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俄系武器的‌‌“簡單粗暴”與“”粗中有細”

‌‌有一段時間沒跟大家講八卦故事了,今天撿起來講一段關於武器的東西。‌‌很長時間以來,大家對俄製武器的評價,‌‌最早的說法叫傻大黑粗,‌‌後來好聽一點叫‌‌簡單粗暴,再後來‌‌就變成了暴力美學。

‌俄系武器的‌‌“簡單粗暴”與“”粗中有細”

‌‌但是‌‌我想,大多數人‌‌講暴力美學,講簡單粗暴,‌‌都是從文字‌‌和‌‌圖片、視頻上看到,‌‌畢竟親自接觸的機會不多。‌‌想一想,這些年來我親身接觸的俄系裝備‌‌不在少數,‌‌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里遊的全都有。‌‌這些武器給我的感覺‌‌確實‌‌有暴力美學的傾向,‌‌用我自己的話講叫“”簡單粗暴”,‌‌同時“粗中有細”。‌‌這方面感覺最深的‌‌應該還是‌‌S-300地空導彈。

‌俄系武器的‌‌“簡單粗暴”與“”粗中有細”

‌‌我去看S-300的時候,應該是‌‌10多年將近20年前了。‌‌當時‌‌看得很細,‌‌去之前‌‌可以說是‌‌慕名而去,‌‌但是剛開始看的時候卻感覺有點‌‌名不符實。‌‌儘管性能擺在那,而且看上去‌‌很震撼,‌‌但是看到細節的時候,‌‌就讓人感覺‌‌做的‌‌太粗糙。‌‌比如說‌‌各種雷達的操作方艙,‌‌甚至包括指揮方艙,‌‌鑽進去後就會感覺‌‌極為狹窄、‌‌憋悶。我這樣的小個子‌進去都有這種壓抑感,人高馬大的‌‌俄羅斯人‌‌進去‌‌真不知道會是啥感覺。‌‌

導彈系統的各種動作,比如說發射架的起豎等等,這些動作‌‌都是要靠‌‌液壓系統來操作的。‌‌液壓系統‌‌要有源動力,‌‌而源動力‌‌‌‌就是發射車上的發動機。所以不要看導彈停在那裡,‌‌只要‌‌一進入作戰狀態,‌‌操作起來發動機的噪音‌‌震耳欲聾。‌‌而整個S-300導彈系統當中,‌‌把暴力美學發揮到極致的,‌‌就是它的鐵塔。

‌俄系武器的‌‌“簡單粗暴”與“”粗中有細”

新人會發現,S-300系統有一個‌‌鐵塔,可以把低空補盲雷達‌‌升高到一定的高度。‌‌這個鐵塔‌‌可是一個大傢伙,‌‌豎起來有三四十米高,‌‌整個的重量‌‌有70噸。‌‌本來S-300的系統就相當龐大,整個‌‌一個營算下來70多臺車,‌‌再加上其中有這麼一個超重超大的‌‌大型車輛,‌‌所以‌‌遠程機動只能靠‌‌自身的輪式機動或者是鐵路機動,‌‌想要空運,‌‌那真是難上加難。

‌‌不過好在嚴格來說,S-300是一個要地防空導彈,‌‌所以說‌‌不能夠‌‌空中機動,‌‌也還問題不大。‌‌尤其讓人感覺吃驚的是‌‌鐵塔上‌‌頂著的不僅僅是一個雷達天線,‌‌而是‌‌操作雷達的‌‌整個操作方艙‌‌都被頂在鐵塔的頂上。我爬上去過,上去看四周確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而且塔頂的方艙裡是有人的。

‌俄系武器的‌‌“簡單粗暴”與“”粗中有細”

想想看,‌‌一個操作方艙外加這麼龐大的雷達天線,‌‌怎麼樣給放到鐵塔的頂部?不是吊裝,‌‌而是‌‌在底下放在地面的時候,‌‌鐵塔頂部的機構和方艙結合起來,‌‌用液壓系統‌‌旋轉鐵塔變成豎直。‌‌而這個過程當中方艙也不斷變換角度,一直被頂到鐵塔的上頭,‌‌整個的過程‌‌感覺就像玩雜技一樣。‌‌這樣的一個‌‌簡單粗暴的辦法,‌‌但卻解決了問題,你會發現是粗中有細。

搞這麼一個‌‌鐵塔,費了這麼大的力量,‌‌解決‌‌了低空探測的問題。‌‌S-300研製當時主要針對的是三代戰機的突防戰術,‌‌也就是‌‌超低空突防加‌‌電子對抗,在研發的時候對低空探測性能要求很高。但是‌‌單純靠雷達技術‌‌解決低空探測問題,‌‌總是解決得不盡人意。‌‌所以俄羅斯人想起了這樣一個簡單粗暴的辦法,‌‌乾脆用一個‌‌鐵塔,‌‌把補盲雷達‌‌頂到‌‌三四十米的高度,‌‌站得高,看得遠,‌‌地面的一些遮蔽一下子不存在了,‌‌於是低空探測性能得到很大的改觀。

‌俄系武器的‌‌“簡單粗暴”與“”粗中有細”

‌其實對於一個要地防空導彈來說,‌‌低空性能‌‌只是佔了很小的一部分,‌‌也完全可以‌‌用‌‌遠程‌‌高空導彈‌‌和近程低空導彈‌‌相配合的戰術解決低空防禦問題。‌‌但是,‌‌俄羅斯人沒有采用這種辦法,而是採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手段,S-300系統為了一個低空補盲,付出如此之大的代價,‌‌可以說是‌‌粗中有細,‌‌而解決的方式‌‌又是簡單粗暴。‌‌這種簡單粗暴和粗中有細相結合,就成了我們說的‌‌暴力美學。‌‌

講到俄系武器簡單粗暴,‌‌看多了你會發現,‌‌在俄系武器當中,‌‌只要和主要的或者說關鍵性的戰術技術指標無關的地方,‌‌俄羅斯人絕不會下工夫把它搞得十分精細。‌‌比如說‌‌第一次登上‌‌俄羅斯的‌‌基洛級潛艇的時候,‌‌‌‌從艇艏走到艇艉,‌‌我總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為什麼呢?‌‌很多艇上的設備、系統,‌‌都可以找到當年‌‌老式的33型潛艇上的一些痕跡。

‌俄系武器的‌‌“簡單粗暴”與“”粗中有細”

最讓我感覺震驚的是‌‌,基洛級潛艇上的‌‌變流機‌‌和33型潛艇上的幾乎完全一樣。‌‌因為‌‌潛艇電池‌‌輸出的是直流電,‌‌但是有些電器使用的卻是交流電,‌‌那麼就要把直流電變成交流電,怎麼個變法呢?‌‌用一個直流電動機,‌‌帶一個‌‌交流發電機,‌‌用這樣的一個辦法‌‌把直流電變成交流電,這一套東西被叫做變流機。‌‌老的33艇上變流機個頭很大,‌‌到了基洛級上,‌‌發現‌‌個頭依然那麼大,‌‌而此時我們國產潛艇上的最新型號的‌‌變流機,‌‌無論是體積、重量都已經大大縮小了。

‌‌這大概體現的是,俄羅斯人在凡是‌‌不關係到主要戰術技術性能的方面,‌‌不去費那個功夫的態度。‌‌反過頭來,一旦‌‌和主要的作戰性能相關聯的時候,‌‌就不惜代價。同樣還是基洛級潛艇,你要是看到它的‌‌動力系統,‌‌就會感覺到‌‌十分複雜‌‌龐大。‌‌當年上學的時候,‌‌老師對德國的209型潛艇很推崇,‌‌尤其是它的主電機,‌‌一臺主電機解決了所有的問題,‌‌說明德國的電機‌‌技術確實過關。‌‌想想看,‌‌就這麼一臺電機,‌‌無論是大功率輸出的時候,‌‌還是低功率輸出的時候,‌‌效率‌‌都不錯‌‌。而且‌‌只有這麼一臺主電機,說明‌‌研發者‌‌對這臺電機的可靠性‌‌極有信心。

‌俄系武器的‌‌“簡單粗暴”與“”粗中有細”

反過頭來看,‌‌基洛級‌‌就不一樣了。‌‌有主推進電機,‌‌有經濟航速電機,‌‌有輔助推進電機,還有應急推進電機,大大小小的‌‌一大堆,由此‌‌付出了‌‌巨大的‌‌排水量代價,‌‌這也就是為什麼‌‌基洛級潛艇‌‌個頭‌‌這麼大‌‌的原因之一。‌‌但是如果跟艇員們聊起來,‌‌艇員們的感受就不一樣,他們對這樣的一套動力系統‌‌讚不絕口。‌‌用他們的說法,不同電機‌‌各司其職,‌‌可以把‌‌各種不同工況下‌‌最好的性能發揮到極致。‌‌而且‌‌你永遠可以放心,這艘艇‌‌不會因為‌‌推進電機的問題造成動力缺失,‌‌也就是說它不會趴窩,‌‌主電機不行了,‌‌有經航電機,‌‌經航電機不行了,‌‌還有應急輔助電機。

‌俄系武器的‌‌“簡單粗暴”與“”粗中有細”

看原裝蘇-27戰機的座艙也是這種感覺。‌‌總是感覺‌‌工藝上很糙,‌‌大量的機械儀表‌‌外觀上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殲-11B的玻璃座艙相比原裝蘇-27,‌‌那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俄系武器的‌‌“簡單粗暴”與“”粗中有細”


‌俄系武器的‌‌“簡單粗暴”與“”粗中有細”

不過也不能說‌‌俄系武器‌‌都是傻大黑粗,‌‌其中有些做得也是相當的緊湊精巧,這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道爾防空導彈。‌‌我第一次看到道爾防空導彈,是在一次‌‌俄方專門為我們組織的內部裝備展上。‌第一次看到道爾的時候我感到相當震撼,因為‌‌搞不清楚,俄羅斯人怎麼能把這樣的一個‌‌龐雜的‌‌防空系統,‌‌直接整合到一個履帶式底盤上?

‌俄系武器的‌‌“簡單粗暴”與“”粗中有細”

想想看,這樣的一個防空系統,有搜索雷達、有火控雷達、‌‌有導彈,‌‌導彈發射的時候還要垂直髮射。‌‌那個時候‌‌我們對垂髮這個概念‌‌還是‌‌相當新鮮‌‌的,所以‌‌在‌‌地空導彈上,特別是這樣的中近程地空導彈上,‌‌用垂髮‌‌沒見過。‌‌所以看到在這麼小的一輛‌‌履帶式底盤上,‌‌把一個完整的防空系統‌‌全部容納進去,‌讓人‌感到相當的震撼。‌‌而這種方式,‌對於解決‌‌野戰防空,‌‌特別是‌‌部隊行軍過程當中的伴隨野戰防空有巨大的意義。

‌俄系武器的‌‌“簡單粗暴”與“”粗中有細”

‌‌而道爾發射裝置當中導彈採用的冷發射,‌‌在那個時候‌‌也是很新鮮的東西。‌‌所以‌‌乍一看‌‌個頭很大,‌‌但是細一想,能把一個完整的野戰防空系統一下子縮到這樣的一個車上,‌‌而且整個的作戰效能遠不是一般的野戰防空‌‌系統‌‌所能相比的,‌‌你就會感到‌‌俄羅斯的這種傻大黑粗當中‌‌也包含著‌‌粗中有細。‌‌正是這種‌‌簡單粗暴‌‌和粗中有細相結合,‌‌形成了‌‌俄系武器裝備特有的‌‌暴力美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