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中风康复新手段——电刺激

有一种病全球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人患病,每六秒就有一个人因为这种病死亡。再过六秒钟就会有一个人因为这个残疾发病率高、危险性大。这到底是什么病呢?这就是脑梗,俗称脑中风。

中风康复新手段——电刺激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低温刺激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流缓慢或血压骤变。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人,寒冷刺激使血压增高,易诱发脑血管疾病。

中风不是简单的“脑血管破了,出血了”,而是有很多其他隐患。所以,针对高危因素的早期干预、早期检查和治疗,可以大大降低中风的风险。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可由康复师为其制定相关康复治疗方案,使用积极的手段,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患者的残存功能和能力获得最大限度地发挥。逐渐修复原有的肢体运动、语言、吞咽等生存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使患者回归生活,恢复健康。

中风康复新手段——电刺激

如何恢复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肢体功能一直是临床上面临的难题。大量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实神经肌电刺激具有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进行电刺激治疗时, 刺激模式或强度会对治疗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何选择合适的电参数, 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神经肌体仪——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是模拟中枢神经对肌体的控制,人工产生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肌肉使其收缩,产生生理反应,以恢复及重建其运动功能的治疗方法。

中风康复新手段——电刺激

中风康复新手段——电刺激

Teresa神经肌体仪

Teresa神经肌体仪应用范围

•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

•应用于小儿脑瘫

•应用于脑卒中后肢体障碍

•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有哪些?

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运动 控制能力差和手功能障碍、失语、构音障碍, 面瘫、吞咽障碍,偏瘫步态,患足下垂行走困 难,两便失禁,血管性痴呆等。

TERESA—神经肌体仪对于脑卒中软瘫的效果:

•对由于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肌肉运动功能障碍和神经麻痹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可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减轻肌肉酸痛。适用于慢性期脑卒中患者,尤其对脑卒中病人的软瘫期康复效果良好。

中风康复新手段——电刺激

中风康复新手段——电刺激
中风康复新手段——电刺激
中风康复新手段——电刺激
中风康复新手段——电刺激

临床资料

本组 23 例, 其中男性 15 例, 女性 8 例。年龄:16 ~ 68 岁,平均 36 .2 岁。损伤神经类型:桡神经完全损伤 6 例, 不全损伤3例;正中神经完全损伤 4 例;尺神经不全损伤 2 例;腓总神经完全损伤 5 例, 不全损伤 2 例;胫神经不全损伤 1 例。受伤至治疗时间为 5d ~ 1m , 平均 18d。 术前患者肌力均不超过 2 级, 受损神经绝对感觉支配区麻木或感觉丧失。对完全性损伤采用神经原位缝合(外膜显微缝合技术)、直接移位或神经移植术修复。其中8 例不全损伤患者在电刺激治疗 3 周无明显恢复的情况下行手术探查、神经松解后继续神经电刺激治疗。

结果

本组23例患者经1到2个疗程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所恢复。随诊时间为7到20周,平均15.9周。根据英国医学研究

院神经外伤学会制定, 其中 21 例神经功能恢复至 S3 M 3 以上。电刺激治疗后受损神经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恢复等级S3 。结果发现所有患者经电刺激治疗后神经轴突均有再生, 再生距离为 15 ~ 30cm , 平均 21.3cm 。治疗前后肌电图电位变化与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亦表明患者神经损伤有明显恢复。

治疗仪由主机(脉冲发射器)、连接导线及双极刺激电极组成。仪器共设6种工作模式、20 级工作强度。输出频率在1 ~ 111H z, 幅值在1. 4 ~ 70V 之间可调。波型为双边对称方波。治疗时将刺激电极尽量接近受损神经 , 正极置于受损神经近端, 负极置于受损神经远端。

中风康复新手段——电刺激

T ERESA-神经肌体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