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有些二本、三本學校的大學生,感覺四年可以算是白讀了,什麼都沒學到,校招想找個工作還是隨便找?

我們的愛JH


按照我們八十年代考學那個標準,現在的一本才能算真正的大學。二本三本從生源,學風等等肯定有較大差距。除非本人自律性好,懂得珍惜在校時光,才能約到一點東西,否則基本是浪費家裡錢財和個人的青春。


海市蜃樓179303669


說一個三本畢業生的故事。2015年我參加司法考試培訓班的時候認識的,她那時候大三。她對自己的未來早就規劃好了,要在大學期間,通過司法考試。畢業後開始實習,並繼續進修在職研究生。所以她特別的刻苦。第一次只過了c證,第二次才通過A證。畢業時,她拿著英語6級、司法資格證很快就找到了實習單位。次年考入了市中院。這是一個非常勵志的女孩。我想說的是,不管是什麼學校,只要不放棄自己,把該考的證該學的該做的,都認真的去對待,而不是每天渾渾噩噩的打遊戲談戀愛 ,稀裡糊塗的浪費時間。當機會來臨的時候,已經準備好了!



南山夢


感覺自己的大學有沒有白讀,是看你有沒有在這三年或者四年時間裡提升自己的能力,專業能力或者是為人處事的能力。

大專的時候聽到很多身邊的人說大學裡不掛科是不完美的,去社團面試的時候師兄師姐問的問題是:如果社團的事情和專業課有衝突,你會不會逃課。

上課的時候第一排是沒有人做的,座位都是從後面開始坐起,上課聽課的人少之又少,作業認真對待的更少。

我大一的整整一年都是處於這種狀態,上課聽著走神就開始玩手機,沒課的時候就睡懶覺或者和社團的人出去玩,期末雖然沒掛科,但那一年真的一點東西都沒有學到,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能力。

後來大二的時候幸好認識了一些學霸師兄師姐,看著他們每天都是三點一線,教室,實驗室和宿舍,他們甚至午覺都是待在實驗室,在學習亦或是看書。

受他們的影響我才開始反思我大一的虛度時光,我強迫自己每天都去實驗室和他們接觸,慢慢地和他們熟起來,然後和他們吃飯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他們對未來的一些看法,真的受益很多很多。

以前聽別人說,你大學選的專業未必和你以後的工作有聯繫,那時候不明所以,現在想起來,大概因為在大學沒有學好專業知識,不能靠專業知識吃飯,所以才另謀出路。

大學裡誘惑因素真的很多,而且加上沒有人管你的學習了,自己也沒有自律的話,很容易就鬆懈下來,然後一年兩年過去了,大學也就基本過去了,所以整個大學下來沒學到東西。




K與非


無法迴避的是,我們不少“二本”、”三本”的大學生,確實在校沒有好好學習,混日子是主基調。

但也不能說他們就白讀了四年大學;因為真正白讀的,他們也不可能獲得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那還怎麼找工作?有單位願意用沒有畢業文憑的“大學生”?我還真的不怎麼相信。


也就是說,很多“二本”、“三本”的大學生,四年的大學其實並沒有完全白讀,起碼還是有一定程度努力的,否則他們根本拿不到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當然他們在校招時就可以比較輕鬆地找到一份工作。

不過,這裡面還有另外一層原因,那就是去校招的企業是各種層次的都有的。有的可能是世界500強,有的是國有上市公司,有的是地方性的中小型國有企業,可能更多的還是民營企業,還不排除小作坊似的特小企業。

當然,世界500強公司理論上一般不會到普通“二本”、“三本”高校去校招,但並不排除有個別難聘到人的崗位,只能去相對差一點的這類高校去招聘。雖然這種崗位的薪酬待遇可能很一般,工作強度還比較大;但對於非名牌大學的這些大學畢業生來說,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畢竟有一個到大型公司工作的機會。

除此之外,如果“二本”、“三本”的大學畢業生能適當降低一點自己的要求,比如降低一些薪酬待遇方面的要求,要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真的不難。

但很多有名氣的企業在校招時,往往還要看一看學生大學四年期間的學習成績,如果四年是混過來的,成績自然難於拿出手,校招企業也就沒有興趣了。

因此,大學生在四年學習期間,完全有必要努力努力,起碼讓自己的成績拿出來靚麗一點,在校招時多少是一份籌碼,否則校招企業又憑什麼相信你能夠勝任將來的工作崗位?

雖然學習成績只能說明過去,但四年的大學美好時光都不好好學習本事的學生,校招企業對你今後在工作崗位上能否繼續努力提升自己,必然沒有信心。


感動時代


我就有個同學以前讀的是專科,然後專升本考了一個省內的二本院校,接著考研到中科院,再接著繼續讀博,現在已經是中科院某所副研究員,在他的研究領域內非常活躍,表現也非常搶眼。



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人有沒有出息,和你暫時讀的是什麼樣的學校沒有太大的關係,雖然你現在讀的是二本,或者是三本會限制你的發展通道,但絕對不至於說四年的大學白讀了,只有在這些情況下才算白讀了:

1、不學無術,整天的睡大覺,喝大酒。

2、不務正業,放棄了所有的專業課學習,在外面打工。

3、各種混日子,20門課程有18門補考,英語四六級考試從來沒有過300分。

4、知識沒有學到也就罷了,還有人會整出一點違法違紀的事情。

自己現在讀的是什麼學校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卑與放棄,很坦白的說,人才市場上競爭力比較強的的確是985和211高校的學生,而且還都是碩士和博士,但這又怎麼樣呢?市場上人才需求是有差異化的,他們會選擇自己合適的領域和層次,而我們也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領域和層次,一個本科生想要去做博士生的技術活肯定是行不通,那麼就只能腳踏實地了,適度的調低就業期望值。

校園招聘還是要積極準備的,首先你得有一份漂亮的簡歷,突出你的優點和能力,然後要充分的蒐集校招企業單位的相關信息,做到知彼知己,在面試的時候你才能遊刃有餘,不要打無把握的仗,看到招聘信息後先進行篩選,篩選一些與自己專業相關度較高的,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崗位,認真對待每一次校園招聘的機會,說不定就有一個寶貴的機會垂青於你。


美蛙英語


企業招聘員工最看重的是學歷,很多大企業只給畢業於985和211大學的學生工作機會。大學之間也存在著明顯的歧視鏈,一些名牌大學歧視普通的一本大學,而一本大學歧視二本大學。不少進入知名企業的機會幾乎已經被985名校壟斷。

隨著二三本大學的合併,二本院校似乎成了院校鏈的底端。很多二本院校的學生叫苦連篇,在當下社會二本院校的學生又該何去何從呢?他們真的會被這個時代淘汰嗎?筆者認為還真不一定,二本三本學校的大學生畢業生仍然面臨著諸多機遇。

目前,在我國的高校中,一本院校的定位以升學為導向,主要培養學生的學術功底,打牢基礎知識為重點目標。二三本院校定位是以就業為導向,重點培養學生的應用技能。

如今二三本院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在求職過程中,這些學生很難競爭過名牌院校畢業生。但學歷也只能代表我們一部分,很多二三本院校的學生在讀書期間掌握了很多技能。而我國的很多企業,每年也會招收二三本院校的學生。當然,這些學生一定都是二三本院校畢業生中的佼佼者,他們深知學歷幫不到自己什麼,只有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夠遇到更好的伯樂。

所以,只要學得好,不論是二本三本學校的大學生都是有機會的!


LaoHuang188


本科感覺白讀無疑不是人際圈子既沒有建起來,學業也被落下的那部分人

看到這個標題,我悵然了很久,覺得白讀這詞顯然是不對的,因為人的感覺是有誤差的。再怎麼差勁的大學,再怎麼渾渾噩噩的人,他在大學都會有所收穫,所以白讀不過是種自我否定,不妨解讀為後悔,後悔很多事本可以做更好,後悔日子被自己過得這般糟糕,這是種慾求不滿卻又上進的表現,如果剎車及時,人生完全可以被改寫。

“白讀”這種感受無疑不是混也沒混得多自在,學也沒學進去,最後大學畢業得到的只有圈子很亂,人際很散,簡歷空白。

我暫且把這部分人稱為懶人,因為惰性這個東西是人就有,小編不例外,看到這些文字的你們也不例外。作為懶人,如果一直懶下去也不妨,不過是把自己的人生過得淡如水,不溫不火。但既然覺醒了,我認為這些大學生大有可為。

技能因學歷標籤被打折扣,那就請逆流而上

很多人在說明一些問題,闡述個人觀點時總愛帶標籤,比如說題主就給這部分懶人劃了圈子,二,三本學生。其實,大學整個圈子都有這樣的現象,因為人在偷懶,沒有目標感,是出乎意料的相似且一致,或許這是人際間的共性。

在這裡我想分享一個故事,是身邊很熟的一個哥哥,他比我大一歲。2003年中考哪會,我考上了小鎮裡的重點一中,而他因落榜已經讀了一年職校。親戚拜年時總會誇我多麼聰明,以後肯定出息之類的話,對於哥哥在技校成績優秀的事隻字未提,人們總是習慣給高學歷戴帽子,許以讚美和另眼相看。

但2020年的今天,哥哥用行動說明了懶人醒了,其實就是幸事,只怕繼續裝睡的人,你永遠叫不醒他,除了他自己。

哥哥之所以沒考上高中,就是太愛打遊戲泡網吧,但也正是因為qq飛車,他愛上了汽車,從而使得他現在成為東風日產高級技術骨幹,月入過萬。

很多人會說,低學歷能幹啥,這不就是人家可以乾的,哪怕只是高職學歷。

現在的他已經在武漢買了房子,買了汽車,才24歲,提前實現了很多還在本科就讀和即將畢業的人們的未來,比如說我。

但是這也不是說學歷不重要,只要會技術就可以了,相反學歷如果更好就可以錦上添花。哥哥去年在的部門正好有主管位置空缺,論能力本是可以競選上的,但最終被一紙文憑和四六級攔在門外。現在的他正發奮學習,考自學本科和托福考試。

工作隨便找,人生才是白過

我講上面的故事不是為了單純灌雞湯,而是想說如果大學期間不作為不要緊,最起碼你醒了,浪費最多的便是你的大好青春年華,所以請不要妄自菲薄。

本科“書”可以白讀,因為知識什麼時候都可以繼續學。但工作千萬不要馬虎,隨便糊弄。你在本科接受的教育,認識的教授,養成的價值觀應該有告訴你,人是需要工作的,而且還是一份適合你自己的好工作,這樣你的自我價值才真正開始了。

你可以後悔本科沒有踏實學習認真經歷甚至感覺“白讀”也罷,但我希望大家不要倡導讀書無用論,工作無用論。這次肺炎疫情將你我困守家中,啥事也不幹的滋味下想必很深刻,沒有追求的娛樂和懶惰是致命的,它會吞噬你的精神。

結束語:我是惠升學,擅長志願填報,升學規劃,偶爾寫點小文章,歡迎大家關注。


惠升學


從您找工作的態度就可以看出您大學四年真是白讀了。但是我依然建議你通過“校招”來找工作吧。

1.校招的學生有專門的發展通道,會做獨立的培養體系,往往晉升更快,而且即使是零經驗,企業也是接受的。

2.校招的崗位數量、種類也並不比社招少。如果錯過了校招,可能會錯失很多機會,同時也會給應屆生增加心理負擔:“萬一,社招也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3.校招招的是有基礎,願意學習的應屆生;社招招的是有經驗,可以直接上手的員工,所以校招的門檻低一點,成功應聘的機會大一點。

4.校招和社招相比,就是所獲得的薪資相對社招來說可能並沒有優勢。

5.校招更看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潛力,可塑性等。而社招更看重經驗,所以,社招時,重點突出你的實習經驗。

綜上所述,既然大學四年本科稀裡糊塗地過來了,那麼應對工作則要有前車之鑑,再不能稀裡糊塗了。


青衫李探花


結合本人上學和參加工作以後的感受,我來說一下我的看法。

1.先說一下學校層面,隨著高等教育更加普及,讀大學的人多了,大學也多了。所以會存在一些,師資力量薄弱,門檻較低的大學。考入這樣的大學,你能得到一紙文憑,卻很難學到知識,這不怪學生,學校就那樣。

2.從學生層面來說。學校是一樣的學校,老師是一樣的老師,環境是一樣的環境。在這個更加自由的學習環境裡。有些人,腳踏實地,不忘初心,繼續努力,所以他成功了,考上了研究生,找到了好工作,成為的家人朋友眼中的成功人士.

有些人,迷失自我,沉迷遊戲,自甘墮落,即使能夠矇混過關,拿到畢業證,走向社會。可是自己還是沒有一技之長,幹啥啥不行,所以覺得大學白上了。

3.知識運用方面,如果你不是從事和大學專業對口的專業性更強的工作。大學裡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用到的不多。所以,會給你一種大學白讀了的感覺。但是,當今社會,學歷作為一塊敲門磚,沒有學歷,你連與別人比較的資格都沒有。一個普通二本的大學畢業生,你的簡歷投不到世界五百強的企業裡去就是這個意思啊。

綜合以上,這就是很多人覺得大學白讀了的原因吧。個人觀點,喜歡就給個贊吧。謝謝。


傳奇物理課堂


有“白讀”的感覺很正常。

而且不只是二本三本有這種問題,一本也一樣存在。

這裡面的原因還是很複雜的。

有一些確實是跟學生本人學習能力受限有關,但是更多的主要孩子自己的問題導致的。

例如失去了來自家庭、學校的更多“約束”之後過度放飛自我,而等到“醒悟”的時候又吃不了苦、耐不下心來把曾經落下的再補上……結果就這麼三糾結兩糾結時間就過去了。

恕我直言,那些說“學不到東西”的學生,絕大多數恐怕連自己所學的專業未來能做什麼工作都沒能搞清楚。

說句難聽的話,除了一些專業課之外,大學裡的很多課程其實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通過自學的方式也能學個差不多的。

畢竟那些真的經歷過高中苦讀的學生,他們本身在學習上其實一是有基礎二是有能力的。

而很多時候自己不願意承認是自己的問題導致這樣的結果,所以就會把責任退給外部因素——比如說學校太差、舍友影響太大、老師水平太差……

這麼說的時候可能會讓自己處於一種“受害者”的位置,進而使得以及的心理上有一種“可以被原諒”甚至是“應該被同情”的目的或者是潛意識。

當然,只是把責任都推給學生本人也是不對的!

二本學校還敢說一些,有一些三本學校無論卻師資還是學科建設以及生源質量都比較差,這樣的環境下,對於學生的個人要求就會非常高。

不是沒人沒夠突出重圍,比如我就認識好幾個從三本學校畢業的學生都很不錯,而最牛的一位曾經只是考上了三本學校的專科,但是近十年的努力之後卻讀到了清華的博士後。

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例子比如也是三本專科,然後通過專升本、考研最後進入了非常好的公司從事技術研發工作。

也有一些並沒有在學歷上提高自己,但是也能夠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卻得非常不錯的成績。

每個人取得成功的方式或有不同,但是他們的共同之處都是“不曾放棄”!

唯有因為以及當下所處環境、所擁有的資源不夠好就覺得自己也應該不夠好或者是能夠接受自己不夠好。

同學通宵玩遊戲,他們會堅持上晚自習,通過各種遊玩、交朋友、到處吃喝,他們會泡在圖書館……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尤其是在學習這件事情上,表現的尤為突出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我是學電工程及其自動化出身的,一般來說這個專業的學生如果他真的想學東西,那麼從大一學完C語言之後他就可以進入到嵌入式的學習中——不用等校內,直接自學單片機即可,而這條路可以一直走,比如後面可以繼續做單片機,也可以轉到DSP,甚至可以轉到底層開發等等。如果沒興趣也沒關係,後面還有可編程控制器(PLC)以及交流調速等方向(不同學校因為專業方向不同,所以具體課程會有一些區別)如果學生學的不錯,未來可以直接工業自動化、工業機器人等方向發展……

諸如此類,其實很多機會一直都有,只不過做這些事情終究不如各種休閒來的舒服……

事實上很多學生把責任推給了學校,卻忘了當初自己也只能進這樣的學校——曾經慶幸有學上,甚至會不服氣想要“仗劍走天涯”,結果沒多久全都忘記了……

該來的終究還是要來的。

但不是說學得不好未來就沒前途了,畢竟這種事情誰有說得準呢,只不過我總認為如果是自己選的,那麼就不要怪別人,以及覺得以及是對的,那就是去堅持好了。

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