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讓孩子好好吃飯其實很簡單!家長可利用榜樣效應激勵孩子吃飯

我閨蜜給我分享了一個小女孩吃飯的短視頻,閨蜜看完這個視頻羨慕的說道:如果我家孩子也這樣就好了。據瞭解視頻中的這個小女孩今年還不到三歲,每次吃飯都特別的積極,從來不需要大人追著喂,而且每次都可以把飯吃乾淨,這讓很多寶媽都感慨:如果自家孩子也能這樣吃飯就好了。

讓孩子好好吃飯其實很簡單!家長可利用榜樣效應激勵孩子吃飯

食物對於大人來說有著非常強大的誘惑力,但是對於某些孩子來說誘惑力就失效了,在一個育兒群中有不少寶媽都感慨過:每次喂孩子吃飯就像打了一場硬仗,孩子根本不好好吃,吃飯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經常在家裡跑來跑去,還要追著喂才行。

讓孩子好好吃飯其實很簡單!家長可利用榜樣效應激勵孩子吃飯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類想要健康的生存下去,就必須要吸收營養物質,而營養物質正是來自於每天的飲食,孩子年紀比較小,正是成長髮育的關鍵時刻,也是最需要營養的時刻,如果不好好的吃飯怎麼可能擁有一個健康強壯的體魄呢?所以讓孩子好好吃飯非常重要。不過想讓孩子好好吃飯,必須要搞清楚孩子抗拒吃飯的原因,據瞭解孩子抗拒吃飯的原因除了身體疾病之外通常都是由於不良飲食習慣導致。

不良飲食習慣有哪些?

1.家長追著孩子餵食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家長都會追著孩子餵食,這類家長應該都是比較寵孩子的,生怕孩子會餓著自己所以才會追著喂,只不過追著孩子餵食並不是一個好習慣,追著孩子餵飯會讓孩子以為父母在跟他玩,孩子會把這個過程當做一個遊戲,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再追著孩子餵食,孩子很可能更不吃飯。

2.過度餵養孩子

根據兒童生長學來說,孩子在一歲以後生長速度已經慢慢減緩,所以孩子不需要攝入太多的食物,家長千萬不要按照自己的標準去餵養孩子。

3.家長強迫孩子吃飯

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不吃飯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因為不餓罷了。由於在嬰兒時期,他們已經習慣了餓了吃飯,渴了喝水的這種比較自由的模式,所以在長大之後無法習慣按點吃飯的不自由模式。

讓孩子好好吃飯其實很簡單!家長可利用榜樣效應激勵孩子吃飯

有一次我在餐廳等人的時候偶然間看到了這一幕,有一個看上去大概四歲左右的小男孩正在慢吞吞的吃飯,小男孩的媽媽一臉不耐煩的對小男孩說:你吃飯怎麼這麼慢啊,趕緊吃,我們一會兒還有事!

孩子吃飯慢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家長催促孩子快點吃或者強迫孩子快點吃完其實就是在逼迫孩子順應大人世界的規則。

美國著名兒科醫生、心理學家本傑明·斯巴克曾在《新育兒百科全書》一書中寫道:“兒童要是吃什麼吃得不高興,下次見了就會本能地反感,逼迫孩子吃飯是沒有任何益處的,只會敗壞孩子的食慾,並且使之長期得不到復原。”

一般來說三到六歲的孩子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把“玩”這件事看的比吃飯要更重要一些,所以家長們應該順應孩子的成長規律,千萬不要強迫孩子。

讓孩子好好吃飯其實很簡單!家長可利用榜樣效應激勵孩子吃飯

4.縱容孩子吃不健康的食物

小孩子通常會比較喜歡吃一些高脂高鹽高糖類的食物,有些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在看到孩子喜歡吃這類食物的時候,家長就會縱容孩子大吃特吃。

這種行為最容易讓孩子養成挑食的壞毛病,因為人的口味是可以被養刁的。

讓孩子好好吃飯其實很簡單!家長可利用榜樣效應激勵孩子吃飯

舉個例子: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劃粥割齏的典故,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在他青少年時期家庭比較貧困,生活條件非常艱苦,范仲淹早上會熬一鍋粥,然後等粥凝固之後再把粥劃成若干塊,然後就著鹹菜吃,范仲淹一直過著這種清貧的生活。

朋友不忍心范仲淹如此清貧,於是給范仲淹送來了很多美味佳餚,過來幾天以後朋友發現送給范仲淹的美味佳餚他竟然一口也沒有吃,這些美味佳餚全部已經變質了。

朋友看到這一幕非常生氣,而范仲淹笑了笑表示: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怕我吃了魚肉之後,就再也咽不下粥和鹹菜了。

當家長縱容孩子吃一些高脂高鹽的食物時,孩子就再也難以吃得下清淡小菜了,這樣下去自然也不利於營養均衡。

據調查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肥胖發生率正在逐年增長,已達5%至10%,而導致肥胖率過高的主要原因正是因為攝入的能量超過消耗,多餘的能量在體內轉變成了脂肪,所以才導致肥胖。

高脂高鹽高糖類的食物最容易受到小朋友的喜愛,這類食物確實吃起來美味,但是卻沒有多少營養,希望家長們千萬不要縱容孩子吃不健康的食物。

讓孩子好好吃飯其實很簡單!家長可利用榜樣效應激勵孩子吃飯

如何讓孩子好好的吃飯?

1.巧用榜樣效應

榜樣效應是指具有代表性的先進人物在影響和激勵人們的過程中能產生的效果

不知道大家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跟胃口好的人在一起吃飯,自己也特別願意吃飯,感覺食物特別的美味,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比較喜歡看吃播吃飯的原因。

所以家長可以給孩子樹立一個愛吃飯的好榜樣,然後利用榜樣效應激勵孩子。

讓孩子好好吃飯其實很簡單!家長可利用榜樣效應激勵孩子吃飯

2.菜譜儘量多元化一點

網絡上有個段子說:小時候家長總嫌棄我挑食,長大之後我才明白為什麼家長不挑食,原來他們根本不會買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

心理學上有個效應叫投射效應,這個效應指將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簡單來說就是自己喜歡什麼以為別人也喜歡什麼。

家長往往會陷入這樣的思想誤區而不自知,以為自己喜歡吃的菜寶寶也會喜歡吃,然後就經常做同樣的菜,當寶寶不願意吃的時候,家長就會以為這是寶寶在挑食,很可能是因為寶寶已經吃膩了,所以家長在做飯的時候菜譜儘量多元化一些。

3.彆強迫孩子吃飯

根據兒童成長學來說,三歲左右的孩子注意力最多隻能維持3~5分鐘,所以往往在餐桌上吃幾口就不吃了。其實孩子有自己的一套生理調節功能,不會把自己餓壞的,家長沒必要太過擔心

強迫孩子吃飯會導致孩子對吃飯產生不好的印象,從而更加抗拒吃飯。

讓孩子好好吃飯其實很簡單!家長可利用榜樣效應激勵孩子吃飯

總結:家長想讓孩子好好的吃飯,首先一定要養成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不要縱容孩子吃高脂高鹽高糖類食物,要做到營養均衡,合理搭配膳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