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 对孩子严格,对自己松懈,双标成为中国父母的通病,改正要趁早

科达勒维耶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孩子成长中,做家长的无疑是最早也是最影响孩子时间长的启蒙老师。从孩子哇哇坠地的那一刻,责任就在家长们的身上绑定了。从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会行走,到咿呀学语的喊出爸爸妈妈,做父母的在传授给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方式,而孩子就像是一个最"忠实"的模仿者,有模有样的学习着家长们的一举一动。

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不能马虎,时间不可逆,孩子的成长之路只有一次,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抓住习惯培养和教育的最佳成长发展期。

虽然在教育上煞费苦心、绞尽脑汁,软话硬话都说了,可效果却不显著,可以用"事倍功半"来形容。

在这里,为了解决孩子的教育接受问题,我们就必须先弄清到底什么是"教育"?

东汉时期的语言哲学家许慎曾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一词这样解释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所以什么是教育呢?也就是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先"上所施",然后由孩子"下所效也",最后以达到"使作善也"的效果,也就是教育的整个过程,也是强调了

家长对孩子教育影响程度和家长给孩子做模范榜样的重要性

对孩子严格,对自己松懈,双标成为中国父母的通病,改正要趁早

然而有的家长却没有注重到这个榜样的作用,比如:

让孩子去写作业,家长自己却在客厅看电视玩手机。不准孩子说脏话,自己却时长不注意场合的在孩子面前脏话连篇。让孩子不准熬夜,自己却煲剧到凌晨三点半。

当孩子控诉说家长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时候,家长也很强硬的反驳:"我是大人!你是学生!有可比性麽?!"

殊不知,如此回答对孩子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导致孩子出现种种坏的情况。

其实,类似于上述那些情况,在现在的中国家长身上是很普遍的,网友们将之称为"双标"。

对孩子严格,对自己松懈,双标成为中国父母的通病,改正要趁早

什么是双标?

双标这个词很简单就可以理解,双标其实是"双重标准"的缩写,是指对同一性质的事情,当事人会根据自身的利益等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或者是行为。

"宽以待己,严以待人","要求他人,集体主义。要求自己,个人主义"等,体现的都是双标的意思。

有些家长对于自身的双标行为不以为意,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因为自己和孩子年龄不同,所要面对的生活挑战也不同,所以没必要和孩子执行同一个标准。

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也是体现了家长的个人主义思想,家长们觉得自己和孩子是两个不同个体,其实,这种双标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

对孩子严格,对自己松懈,双标成为中国父母的通病,改正要趁早

家长的双标行为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1.孩子难以养成好的习惯

家长要求孩子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然而自己却经常在孩子面前作出反面的示范,这就会造成孩子的接受选择出现混乱,年龄越小的孩子他的判断能力越弱,可同样,学习模范能力也是更强的,相比较于家长的言语要求,他们更擅长去学习模仿自己所看到的。所以就算家长早怎么苦口婆心的告诫孩子要怎么去做,却不在孩子面前做正确的表率,很难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2.孩子容易形成叛逆心理

"凭什么你能这样!我就不可以?!"当孩子对你说出类似于此的委屈控诉时,说明家长就要开始警惕起来,好好的回忆和反思自己是不是在孩子面前做出了与自己言辞相反的举动。而如果家长以"我是大人,你是小孩,我和你不一样。"这种专制压迫性的话去反驳孩子,叛逆的种子就可能会开始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了,随着家长类似情况的出现,这颗叛逆的种子会越长越大,也就导致孩子越发的叛逆,越来越不听家长的话,因为孩子到了三岁之后就已经开始有自我意识,他们也更在意自己的权利与想法。

3.让孩子也变得双标

别以为家长的这种行为只是简单地让孩子变得叛逆,难以达成家长所期待的成长目标,不要小瞧孩子的学习能力,家长的这种双标行为,其实在潜移默化中也会让孩子也沾染学习上。当孩子也变得双标起来,对人际交往与学习发展那肯定是会有阻碍的,因为他这也是一种不公平、无责任意识的表现,对他人严格,对自己松懈,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自身被安排的任务。其身上所表现出的双标行为,也会引起他人的反感。

当家长出现双标行为,孩子慢慢变的不听管教,家长又对孩子辜负自己的期望而倍感心累,这也就会导致亲子间关系出现裂痕,造成家庭氛围的不和谐。

英国教育学家托马斯阿诺德是这样说的: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形的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强而有力的影响作用,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发挥着作用,所以身为父母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对孩子严格,对自己松懈,双标成为中国父母的通病,改正要趁早

家长如何更好达成对孩子的教育?

1.改正自身陋习

和孩子经常在一起的家长,其一举一动都被孩子看在眼里,所以很容易对孩子进行行为影响,所以家长要反思自己有哪些陋习,平时最好杜绝陋习的出现,减少在孩子面前的展露,这样可以从根源上减少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2.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

如何不双标?无非就是共同遵守同一个标准,这也就是要求家长在对孩子制定规矩的时候,自身也要遵守。尤其是在孩子的面前,为了让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自己所提出的要求准则,家长可以在"不经意"间创造机会,表现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做,在脑海中有一个更为具体形象的认知,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形成深远持久的影响。

对孩子严格,对自己松懈,双标成为中国父母的通病,改正要趁早

3.对孩子成长更加细心、耐心

一些小的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随着时间发展可能都会形成一个坏习惯,而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同理,习惯的戒除更是要花成倍的时间。所以,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多一些细心和耐心,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发现一些带有隐患的不良小习惯,也要及时的告诫孩子不要再继续下去,同时也可以增加亲子互动时间,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是陪伴在自己身边的,是关心自己的,可以拉近亲子间距离。

4.与孩子一起共同检讨

家长也可以约定一个时间作为与孩子共同检讨的时间,这个检讨并不是带有批评性的,更多的目的是增加亲子间的沟通交流,家长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具体的"检讨"内容可以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这段时间的经历与体验、家长提出对孩子的要求与希望、孩子对家长的意见等…再次提醒,这里注重的知识倾听与改正的过程,并不是以批评为目的。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言传身教,体现的是榜样的作用,比任何一位老师的教诲都要有用,对孩子的影响也比那些座右铭更深刻和触动人心。

作为孩子成长的教育者,我们其实也是学习者,让我们多一些细心和耐心,陪伴孩子成长,为了孩子美好且光明的未来,你我共同努力。

对孩子严格,对自己松懈,双标成为中国父母的通病,改正要趁早

我是炅妈育儿,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