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孩子尖叫、打人、發脾氣,父母4個角度和孩子互動,是最好的教材

2、3歲的孩子,正是最難帶的時候,很多爸爸媽媽覺得自己每天都處在

崩潰的邊緣!

確實是這樣,這個年紀的孩子,又粘人、又想自主,不斷地在依賴和獨立之間徘徊,自己也很矛盾。

再加上2、3歲的孩子,他們現在已經什麼都能聽得懂,但又不是什麼都能說得出。所以他們經常情緒不好,著急大哭。這還算輕的,很多孩子甚至會做出更激烈的行為,比如尖叫、打人、咬人……

這些行為當然不能放任,但我們也要明白,這是孩子的能力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孩子尖叫、打人、發脾氣,父母4個角度和孩子互動,是最好的教材

孩子的表達、情緒調節能力還不夠成熟,他們並不能用更合理的、成人更能接受的方式表達自己需求,他們還需要學習這樣的能力。

對孩子和家長來說,學習好這樣的能力,都很不容易,不可否認,即便是我們成年人,也很難說自己情緒調節的能力就很好了。

這是一個漫長的學習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做到的事情。爸爸媽媽都有經驗,你跟這個時期的孩子苦口婆心講道理,通常沒什麼用。孩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和爸爸媽媽的互動交流中,慢慢體驗,才能明白。

那麼,爸爸媽媽可以怎麼陪伴小朋友,才能發展出好情緒、好行為、好腦力呢?

下面有四個維度的發展重點和策略,可以給爸爸媽媽提供幾點參考。

大肢體動作:

之前我發過文章 ,討論過如何引導孩子參與體能運動。學齡前的孩子,如果每天有1-2個小時進行大肢體活動的話,不僅能提升孩子的體能、感統能力,還能促進孩子的專注力、學習效率,同時,對發展孩子的正向情緒,也非常有幫助。

孩子尖叫、打人、發脾氣,父母4個角度和孩子互動,是最好的教材

大肢體動作發展建議,可收藏後慢慢觀看↑↑

這些遊戲中,有些是成人也可以參與,和孩子一起玩的。這時候,大人的示範和參與,最能激發孩子興趣。

所以,我們的目光別總是盯著孩子,看他參與了沒?看他學會了沒?看他玩得好不好……這樣會讓孩子壓力山大,一點遊戲的樂趣都沒有了。

我們得關心一下自己,我這個當爹當媽的,我這個超齡大兒童,我自己玩得開不開心?

家長都玩得很開心,孩子一定會收到感染,他會更加開心。

有時候,因為孩子剛學走路,因為怕孩子跌倒,很多家長就不太敢讓孩子在戶外走。但其實,在孩子搖搖晃晃學走路的時候,戶外的行走經驗,更能促進孩子的平衡控制能力。

精細動作:

孩子尖叫、打人、發脾氣,父母4個角度和孩子互動,是最好的教材

精細動作發展建議,可收藏後慢慢觀看↑↑

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於“感知運動”階段,也就是說,感知和動作是他們獲得信息的直接又有限的手段。所以他們什麼東西都想摸一摸、按一按、玩一玩、舔一舔……這是孩子用各種感官去認識世界的方式。所以,爸爸媽媽注意玩具安全和清潔也很重要。

此外,電子產品因為是虛擬產品,會阻礙孩子對真實世界的認知,所以,2歲以下的孩子原則上不建議使用任何電子產品,2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酌情選擇優秀的動畫片,但每次觀看不要超過20分鐘。

情緒/社交

有時候孩子在家玩的時候挺專心的,但出去玩,旁邊還有別的小朋友的時候,孩子就有點容易“分心”,其實這並不是孩子不專注,這是孩子在模仿學習,雖然你的孩子沒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但他通過看別的孩子,來擴充自己的遊戲方式。

這就是“平行遊戲”,是孩子社交的一個階段,孩子們會相互模仿,但相互間沒有任何聯繫,各玩各的,也沒有一起玩的傾向。

那作為父母,可以根據孩子這個特點:多擴充、少主導

孩子尖叫、打人、發脾氣,父母4個角度和孩子互動,是最好的教材

比如,孩子玩沙的時候,我們大人就少指導他,別再嘮叨什麼:“堆高一點啊、挖個坑吧、用鏟子啊!”

越給孩子提要求、下指令,孩子反而可能越叛逆。這時候,如果孩子做不到、不想做,或者覺得你的建議不如他的意,他又不能很好地用語言來跟你抗議,就只好尖叫、發脾氣了。

所以,更好的引導方法是,我們不如蹲在孩子旁邊,自己弄出一些新玩法,操作一些新的玩沙工具來吸引孩子,他們自己自然會模仿學習你的新方法的。

不僅如此,孩子還會覺得:哇!爸爸媽媽好厲害!好有趣!好會玩!

你們親子間的關係就更親密了!

認知能力

孩子尖叫、打人、發脾氣,父母4個角度和孩子互動,是最好的教材

認知發展建議,請收藏慢慢觀看↑↑

孩子的認知發展,取決於孩子實際的體驗和操作經驗。所以,如果爸爸媽媽希望孩子能擴充出更多的新玩法,還是那句話:多擴充、少主導。

多給孩子示範新鮮有趣的玩法和工具,用有趣的遊戲時自然而然地吸引你的孩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