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從交趾到越南:越南是如何從中國脫離出去的?

越南,取名“南越之南”,長期是越族居住之地。在歷史上,越族長期活動於東南沿海地區,《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佈“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包括吳越、揚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等,統稱“百越”。其中,活動於越南地區的是駱越。傳說越南最早的王朝為鴻龐氏,實際上應當是一個氏族集團。戰國時代,蜀國滅亡,蜀國王子蜀泮帶領殘餘部隊三萬人南逃,最終到達越南,征服了駱越,自稱“安陽王”。該歷史事件記載於《水經注》所引的《交州外域記》。這也說明,越南歷史自古就和中國有密切的關係。

從交趾到越南:越南是如何從中國脫離出去的?

百越版圖

郡縣時代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了秦朝。之後,秦國開始開疆拓土,公元前219年,秦朝發兵50萬南征百越,用時4年多,到公元前214年,百越被秦朝征服。秦朝在嶺南地區設置了象郡、桂林,南海三郡,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將越族地區(珠江流域)納入中國版圖。其中,越南北部地區歸象郡管轄。

秦朝末年,中原佔領,南越乘機割據。公元前208年,南海郡龍川縣令在南海郡尉任囂的囑託下開始割據南越,到公元前206年,趙佗吞併了南越地區兩郡,自稱“南越武王”,建立了南越國。漢朝建立後,漢高祖劉邦派遣大夫陸賈出使南越,趙佗臣服於漢朝。劉邦去世後,南越國和漢朝關係時好時壞,甚至有兩次僭越稱帝,趙佗也曾自稱“南越武帝”。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決定以武力統一南越。公元前112年,漢武帝派遣10萬大軍進攻南越,當年,南越國滅亡。

從交趾到越南:越南是如何從中國脫離出去的?

南越國

漢武帝滅南越國之後,在此設立了南海、鬱林、蒼梧、合浦、儋耳、珠崖、交趾、九真、日南九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今天的越南地區,交趾在今河內。交趾是古代地名中有南方之意。元豐五年(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十三州刺史,其中在南越地區設置了交趾刺史(也稱交州),監督南越九郡。南越地區併入漢朝之後,經濟文化迅速發展,中原地區鐵犁牛耕開始傳入南越以及其中的越南三郡,加速了越南的開發。中原文化也開始傳入越南地區,漢語開始成為越南地區的通用語言。

從交趾到越南:越南是如何從中國脫離出去的?

交趾、日南、九真三郡

東漢初期,雒越人在女將徵側的帶領下起兵叛亂,一度攻下交趾、九真、日南等地六十五城,自立為王,史稱“二徵起義”。建武十八年(42年),劉秀任命馬援為伏波將軍,率領漢軍平定交州。這是漢朝在交州地區少見的叛亂事件,對越南三郡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不過經歷了東漢兩百年的發展,越南的經濟水平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臺階。

東漢末年,諸侯割據,嶺南也不例外。187年,交趾太守士燮開始割據交州,此後南越九郡的長官均由士氏兄弟出任。由於士燮實施仁政,使得交州成為成為十分安定的地區。越南史書稱讚士燮道:“我國通詩書、習禮樂,為文獻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豈特施於當時,而有以遠及於後代,豈不盛矣哉”。211年,由於孫吳南進,士燮臣服於孫吳。226年,士燮,孫吳乘機平定吞併士氏政權,統一整個揚州地區。

從交趾到越南:越南是如何從中國脫離出去的?

東漢末年割據狀態

從孫吳開始,交州歷經了孫吳、西晉、東晉、南朝的管轄,基本比較穩定。南梁時期,交州刺史蕭諮為政苛暴,當地越族人士李賁因此起兵割據交州,自立為王。544年,李賁公然稱帝,越南史書將該政權稱為“前李朝”。第二年,陳霸先南征交州。549年,李賁被部下所殺,不久,交州被平定。但是當地部族轉移到九真、日南郡繼續割據一方,並且和南陳不斷戰爭。直到602,其首領李佛子投降於隋朝,前李政權才完全結束。

藩屬時代

自從李佛子歸順隋朝之後,越南再一次統一為中國的一部分。唐朝初期,在交州設立了交州都督府,調露元年(679)改置為安南都護府。在唐朝時期,中原的漢文化,儒家思想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大規模進入安南。著名的文人杜審言、沈佺期等出任過安南的地方官員,為安南的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

從交趾到越南:越南是如何從中國脫離出去的?

安南都護府

唐朝末年,藩鎮割據嚴重,全國陷入了大分裂。交州被南詔國攻陷,鹹通七年(866年),唐將高駢收復交州,被唐朝皇帝封為“靜海節度使”,從此高駢開始割據交州。唐末,交州土豪曲氏家族掌管靜海軍節度使一職。930年,割據嶺南的南漢政權滅曲氏,並派遣楊廷藝鎮守交州。938年楊廷藝舊將吳權割據交州,並擊敗南漢軍隊,自立為吳王。越南歷史將吳政權叫做“吳朝”,認為是越南歷史上的一個王朝,但實際上吳政權是中國唐朝瓦解後的五代十國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割據政權。

從交趾到越南:越南是如何從中國脫離出去的?

吳朝

吳權在位僅六年就去世了,交州陷入了混亂,史稱“十二使君”之亂。968,丁部領統一交州,建立建立大瞿越政權政權,歷史上叫做“丁朝”。北宋建立後,丁朝臣服於宋朝。970年,宋太祖冊封丁部領為“交趾郡王”,成為了宋朝的藩屬國。如果說吳政權只是一個割據政權的話,那麼丁朝就是真正走向獨立了。丁朝在國內整頓統治體制,制定文武官員之位、施行嚴刑、編置十道軍制,使得越南儼然成為一個國家,不過該時期的越南還自認為是中國的一部分,依然使用漢語。

十年之後,丁朝的政權落入權臣黎桓手中。980年,黎桓公然稱帝,宋朝派軍南征。981年,黎氏在白藤江與支稜擊敗宋朝軍隊。但是為了避免宋朝軍隊繼續進攻黎氏,黎桓決定去帝號,臣服於宋朝。993年,宋朝冊封黎桓為“交趾郡王”,後又加封“南平王”。因此越南繼續保持和宋朝的藩屬關係。

1009年,李公蘊滅黎氏,建立了李朝。李朝時期,政治上大規模學習宋朝官僚制度,以文官治國;文化上尊崇儒學,開科取士,制定《刑書》等,使得李氏政權不斷強大。李朝和大理國,占城,南宋經常發生戰爭,並且往往取得勝利,並且最終吞併了占城。後期,李氏政權接受了南宋的冊封,李英宗被封為“安南國王”,因此李朝同樣是中國的藩屬國。

獨立時期

李朝晚年,內亂頻生。豪族陳嗣慶奪取了政權,建立了陳朝。陳朝建立後,元朝蒙古軍南征安南,但是因為氣候不適應的原因最終撤退,陳朝為了避免元朝繼續侵略,雙方妥協,陳朝提出向元朝“三年一貢”,蒙古遂封陳朝君主為“安南國王”。明朝建立後,陳朝臣服於明朝,被朱元璋列為不徵之國。

在陳朝時期,雖然名義上為元朝的藩屬國,實際上陳朝已經走向獨立。尤其是在文化上,陳朝使用本土文化中的字喃,發展成為越南文字。1272年,陳朝政府令學者黎文休編修《大越史記》,開創了越南修本國史的先河。陳朝的這些舉動標誌著越南在文化上已經民族化,走向了獨立的道路,而不是一個割據政權。

1400年,黎季犛奪權,他自稱是中國虞舜之後,改國號為“大虞”,第二年,他退位給兒子胡漢蒼,但是實際掌控執政權,因此歷史上稱為“胡朝”。1404年,原先被明朝冊封的陳氏到明朝請求永樂帝出兵,1406年,明朝派軍五千護送陳天平返國,在邊界被黎季犛截殺。這件事事情導致明朝開始軍事統一越南。接著明朝大軍南下,胡朝滅亡。明朝在此設立都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交趾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越南時隔500年在次進入中國的版圖。

不過由於明朝官員的腐敗,最終引發了越南的抗爭。1418年,黎利自稱“平定王”,開始起義。1426年,黎利基本擊退了明朝軍隊,明廷決意罷兵。1428年,黎利稱帝,國號大越,歷史上稱為“後黎”,併成為明朝的藩屬,越南再次獨立。並且再也沒有成為中國的一部分。而後,越南先後經了西山朝和阮朝,成為了清朝的藩屬國。在中法戰爭後,越南成為了法國殖民地,也脫離了和中國的藩屬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