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明朝哪几个皇帝能称得上明君?

寂寞的小太阳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首先明朝的君王都是有骨气的;要说明朝16位皇帝中那些是明君,确实不好说,从开国太祖到末代崇祯皇帝每个人身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确实要我选的话就宣宗吧,宣宗时期,内君臣关系融洽,对外又无用兵,经济也稳步发展,百姓也安居乐业,算得上是太平盛世了。


戏笑无常


明朝的皇帝算上明君的还真的没有几位。明太祖朱元璋当然是首选了,首先响应各路诸侯抗力元朝统治,之后之后统一中原,建立了大明王朝。1368年在南京建立政权之后,总结了前朝之乱的原因,重新设计了中央政府和法律,为大明王朝乃至后来的清朝留下了范本。第二个明君应该应该是明成祖朱棣,朱元璋四儿子,虽然继位手段在历史上受到一些诟病,毕竟属于雄才大略,单单五次征讨漠北蒙古,就足以扬名天下。将国都从南京迁往北京,在战略格局上也是大手笔。不过,三宝太监下西洋还是有一些争议的。明仁宗朱高炽人也不错,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也做了不少好事。其子明宣宗朱瞻基在位十年,留下不少仁政。但是他太贪玩,弄得全国上下斗蛐蛐。随意废除皇后也是他的一个污点。最后一个应该算是明君的就是明孝宗朱佑樘,一辈子只有一位皇后,伉俪情深,这不仅仅在明朝,甚至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都是唯一的,简直就是皇帝的楷模。其他皇帝?没有了!


无法回避的历史


朱棣吧

1、暴力分子,把北元残余势力打的退进蒙古深处,不敢出来

2、迁都北京,给明朝多延续了百多年气数

3、开疆扩土,设立奴儿干都司,正式使得黑龙江中下游纳入我国版图

4、开放海禁、恢复市舶司,派遣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造船业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5、疏通京杭大运河,加强对南北方控制,顺便也促进了南北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6、编纂《永乐大典》


说史君


一般朝代开国前三代大多都是明君,明朝也大抵符合这个规律,明太祖虽然对官员严酷了些,但对老百姓还是不错的,成祖(太宗)北征漠北,南下西洋,修《永乐大典》开创“永乐盛世”,明仁宗虽然在位不足十个月,赦免建文旧臣,平反冤狱,废除一些苛政,缓和社会矛盾,其子明宣宗,知人善任,整治吏治和财政,与其父共称“仁宣之治”。明孝宗,既是一位好丈夫,也是一位好皇帝,明孝宗宽厚仁慈,不近声色,驱除奸佞,任用贤良,广开言路,勤于政事,努力扭转明朝下颓的趋势。后世对其评价颇高,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我个人觉得,明代宗也算一位明君。


日月燳江河洷皆汉土


明朝的皇帝很是差强人意,能称得上明君的只有四位。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足以跻身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杰出帝王。雄才大略、英明神武、大有作为,但二人也各有缺点错误,太祖朱元璋太过于多疑猜忌、残暴嗜杀了。成祖朱棣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劳民过甚。

另外两位是宣宗朱膽基和孝宗朱祐樘属于中等的才智水平,律己较严、小有作为、无大过失。


西贼闻之心胆摇


明初有三大盛世(其实盛世不严谨,该叫治世),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
这涉及到四任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



明洪武时期,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天灾频发,民生多艰。但也正因为如此,明太祖朱元璋“宵旰图治,以安生民”,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终于形成一个“治世”局面。 康熙帝评价朱元璋统治期间为“治隆唐宋”。
明永乐年间,《明史·食货志》:“永乐中。计是时,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岁歉,有司往往先发粟振贷,然后以闻。”永乐年间明朝极盛,国土面积约达1000万平方公里。
明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下令息兵养民,并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皇家采办珠宝等行为。这些做法,使社会矛盾缓和,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发展,开启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代。明宣宗即位后迅速平定了汉王的叛乱,并延续明仁宗的治国理念,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息兵养民,赈荒惩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28》:“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庶几三代之风焉。然高、成肇造,享国长久,六七十年之间,仓廪赡足,生齿繁殖,而兵革数起,脱剑未祀。后之哲王,但当愉愉煦煦,抚摩疮痏,斲雕为朴,废觚为圆,是所尚矣。语有之,承平之主,与戡乱异。假令永乐以前,施仁、宣之政,则行军而用乡饮;洪熙以后,用高、成之治,则无疾而食乌喙也。故余以仁、宣之朝,专务德化,虽曰度量,盖亦有时势焉。”


明中晚期有三次中兴,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
主人公是:明孝宗朱佑樘、明嘉靖帝朱厚熜、明神宗朱翊钧。


后世史家在论及有明一代政事时,认为:“明有天下,传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际,国势初张,纲纪修立,淳朴未漓。至成化以来,号为太平无事,而晏安则易耽怠玩,富盛则渐启骄奢。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易》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洪、永开国,姑可不论;仁、宣之治,国力强盛,至正统以后,外有瓦剌之扰,内有农民起义之忧,交困之势,堪为疲敝。至成化朝,后宫干政,宦官当道,朝臣多小人,似颓势已定,而孝宗登极之后,挽定局面,清宁朝序,一时间内外无忧,难怪后世史家称之为“中兴令主”,以弘治朝为“中兴之世”。
嘉靖帝登基后是面对正德帝留下的烂摊子,嘉靖帝效法明太祖和明成祖的治国手段推行“新政”,政治上英明苛察,严以驭官,整顿朝纲,大赦天下,严禁宦官干预朝政,集异纳谏,勤于政务,完善科举制度;经济上宽以治民、减轻赋役,勘查皇室庄园和勋戚庄园,把耕地还于老百姓,同时还鼓励耕织,减轻租银,重新整顿赋役,赈济灾荒,体恤民情;军事上,正视哈密问题,大力提拔将才征剿倭寇,清除外患,整顿边防,以解除边疆危机。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嘉靖革新持续了近二十年,取得了显著效果,这期间“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同时文化和科技领域空前繁荣,优秀文学作品和杰出人物大量涌现,“天下翕然称治”。后史誉之谓“中兴时期”。嘉靖后期很乱,不在有为之列。

在他即位初年,张居正便任首辅从旁协助,而万历帝年幼,又对张居正极为信赖,故张居正能推行政令。张居正在经济上行“一条鞭法”,在政治上则整饬吏治,任用贤臣,在防守方面则任用名将戚继光抵御沿海为患的倭寇。在水患上有潘季驯四次治河,成效显著。 万历帝在位头十五年,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 加上能够解决国防边患的问题,《明史》称为“中外乂安,海内殷阜”,后世称该时期为“万历中兴”。明朝有过国库存银存粮,即使闹灾十年也足够支用的万历中兴,这一点是后来的清朝从未有过之事,更是前代的文景之治,开元盛世都无法比拟的。万历皇帝后期荒于政事,不在有为之列。


在嘉靖帝和万历帝之间,还有一个承平的皇帝,明穆宗朱载垕其治下社会稳定,经济比嘉靖后期有较大改观,同时开了海禁,为其后万历朝进一步的改革奠立基础和确定政策走向的关键性时期。由张居正总揽大权以主持的万历十年改革,基本上是隆庆时期推行改革方案的合理延续和发展。两者之间的承传和衔接关系是非常明显的。史称隆庆新政。

估摸算了一下,明朝国祚276年,治世124年。

晓木曰兮历史系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历十二世,传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

英明的君主主要是以下四位:朱元璋自必说了,以布衣起家,不象唐宋时期凭借身在高位而最终夺取政权的皇帝,老朱堪称是那种得国最正的典范。没有任何显赫背景和家世,一刀一刀拼杀出来的江山,自然是英明君主,他终其一生都在和官吏们作对,但是却从不和百姓作对。无论怎么评论,他绝对是个英明的君主。

第二位成祖朱棣,成祖朱棣继承了老爹的事业,并且将明朝的国力推向了第一个顶峰时期。郑和的七次航海活动之波澜壮阔,从侧面也能够衬托出在成祖朱棣时期明朝的国力达到了一个如何的地步。创业难,守业更难,以藩王之作乱得国,守业就更加难上加难。但是成祖朱棣做到了这一点,相当难能可贵的。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朱棣在文治上也颇有建树,《永乐大典》的编纂就足以证明,《永乐大典》是解缙等人组织编修的,被誉为古代类书之冠。

第三位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改元洪熙,开始了他一系列的改革,他废除了古代的宫刑,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采办珠宝;他处处以唐太宗为楷模,爱民如子,他下令减免赋税,对于受灾的地区无偿给以赈济,开放一些山泽,供农民渔猎,对于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罚,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也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在思想上,他崇尚儒学,褒奖忠孝,他统治期间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儒的冤案,永乐朝解缙的冤案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平反。仁宗非常善于纳谏,曾经给杨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励他们进谏,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见,皇帝可以择善而行。

第四位宣宗朱瞻基,宣宗朝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真是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亚马孙蝴蝶


掰着指头数也明孝宗朱佑樘,这和他的经历有关,能够体察民情,宽以待人,常納忠言,也不是荒淫之人,其唯一的儿子武宗为皇后所生,得位最正,可惜天不假年,在位才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