人以為他是個荒唐無知的阿哥,實際上很聰明,在上朝路上偷偷告訴了十三爺。怡親王當下決定不去上朝,而是拖著病體去收拾駐防部隊了。在大殿上劍拔弩張的時候,老十三出現了,從而扭轉了局面。八爺黨徹底倒臺。所以從這個過程看,弘晝的作用很關鍵。


但對比實際情形來講,這裡是有邏輯錯誤的。

1、當時旗主王爺,已經被八旗都統給取代了旗務管理權。而且在旗內也不是一支獨大。八旗上三旗還直屬於皇帝。所以所謂旗主的話語權並不大。

2、多爾袞被順治打倒之後,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平反,恢復其過繼多鐸的兒子後代為睿親王。所以在雍正朝不可能有位鐵帽子的睿親王。

3、圖裡琛統領宮廷侍衛,不可能沒有衝突情況下被隆科多換防的。當然歷史上,隆科多也早就靠邊站了。同理西山銳健營、豐臺大營也不會被奪了兵權,因為旗主王爺不可能帶兵進京城,手下也沒有什麼可以調動的兵。

戲就是戲,大膽欣賞表演,不要輕易相信。


幾葦渡


這個問題很簡單,根據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情節,都可以很清楚:

弘晝和弘時去豐臺大營宣旨,弘時和老八串通一氣,曲意篡改了旨意,導致豐臺大營兵權被旗主王爺等控制,弘晝當時沒有反應過來,只是覺得不對勁。回來在去上朝的路上,弘晝碰到了十三爺,把大營宣旨的情況給十三爺說了。老十三一下子發現問題不對勁,立馬掉頭去豐臺大營……這才有了後面千鈞一髮之際,老十三來解雍正之困,也是這個原因,才瓦解了老八集團的逼宮計劃!

所以說,弘晝起到了關鍵作用!

當然,這是電視劇!

在歷史實際上,在清朝造反逼宮,幾乎是不可能的!

1、八旗中的上三旗,皇帝親領

順治親政後,剪滅多爾袞勢力後,親自領了八旗中的上三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

這三旗作為皇帝親軍,駐紮京城皇城附近,只對皇帝負責,其他人無法調動!

同時,這三旗的戰鬥力在當時,算是滿八旗中最強的,勢力也是最大!

2、康熙後,八旗旗主淪為榮譽頭銜,沒有實權

康熙在位時期,為了強化皇權,加強對八旗的控制,使得八旗旗人不屬於旗主,而是屬於皇帝,八旗旗主成為虛職。這樣,也就根本不會出現旗主王爺逼宮……

3、康熙後,八王議政早已不復當初

康熙設立南書房,重用內閣,對八王議政的制度,進行了極大的削弱,可以說此時的八王議政還比不上南書房的議政決策。同時,八王議政主要針對的是滿洲八旗事務。

4、雍正繼位後,老八一黨,基本已經垮臺

雍正繼位,也就已經意味著老八一黨的爭儲失敗!

在清朝中前期,幾乎沒有擁兵自重的情況,也就是說一旦帝位確定,其他人就沒有翻盤的機會,否則就是死,這是滿清的傳統……

所以,就電視劇而言,弘晝確實起到了關鍵作用,但就歷史而言,這是虛構的!


志軍翔宇


謝@用戶8322404949431的邀請~

題主談到的背景,對於雍正來說,應該算是他登基以來,對他威脅最大的一次,那這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兒呢?不急,下面酒翁來細細回述一下。

話說雖然到最後是胤禛登基當家,改年號為雍正,但這並不代表雍正的位置就坐牢了,當年“九子奪嫡”的重要人馬可都還健在,雖說每天都磕頭跪拜,做著表面上的俯首稱臣,可從他們心裡,可未必如此,就拿“八爺黨”來說,他們可整天仍想著如何對付雍正。而這一次,八爺黨們就用了一次“狠勁”:外部聯絡了遠在關外的鐵帽子王進京,內部利用手段將雍正的親兒子弘時和弘晝給籠絡到自己身邊,形成了內外共同行動的陰謀。而從這形勢來看,胤禩極有可能會成功。

八爺黨胤禩此次的目的很明確:聯絡鐵帽子帶兵進京,想通過八王議政的方式,逼迫雍正分權,降低雍正對八旗的控制力,從而進一步瓦解雍正的各項新政。

胤禩之所以佈置,應該是吸取了康熙駕崩時的失敗經驗,光有關外的鐵帽子王及其軍隊是不夠的,是否擁有內部的力量才是關鍵,而此次內部的力量,胤禩則選擇了從三個人身上尋找突破點,這三個人分別是弘時,弘晝和隆科多。

說到弘時,作為雍正的三兒子,從當前的形式來看,也只是存在理論上的即位機會,因為無論是康熙,還是雍正,都對四阿哥弘曆表現出了極大的喜愛。當胤禛安排胤禩徹查第一次科舉洩題案時,胤禩已經知道,科舉洩題案最大的幕後黑手正是弘時,而胤禩在當時沒有將弘時檢舉出來的原因,就是想借此,逐步籠絡和控制弘時,來完成自己推翻雍正的陰謀。

此次內部力量,正是來源於胤禩對弘時的控制,因為當時的豐臺大營,沒有雍正的旨意和十三爺胤祥的手諭,別人是無法調動一兵一卒,因此,這個豐臺大營是此次的重點之處,因此,胤禩就安排弘時去說服豐臺大營,而弘時在去說服豐臺大營時,拉上了自己的弟弟弘晝,而拉上弘晝的原因則是為自己說服增加一個砝碼:兩個皇子過來傳旨意,會有假嗎?

而反觀弘晝,在不知前因後果,不知背後利害關係的情況下,竟然幫弘時證明了真實性,從而得到了豐臺大營的控制權,而弘時得到控制權,也就等於是胤禩得到了控制權。

對於隆科多,雖說隆科多是雍正登基的兩個得力大臣之一(另一個是張廷玉),可自從雍正登基後,隆科多發現自己的日子並沒有好過多少,再加上雍正刻薄寡恩的性格,以及胤禩的個人魅力,兩者一對比,隆科多心裡逐漸向胤禩靠了過去,而對於胤禩來說,通過對隆科多的觀察,已經知道雍正已逐漸對隆科多心生不滿,但不管怎樣,隆科多還是九門提督,雖說沒有調動的權利,但人在其位,多少還是有點份量,於是,拉攏隆科多,也是胤禩計劃內的一件事。

走到這一步,不出意外,八爺黨此次聯絡鐵帽子王進京逼迫雍正放權的事情,就快要成功了,可偏偏就在此時,八爺黨裡看似最沒有頭腦的弘晝,卻讓八爺黨的努力付諸東流。

前文咱們曾說過豐臺大營的控制權是在雍正和胤祥的手裡,雖說弘時和弘晝去傳旨取得了豐臺大營的控制權,弘晝也在當時幫助弘時證明了其傳旨的真實性,可在時候,弘晝還是覺得此事內有蹊蹺,並詢問弘時,為什麼要取得豐臺大營的控制權。當時,弘時並沒有告訴弘晝真實的原因。

而弘晝在轉天碰到了十三叔胤祥時,將此事告訴了胤祥,胤祥在聽完弘晝的話後,立馬放棄上朝,直奔豐臺大營,立即採取措施,並重新取回了豐臺大營的控制權,隨後,胤祥將此事告訴了雍正,最終將八爺黨的努力扼殺在搖籃裡。

而反觀弘晝,他為什麼要將這事告訴胤祥呢?原因很簡單,弘晝雖為雍正的兒子,但從懂事起,他就沒曾想過要染指皇位,他只想做一個快活的皇子,皇位也好,繼承人也好,和他沒關係。因此,當弘時拉上他去幫忙時,弘晝沒有多想就去了,可幫完忙後,弘晝總覺得哪裡不對勁,所以,後來又將此事告訴了胤祥,而他告訴胤祥的原因,則再一次證明了弘晝心裡坦蕩蕩,不像弘時,對八爺有所期盼,對皇位有所追求。而弘晝告訴胤祥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覺得弘時他們肯定有問題。

隨著雍正與胤祥的出手,提前了結這場陰謀,而作為這場陰謀的主創們,也都受到了應有的懲罰,隆科多在此事之後,也收到牽連,很快就去陰曹地府找自己的家人了,八爺黨主創胤禩和胤禟,也因此被削籍、抄家、改名。

而作為“功臣”弘晝,雍正也原諒了他的過錯,因為雍正也知道弘晝的心思不在皇位上,也並沒有過多的為難弘晝。

謝謝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們會喜歡~


寒舍閱獨


八爺黨逼宮這場戲是對雍正皇帝的最大考驗,《雍正王朝》中九王奪嫡失敗的以“八爺黨”為首的其他皇子眼看著皇四阿哥胤禛脫穎而出,做上了“皇帝位置”,不甘失敗的八爺黨在以胤禩為首,在雍正登基後發起的第一次宮廷政變!

這一次的八爺黨逼宮不是偶然的,是在以八阿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有計劃、有蓄謀、有組織的宮廷內外有軍事配合的宮廷政變。

八爺黨逼宮的名義是以整頓旗務為名,利用關外的四個鐵帽子王帶兵進京,想通過八王議政向雍正帝分權,保證他們的貴族利益再分配。

八爺黨想摧毀雍正帝皇權

八爺黨的步驟是這樣的:

一、在掌握了弘時是科場舞弊案的主謀後,利用雍正帝的兒子弘時名號在前面擋箭,正明師出有名。

二、利用關外閒置的四個鐵帽子王的利慾薰心,愚昧無知來作為向雍正帝施壓的砝碼。

三、拉攏隆科多這個九門提督,因為八爺黨看準了隆科多的失寵就在眼前,其野心太大,不滿足現狀。

重要的是這些日子怡親王胤祥病得不輕,不能上朝參政。

荒唐王爺弘晝還是個娃娃

廉親王八阿哥胤禩糊弄關外的四個鐵帽子王爺還可以,關鍵時刻,京畿的守備禦林軍隆科多也是沒有調動的權利,比如: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沒有十三爺,即怡親王胤祥的手令是無法調動的。

可是廉親王胤禩利用了“弘時”,又通過弘時帶著一位迷迷糊糊的荒唐王爺弘晝參與就不同了,別看年齡小,那可是皇帝的兒子,還是王爺。

“五王爺弘晝”哪裡知道他哥弘時與八爺黨這些套路,希裡糊塗的哼哈兩句話就把豐臺大營交給了關外進來的四個鐵帽子王爺的兵將“共同管理”,就這樣;八爺黨又掌握了京畿重地的兵權,看來八爺黨這次政變勢在必得!

關鍵是“弘晝”碰上了胤祥

弘晝是雍正帝的小兒子,號稱荒唐王爺的就是他,看似荒唐的弘晝實際上那是韜略,此次被自己的親哥哥弘時的利用那是他當時沒有反應,可是在回宮的路上弘晝好像明白了!

弘晝碰到了他的“十三叔胤祥”,就是怡親王的胤祥,弘晝簡單的向“十三叔胤祥”彙報了此事,就這一刻是關鍵!

本來就感覺不對頭的十三阿哥胤祥感覺到了事態的嚴重性,採取了補救措施,挽救了朝局。


弘晝的功勞在於對父皇的忠心,在於他如實的告訴了十三叔胤祥,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就這樣;八爺黨發動的一場驚心動魄的宮廷政變流產了,在這次的宮廷政變中徹底的暴露了“隆科多”的野心,也自此讓隆科多下到了地獄。

為了穩定朝局,雍正帝沒有更嚴利的處置關外的四個鐵帽子王,但是對於八爺黨,雍正帝與他們徹底決裂,削除宗籍不算,還要給他們抄家,流放。因為他們差點氣死了雍正帝的忠肝義膽的十三弟胤祥。

最終:雍正帝愛惜的看著他這位老兒子弘晝,是這位老兒子最聰明。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