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交大教授費一文:疫情與行情,影響中國資本市場的3大因素

費一文教授認為,疫情之後,中國資本市場會受到三大因素影響:局部地區與行業走勢變化、政策空間和節奏變化、投資人風險偏好變化。

交大教授費一文:疫情與行情,影響中國資本市場的3大因素

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使經濟基本面短期內遭受嚴重衝擊:人民幣匯率階段性承壓,資本市場恐慌情緒蔓延,多國股市暴跌,市場避險情緒升溫,黃金美元上漲……疫情之後,中國資本市場會有怎樣的變化,該如何助力新經濟的發展?

費一文教授認為,相比2003年的SARS,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力度更大;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定向寬鬆的貨幣政策會引導債券收益率、社會融資成本逐步下降;疫情是危也是機,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應該抓住本次產業結構重整和科技強週期(以5G為基礎)的重大機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和新經濟企業在資本市場中的比重,助力新經濟發展高潮,轉危為機,走向成熟。


交大教授費一文:疫情與行情,影響中國資本市場的3大因素

01疫情對資本市場

產生了哪些短期或長期影響?

費一文教授表示,疫情衝擊了全球資本市場:一方面各國股指和國債利率在過去一個多月內紛紛下跌;另一方面,黃金價格上揚,大量資金進行了避險操作。

而作為這場全球化衝擊焦點的中國,自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宣佈新冠肺炎存在人傳人現象,到2月3日春節後首個交易日開盤,股市經歷了10%的暴跌。大量資金選擇避險,主要轉向購買債券和黃金兩種渠道。

與國外資本市場表現不同的是,中國股市在2月3日超跌觸底後強勢反彈,截至2月20日就恢復到了暴跌前的水平。費一文教授研究發現,2月2日後股市開戶數急劇上升,“開戶”搜索指數最高的區域是武漢。股市反映的是對未來的預期,這說明投資者對疫情後的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

02疫情後

資本市場會有哪些變化?

費一文教授認為,疫情之後,中國資本市場會受到三大因素影響:局部地區與行業走勢變化、政策空間和節奏變化、投資人風險偏好變化。

第一個因素是區域和行業的經濟走勢變化

區域方面,湖北和武漢作為中國重要的經濟地區,被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延緩了增長態勢,如果湖北一季度的GDP增速下滑4.5%,預計會影響全國GDP增速0.19個百分點。

行業方面,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消費,受疫情的衝擊最嚴重。消費行業在1-2月損失1萬億至1.5萬億人民幣,佔2019年整年消費行業收入的近5%。更嚴重的是,消費行業的損失難以挽回。如此一來,中國2020年GDP增速預計會降至5.5%左右。

費一文教授分析,新冠疫情短期內會給中國經濟造成一系列負面衝擊,比如企業經營現金流緊張、家庭財富縮水、中小企業破產和銀行壞賬等。但是,長期來看,這也是中國經濟進行產業重組和結構調整的重大機遇。

疫情期間,無接觸行業,比如線上辦公、線上醫療和線上教育迎來了發展契機,而這些行業的基礎是網絡、雲、人工智能和5G。未來,與網絡、雲、人工智能和5G相關的行業可能孕育新的商機和經濟增長點。

第二個影響因素是“政策空間和節奏變化的預期”

疫情打亂了原有的“防風險、穩增長”的經濟節奏,目前國家財政開支增大、收入下降,處於緊平衡狀態,費一文教授認為,降低利息、增發國債是2020年財政政策的趨勢。

貨幣政策方面,一直以來的“降槓桿、防風險”的政策節奏被疫情打亂,大量企業和地區需要央行信貸支持降低融資成本,疊加防止產生嚴重通脹的需要,降息降準和定向寬鬆將是2020年貨幣政策的大概率事件。

第三個影響因素是“投資者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預估”

投資者的偏好決定了未來資本市場的變化。費一文擔心,湖北作為經濟發達地區,城投債和信用債存量巨大,新冠疫情使疫區經濟停滯,債務承壓。這些債務能否如期償付將會給投資者的判斷帶來諸多不確定性。

他表示,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可能比17年前的SARS嚴重。原因在於,SARS疫情發生時中國處在經濟的上行週期,疫情僅導致當時的中國經濟出現1個季度的下滑。而新冠疫情發生時中國處在經濟的下行週期,疊加外圍經濟環境也表現較差,2020年通過拉動出口來彌補消費的損失比較困難。

03資本市場如何助力新經濟?

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那麼,中國的資本市場該怎麼走?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依靠投資拉動、外向型經濟和全球化,使傳統產業得到充分發展,形成了最強大的生產基礎和最完善的產業鏈。如今我們面臨“中等收入陷阱”,傳統產業將不再是發展新經濟的優勢。費一文認為,未來新經濟要靠技術和消費拉動,服務業和智慧產業是方向。

當下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企業融資大部分依舊來源於銀行體系,2019年直接融資佔比僅為12.32%。費一文教授表示,銀行系統只能通過數量手段改變整個貨幣系統的規模,不能解決風險匹配問題,只能幫助企業做大,不能幫助企業做強。

而在新經濟中,要想解決風險匹配問題,調整貨幣分配,大幅度提高企業資金運作效率,則需要資本市場助力。但是,中國的資本市場還存在投機性波動過大的問題,並不利於長期投資和企業獲得穩定的資金支持。

他也同時表示,疫情擋不住科技週期,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將集中在技術和消費。中國告別了2019年的科技熱週期,會在2020年迎來科技強週期,而這個強週期的基礎就是5G。他預計未來5年會產生重大的科技革命,中國一定要抓住契機發展新經濟,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和新經濟企業在資本市場中的比重,更多依靠資本市場助力新經濟發展高潮。

談及如何投資規避通脹風險?費一文表示,絕大部分工業品、大宗商品、債券和銀行理財的收益率是低於通脹水平的,並不保值。他以黃金為例,短期內黃金是避險工具,長期來看黃金並不保值。什麼能戰勝戰勝通脹?醫療與教育行業的投資是兩個可能的選項。

最後,費一文表示,這是個最壞的時代,更是個最好的時代,武漢加油,我們所有中國人都要加油!

(本文根據費一文教授直播課內容整理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