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人才真的够抢?

如果要给眼下这场波澜壮阔的“抢人大战”找一个开端的话,应该非深圳莫属。

早在2016年,深圳就开一线城市之先河,大尺度地降低户籍门槛,并以人才补贴、人才房等含金量极高的筹码来招揽全国大学生,仅2016年就放开了50万户籍指标。

不过,真正把人才争夺上升为一场“战争”的时间是第二年,特别是2017年武汉提出“留住百万大学、请回百万老校友”的号召后,高潮才正式开始。

紧接着是广州、长沙、西安、南京、郑州、成都等省会城市的参战。现在,就连北京、上海、天津三位高冷的大哥也架不住省会城市的“虎口夺食”,悄悄地也加入这场“战争”了。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全国排名:深圳、广州、杭州、长沙领衔

如今,人才争夺战刚好一周年,先来看看各个城市的战绩。

先看看TOP10名单: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图片来自杠杆游戏

如图所示,深圳、广州的常住人口分别实现了61.99万人、45.49万人的增量。这个成绩,即便和辉煌时期的京沪相比,也是拿得出手的。重点是,深、广这些年一直维持着高增长。

仅次于深圳、广州的是杭州、长沙、重庆,增量也都接近30万,了不起了不起。

深圳、广州、杭州、重庆的共同特征是,人口体量本身很大,经济总量较高,新经济或者经济维持较快增长。

人口增长第6、7、9名的郑州、武汉、成都,都是2017年人才争夺战的明星,表现都很不错。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个城市2017年的人口增量和往年差别并不显著,这里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另外一个连特大城市都算不上的贵阳,居闯进了前10,仅次于成都,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还值得注意的是,人口增长前10的城市中:

第1、2名深广,同属广东省。

第3、8名杭州、宁波同属浙江省。

第4、6、7名长沙、郑州、武汉都属于中部地区省会。

第5、9、10名重庆、成都、贵阳都属于西南。

关键词是广东、浙江、中部、西南,这几个地区正好也是经济发展态势最好的几个地区,说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东部地区,深广杭居前三,京津沪负增长。

来看看东部地区的增长情况: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东部地区主要城市常住人口增长情况(图片来自杠杆游戏)

如图所示,2017年常住人口增长排名,深圳、广州、杭州就不说了,都是我国经济耀眼的明珠。

东部第4竟然是宁波,2017年增长了13万人口,超过了不少省会城市。

低调的石家庄也闯入前5,增长了9.53万人,在天津、北京常住人口负增长的同时,石家庄保持了正增长。

福建的两个明星城市也还可以,福州、厦门都增长了9万人,并列第6。要知道,厦门才200多万的户籍人口,取得这个成绩还是不错的。

中部最大赢家是长沙。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中部地区主要城市常住人口增长情况(图片来自杠杆游戏)

在中部各大城市的人口争夺战中,长沙的嗓门并不是最大的。但人口增量却是第一,27.29万人。值得一说的是2016年,长沙人口增量也高达21.34万人。

对人才求贤若渴的郑州、武汉,分列中部地区主要城市人口增量2、3位。分别增长了15.7万人、14.78万人,目前来看,和往年相差不大。

值得一说的是,武汉宣布2017年,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30.1万人,新落户14.2万人。看来,和留汉就业创业的人数比,常住人口增量不算太多。

第4、5位的合肥、太原,各有9.6万人、3.53万人的人口增加。和他们的人口基数比,这个增量只能说一般。

总体上说,郑州、武汉、合肥、太原4座城市,2017年的增量和往年差别不是太大。看来,并不是人才争夺战叫得响亮,人就一定会来。当然,这里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重庆领衔西部。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西部地区常住人口增长情况(图片来自杠杆游戏)

如图所示,重庆2017年增加26.73万人,位居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第一,全国第5,但这个成绩相对于2016年,重庆是下滑的。2016年重庆常住人口的增量超过30万。

从重庆出生数据看,2016年,重庆人口的更高增长,除了人口回流、人才人口吸引力之外,和二胎也有关系。而2017年重庆出生人口下滑,所以导致了常住人口增量比2016年略低。

西部主要城市人口增长,位居第2的成都,相较于2015年增长23万人(2016年简阳县级市划入成都代管常住人口增量不好统计),2017年只有12.67万的增量,其实不算太多。

另外,户籍人口方面,通过大学毕业即可落户政策,成都2017年户籍政策收到很好效果,高达36.4万人落户。

2017年,贵阳的常住人口增量达到10.52万人。对于贵阳的人口基数和贵州的经济来说,这个成绩是很不错的。看来,贵州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吸纳人口回流还是起到效果的。

东北主要城市常住人口增长数据暂未找到。

从往年的情况看,东北主要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速都不快,有时候不负增长其实已经不错。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长沙、西安、成都、武汉、郑州等城市,为争夺人才,在落户上条件比过去宽松了很多。

首先,这肯定是值得鼓励的。所有大城市,都应该在户籍上全面放开,无论对大学生还是中低端劳动者,直到户籍再无意义。

但是有趣的是,一些城市,在增加较多的户籍人口(主要是落户的大学生)时,常住人口增量却比户籍人口增量低,这说明什么?

说明部分落户人才,其实早已是这座城市的常住人口,但户籍迟迟没解决,直到最近才变成户籍人口。

户籍倒是给落了,但实际吸纳、新增就业的能力,一些城市可能还没有跟上去。导致常住人口增量并不显著。

当然,我们要给这些巨无霸城市们时间。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全中国的城市都在抢人,但中国的“人才”真的够用吗?

大学生(专科、本科及以上)是本轮抢人大战的重点,那么大学生够抢吗?

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2018年,预计将有820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大学生的需求最大,供给增长幅度也是最大的,“遍地都是大学生”已是常见现象。

但大学生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有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地区能吸引更多大学生就读,这对该城市或者地区的未来人才储备,是天然的优势。

人是会用脚投票的,去不去或者留不留在一个城市,除了出生地和毕业地因素,城市的经济实力才是留人的根本所在。

比如吉林省虽然有大量的学生毕业,但本省的高考生数却较低,表明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是外地户籍。如果自身经济缺乏吸引力,后期仍存在流出的可能。

而有些省份,例如江苏,虽然自身高考人数属于中等水平,但每年毕业于江苏的学生数却属于上游水平,再加上本省经济具备吸引力,毕业生留下来的几率就大大增加。

因此,在已出台人才政策的城市中,重庆、成都、杭州、南京、长沙等城市在参加高考学生数、毕业大学生数两个方面均表现突出,后期在人力资源的储备上也将更加具有优势。

大学生是够用了,但大学生实际技能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演变为就业难的问题。这背后反应的,是中国面对产业转型升级时的劳动力困境,以及供需之间的不平衡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再深挖一步,中国的劳动力还够用吗?

5月17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回应“抢人大战”时表示,我国劳动力人口不存在总量不足的问题。目前中国16岁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仍然保持在9亿数量级。

9亿的劳动力规模,总量是足够的,但恐怕维持不了几年。

2011年,中国劳动力人口规模达到峰值9.25亿人,但从2012年开始已连续六年减少,减少总量已经达到2500万人。

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人社部曾预计,到2030年以后劳动力人口将会出现大幅下降的过程,平均以每年760万人的速度减少;到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会由2030年的8.3亿降到7亿左右。

因此,在未来劳动力缺口将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率走高,城镇劳动力在增加,而农村劳动力正急剧减少。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更令人忧心的是,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有明显的老龄化趋势。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从上图可见,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从1978年的34岁下降到1986年的33.5岁,然后逐渐提高到2010年的38岁。预计到2030年,45岁到64岁的劳动力占比将提升至44%。

反应到真实的劳动力市场,最直观的就是农民工的老龄化明显加重。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低生育率使得中国新增人口下降,直接导致年轻劳动力越来越少,老龄化又将加重长期技能缺口的问题,高技能人才更加缺乏。

缓解这一问题只有两个方案:一是提高生育率,提供更多劳动力,但效果太慢,至少要到2030年才能显现;二是吸引外来劳动力改善技能人才缺口。

短期内只有这条路能起到明显效果,“抢人大战”势在必行。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除了老龄化之外,还有技能人才的供需不匹配。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已深度地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产业升级带来的经济结构转型,必然要求更多的中高技能人才供给,但显然人才供需的步调还不一致。

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分布已经形成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格局,第三产业占比已超过40%。从学历上看,大专学历就业者70%在第三产业,本科以上学历更是高达80%。而从事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少,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只有1%左右。

从地区分布上看,高技能人才正快速向东部聚集,低技能人才向中部省份流动,而西部各项人才都流失较多,这也是近十几年来人才用脚投票的结果。

由于中国目前的工业化阶段对低技能的劳动者需求更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多数,因此初级技能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都是最大的,技能水平越高,需求和供给的总量越小,而高级技能、高级技师的供需差是最高的,缺口最大。

疯狂的抢人大战背后,是中国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终极问题

尤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更是难以满足。

技能人才的缺口将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隐忧。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高技能人才只占4%,普通技能人才占20%,没有技能的占到76%。

因此,技能或许才是未来的硬通货。对那些刚刚杀入职场的年轻人,掌握一项技能才是立身之本,对自己多加投资,才能在未来争取足够大的生存空间。

毕竟,时间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