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孟春琳专栏:窑洞村的字儿洞

孟春琳专栏:窑洞村的字儿洞

窑洞村的字儿洞

接连好几天下雨,天终于放晴了,我和几位同事便迫不急待地向着湟源县大华镇窑洞村出发。

当我们走进村委书记李生贵家时,土夯的庄廓院墙上长满了地衣植被,深绿、黄绿、黑色杂乱相间,错综斑驳,像极了一版还没来得及精细修饰的初创油画;潮湿的墙角散发出阵阵泥土味,土夯的墙面上一板一板的纹路清晰可见,但都已被岁月装饰得幽韵古朴,历尽沧桑的容颜从容安详;院落中间的花园里干柴牡丹的芳容已逝,而种植的几样蔬菜则欣欣向荣,长势茂盛;院子宽敞,阳光便毫不吝啬地住满整个院子。走进这样的院子,给人一种久远的安逸和舒适感,是啊,我小时候曾经就住在像这样的院子里,无忧无虑地奔跑、嬉戏、成长,院子里住着妈妈、姐姐、哥哥……

话又说回来,从我小时候到现在,光阴已过四十多年,我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里却一尘不变。很显然,这里由于地处深山,才显得偏廦、艰苦和如此陈旧,使得我在70年代的记忆在这里重现。这里是我县的贫困村,是我单位一同事被抽调委任第一书记的村,是县政府确定的精准扶贫村。这次我和单位同事们前往是来看望慰问第一书记的,结果这一行给我的感受非同小可。慰问结束出村口时,我怀着对童年情景再现的不舍,不由回头再看了一眼那坐落在山脚下的村庄。可就在收回眼眸那一瞬,我的眼睛触碰到了一座碑,上面刻着三个鲜红的大字“字儿洞”,再一看,进该村必过桥,桥两边分别立一石柱,写着:“左青龙扶起玉柱,右白虎驾起金桥。”像一对亭亭玉立的姑娘,欢迎大家的到来。看来这个小村庄还大有故事啊,无奈时间不允许,只好留有一丝牵挂地离开了。

回家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心里总是记挂着“字儿洞”,今天好不容易抽到时间再次来到离县城十几公里的窑洞村,并约了李书记详细询问有关“字儿洞”的历史渊源。

李书记说字儿洞是他听年近八旬的父亲说过,在清朝时期,村里曾来过一个道人,就住在村庄后面山上一石洞里,后因山势陡峭,取水困难而离开。道人离开后,人们发现石洞洞口立一石柱,石柱上刻着“卧牛石卧牛石,谁人搬倒卧牛石,金甲银盔拿上去。”故名“字儿洞”。后来,村民们认为洞口正对村庄不好,就请人禳解,在洞口栽了几棵树来遮挡洞口,以避讳“门对门不太好”的民间说法。再后来,村民就在这面山上洞口处不断植树,如今已成一片茂密小树林,跟本看不到洞口了,但村民们知道,这片小树林里藏着“字儿洞”。李书记还说村里有宅院院门坐东朝西的人家,每年腊月三十的一天,都到“字儿洞”去贴对联,以讨个吉利。

孟春琳专栏:窑洞村的字儿洞

和李书记聊了一会儿,我和老公提议到“字儿洞”看看“庐山真面目”。在李书记的带领下,我们爬上李书记家的房顶,房顶紧挨着山,可走截路径直向着山顶爬。娇阳似火天,大中午的,我们竟然在爬山,这都是因为“字儿洞”的诱惑,把我累了个半死不说,头痛恶心、咳嗽喘气,一阵胜过一阵,实在受不了了,只能叫停身姿矫健,越爬越快的李书记休息一下了。这座山的坡度大概有45度左右,表土层属于黄土砂砾层,脚下野草茂盛,野花争艳,像是穿着厚绒的华丽皮草装,嫣然一副雍容华贵的富婆姿态。休息片刻后,李书记为了照顾我,放慢了脚步,边走边介绍起身边的花花草草来,他说开黄色小碎花的是柴胡、蓝色小喇叭花的是龙胆、紫色毛茸茸的花是野蒜、碎而密集的小白花是小茴香、稍大粉红色五瓣梅是毛枣、大红色象百合花的是山丹丹花等等,还给我讲各种花的药用价值。听着书记的讲述,我也不觉得爬山太吃力,反而像是行走在一片花的海洋。太多的花我没见过,太多的药材我不知道,这一路长了不少知识。不知不觉我们已穿过林子,李书记指着横在我们面前的一处崖壁说“字儿洞”到了,我们站在石崖脚下顺着李书记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看到石崖张着大口威严耸立,像是一位久经风霜的老人守望着自己的家园,亲切而详和。

洞口横向排例生长着有别于周边杨树的四棵榆树,书记说这几棵大树就是当年村民禳解时栽的,榆树树杆直径刚够一人抱住。这四棵榆树就像“字儿洞”的门帘一样罩着洞口,“揭开门帘”,我们走近石崖,这处石崖有别于整个山体表面的黄土砂砾质,而属石英岩,也叫硅石,崖面垂直,无路可走。这当年的老道人是怎么进洞的呢?我正纳闷间,只见李书记身轻如燕,像只猴子一样连爬带跳,一下两下就跃上洞口了。我也跟着李书记的足迹很费劲地被李书记拽了上去,此时我的腿已酸软无力,便坐在洞口,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全身浸着汗,脸蛋火辣辣的,有气无力地抬起头,眼睛好奇地打量洞里各个角落。这个洞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就像是用大块的厚重的石板磊起来的,而且总感觉不安全,瞬间就要蹋下来一样,为此我的头皮感觉一阵一阵麻嗖嗖的!李书记指着右则的石壁说“这里有毛笔写的字”,我起身细看,字迹是墨渗入花岗岩留下的痕迹,字体周围渗墨韵开,着色较浅,仔细辨认的话有“窑”、“百”两字,其余字迹不清,难以认出;转身发现左则石壁也有字,比右则字体小,但字迹清晰多了,从左向右大概能认出“家成于***,*普集*家**”……似写了八句,但其余的我们几个人实在辨认不出。突然,老公喊到,这里还有一处石刻呢?李书记也惊讶道:我从来没发现有这一处石刻呀!三双惊喜的眼睛便直勾勾看过去,老公用手拭去石面灰尘,再吹了吹,石面光滑红润,刻字中有“道、于山、进用之”等字,这面石刻若经专家处理,刻文便一目了然。

出了石洞,我左找右找,找不见李书记说的石柱,就问石柱在哪儿,书记说他也不曾见过,只听他父亲说起过。我又问:“石柱上所写卧牛石在哪儿?”书记说,他小的时候,听村里人说石洞后方,山脊上曾有一巨大的石块,形似卧着的牛,名曰“卧牛石”。至于那块石头,好像当年村里开山取矿(硅石矿)时被炸掉了,如今不存在了。听到这儿,我突然想到字儿洞石柱所刻“卧牛石卧牛石,谁人搬倒卧牛石,金甲银盔拿上去。”的字句,这不正是“谁人搬倒卧牛石,金甲银盔拿上去。”吗?卧牛石被炸了(搬倒了),硅石矿源源不断地被开采(金甲银盔拿上去),收入也源源不断地增加,金银财宝滚滚来。清朝的老道人神了!给个大大的赞!原来字儿洞里藏着宝啊!真不简单,更不简单的是道家文化的深厚和渊博。

此行虽收获颇丰,但洞里的字还待有关专家进一步辨认。我呢,也还想再来,再来感受这里的纯朴、自然、静谧和惬意,感受这里的蓝天、白云、青山和绿水,这里是个修心的好地方。而我更认为字儿洞是窑洞村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当我游走在人为打造的文化景点时,就会想到这处原生态的文化遗迹,它安静纯朴,在岁月中默默散发着久远的历史气息,远在城市的我们,您嗅到那气息了吗?希望您踏上这片青葱的土地,感受草地的绿意,花开的芬芳,山泉的甘甜和字儿洞的诱惑!

孟春琳专栏:窑洞村的字儿洞孟春琳专栏:窑洞村的字儿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