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頂嘴,家長應該怎麼做?

jessica宣



或許TA還是個小不點,或許已經高出你半頭,面對孩子的頂嘴,我猜大部分父母的內心O都是:竟然不聽我的話,竟然挑釁我,你才多大就敢跟我對著幹了,把我放哪兒了,我是你爸(媽),太沒面子了,氣死我了……


當孩子頂嘴時,父母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想法、感受,往往是因為他們把孩子的頂嘴理解成了——TA覺得我不對,我不好,TA是在故意跟我對著幹……

而事實上,孩子頂嘴並不一定意味著TA不認同父母的想法,不願聽從父母的建議,根據不同的情況,父母可以做出不同的回應。


有時候,孩子可能是為了頂嘴而頂嘴,也就是說,TA內心是接受父母的想法、建議的,也有可能據此採取行動。但是,TA可能無法認同父母把自己當做小孩子而強加要求的方式,這時候,TA的頂嘴是想說,“我長大了,我可以獨自做決定,我可以獨自搞定這件事”。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試著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態度,變強制管理為民主合作,當孩子感受到被鼓勵、被支持時,便不必以頂嘴來宣佈“主權”了。


另一些時候,孩子頂嘴則是真的不認同父母的觀點、建議,TA能獨立思考,願意表達自己的觀點、想法,卻被父母誤解為“找茬”、“挑釁”、“對著幹”。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父母,不妨耐下心問一句“為什麼”,聽一聽孩子會怎麼說,興許就能收穫一個令人欣喜的視角和答案。


孩子對世界的思考和探索,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幫助。當父母以開放接納的態度回應孩子的困惑、質疑,世界便在孩子眼中展開了豐富多彩的樣貌,而不是單一的對錯黑白,這恰恰就是創造力的源泉。


超級育兒師蘭海


身為父母的我們會發現孩子很天真可愛,但是在很多事情都是任性調皮,總是愛把我們父母說的苦口婆心當作耳旁風,甚至多說幾次就會頂嘴鬧情緒。

這不,在上個週末,我和小區的幾個媽媽共同探討聚會起孩子問題來了。

我說:“現在時代不同了,孩子似乎更加早熟,也更加聰明瞭,不容易管教。每次我讓孩子做一件事他總是和我唱反調,不然就鬧騰,每次我都想抽他,但又捨不得,畢竟是自己的心頭肉。”

其他幾位媽媽也紛紛吐苦水般訴說自己帶孩子時候所遇到的煩心事,其中鑫鑫媽分享的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鑫鑫媽是個急性子,有一天想讓孩子在大冬天多穿幾件衣服,但是鑫鑫不想穿,於是就和媽媽頂起嘴來:”憑什麼要穿這麼多!我又不冷,幹嘛要包成企鵝一樣!“

媽媽聽到之後氣打都不打一處來,於是一狠心,讓孩子品嚐了一頓竹筍炒肉,鑫鑫也老老實實變成企鵝了。

鑫鑫媽說完後無奈嘆氣,直言她動手之後也後悔,但是這大冬天的孩子不多穿衣服肯定會感冒,所以沒有好的辦法。

琳琳媽聽到鑫鑫媽卻有些感慨:她和丈夫都是大學教師,從小家教非常嚴格,對待女兒琳琳總是說一不二的,為琳琳安排了一系列成長之路,在他們的嚴厲教育下,爸爸媽媽說什麼都不會反駁,要求的事情都會做好,而且特別懂事乖巧成績優異。

但是琳琳現在已經上高中了,除了學習成績還算優異,但是做其他的事情卻沒有自己的主見:比如出門點菜不會自己選擇,買衣服總是要依靠媽媽幫忙選擇,沒有什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琳琳媽也是突然意識這個問題的,但是卻不知道怎麼辦,怕琳琳上大學後無法自立……她現在倒是希望琳琳和她頂嘴,能夠有自己的想法。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懂事、善解人意,但為什麼琳琳媽媽做到了將孩子養乖卻後悔了呢?那是因為她的眼光長遠,看見了孩子的未來!

為什麼呢?

因為愛頂嘴的孩子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而且敢於表達和爭取,所以也更容易找到目標和追求,這對孩子的成長髮展特別重要。

也許有家長朋友會反對這一說法,如果什麼事情都頂嘴,那孩子豈不是要翻天了,這點我很贊同。

但是,其實我想表達的是,愛頂嘴是孩子具備的優點,但是想要讓這項優點發揮出良好的效果,那就少不了父母們正確的引導。

首先我們要分析,聽話的和愛頂嘴的孩子的缺點:

孩子太聽話,容易沒有主見,所以容易迷失自我,沒有人的引導就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孩子愛頂嘴,是因為缺乏正確表的方式,所以容易與人鬧矛盾。孩子的未來與自己的行為方式有關,兩相比較,我倒是覺得愛頂嘴的孩子能夠建立起自己強大的人格。

那對於孩子的愛頂嘴,我們家長該怎麼做呢?

1.安靜傾聽

當孩子頂嘴的時候,先不要急著否定他,比如“小小年紀竟然這麼說話!,長本事了,翅膀硬了……”這樣硬碰硬的指責只會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我們要靜靜傾聽,分析他為什麼這麼做?”如果他想的不那麼對,請看下一條

2.讓孩子聽父母說

如果孩子的想法你不認同,那也不要急於評論對錯,而是說“媽媽剛剛聽了你的想法,那你能聽聽媽媽的想法嗎?”然後你就用更加全面,客觀的,多角度的述說自己的觀點,然後和孩子共同探討,但是如果涉及到原則問題家長一定要堅持,循循漸進引導孩子。

3.培育孩子的責任意識和擔當

家長可以經常和孩子就一些事情進行討論,鍛鍊孩子的分析事物能力,以及不同事情可能帶來的影響,以及相應需要承擔的責任。

如果孩子回答不錯,就多加鼓勵,如果孩子吃虧,也無須指責,比如s對孩子說”你看看,讓你不聽我的話,如果你聽我的會怎樣怎樣……'讓孩子總結教訓,並且從中學會傾聽。

最後,家長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最終立足於社會,所以不管如何教育孩子,讓孩子有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的孩子愛頂嘴,請別煩惱,多包容她,在你的教導下他會慢慢變得優秀,讓你刮目相看。


榮耀家族學院


如果在你心裡父母是權威的,是不容置疑的,那孩子頂嘴對你來說就會是憤怒的事兒,不高興的事兒;如果你覺得自己又不是皇帝,說的話也不是聖旨,那孩子頂嘴就不是事兒,人家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觀念再正常不過了,說不定在觀念的碰撞中我們還能學習到一些東西呢


我兒子六歲,我們兩日常的溝通有些時候就像辯論賽,在三四歲的時候開始就這樣,剛開始的確像唇槍舌戰,後來兩個人乾脆約定再遇到意見不一致的時候,按順序各自表達觀點,說明理由,如果兒子說服了媽媽,那就按兒子的意見辦,如果媽媽說服了兒子就按媽媽的意見辦,誰也說服不了誰,那就邀請爸爸發表意見,然後按照少說服從多數的原則辦理。後來,大家都遵守這個原則來處理家庭事務。


孩子經常反駁我的意見,比如說,他在他房間裡把書擺的到處都是,我讓他收拾整齊放在書架上,他說我就不,我問為什麼,他會說第一、你以前說過不讓我在客廳亂擺東西,但我的房間由我做主,我現在不想收;第二,我把我這兩天想看的書放在床頭或者床上,我晚上睡覺前或者早上醒來想拿的時候很方便,要不然還得光著身子下去拿,容易感冒。我真是很討厭東西亂擺,可是人家果斷的拒絕後,說的這兩點都在理啊,好吧,就這樣我閉嘴。或許是因為從小就喜歡跟我辯論,表達觀點的時候鍛鍊的邏輯越來越清楚,還學著我的樣子一,二,三。


有時候孩子頂嘴,我還嘴,就變成了鬥嘴,跟一個小屁孩鬥嘴,有時候我老公在邊上看不下去了,可是我覺得真的很有意思。記得那會兒兒子還小,剛上小班吧,有一次回家跟我講個事情,大概就是說的孩子之間衝突的事情,我就打了個比方,說就像你在路上碰到一條狗,它把你咬了一口,你總不能撲上去咬他一口吧,結果,孩子一下生氣了說,你說誰是狗,我是狗嗎,我就趕緊解釋說,我沒說你是狗啊,他接著就說那你是狗了,我又說這就是打個比方,結果他還是盯著狗的事,說我不是狗,你才是狗。後來我又講了半天邏輯關係,孩子呢始終在那個誰是狗的問題裡糾纏不清。後來我忍不住大笑,結果他自己也笑了。


前兩天還批評我違背自己說過的話,隨便調整我們之間的約定,讓我給個合理的解釋呢。這兩年多下來,我覺得孩子頂嘴,如果我們不去上綱上線,它還真的不是事兒,反而,能讓孩子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觀念,指出大人的問題,有自己的主見,有想法,還能鍛鍊邏輯思維,表達能力。挺好。

上班又帶娃的80後寶媽,帶的好團隊帶的了娃。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都來自於自己的實踐。歡迎關注,獲取更多的育兒知識,成為更好的媽媽。

小晗晗愛閱讀


我家大寶五歲多,現在特別愛頂嘴,所以這個問題我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

1.調整情緒、心平氣和地聽孩子說話

孩子剛開始和頂嘴的時候,我簡直氣炸了,心想:才五歲的孩子就要造反了,以後怎麼管啊。

後來,我發現生氣是教育孩子中最無用的一種方式。於是,努力地讓自己平靜下來,安靜地去聽孩子說話。

我發現,孩子頂嘴時說的話都是我平時常說的話。

並且,當我安靜下來去聽的時候,孩子反而說一兩句就也停下來了。

2.反觀自己教育孩子的觀念和方式

因為我注意到孩子在頂嘴時說的話都是我平時反覆說的話,所以我開始反觀自己平時的一言一行,以及自己教育孩子的觀念和方式。

其實,孩子一直在受我潛移默化的影響。

所以,通過反觀自己,才能有所察覺和改變,才能更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

3.雙方冷靜後,就事論事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

當父母情緒激動地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的情緒也是衝動飽滿的,頂嘴和相互指責只是一直表現形式。

所以,事後孩子和父母雙方都冷靜下來以後,一定要就事論事地和孩子一起分析。為什麼會因為這個問題引發矛盾、這個問題錯在哪裡、以後如何改正等等。


暉雪琳源


孩子老頂嘴,說實話,真氣人,特別是在氣頭上再加上心情不好,簡直啦[打臉][打臉][打臉]不過仔細想想孩子頂嘴不可怕,不允許孩子反抗的父母才可怕哩[機智]應該這麼想,當聽到孩子頂嘴時,應該感到欣慰,這意味著,他們開始有自己的主見,有不同想法和理解。

記得我小時候,媽媽經常嘮叨:房間亂的跟豬窩似的,也不知道收拾收拾。每次,我都氣鼓鼓的“反擊”:我覺得亂挺好啊,我又沒讓你收拾!但其實我內心想的是,我房間亂我知道啊,但我不喜歡媽媽說我,即便你說的是事實。另一方面來講,我內心有足夠的安全感,才敢頂撞我媽媽,我知道無論我怎麼頂撞她,她都會包容我、愛我。

孩子小的時候,因為他們認知發展有限,對父母言聽計從,沒有自己的判斷能力。

但隨著他們一天天長大,他們開始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什麼是自己不想要的。當他們開始說“不”的時候,也就是他們試圖擺脫父母,自己掌控人生的時候,頂嘴只是他們表達自己的一種方式,喜歡頂嘴的孩子往往更有主見。尤其是當爸爸媽媽說話的口吻是命令式,孩子頂嘴只是希望自己能夠被當個“大人”去對待。

當孩子頂嘴時,可以先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是否公平?是不是誤會了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有沒有做到?

要接受孩子頂嘴,但也不是意味著放任自流。

要知道,孩子沒有天生服從我們的義務,想要孩子長大後更獨立,就要接受他小時候和家裡人“對著幹”。





小美好物推薦分享


孩子愛頂嘴這件事其實是一件好事。

第一,愛頂嘴的孩子心理健康程度相對較高。因為他把心理的垃圾和負能量通過頂嘴給倒騰出去了。

第二,愛頂嘴的孩子相對有勇氣和能量,他們知道在自己忍不住的時候要說出來,這個勇氣難能可貴。要知道,很多孩子沒有這個膽量。

第三,孩子愛頂嘴說明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還不錯。

雖然你當時會比較生氣,但是回頭看看孩子一路的成長,你會發現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一直不錯。因為孩子懂你,他知道父母生完氣之後不會跟他秋後算賬,所以他敢頂嘴。

第四,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孩子在頂嘴的過程中鍛鍊了獨立意識,這對孩子一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終究要長大,大人和孩子的區別就在於大人有獨立的想法、獨立的行為和獨立的能力。

頂嘴的時候,孩子的大腦在飛速運轉著,要梳理各種各樣的知識經驗反駁你、說服你,這不正是一個成年人需要學會的獨立思考能力嗎?

如果我們的孩子擁有這樣一種獨立和思辨的精神,且不說這是時代的要求,對他將來的學習發展、為人處事等都是一種磨練,至少說明今天的他已經不再是那個流著鼻涕、人云亦云的小孩了,他已經向獨立邁出了一大步。

第五,頂嘴也是鍛鍊口才的好機會。

孩子可能不敢跟別人絮絮叨叨,但是他在拐彎抹角想各種方法說服你,以理服人的時候,恰恰是鍛鍊口才的機會。

我想,一個演講家和具有雄辯能力的人是誕生在家庭中的,最好的辯手就是陪伴孩子辯論的父母,所以,一不留神,辯論能力也在頂嘴的過程中得到訓練了

最後,孩子的頂嘴能夠幫父母反觀自己的教育問題。

孩子的頂嘴給了我們一個覺察和反思的機會,為什麼孩子在這件事上這麼生氣,是我們太自以為是了,還是沒有給予他應有的權利和尊重,還是給孩子貼不好的標籤了等等。

這份覺察不管對孩子還是對父母都是一次自我成長,而且是一種當即了斷、不拖泥帶水的快速成長。

試想,如果孩子不頂嘴,而是藏著掖著忍著,表面一套背後一套,或者養成了壓抑情緒的習慣,最終導致自卑,這樣的結果和頂嘴相比,哪個更好?當然是直接表達更好!

那麼,孩子頂嘴時,我們如何跟孩子對話呢?

首先,靜心地聽,告訴自己別發火,此時此刻的發火只能推波助瀾。

其次,當孩子頂完嘴之後,問問他:“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是什麼讓你這麼著急呢?爸爸媽媽有哪些做的不好,需要改進的地方嗎?”

然後,表達自己的感受,告訴孩子:“媽媽可能做的不對,但是你這樣頂嘴讓媽媽很難受,畢竟我是你的媽媽,請允許我把話說完,再給我一些尊重好嗎?”

“我們只是觀點和意見不同,不意味著你是壞孩子,也不意味著我是壞媽媽。”

最後,跟孩子商量一種遇到起急冒火的事情時,能夠提醒雙方立刻冷靜下來的方式,比如一個動作、一個表情等等,這些方法都是有效避免頂嘴升級為一場大戰的好辦法。





爹孃不好當


我們通常認為孩子頂嘴是沒有教養的表現,其實並非如此。從教養來說,重要的是要看孩子所說的內容,是逃避責任的推辭還是真實的理由。但首先還是要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不要簡單用自認為對孩子的瞭解來武斷地對孩子下結論,認為孩子是強辯。

這種現象其實是孩子心智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屬於正常現象,說明孩子的自我意識正在得到正常的發展。家長可以嘗試改變強壓方式,變換形式對孩子的頂嘴行為作出正確的引導。當父母面臨孩子頂嘴的時候,要注意教育方式,

化解之道首先要從父母自身做起

心理學上認為,接受對方與自己不一致的言論是包容。而被包容的一方,會覺得自己的價值被肯定,當他覺得安心時,會鬆懈他堅持的態度,如此一來,再想說服孩子就不難了。

強辯的孩子總是堅持他自己所提出的理由,無論父母怎麼說。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用“包容”孩子的方式,先穩定他的情緒,聽從孩子說完他的道理,贊同他的觀點,再用“不過…”“你可以試試……”等一些建議類溫和的詞彙去引導孩子,當你客觀評論事實而不是指責孩子的錯誤行為,孩子很容易聽進去你的話,願意思考和嘗試你提出的建議。

當然,作為家長也要在引導孩子的時候講求正確的方式和方法:

1 注意和孩子對話的口氣

雖然是孩子,但他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思維模式,如果父母用“大家長”式的姿態和語氣去和孩子對話,孩子會覺得自己受到不平等待遇,內心環境就是拒絕的情緒,不會給親子對話帶來好的形式。

2 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的內心一般比較脆弱和敏感,父母對於孩子的大聲呵責,容易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內心的埋怨和憤恨,這些與孩子的心理成長是大大不益的。父母要學會保護孩子的自尊,不擺父母的架子,引導孩子自尊自愛

3 給孩子申辯的機會

孩子頂嘴都是有理由的,父母要耐心聽完孩子所說的話,不要強加自己的觀念給孩子,武斷給孩子下定論,更不要因為孩子小,就謾罵和體罰孩子,從而勒令孩子必須聽從自己。而是要營造家庭中的民主氛圍,讓孩子知道有理才能站穩腳跟,強辯或者狡辯會得到懲罰,這種懲罰方式可以是閉門禁足取消外出計劃等,讓孩子講道理明是非,學會正面面對挫折和困境。


程小Yao


不知從哪一刻起,小孩子會回擊大人了,這首先說明,他有自己的意識和一定的辨別能力,也證明是智力的提升與進步,這算是好事,家長不必惱羞成怒。

我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經常用到換位思考,這樣做能把事情處理的更好,更公平。

對小孩子也應如此,不能因為他小而不把他當回事,讓他什麼都無條件服從大人的意思,如果你能站在孩子角度想問題,你就能知道他說的是否合理。



小孩思維必定簡單,有時候還是可笑的,這個時候需要我們引導,而不是大吼大叫,如果你是這樣的表現,首先是你有病,你有肝陽上亢的病😜。

美國匹茲堡大學把這些易怒,情緒化的認歸類為體內有變異的“憤怒基因”。

知道孩子頂嘴的原因後,我們要聽他的的解釋,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想法,有時候,小孩的想法是對的。



我看過一本書,《五歲的小孩給我上的一課》,這說明大人不是永遠都對的,有很多時候是迷糊的,老虎🐯不是也打盹嗎?

如果小孩的想法是合理的或是趨於合理,那就應遵從孩子的想法,這是他成與長進步,我們應當表揚。

如果是不合理,甚至是荒唐的,我們就要引導,可以從這幾點入手:



1/用簡單的語言,告訴他後果,並說出這樣的後果是不好的,不利的。

2/用他看過的童話故事,動畫片做例子並給予引導。

3/給孩子愛,給他力量,給他信心,告訴他換一種做法會比現在要好不知多少倍,不信我們可以試試,這種做法很有效。



最不可取的是講道理,講一大大堆道理,把你累夠嗆,孩子一句沒聽進去。

為什麼不提倡講道理呢?

因為,在你講道理的時候,孩子的注意力全在看你的表情,看你的表情亂作一團,看你張牙舞爪的樣子。

你以為他目不轉睛的看你,是在聽你講話,其實,他此時的腦袋是空白的。

你什麼時候講話小孩才能聽進去呢?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



有一家有一小女孩,總愛偷偷塗媽媽口紅💄,一日夫妻倆商定好,給孩子演一段戲。

吃飯時,爸爸和媽媽悄悄說,隔壁家的小麗呀,偷偷塗她媽媽的口紅,已經中毒了,剛剛被送去醫院了,很可怕的。

從那以後,這家小孩也不塗口紅了😄。

小孩有個特點,你越不想讓他聽到你們在說什麼,他就越想聽,聽了,還就長記性,比你正面教管有用多了,而且,還沒有逆反心理。

小孩的事有時很好笑,好些時候想到,自己都能忍不住笑出聲。😂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本文無關,感謝作者



六一育兒


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家長都是這樣,出於愛子本能,每時每刻都想替孩子做出更優化的決定。

可孩子們卻毫不領情,執拗的堅持。

一定是他們還沒有長大,不懂道理!

哦不,我認為,恰恰是因為,他們長大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有了更加強烈的自我意識,更加清晰的事物判斷,有了更多的感受,更多的訴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誰也不會願意總按著另一個人的要求行事。就好比咱們在職場,領導總是把‘必須’掛在嘴邊,不容反駁,那麼哪怕他是對的,咱們也會在心裡暗罵吧!”

孩子的心理和成年人的心理多有共通之處,你不能接受的溝通方式,強加到孩子身上時,孩子自然也想要反駁。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認為:不論什麼時候,當家長命令或者強迫孩子做事情,就會導致權力之爭(Power Struggle)。

權力之爭會把家庭變成一個不平等的戰場,沒有溝通、沒有合作,只有怒氣和爭鬥,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過的不開心。

“我沒有想要爭奪權力的意思,我只是‘為他好’。”是的,自己對孩子的評價是正確的,勸導是合理的,建議是科學的,無論是出發點還是落腳點,都是“為他好”。表面上一切都合理的無懈可擊,但內裡卻缺了至關重要的一點——尊重。有了尊重,才有平等可言。而缺少平等,又怎可奢求一個孩子在覺得自己權力受侵犯的時候,去理性思考這種侵犯是否是“為我好”呢?於是,反抗和叛逆只是自然反應。

這點不必深談,我想咱們在成長過程中,與父母過多過少都曾有過這樣的分歧和經歷吧。

面對矛盾時少控制、多放手,少命令、多溝通,少用肯定句、多用設問句。

你會發現,那個愛頂嘴的孩子,也並不會那麼執拗,而是非常的通情達理。

第一,保持淡定,讓孩子承受自然結果(natural consequences)

自然後果,是指大人不參與的情況下,孩子的行為帶來的直接結果。允許自然結果的發生,更能讓孩子直接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帶來了什麼樣的後果。

第二,鼓勵孩子參與,找出折中解決方案(Engage Kids in Problem-Solving)

和孩子發生分歧的時候,在一些非原則性問題上,與其堅持讓孩子服從,不如退一步,和孩子一起找到解決方案。這個方案不是在“我的方法”和“你的方法”中選擇一種,而是協商出來的折中方案。在各自決定合理的範圍內,各退一步,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

第三,避免指令,給孩子提供選擇(Offer Choices)要讓孩子進行某種行為,最好的方法不是授予指令,而是加以引導。可以給孩子提供至少兩個選擇方案,這兩個選擇都可以達到目標。比如想讓孩子自己去收拾滿地的玩具:

“寶寶,你是想自己把玩具送回它們的家,還是要和媽媽合作幫它們送回家呢?”

尊重孩子,是平等對話的先決條件。

我們要審視自己作為父母的站位,只有把自己置身引領者而不是獨裁者的地位,才能平等的對待孩子。

當我們拋棄“為你好”的怨念,摒棄居高臨下的態度,從眼神到心靈都做到和孩子平視,那麼孩子回報我們的,也將是發自內心的尊重。


Super米媽


孩子頂嘴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表現,回想我們小時候也曾經和爸爸媽媽頂嘴,現在換位思考,終於理解了身為父母內心的抓狂。但其實孩子頂嘴也不全是壞事,這也說明了孩子的語言、認知與思維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孩子有實力與爸爸媽媽進行爭論,以表達自己思想、應對沖突,也是孩子個性的體現。

孩子為什麼頂嘴呢?因為他們會經歷叛逆期,會向父母說"不";而且有些爸爸媽媽就愛拿自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對比,這也讓孩子心中不服氣,等等。所以,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著想,分析頂嘴的根源,拉近親子關係。

孩子頂嘴有不同的表現:

1.言語中夾帶髒話。如果孩子為吸引媽媽注意而故意為之,那麼媽媽可採用冷處理的技巧,孩子就會覺得自己這點小伎倆完全發揮不了作用。如果孩子是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那麼媽媽要耐心疏導來代替咆哮和強制干涉,告訴孩子,你這樣講話媽媽很舒服;讓孩子瞭解髒話不好的意思,明白這是對他人的不尊重。

2.言辭帶有挑釁。消除孩子挑釁情緒,要設身處地去理解他的感受。比如,孩子就是不肯洗澡。媽媽可以擁抱孩子, "我知道你已經很累了對嗎",寶寶會很委屈地認同媽媽的話。媽媽可以接著說,"洗澡會有點辛苦,但洗完澡後身上滑滑的、香香的,在空調房間裡也更加涼快更加舒服呢。你累了,媽媽可以幫助你好不好"?媽媽用溫情軟化孩子的挑釁,並用陪伴孩子讀睡前故事作為他好好洗澡的獎勵,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地形成規矩。

3.面露不屑地反駁。媽媽可以平和、直接地指出孩子的話語和態度很傷人,冷靜地批評教導。如果孩子積極改變,媽媽要適時讚美和鼓勵孩子的改變。

俗話說,有壓迫就有反抗。父母言語溫和不強勢,親子關係和睦不冷淡,孩子在這種環境下,也更能學會正確的溝通方式,積極、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