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跪着”的家长,永远教育不出站着的孩子

聪明的爸妈不会让孩子变成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孩子有自己的天性,在他的童年阶段,最需要的不是伏案学习,而是快乐感受外界。特别是男孩,更要野一点!有时候,玩耍也能学习到知识,何乐而不为?

实际上,培养孩子坚强和勇敢的品格,是蕴含在他生命里的宝藏,父母则是激发他,让他有机会释放宝贵品格的人。 把挫折捡拾起来,堆成孩子成长路上的垫脚石,孩子会慢慢规避错误,重新取得好成绩、好结果。

“跪着”的家长,永远教育不出站着的孩子

家庭教育中,有一种讨好最常见,就是父母拼命为自己孩子免责,他们常用的一句话是:他还小,还是个孩子。孩子恶作剧掀女生裙子,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

孩子闯入亲戚家乱丢乱拿他人物品,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大人别和孩子一般见识”,子上学时合伙欺负弱小,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都是闹着玩儿的”。对大人而言,这句话是客套,也是自我安慰。但对孩子来说,这句话成了他们横行霸道的“护身符”。

这种纵容,是一种畸形的依恋!事事冲在孩子前面,生怕自家孩子吃亏吃苦,这样的家长自己就不够独立。

“跪着”的家长,永远教育不出站着的孩子

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真正缺失的,是亲子教育中的界限感。他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品和所有物,让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误以为世界不过如此,结果却是:生下他,养大他,最后用没有分寸的爱亲手毁了他。

曾经有个教授说,对待哭闹的孩子,“四个不要做只做一件事”:不要打,以大欺小,不公平;不要骂,会给孩子不好的示范;不要说,孩子正闹情绪,听不进去,说的多会让孩子以为你在求在哄他;不要走开,因为走开就成了单独禁闭,那叫惩罚,没有教育意义。

“跪着”的家长,永远教育不出站着的孩子

只做一件事,就是一定要陪伴他,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你要闹就闹吧。等孩子情绪完全平复以后再进行沟通交流。陪伴但不妥协,让孩子知道,你爱他,但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答案是“不”。

特别狠心的父母,对孩子拥有特别的爱,孩子不需要被讨好,他们可以接受生活的磨砺,也可以被拒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