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甲午殉国将领,为何只有丁汝昌被抄家,并且不准下葬

丁汝昌乃晚清名将,1836年11月18日丁汝昌生于一个清平的家庭,1851年加入太平军,后见太平军已然大势已去,便归顺了湘军,他为人温和严谨,也骁勇善战,深得李鸿章赏识,也因此在甲午海战前被李鸿章调至北洋海军。


甲午殉国将领,为何只有丁汝昌被抄家,并且不准下葬​甲午海战爆发清军可以说是仓皇应战,而日军却早已准备充足,清军内部军纪涣散,人心不齐,导致鸭绿江防线的守军不战而降,素有“东亚第一要塞”旅顺不久便被日军控制。1895年2月3日威海卫失守此时丁汝昌的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

甲午殉国将领,为何只有丁汝昌被抄家,并且不准下葬​威海卫失守丁汝昌陷入了进无可功,退无可守的境地,而日军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的投降书也在此时来到丁汝昌手里。说个题外话,这封投降书可以说是千古未有之奇书,因为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剖析封建王朝的弊端,日本的崛起以及日本是如何超越中国,所以这即是劝降书,却也不像劝降书,但书中所之分析却句句在理,是在值得清朝的当权者们好好阅读,细细品味。

甲午殉国将领,为何只有丁汝昌被抄家,并且不准下葬​以丁汝昌之气节,是万万不会投降,但是此时手下不断有人哀求丁汝昌投降,此中滋味又有谁人知。2月11日,投降书中约定的日子快到了,丁汝昌亲手炸沉了“镇远”号,2月12日眼看援军迟迟未到,深感无望的丁汝昌给李鸿章发了一封电报“吾虽决意与舰同归于尽,然人心溃乱,大势已去矣。”随即吞食大量鸦片而亡。
甲午殉国将领,为何只有丁汝昌被抄家,并且不准下葬​丁汝昌死后手下的人就拿着投降书像日军投降,而李鸿章则是万分悲痛,丁汝昌自己以身殉国,但却保全了几千水兵的性命,实在可敬!但是事后清庭却将战争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他的指挥不利,并下令将他的棺椁捆上三道铜箍,涂上黑漆,15年之内不许下葬,以此作为对他的惩罚。

甲午殉国将领,为何只有丁汝昌被抄家,并且不准下葬​为何清庭承认其他殉国将士的功绩,却唯独处罚丁汝昌?大概有怎么几点,丁汝昌是太平军降将,出生不好,始终被其他将领看不起,黄海海战失败,就有很多人弹劾丁汝昌,光绪也以为是丁汝昌指挥不利导致黄海海战失败,而甲午的战败清庭急于寻找一个替罪羊,而丁汝昌又是主将,并且为了保全手下人的性命丁汝昌死前也在投降书上签字,所以清庭就有足够的理由将失败归咎在丁汝昌身上。

直到宣统2年,丁汝昌才被平反,最终葬于安徽无为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