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為什麼說他把皇位傳給孫權是唯一的選擇?

孫策在臨死前終於意識到自己曾經的無情殺戮,對整個江山造成的傷害。守天下靠的還是民心,他最終是從兄弟之中選擇了最仁慈的人作為繼承人。孫權剛好不擅長殺戮,但在那個年代征戰是停止不了的,如果孫權不能適應這個強者生存的時代,將自己的仁慈轉化成為了懦弱。

為什麼說他把皇位傳給孫權是唯一的選擇?

孫策還曾經託付了自己的心腹大臣張昭: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這有些類似於劉備的白帝城託孤,如果形式不對,請先生取而代之,來手下無數人鮮血換回來的基業。孫策去世的早,自己的孩子還未成年,並不適合那個看起來風光實則危險的位置,一般都是兒子繼位,如果兒子不適合,那唯一的選擇就是自己的弟弟了。

傳給弟弟孫權結果好嗎?

為什麼說他把皇位傳給孫權是唯一的選擇?

“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後人的評價足以證明孫權的個人能力。孫權在烽火繚亂的三國,能夠庇護江東地區的一方百姓,成為三國之中唯一一個經濟實力和貿易發達的國家。

為什麼說他把皇位傳給孫權是唯一的選擇?

相比於其他兩個國家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吳國的百姓能夠過上安居樂業的平靜生活,都要歸功於孫權。雖然當初孫策打下了一塊江山,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這塊江山周圍人都虎視眈眈,這江山並不像鐵桶一樣穩固,一不小心就會被吞併。

當時孫策帶兵最初進入江東時期,江東地區的門閥世家大族,將孫策當做亂臣賊子,為了捍衛自己的利益江東地區的人民強烈反對孫策。孫策在攻下江東之後面對這種形式,只能靠殺戮來穩固人心,盡誅江東英豪!

為什麼說他把皇位傳給孫權是唯一的選擇?

孫策被殺之後,南方的少數民族紛紛揭竿起義反對孫策政府。當時的孫權勢單力薄,史書之中曾經記載,“業非積德之基,邦無磬石之固。”這句話充分的說明了雖然孫權從孫策手中繼承下來了江東的一塊地,但上位之後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穩定政權相當不穩固的基業。

為什麼說他把皇位傳給孫權是唯一的選擇?

而孫權最後不負眾望,的確把吳國治理的非常好,孫策把皇位傳給弟弟做的最對的一個選擇,不過晚年的孫權也做了很多令人無法理解的事,但前期的表現確實不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