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选登

陈加炎:茅善公重修太平桥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选登

太平桥今貌

太平桥,华丽壮观、雄浑苍莽,凛凛然屹立于杭甬运河柯桥段内,为水乡绍兴的一大历史文化景点。

据史书记载,太平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一说为同年的泰昌元年。清乾隆六年(1741)、道光五年(1825)、咸丰八年(1858)曾数度重修。而民国十四年(1925),一说为民国十三年的一次重修太平桥,却是知之者甚少,史书亦无记述。

民国十三年,距咸丰八年,已逾半个多世纪。作为交通主干道的浙东大运河,由于舟楫频繁,年久失修,桥墩受损,桥身倾斜,古桥危在旦夕。这时,位于太平桥东南首的阮社茅万裕酒作坊坊主茅滨南提出修桥一事。

茅滨南自幼崇尚诸子百家,精美术、通法律,为人端庄,乐善好施,在当地颇有影响,阮社一带凡有婚丧家事、产业纠纷乃至邻里琐事,总请其调解平息。虽说茅滨南家业不大,唯平屋三间,所开酒作坊也只在诸家大道地搭一竹棚生产而已,但人极仗义、有豪气。这年,年过半百的茅滨南邀好友数人,主事发起重修太平桥事宜。碍于经费无着落,茅滨南便带头出资50大洋,好友见之纷起解囊,并以每50缸酒者出50大洋为募捐标准,发帖给阮社一带各酒作坊主人。由于阮社挨家挨户酿酒成风,少则三、四缸,多则数百、数千缸,百姓家境大都殷实,于是纷纷出资。怎奈修资之巨,阮社之募捐尚难应付修事,于是茅滨南又辗转到诸暨的倪万隆和柯桥的元隆盛,征得1000大洋。接着,茅滨南再向亭后的姚家和中泽的王家等大户发出捐助,亦得到响应。

筹措完资金,准备好材料,择日于民国十四年春正式搭架启动修事。为了方便交通,改善景观效果,茅滨南决定将原来的单孔石拱桥改为三孔石拱桥,桥石已做成,但终因在重打桥墩时水流湍急,往来船只之多而不能截流打桩。加之石匠身体不适,运输材料困难等都由茅滨南一人操劳,最后才不得已按原貌重修。而多余的两拱石材,一拱移至中泽修建接渡桥,另一拱(部分石料)运至阮社修复籍咸桥。现放置于籍咸桥下的长条石,便是当时重修太平桥时的遗留之物。

“我身边的运河故事”(浙江段)作品选登

接渡桥

一年后,重修的太平桥顺利竣工。自此,终年蓄着长须、风度翩翩的茅滨南就越发受人敬重,人称“茅善公”,一时名重乡间。

作者:浙江天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陈加炎

本文为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浙江段)征集发布活动来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