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禁运和国际制裁对一个军事大国影响有多大?

军武进行时


武器禁运和国际制裁,对小国、弱国很致命,但是对一个军事大国来讲,作用并不大,禁运、制裁也不可能得到所有国家的支持。

如果只是某霸权国的单边行为,长远来看,反而会刺激被制裁一方的发展。

如果是出于正当原因,世界各国共同参与的武器禁运、国际制裁,那么对被制裁一方的确是严重的威胁。

哪怕是印度这样的“军事大国”,如果中、美、俄三巨头联合其他国家一致行动,制裁、禁运,由于自研武器的能力孱弱,对外又买不到,不出十年,印度三军的主战装备就会长草,实力严重跌落。

但对咱国家呢,某霸权国从1989年开始,一直在对咱们实施武器禁运和制裁,民间生意照做,涉及军事的则一概免谈,不仅如此,还勒令欧洲的跟班小弟们也搞禁运、制裁,直到今天也没解除。

然而咱国家的军事发展,有目共睹,近年来还有进一步加速的趋势。

越禁运,越发展,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有外援的贡献。

先说前一条,其实,但凡头脑清醒的大国都很清楚,军事、国防的事情,不能靠买买买,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防军工体系,武器的性能不一定要拔尖,但一定要能自产,战时才不怕被卡脖子。

正因如此,咱国家不仅在困难年代搞出了两弹一星,即便在与某霸权国关系密切的1980年代,很多人主张进口“豹II”坦克、F-16或幻影2000战斗机、甚至引进M16步枪的时候,咱们还是有冷静的头脑,没有放弃国产武器装备的研发。

这才有了后来的99式坦克、歼-10战斗机、093/094核潜艇等,而不会因为国际风云变幻、武器禁运制裁而乱了阵脚。

除了内部的因素,实话说,外援的贡献也不能忽视。

就在某霸权国悍然禁运、制裁之时,北方邻国成为咱国家的一个重要武器、技术来源,在军事技术发展的关键时刻,提供了很大帮助。

当然,帮助归帮助,也都是要给钱的。

提到北方邻国,网络上一些朋友的意见很大,但咱看事情要客观,别的不谈,就1990年代的恶劣地缘形势,还有谁能提供苏-27/苏-30MK战斗机、S-300防空导弹到“现代”级驱逐舰、“基洛”级潜艇这些主战兵器?

与北方邻国的军事贸易、交流,不仅解决了咱国家一段军事断档期的武器装备,还引进了大量技术并消化,吸收,创新,提高了自己的水平。

这才有了后来的歼-11/歼-16战斗机、052B/051C驱逐舰、红旗-9防空导弹、04型步兵战车等一大批先进武器:

通过吸收北方邻国的军工遗产、技术专家,咱国家的军事技术总体上一下子跨越了20年,与世界先进水平(就是某霸权国)的差距,从30~40年缩短到了10~15年,在国际军火市场的份额也逐渐提升,成为美、俄之后第三位的武器出口大国。

单靠自力更生、甚至闭门造车,是不可能有这样巨大的进步。

总之,对一个军事大国来讲,任何霸权国家的单方面行动,失道寡助,并不能将其彻底封锁,只要审时度势、艰苦努力,禁运、制裁,反而会成为国家崛起的动力。

时至今日,某些欧洲国家的所谓“禁运”,早已成为了笑话。

二十年前待价而沽、不肯出售的EF2000、“阵风”战斗机,在今天的歼-20面前,还有谁会多看一眼?

——


炎黄军武


中国就是最好的例子——西方对华武器禁运和制裁越严格、时间越长,中国军工业的进步幅度就越大。

众所周知,西方对华武器禁运是从1989年开始实施的,迄今已近30年之久。尽管中方不断提出抗议,说禁运“不公平”,而欧洲防务工业有时也游说要求放宽限制,但禁运一直没有完全解除。当然,与美国的禁运具有法律效力不同,欧盟把具体实施留给成员国自主执行。

尽管如此,西方禁运还是中止了中国几项重要采购计划,主要是西方武器装备零部件,比如用于海军水面舰艇的美制燃气轮机。中国被迫拆卸、还原以前进口的旧系统,从相对落后的基础起步,开始研制本土武器系统。此外,虽然大部分西方武器生产商从事跨国合作武器生产,可是对于中国来讲,选择仍然相当有限(印度倒是选择余地很大,结果……大家都懂哈)。这就使得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成为中国某些关键军用技术的重要来源。

乌克兰继承了苏联部分战略武器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比如专门生产导弹零部件、运输机、喷气引擎、舰用燃气轮机和装甲车辆的制造厂和设计局。起初,乌克兰与俄罗斯形成了近似共生的军工伙伴关系,俄罗斯租借塞瓦斯托波尔海军基地和位于克里米亚的航母飞行员训练中心,而乌克兰则向俄军提供武器和零部件。

然而,由于风云突变,两国协议在2014年终止。此举可谓双刃剑,对双方都具有非常严重的破坏性。两国当即失去了各自最重要的武器供应商和最大出口市场。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能力过剩给资金紧张的军工业造成了压力,迫使它们必须尽快找到新客户,于是不约而同地转向中国。俄乌对于中国军工能力的帮助和提升是巨大的,效果也很显著,特别是推动中国在防空武器、空军主战飞机、重型运载车辆、常规潜艇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在被西方打压、禁运近30年后,中国已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的世界第3大武器出口国。在出口武器的质量上,中国已具备向中等收入国家出售较先进武器系统的能力,特别是在军用无人机、新型主战坦克、常规潜艇和中小型水面舰艇、军用教练机、反舰/反坦克导弹等领域,中国武器的质量和竞争力已有目共睹。

最近,中国就打败西方竞争者,赢得了了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和泰国的武器交易合同。随着中国武器质量不断提升,加上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融资政策,预计中国未来可能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这些都是塑造中国全球军事影响力的必要条件。

此外,西方在军工、民用高技术等敏感领域长期对华采取敌视、防范态度,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尤其是促使中俄两国不断拉近关系、紧密合作。可以看到,中俄双方在武器研发、能源开采、防空反导等方面的合作正日趋紧密。中俄现在还定期举行军事演习,地点甚至靠近北约成员国的领海。随着这种合作不断加深,让西方头疼的事还在后头呢。


网言军事


武器禁运和国际制裁是指某些发达国家联合起来向一国禁止出口各类军备武器,战略物资,高科技技术等,并时常伴随有经济方面的制裁限制。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武器禁运和国际制裁也不例外。

如果制裁目标是小国,或者中等国家,那么被制裁者一般付出惨重的代价。如果制裁目标是一个军事大国,被制裁者前期会受到一些影响,例如武器装备更新频率低,换代速度慢,严重得甚至影响国防安全。但时间一长,被制裁者触底反弹后,就会带来好处。

原因很简单,毕竟是军事大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外国在怎么制裁本国也是有一定的底子的。这些底子就包括相对成熟完善的工业体系,强大的军攻流水线,较为丰富的战略资源,最重要的一点是有大量先进的高素质科学家人才。之前还能与国际交流合作,现在被制裁只能靠自己。在本国国防需求的强烈刺激下,本国科学家只能自食其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己的智慧来研发新武器。由此将大大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这带来的效益和成绩是靠学习外国进步所不能比拟的。

以中国为例,上个世纪在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后,美国曾率十几个国家签署所谓的“武器禁运令”,但是不幸的是,结果与欧美国家的想法事与愿违:他们对中国武器禁运和国际制裁的时间越久强度越大,中国军事工业的进步幅度就越大,自给比例就越高。虽然当时有苏联等国的帮助,但中国的国际环境还是比较封闭敌视的。后来中苏交恶后,中国几乎成了孤军奋战,在那种情况下我国老一辈科学家还能研制出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等高精尖技术,无疑充分展现了我国人民的强大智慧和伟大的能力。(小成)


大国策


这真的得分军事大国究竟是谁了。

如果是中国这种,武器禁运和制裁只会将这个国家逼得更强大,并且还能在这种极度压抑的环境中搞出自家的一套军事武器生产体系。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军事工业自力更生,取得了巨大成就,于是我们今天看到了歼20上天、运20翱翔、直20呼啸,看到了052D、054A像饺子般一样下水,看到了第一艘国产航母也已下水,看到了北斗导航系统在宇宙遨游,看到了空间站即将落成,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在苦难中所迸发出的强大力量,辉煌无比。

但如果换成伊朗这样的军事大国,那基本上就是宣告死缓了,若不是后期制裁的松动,为伊朗带来了一些外部的能量补充,很难确定这个国家是否还有未来了。

所以嘛,答案有了,这得看国下结论。


巴扎黑悠哈


如果说到武器禁运和国际制裁的影响,对于小国确实是大麻烦,但是对于一个军事大国影响反而是促进作用。什么叫军事大国?那不是一个名号,而是要与其自身能力等匹配的。

军事大国的另一个身份就是政治大国,其基础不是经济大国的地位,涉及到科研等等领域,制载实质不会造成什么伤害,如果在制裁面前屈服,那么这个国家就没有资格被称为:军事大国,甚至可以反过来形成促进作用。

仅以中国来说,制裁就从没有发挥限制性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不低,谁也不能忽视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后,西方就是对华实行武器禁运,连民用产品都有限制,既便我们从苏联获得了想要的东西,随后也一样分裂,我们遇到西方与苏联的一起制裁,可是后果,我们在那段时间内,完成了二弹一星等重大项目。

这些成果的取得,一直提升了中国的地位,后果就是西方放开对华武器禁运,苏联也急于改善对华关系。1989年起,西方开始再次实施对华禁运,一直保持至今,但是效果如何?我们现在在许多领域,不能说第一,全是第二,第三名敢保。

中国的情况不是个例,目前的俄罗斯也可以证明这一点,2014年起,西方制裁了俄罗斯,可是俄罗斯屈服了吗?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俄罗斯正在从制裁中恢复过来。许多人只敢拿

俄罗斯造船工业的情况来证明俄如何不行,却不敢拿航空工小,地面装备等说事,拿出一个表格来论证俄军接收的新飞机减少了多少,却不敢把俄出口的数量加上,苏35原本一年只有12架的年量,至了2017年内,实际生产20架以上,苏30原本一年只有14架左左,如今也上升到25架以上。

目前俄罗斯已经世界第二大武器输出国,每年交付150亿美元的军火,比制裁前增加二倍,这能证明制裁是成功的吗?其实看一下统治数据的话,俄罗斯已由制裁初的经济负增长,变成2017年的正增长,而且在卢布,及外汇储备等方面都是不错的表现。

中俄都是大国,不是依赖于别人生存的,制裁只能促进其发展。


讲武堂


总的来说需要看禁运的水平和军事大国的工业能力,毕竟在理论上西方国家还是对中国保持着武器禁运,但中国不还是好好的么。

对于中美俄这种体量的国家来说,武器禁运和制裁起不到多大作用,因为这三家的工业都算比较健全,有弱项但不存在空白(俄罗斯这一点有些难,但是如果说前苏联的话久一点毛病没有了),禁运某种类型的产品的话一方面可以通过大量的资源投入来获取替代品,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武器的总体设计或是体系中其他单位的优势来弥补。最直观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发动机,一方面自己卯足劲研究大推,另一方面自己家的设计师们疯狂吹风洞寻找最优化的气动布局。

但对于普通的军事强国来说,一个恰到好处的禁运和制裁则有可能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看看马岛战争中的阿根廷,再看看现在伊朗家的F14。这类国家普遍是在某一个领域实力强进,其他项目得过且过,非重点钻研的领域混吃等死,包括欧洲一票“列强”在内的大部分国家都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