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别人犯错受惩罚,他犯了错却成酒神!曹操为他写诗,不是李白杜甫

别人犯错受惩罚,他犯了错却成酒神!曹操为他写诗,不是李白杜甫

人和人的因果际遇不同,结果和造化也不同。

幸运的人,看似坏事,却能化难呈祥,总有意外和惊喜降临;

不幸的人,看似好事,却又不经意间转化成坏事,倒霉时,喝口凉水也会被塞牙。

举个例子哈,大多数人犯了错,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历史上有个叫杜康的人,无心犯了一个错,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还被后人尊为酿酒始祖,称之为“酒神”。

别人犯错受惩罚,他犯了错却成酒神!曹操为他写诗,不是李白杜甫

这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历史上真实发生并存在的一件事情。

古今中外,无酒不成宴,爱不爱喝酒的人,都知道“酒可成事,也可坏事”。

但真正知道酒是怎么来的,有多少人呢?

据说,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手下有个叫杜康的大臣。杜康的职务应该类似于农业部的官员,具体职责就是管理粮食。

“民以食为天”,特别是在农耕时代。可见杜康还是很有才能的,能受到黄帝的器重,委以重任。

杜康带领大家上山下乡,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以保证天下百姓丰衣足食。

别人犯错受惩罚,他犯了错却成酒神!曹操为他写诗,不是李白杜甫

谁料想,粮食丰收了,农民辛苦一年有了余粮,坏事却也跟随着过来了。

原来,古人诸藏粮食的条件有限,环境不好,经验有限,一般都堆放在山洞里。由于山洞阴暗潮湿,管理不善,时间一长,粮食就发了霉。

百姓们看到辛苦一年的省吃俭用俭用积攒下的粮食变坏,大家欲哭无泪。

黄帝知道后很是生气,杜康自然少不了管理不善和连带责任。杜康的“官帽子”看来是保不住了。

黄帝撤了杜康的职后,让他接着去保管粮食。黄帝的做法似乎有些让杜康“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再爬起来”的感觉,让杜康在实践中学习经验。

就在杜康感觉山穷水尽时,没有想到却又遇到了柳暗花明。

别人犯错受惩罚,他犯了错却成酒神!曹操为他写诗,不是李白杜甫

苦恼之际的杜康,也是暗暗下了决心,立志要找到周贮存保管粮食的办法。一次无意间,他发现将树干掏空,将粮食先放在树洞里,是个不错的办法。

采用此办法两年后,有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发现一根装有粮食的枯树洞裂了个口子,渗出一些似水的粘液,闻起特别的清香。

这股清香,还引来了森林里的野猪、山羊等动物,他们喝了这个液体的“水”,都咧咧跄跄的站不稳,更有甚至,还躺在一树旁,呼呼的睡着了。

杜康也觉得好奇,就忍不住捧起来尝了一口,什么味道呢?

“闻起来清香,喊起来却比山泉水要辛辣些,喝的多了还有些晕晕乎乎,飘飘欲仙。”

杜康找来器具,就如此美丽的经历和美味的液体,带给大间一起分享。

黄帝等人品尝了以后,也是觉得清香四溢、味道醇美,齐声称赞:“美味美味,好喝好喝!”

那么,这样的美味总得有个名字吧,又该叫他什么呢?黄帝找来了造字的仓颉,请他取名!

仓颉很有才华,结合当时的先天《易经》八卦,说道:今天是酉日,美味似水、上善若水,就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叫做“酒”吧!

别人犯错受惩罚,他犯了错却成酒神!曹操为他写诗,不是李白杜甫

在此基础上,杜康又进一步将酒进行加工和发酵,使得酒更加的美味诱人。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杜康,就尊他为酿酒始祖或“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

中国的《说文解字》,是这样记载杜康的:“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

在《三国演义》中,一代枭雄曹操,更是写下了:“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流芳千古诗篇,使得杜康,闻名天下。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