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民国时期水城县政区的变化

在民国二年(1913年),贵州地方政区进行了一次调整,将以前的府、厅、州一律改为县。于是水城厅就改成了水城县,但水城县是一个三等县,后来又升格为二等县。

民国时期水城县政区的变化

在民国时期,贵州全省的县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和未分等县四级。这些主要都是从当时的经济、人口、交通来划分的,但谁也没想到,水城县这个当时的二等县会逆袭成为今天的六盘水市,当时的好多的一等县在今天都沉沦了。

民国时期水城县政区的变化


水城厅改为水城县后,水城县公署驻城内。注意:不叫县政府,叫县公署;县官也不叫县长,叫知事。此时的水城县下设区、团、保、段。

水城县在民国25年属贵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管辖。

民国9年,水城县划分为7个区,县城属于中区城场。

民国时期水城县政区的变化

民国21年,全县分为8个区,县城属第一区东华镇。

民国31年,全县调整为5个区,43个乡镇。县城驻第一区城场镇。城场镇为县政府直辖区,城场镇相当于以后的城关镇。

民国37年,全县调整为25个乡镇、234保、2349甲,还有两个区署(比如我们熟悉的归集区署)。

民国时期水城县政区的变化

城场镇驻县城政治街,下辖12个保:一保辕门口(一街)、二保二街、三保关圣殿(三街)、四保四街、五保沙田街、六保大街、七保大水井、八保菜园子、九保新生路、十保中环路、十一保穿心寨、十二保小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