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跪著”的家長,永遠教育不出站著的孩子

聰明的爸媽不會讓孩子變成一個只會讀書的書呆子。孩子有自己的天性,在他的童年階段,最需要的不是伏案學習,而是快樂感受外界。特別是男孩,更要野一點!有時候,玩耍也能學習到知識,何樂而不為?

實際上,培養孩子堅強和勇敢的品格,是蘊含在他生命裡的寶藏,父母則是激發他,讓他有機會釋放寶貴品格的人。 把挫折撿拾起來,堆成孩子成長路上的墊腳石,孩子會慢慢規避錯誤,重新取得好成績、好結果。

“跪著”的家長,永遠教育不出站著的孩子

家庭教育中,有一種討好最常見,就是父母拼命為自己孩子免責,他們常用的一句話是:他還小,還是個孩子。孩子惡作劇掀女生裙子,家長說:“他還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懂”。

孩子闖入親戚家亂丟亂拿他人物品,家長說:“他還是個孩子,大人別和孩子一般見識”,子上學時合夥欺負弱小,家長說:“他還是個孩子,都是鬧著玩兒的”。對大人而言,這句話是客套,也是自我安慰。但對孩子來說,這句話成了他們橫行霸道的“護身符”。

這種縱容,是一種畸形的依戀!事事衝在孩子前面,生怕自家孩子吃虧吃苦,這樣的家長自己就不夠獨立。

“跪著”的家長,永遠教育不出站著的孩子

那些溺愛孩子的父母真正缺失的,是親子教育中的界限感。他們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品和所有物,讓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誤以為世界不過如此,結果卻是:生下他,養大他,最後用沒有分寸的愛親手毀了他。

曾經有個教授說,對待哭鬧的孩子,“四個不要做只做一件事”:不要打,以大欺小,不公平;不要罵,會給孩子不好的示範;不要說,孩子正鬧情緒,聽不進去,說的多會讓孩子以為你在求在哄他;不要走開,因為走開就成了單獨禁閉,那叫懲罰,沒有教育意義。

“跪著”的家長,永遠教育不出站著的孩子

只做一件事,就是一定要陪伴他,告訴他:這樣做不對,你要鬧就鬧吧。等孩子情緒完全平復以後再進行溝通交流。陪伴但不妥協,讓孩子知道,你愛他,但對於他的不合理要求,答案是“不”。

特別狠心的父母,對孩子擁有特別的愛,孩子不需要被討好,他們可以接受生活的磨礪,也可以被拒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