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鳌拜威胁康熙,索额图帮康熙铲除鳌拜,为何下场比鳌拜还惨?

XGM0913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鳌拜威胁康熙?难道索额图就没有威胁到康熙了吗?俺就明确的告诉大家伙,这索额图他对康熙的威胁程度要比鳌拜大的多,要不然咋就能落了个活活饿死的下场。

就这下场要没有康熙的首肯,谁敢这么干,您说是吧!反观鳌拜,这老头搁康熙面前耀武扬威了好几年,最后的结果是老死在了大牢里,对比索额图的下场,他算是好多了。而且这老头的后代的子孙还继承了他的爵位,吃香喝辣的继续,而索额图就没这福分了,一家老小跟着他到了血霉。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那不瞅电视里边,鳌拜都整了一身的龙袍了,转眼就要往死里摁康熙了,这是谋逆之罪,大刀片子砍脑瓜,那是分分钟钟的事,为嘛让这老头老死在了大牢里头,太便宜他了。难道是康熙仁慈了一把?”

你快拉倒吧,但凡历史上出名的,有能力的皇帝,他的仁慈那是对事的。您这真要造反了,康熙会容忍他?还让他留个大小子传宗接代,这不开玩乐吗?早就把他们家从里到外的祸祸的没个人影了。

所以啊,电视剧里那是坑人的,您信了,导演很乐意给你在上边盖层土:“这叫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您跳坑里可不能怪俺啊!”

也就是说真正的历史上,鳌拜这人没有造反的迹象,人家压根就没那想法。

如果鳌拜真有造反的想法,就凭康熙那三五个玩布库的摔跤选手,就把那么辣的一个鳌拜给整趴下了,这不开玩乐呢?

咱就先说说鳌拜这事

话说这鳌拜在康熙面前那是真真的没有啥生命危险,他充其量就是个权臣,玩弄一下权术而已。就他那二杆子政治手腕,搁军营里头当个先锋还行,让他运筹帷幄分分钟钟就得完蛋。

说实话鳌拜这人那是孝庄搁到康熙眼皮底下,给他当磨刀石用的。

其实这前因后果,俺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

俺简单的在这里再说一鼻子啊!那会是满清建立之初,任何一个王朝他建立的时候,作为宗室那都是响当当的实权人物。

鳌拜真要有啥想法,您这就得问问那些个宗室他们答应不答应。您以为那些个铁帽子王没事蹲地上当傻小子瞎乐呵!

他要动一动康熙,这宗室里边的人要乐疯了,这意味着他们有机会了不是。虽然康熙受孽的时候他们不出声,一旦要玩真的,那么宗室这可是要换姓的事,您就问问鳌拜的根底深不深。

再说鳌拜那个时候,光顾着给自己个弄好处了,其余的几个旗早对他愤怒到了极致,满清八个旗缺了七个,就他这么一个旗,您觉的他能玩出啥花活来。当年多尔衮那么大势力,都干不过宗室的力量,最后只能整个摄政王玩玩,来个徐徐图之。

鳌拜有几个本事能和多尔衮比,这不猴子和老虎比划吗?有的比吗?

所以鳌拜那事,离那掉脑壳,被活活饿死还差着一档呢?谈不上!

回头您瞅瞅索额图。

这货跟着康熙东征西讨的,为康熙办了不老少的事。

可最后他干了点啥,勾结太子,要弄死康熙,拉着太子当皇帝,自己个再捞一笔政治资本,这事就做的过了。

这不是谋反是啥?都把抢眼怼到康熙的脑门上了,你说康熙能不生气吗?爷们还没想死,哦,你到好,就想着弄死爷们,这能饶你?这不开玩乐呢吗?

所以啊,但凡和索额图粘点挂劳的,都罢了官,受到了牵连的人海了去了。最后康熙还给他按了一个名,满清第一罪人,这事弄的!

总结

所以俩人的性质不一样,鳌拜是想给自己个拼命的捞好处,拼命的把持着手中的权利不想放权,本质上他没有造反的念头,就是傻了一点,凭借这辅佐大臣的帽子弄权而已,而康熙在整个过程中没啥生命威胁。

那索额图就不一样了,他是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就是要辅佐太子登基,明里暗里的有那么点想要康熙提前完蛋的意思,这是啥,这不是谋逆是啥?那个皇帝能容忍这事的发生,所以索额图被活活的饿死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鳌拜和索额图,这两个人都曾经是一人之下的人物,不同的是两人的主子不同,鳌拜的主子是顺治帝,索额图的主子是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在位的时候,索额图与明珠“大打出手”,两人之间党争严重。索额图与明珠都是放不下权利的人,他们的存在本是帝王权术作用下的最终结论,但索额图除了有实力威胁皇权,竟然还做出干扰东宫候选人的事情。

当然了,索额图不仅仅是康熙王朝权势最大的权臣之一,更是康熙皇帝的岳父,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外戚了。

索额图最终的结局是被幽禁至死,比之鳌拜可是差了很多。

鳌拜也是一个康熙皇帝的威胁,鳌拜对康熙而言,威胁远远比不上索额图,鳌拜虽然勇力无双,但智谋不足,行军打仗他靠的正是带头冲锋。

鳌拜对于顺治帝而言至关重要,多尔衮掌权的时候,鳌拜本可以投入多尔衮门下,尽管多尔衮对鳌拜极尽残酷,但鳌拜却始终支持着顺治上了位。

鳌拜在康熙年幼的时候的确是其一大威胁,看过鹿鼎记的人都知道,鳌拜有夺权之心,甚至还私造龙袍。

实际上的鳌拜却不是如此,鳌拜是大清依靠的权臣,自入关以来,立下了汗马功劳,康熙年幼的时候,鳌拜虽说掌权,但却并不会做出谋权篡位之事,康熙虽然不满意鳌拜掌权的时候,但也甚至,鳌拜不管如何贪恋权力,都只会将自己架空,而不是将自己赶下皇位。

鳌拜贪恋的只是权力而不是皇位,而这恰恰也是康熙不想让出去的东西,鳌拜也因此被赶下了台。

鳌拜与索额图,两个人对康熙的威胁程度是不一样的,鳌拜仅仅是威胁皇权,而索额图却是足以威胁皇位,两者孰轻孰重不必深入分析。

索额图之所以被康熙以雷霆手段灭杀,正是因为索额图掌握了威胁康熙皇位的权力。

在明珠案中,明明索额图与明珠半斤八两,但康熙却还是先动了明珠,两者对康熙而言,孰轻孰重?康熙希望索额图能够谨慎低调,明哲保身,但索额图或许是尝尽了权利的滋味,并没有退出的打算,反而是干扰立储事宜,继续党争,如果放任他索额图继续下去,康熙的皇位何在?

对康熙而言,索额图是否有篡位的心思不重要,重要的是索额图已经具备了篡位的条件,这也是索额图为何惨死的重要原因。


魏青衣


鳌拜是皇太极、顺治、康熙的三朝元老,康熙四大顾命大臣之一,先后参与攻打察哈尔部、皮岛、松锦、西充、镇压李自成、征剿张献忠等战役,有“满清第一勇士”美誉,因助顺治帝即位,顺治帝亲政后,对鳌拜敬重有嘉。

索额图是四朝元老、顾命大臣索尼的第三子,太子胤礽生母的叔父。索额图助康熙扳倒鳌拜、收台湾、勘边界,在随康熙亲征噶尔丹,裁撤“三藩”等重大事件中运筹帷幄,居功至伟,康熙对其赞赏尤嘉,被誉为“本朝第一功臣”。

鳌拜就一莽夫,拼命揽权,把嚣张写在脸上,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威,有他在,康熙就很难亲政。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用库布智擒鳌拜时,鳌拜束手就擒没有反抗,只是掀开自己的衣服,让康熙看看他满身伤痕。并质问道:“为何诛杀大清功臣?”康熙虽列其罪30条,但念他以往功劳,未牵连他的家人,最后在狱中抑郁而终,后期康熙还给鳌拜平反。

康熙八年,鳌拜下狱,索额图的官场仕途便一路飘红。21岁的赫舍里皇后生下胤礽后难产而亡,康熙悲痛欲绝,把对赫舍里的所有的爱都转移到了儿子胤礽的身上,他打破祖训立胤礽为皇太子,胤礽是清代历史上唯一一位、也是我国官方正史上最后一位明立册封的皇太子。

胤礽作为储君,康熙亲自培养,太子可以代为祭祀、监国等等,可太子后期却荒诞不经,令康熙失望透顶,康熙看在赫舍里的份上,两次立胤礽为太子,可结果却是两废。

索额图的身世决定了他与废太子胤礽是命运共同体,索额图依附太子胤礽,与明珠辅佐皇长子胤褆形成“太子党”和“长子党”,让朝局动荡、兄弟失和,最终导致九子夺谪,严重动摇了康熙的统治根基。

胤礽身为太子,所用的仪仗、冠服等和皇帝相差无已,太子奢侈无度,强搜民脂硬刮民膏,已天怒人怨。但索额图非但不劝诫太子,竟在康熙北征患了疟疾期间,唆使太子胤礽除掉自己的父亲提前登基,真可谓是十恶不赦、胆大包天,康熙对太子胤礽失望之至,认定太子错的根源全在索额图的身上:“骄纵之渐,实由于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康熙年间国亏民贫,可索额图自持有功,不仅奢侈得过火,还纵容家人为恶。

康熙痛恨索额图的背叛,1703年5月,索额图被圈禁宗人府,犯案28桩,四个月之后被活活饿死,其子格尔芬、阿尔吉善被处死。其同党或被杀,或被拘禁,或流放,子孙被革职。

鳌拜和索额图之罪有本质区别,鳌拜只是影响康熙的独断专行,而索额图是要谋反,所以下场要比鳌拜要惨。


美丽青春您真痘


小玥来回答:

从古至今,那个皇帝不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天下定,谋士亡。勾践杀文种,刘邦杀韩信,赵匡胤释兵权,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帝王的平衡之道就是臣子互相制衡,天子居中。谁要打破这个平衡谁就得死。

为什么他的下场比鳌拜还惨?其实索额图的下场,也不能全怪康熙,索额图和明珠之争,把持朝政,参与九子夺嫡之争。这些都严重的触犯了康熙的底线。康熙为了解除对太子的党羽,也是为了保护太子他必须首先解除索额图,索额图党羽太多,要解除索额图,就必须彻底的解解决。所以索额图的下场比鳌拜还要惨。

总的评价,索额图是一个能臣、也一度是一个权臣,但最后成为了政治斗争的失败者 。


尕蛋读史


在康熙一朝索额图是十分风光的,这其中也有很多原因,首先索额图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儿子,在工作能力上索额图和索尼一样出色,其次索额图还是皇亲国戚,索额图的侄女就是当时的皇后。有这样的身份地位,索额图在朝中自然是无人能及的,而且康熙也会给他几分颜面。在康熙早年,他当时的政敌就是鳌拜,后来康熙将鳌拜铲除,从此将朝政把持在自己手中,在扳倒鳌拜的过程中索额图出力不少,但是后来索额图的结局却比鳌拜还要凄惨。

那么索额图的结局是不是因为康熙皇帝卸磨杀驴呢?当然不是,索额图的人生结局完全是因为他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的。在康熙皇帝刚刚登基时索额图就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还及时给康熙皇帝献出良策,为他解决烦恼,无论是铲除鳌拜还是平定三藩,其中都有索额图的功劳,这一点康熙皇帝也是心中有数,所以也给了索额图很大的颜面,让索额图在朝堂上十分风光。在康熙40年时索额图因为年纪大了,就向皇帝提出要告老还乡,当时康熙皇帝也应允了,但实际上索额图只是表面告老还乡,而背地里一直都在参与朝政,后来也因此落得凄惨结局。

原来索额图一直都很支持太子胤礽,他为了让胤礽保住太子之位,经常给他献计,虽然索额图看似忠心,但是也可以感觉出,其实索额图的政治立场不够坚定,他原本是如何对待康熙的,日后就将这一套用在胤礽身上,理由自然是希望胤礽可以早日登基,他也可以作为功臣而得到新皇帝的重视。康熙皇帝一朝发生的九子夺嫡事件让康熙十分的无奈,他虽然对太子胤礽寄予了厚望,可是看到胤礽一直受到索额图的唆使,后来居然还想要计划逼迫康熙退位,这些都让康熙十分伤心和失望。

后来康熙忍痛废掉了太子,也将怨气发泄在了索额图的身上,毕竟没有索额图幕后的操纵胤礽也不会萌生避康熙退位的想法,而且索额图的做法也非常的过分,他还公然为胤礽组建太子党,在朝堂上给胤礽鼓吹,这些行为都被康熙皇帝看在眼中,后来康熙皇帝下令将索额图抓住,并将他幽禁起来,就这样本是功臣的索额图结局比鳌拜还要凄惨。


历史课课代表


索额图不像他父亲索尼那样为官清廉,对于金银财宝向来是来者不拒的,这也是康熙给索额图降职的原因。仅仅贪污,索额图是不用被康熙囚禁的,更大的原因是他参与到了九子夺嫡中去了。因为索额图与太子关系密切,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为太子谋利的,那时候的康熙对太子已经不如当初那般满意了,索额图帮着太子明显触犯了康熙的底线,加上明珠与索额图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间隙,也经常在康熙耳边说些索额图的不好之处,说他煽动太子谋反篡位。于是,在1703年,康熙囚禁索额图,索额图被活活饿死。

原因就是他插手储君之争,多次为太子谋划,挑拨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

康熙认为,鳌拜生前只是飞扬跋扈擅作主张,并未想要真正坐上皇位,而索额图作为自己一手培养重视的朝中元老,竟成为太子集团主谋,实在不可原谅。

虽然康熙心里明白索额图为大清建设做出了太多贡献,对自己的忠心也是不容怀疑,但为了起到警示的作用,他还是下令将索额图幽禁饿死,并辱其为清朝第一罪人的罪名。


土8哥boy


鳌拜就是个莽夫,他把嚣张写在脸上,不把康熙放在眼里,有他在,康熙就很难亲政,而且很可能宝座不稳,康熙铲除他是理所应当的事。

至于索额图,不但在除鳌拜这件事儿上出力颇多,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征噶尔丹时也有功劳,还代表清廷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尽力维护朝廷的利益。

他一生立功无数,前期深受康熙的信任,又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在和明珠的争斗中以退为进,等明珠获罪后重掌权柄,重新获得康熙的看重。

这样一个聪明人,为什么落得被康熙圈禁、饥饿而死的下场呢?原因分析起来可能很多,但最主要是因为他的另一个身份。

除了是康熙的大臣之外,他还是赫舍里皇后的三叔,太子胤礽客气起来还得叫他一声三爷爷。普通人家的三爷爷没什么,太子的三爷爷是那么好当的?

康熙大帝最为后人诟病的就是立储不稳,导致九龙夺嫡,从朝廷到地方都有极坏的影响!

可其实最初的时候,他是铁了心要让胤礽继承帝位的,一方面因为他是嫡子,有着天然的身份;另一方面因为他对胤礽父子情深,胤礽是他亲手带大的,别的皇子没这待遇。


胤礽在他的精心关照下茁壮成长,一派皇太子风范,做好了接手大清的准备——爷爷和太爷爷都不太长寿,他很可能时刻准备着。

一年、两年、三年……准备了三十多年,老爸身体还棒棒的呢!清朝可不是现在的西方某国,君主没有实际的权力,太子待位六七十年也无所谓,胤礽是很急的。他的心理也很好理解,从小就知道将拥有某个至高无上的东西,这么多年一直等下去没到手,是人都会焦急的。

况且,老爸能生,兄弟们能长,个个都挺出色,老爸也挺喜欢他们。这不由得他不乱想,一乱想不就出了错?

康熙是何等敏锐的人?胤礽又是他亲自教养的,胤礽心里想什么,他大概能猜得到。这下可不就火了!好啊,你是盼着我早升天啊!这么不孝,那就冷一冷你吧!

他这冷处理不要紧,胤礽更慌了。慌了怎么办?找三爷爷啊!毕竟这个三爷爷现在大权在握,能给自己帮大忙。

索额图能不帮胤礽吗?不能。第一,这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第二,他身上流着咱们赫舍里家的血;第三,胤礽虽然被康熙冷落,但谁不知道他和康熙曾经父子情深?人家是亲父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关系就又好了,现在不帮他,难道不怕他以后报复?

当然啦,更重要的是,只要索额图姓赫舍里,那他帮也是帮,不帮在别人眼里也是帮!他们是天然的一党,不管他实际上有没有做什么,胤礽继位,他家必然继续得势;胤礽倒霉,他家只会更倒霉。

索额图站在那个位置上,哪怕看到了风险也无法可解。只能硬着头皮和胤礽站一起了。

我猜康熙肯定气炸了,自己那么重视的儿子不和自己亲,反而和一个外家的人亲,他们还把我放在眼里吗?

而且所有做父母的都有一个心理:我家孩子肯定是最好的,如果孩子不好,那都是别人教唆的!康熙就是把索额图当成了教唆胤礽的坏人,认为是他搅得自家不和,气愤之下还说出了这样的话:“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索额图:老夫真是冤枉啊!你们父子斗法,为什么非得拖上我?

康熙:呵呵!

胤礽:呵呵!

所以说夺嫡有风险,参与需谨慎!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导读:核心的问题时鳌拜是武将出身只是擅权并无篡逆之心,同时还有孝庄太后和索尼在旁边制约。况且鳌拜如同一根大蜡烛一样明明白白的告诉大家我就是要擅权是真小人。但是索额图是作为康熙的重臣在中后期不思报国,反而在朋党之余插手储君人选,甚至有串通太子胤礽谋逆的嫌疑。这些都让康熙特别的伤心,感觉君臣应该可以托付腹心之交似乎受到了背叛。索额图是伪君子。基本上所有的大错索额图都沾边,所以赫舍里索额图家族无论子孙兄弟都被罢官。朋党门生都受到牵连。甚至索额图被称为“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索额图作为四朝老臣赫舍里索尼的儿子在铲除鳌拜、平定三藩等康熙一朝有重大影响力的大事件中均有重大贡献。索额图是个能臣,不单单是太子胤礽的姥爷这个关系得来的皇亲国戚这么简单。康熙作为明君也不可能因为裙带关系就重用某位大臣。

其实从索尼到索额图,赫舍里家族已经位极人臣。如果不是插手太子人选设置想干掉康熙提前让自己的外孙胤礽登位,也许索额图安分的做臣子也能传承富贵。但是人称三眼索相的索额图并不满足自己的地位,那么无论处于什么目的妄图插手储君人选的收单都会受到康熙暴风骤雨的打击。具体我们用《康熙王朝》中的剧情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索额图的取死之道

在《康熙王朝》剧中,从赫舍里嫁给康熙开始索额图确实站在了康熙一方。他在铲除鳌拜、平定三藩和签署《尼布楚条约》都立有功勋。索额图也因此步步高升到上书房,人称索相。他和明珠一起成为康熙朝的重臣,虽然他和索额图都分别笼络朝臣彼此斗法这固然让康熙讨厌但是这绝对不是他后来被杀的主要原因。


真正让他陷入杀身危机的是他先后两次企图联络朱三太子打算弑君谋逆,然后提前扶保外孙太子胤礽提前登基称帝。这样自己就可以权倾朝野,总归是权力害的。第一次在康熙南巡去南京祭拜朱元璋的陵墓,索额图通过噶礼联络朱三太子密谋用火炮炮击康熙。结果事情败露,此事非常侥幸的没有被发觉。这是第一次。

但是索额图依旧不知悔改在康熙西征噶尔丹时期听闻康熙重病不起居然秘调铁骑进京密谋提前协助太子登基。康熙第二次西征噶尔丹的时候,就已经有人给康熙上密折表明葛礼和索额图勾结朱三太子在紫金山上架炮企图战死康熙的事情。总督后方粮草的索额图害怕了担心阴谋败露,再次派噶礼以压粮运草的名义前往前线。噶礼秘密联络已经是噶尔丹国师的朱三太子主动暴露清军大营粮草的位置导致粮草被烧,清军危在旦夕。索额图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借噶尔丹的手至康熙于死地。当张廷玉及时带着粮草先行赶到的时候,清军最虚弱的时候已经过去再次恢复了战斗力。

阴谋再次破产的后,噶礼居然和朱三太子的心腹一起武力攻打康熙的营帐结果被提前埋伏的清军一举击杀。朱三太子被杀,从他怀里搜出了康熙的画像。紧接着从蒙面刺客死尸中找到了葛礼,索额图也露出了狐狸尾巴。康熙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马上起驾回京。这才有了后来李光地在康熙的命令下秘密调查索额图在西征期间的行踪。


插手储君人选,谋害皇帝妄图协助太子胤礽提前登基,哪怕胤礽是康熙的儿子也不行这都是弑君篡位的嫌疑。这在古代就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况且康熙总以为明珠和索额图那怕是贪污腐化朋比为奸但至少对自己是忠诚的。但是残酷的现实狠狠的给了康熙几个响亮的耳光。康熙心中的郁闷和怒火可想而知,按照康熙的话说就是:

朕真是瞎了眼,就是养了一条狗还知道亲顺主人呢。索额图,你是本朝第一罪人哪。索额图勾结朱三太子撺政谋逆,夜袭皇驾。一个跟了本朝四十多年的心腹大臣,朕的国丈到头来他居然想弑君。大清的脸面何在,体统何在啊。传出去,朕就是个昏君啊

结果就是太子被废,索额图全家抄家罢官,最后被杀。


小结:

康熙心中君臣想得的理想愿望落空了,残酷的现实让他受到了重大的打击。他心里的怒火可想而知,相对鳌拜那个真小人来说索额图这个康熙的国丈就是个伪君子更应该杀。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康熙铲除鳌拜很轻松,索额图参与了九子夺嫡,而九子夺嫡让康熙心力憔悴,特别是太子胤礽的“变坏”,他觉得是索额图教唆的结果,所以对索额图才恨之入骨,甚至咬牙切齿地说,“索额图乃本朝第一罪人”。



索额图的侄女是太子胤礽的生母,因为这层关系,索额图和太子成了命运共同体,太子命运不好,索额图命运只会更差,毕竟太子是康熙的亲儿子,而索额图只是外戚。康熙可以整死索额图却不能整死自己的亲儿子。

康熙亲征葛尔丹,让太子胤礽监国,太子是储君,大清国未来的皇上,一些大臣为未来打算,纷纷向太子靠拢。太子将来当皇帝也要有自己的人手,于是借监国之机也主动拉拢大臣。

太子势力的快速崛起,对康熙的皇权产生了威胁,康熙亲征葛尔丹得胜还朝,发现苗头不对,杀了太子跟前的几个人以示警戒。同时以打了胜仗为由册封皇子,被封的皇子参与国政,手下各养一帮人,这就大大削弱了太子的势力。

太子感受到来自康熙皇帝和皇子们的巨大压力,感觉自己的太子位有点不稳当,在这种情况下,太子寻求权力的支持,索额图是康熙最宠信的大臣,他便成了救命的稻草。



太子是索额图家的外甥,他不能不管,于是成了太子党党首,帮助太子稳固地位。

康熙对太子不满,牵怒于索额图。索额图感觉到康熙对他的不满,称病退休了。索额图退休实际上以退为进,但是对太子来说却是进一步打击,来自索额图的支持力度降低。太子越来越不安。

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南巡到德州,太子得病,招索额图侍疾。为什么偏偏招索额图侍疾?太子身体有病,但心病更严重,他不停地给康熙闹情绪,想早点当皇帝,康熙当然不愿放权。找来索额图劝劝太子,好好等着,皇位早晚是你的,别着急!



索额图知道康熙的意思,可是他见了太子,在德州待了一个多月,没劝太子等待,而是研究有什么方法可以取代康熙。康熙后来知道了,很气愤,担心太子篡他的权,就想干掉索额图以绝后患。

太子与索额图是密谈,致于康熙怎么知道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康熙后来自己亲口说的,而且就是因此杀了索额图。

太子和索额图密谋不轨,但并没有行动,直接抓起来杀了,这是思想罪,不符合法律原则。于是借高士奇弹劾把索额图软禁,不给吃的,饿死禁所。

康熙非常喜欢太子,在太子身上他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他不愿废掉太子。索额图位高权重,是官场老江湖,康熙深信他对太子的影响力之大,希望他能够让太子转变,没劝好太子就是他的大罪,何况还教唆太子。废弃太子让康熙痛心疾首,他把责任都归咎到索额图身上,索额图凄惨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有得观史


索额图出身官宦世家,是康熙辅政大臣索尼的第三个儿子,而且他的侄女还是康熙的皇后。所以在康熙王朝,索额图权势地位,没有几个人能盖过他。至于他的下场为何比鳌拜还惨?可以说完全是他自己作死的!

在康熙八年之后,索额图的官场仕途,可以说便一路飘红。因为这时候,一个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鳌拜,开始结党营私,由于康熙年幼,他便在朝堂上专权跋扈,妄图架空康熙的权力。这令康熙非常愤怒,于是索额图建议康熙除掉鳌拜,并向康熙献了一个突然袭击的计策,使康熙逮捕了鳌拜。从此康熙才可以自己真正的主持朝政了,于是这时索额图便被重用,而封为大学士。


后来,三位藩王叛乱,索额图又积极献计献策,使康熙终于顺利地平定了三藩。再后来,康熙又多次亲征准葛尔,而索额图第次都随军出征,并屡献良策,使康熙终于三十六年时,消灭了准葛尔。在这些事情中,可以说每次,索额图都立有大功。但是,几年之后,在康熙四十年时,索额图上报康熙说自己年老多病,想告老还乡,回家颐养天年。不料,仅在两年之后,他就被康熙给杀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索额图一不小心,使自己卷入了“九子夺谪”的皇权斗争之中。因为索额图是太子的外公,于是他便多方为太子谋取利益。并且做得不够谨慎,于是被康熙发现,便对他心生满,而太子这时候,做事常常越位,使康熙非常愤怒,但太子不知检点,竟然琮策划谋逆,妄想让康熙提前退位。

这令康熙对太子,更加恼火,作为太子依仗的靠山,索额图自己然被牵连其中。而且,当时朝廷上大学士明珠,又对康熙频频进谗言,说索额图密谋太子谋反等等事情,终于导致康熙怒不可遏。于是,在康熙四十二年的时候,康熙便下旨处死了索额图,并且称他是“本朝第一罪人”,可见康熙多么痛恨皇子们的储君之争。

其说,对索额图来说,不作死就不会死。索额图真正该死的原因,在于他没有摆正自己作为一个臣子的位置。他竟毫无顾忌地插手储君之争,离间康熙父子;而且,多次为太子谋划,如何打压其他皇子,还明目张胆地组建了一个“太子党”集团等等行为,彻底犯了康熙的大忌!于是,在索额图唆使太子发动宫廷政变之前,又惊又怒的康熙,没有一丝犹豫,以雷霆之势,迅速拿下索额图,并幽禁至死。所以,使索额图的下场,比鳌拜还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