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父母眼中他不聪明,如今掌舵5万亿资产公司

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把芬克变成了美国市场的“拯救者”。《财富》杂志因此形容:如果说美国财长鲍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形象代言人”,那么芬克可以说是幕后的市场修补者及聆听众人告解的神父。他被誉为“华尔街教父”,青年时代曾一鸣惊人,如今,他掌舵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他就是拉里·芬克。

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父母眼中他不聪明,如今掌舵5万亿资产公司

29岁就成了超级赚钱机器

1952年,芬克出生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郊区的一个犹太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皮鞋推销员,他本人曾坦言,自己的性格源于在普通工人阶级家庭长大的背景。当1953年出生的芬克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在其父母的眼里,他"不聪明",不如他的哥哥。因此很小的时候,芬克就在父亲的鞋厂里做帮工。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表现却出乎父母的意料。

在取得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的MBA学位之前,芬克的梦想一直都是从事房地产金融。然而,一位教授无意间的推荐,使他进入当时的地区投资银行第一波士顿,干起了当时许多人并不愿意干的房地产抵押债券交易员行当。

由芬克团队发明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债权凭证(CMO)业务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发展成为美国房贷债券市场的主流商品。芬克就把这个产品变成了第一波士顿银行的拳头产品,并为公司创造了460万美元的盈利。一时间,芬克成了第一波士顿银行的超级赚钱机器。29岁那年,他成为第一波士顿历史上最为年轻的董事总经理。

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父母眼中他不聪明,如今掌舵5万亿资产公司

果断创业

1986年,芬克领导的债券部门在一桩高风险交易中压上大注,但由于受美国政府金融政策全面收缩的影响,结果惨赔100万美元。这一事件促使芬克离开第一波士顿。刚刚离开的第二天,芬克敲开了风险投资商黑石集团的大门。当时的黑石集团成立不久,是一家注册资本仅40万美元的小型并购公司。来到黑石集团的第二年,芬克凭借着自己的独到眼光向公司提出了成立金融管理公司的建议,并迅速策划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营销方案,芬克也被任命为新公司的董事长。

由于在4年内将所管理资产由10亿美元扩充到170亿美元的辉煌业绩,他当时曾被《华尔街日报》选为"45岁以下明日商界领袖"之一。然而世事难料,没过多久,因股权之争,1994年芬克辞职,创立了今天的贝莱德。

事实证明了芬克当时抉择的正确性。自独立运营至今,贝莱德已经成为一家超级资产管理公司。在35岁时,芬克就被《华尔街日报》选为"商界明日之星"。从创办公司那一刻起,他的模式几乎都与华尔街相悖。"华尔街销售证券完全依靠技术,"芬克表示,贝莱德只为客户而非自己提供咨询和理财服务。他的这种"洁身自好"的做法为其与同类公司的竞争中赢得了客户,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希望竞争者看到他们的资产表,而贝莱德既不是投资银行,自己也不进行交易,所以不会与它的客户有利益冲突。藉此优势,它能够对所有类型的证券产品都有着全盘的了解。

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父母眼中他不聪明,如今掌舵5万亿资产公司

不打高尔夫球的亿万富翁

无论是在华尔街还是在贝莱德内部,芬克的睿智和勤勉被传为美谈。华尔街的同行认为他拥有最敏锐的头脑。美林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尼尔如此描述他:"他的眼睛中闪现着灵光,思维敏捷,富有天赋。虽然这种天赋不同于音乐家马友友,但他能洞悉任何资本市场上的奇异现象。"每每听到这些好听的话,芬克总是扑哧一笑,因为他不相信自己长着与别人不一样的脑袋,而对于自己的踏实和勤奋,芬克则毫不谦虚地笑纳。

有趣的是,作为亿万富翁,芬克并不喜欢打被誉为"贵族运动"的高尔夫球。一个奇怪的数据显示,那些在次贷风波乃至近几年业绩中表现良好的CEO都不是高尔夫狂热爱好者。使高盛在次贷风波中独善其身的布兰克.费恩以"烂球"闻名,不打高尔夫的芬克在这次风暴中的损失也相对较轻,而让贝尔斯登走向崩溃的CEO凯恩的"高尔夫狂热症"每年都要发作。

样板行为和领袖魅力使芬克成为了金融精英追求的对象。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彼得.费希尔离职后自动投到贝莱德门下并出任贝莱德在亚洲市场的负责人,所有贝莱德初创期的合伙人至今无一人要求撤资脱离,贝莱德的人员流动率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