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以行動堅守初心 用真情服務群眾——安塞區全力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以行動堅守初心 用真情服務群眾——安塞區全力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閱讀提示

安塞區各個鎮街、社區都在顯眼的位置專門設置了“意見徵求箱”“民情意見箱”,居民可以通過寫信的方式將問題及建議投入意見箱反映給鎮政府、街道辦或社區。

依靠自己豐富的閱歷、群眾中的崇高威信,老書記們使農村大量的矛盾糾紛得到化解,幫助村上化解徵地拆遷、村集體利益分配、土地流轉等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30餘起,有力地維護了農村和諧穩定。

安塞區行政審批局聚焦服務企業和群眾“最後一公里”短板,利用流動行政審批服務車,上門為群眾服務。

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安塞區為群眾解決了一件件、一樁樁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一系列暖心行動,讓幹部群眾距離越來越近,讓主題教育更有溫度。

“民情意見箱” 點亮群眾心燈

“這個小小的意見徵求箱,讓我們不用到政府也能反映問題,很方便,工作人員也能很快地給我們解決問題。”家住安塞區城北社區聚福源小區的王改梅指著懸掛在社區門口的意見徵求箱說。

主題教育開展後,意見徵求箱掛到了社區門口,但社區居民卻不相信它能發揮出作用,有些幹部懷疑這個方法太過老套。“群眾投身社區治理是很有積極性的,雖然是老辦法,但適合所有人參與其中。”安塞區城北社區主任謝明洲隨手打開了意見徵求箱,裡面的紙條上都是居民手寫的意見建議。

聚福源小區照明問題,就是通過意見徵求箱解決的。當時有群眾反映小區裡照明較差,夜間出行不安全。城北社區隨即進行實地勘察,確認情況後,馬上聯繫小區物業進行整改。第二天,聚福源小區更換了燈泡,下午6點30分,小區內的路燈亮了起來。

為了給群眾提供更好的服務,安塞區各個鎮街、社區都在顯眼的位置專門設置了“意見徵求箱”“民情意見箱”,居民可以通過寫信的方式將問題及建議投入意見箱反映給鎮政府、街道辦或社區。為了避免意見箱成為“啞巴箱”,鎮街、社區的工作人員會定期開箱,把居民反映的意見和建議分類整理,逐項解決。

對於鎮街、社區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及時抓緊落實;對於需要上級部門或其他單位協調解決的問題,聯繫有關部門合力解決,並將處理結果及時向居民反饋,確保群眾的意見建議能上傳、有迴音,使“民情意見箱”真正成為徵集意見、幹群交流的“連心橋”,也有效督促了各級幹部拓思路、強能力、辦實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轉作風、樹形象、增和諧,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老書記”工作室 發揮餘熱顯初心

讀書、看報,瞭解國家政策,走到哪就把最新的政策信息帶到哪,這是高樹林退休後一直堅持做的事。在他看來,這是一名退休老黨員為人民服務的具體體現。

高樹林曾是安塞區沿河灣鎮茶坊村的黨支部書記,退休後的他加入了“老書記”工作室,義務當起了沿河灣鎮的宣講員。“都說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咱老黨員也要充分發揮餘熱,老有所為才行。”看著村黨支部書記都去黨校學習,高樹林有些不甘心。

自從加入“老書記”工作室後,高樹林與其他離任的老書記每天輪流值班,一邊宣傳主題教育內容、傳播村組動態,一邊解決村民困難、化解鄰里矛盾糾紛,每天忙碌又充實。

“很多好政策都是高書記給我們講的,一些新思想,他都是自己先學習,再講給我們聽。我們鄰里間有個啥事,也喜歡找高書記,他總是幾句話就能講明白大道理,跟他聊一會兒天,心裡就敞亮了。”村民李光榮說。

跟高樹林一樣發揮餘熱的老黨員,在沿河灣鎮共有50餘人。老書記們把他們多年來在農村工作中得出的好經驗、好方法“面對面,手把手”傾囊相授,讓新當選的“一肩挑”書記在工作上“撲下身,講奉獻,甩得開臂膀”,示範引領村幹部和年輕黨員在打好三大攻堅戰、改善人居環境、發展產業、安全信訪、保護生態環境、掃黑除惡等工作中履職盡責、服務群眾、引領發展,推進鄉村振興。

老書記們還是農村工作的“智囊團”,對村“兩委”工作中遇到的疑難雜症,幫助理思路、謀發展,在提升政治素養、為民情懷、工作方法等方面培養新任村幹部更好更快成長,使村幹部成為新時代農村社會治理工作的行家裡手。

依靠自己豐富的閱歷、群眾中的崇高威信,老書記們使農村大量的矛盾糾紛得到化解,幫助村上化解徵地拆遷、村集體利益分配、土地流轉等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30餘起,有力地維護了農村和諧穩定。

“多給大家講講黨的好政策,多跟年輕人交流交流好的工作經驗,能夠讓大家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共同為鄉村振興出一份力。今後我還要帶動更多老黨員一起,繼續發揮餘熱。”高樹林說。

上門服務 架起黨群連心橋

前不久,真武洞派出所民警再一次敲開了轄區居民張永軍的家門。張永軍因公致殘,腿腳不便,一直沒有辦理身份證。民警瞭解到情況後,主動上門為其辦理了身份證,辦好後又親自送到他手裡,老張拿著身份證高興地說:“我也是有身份證的人了!”

2019年以來,真武洞派出所精簡壓縮辦理程序,全面開展了身份證異地受理、掛失申報和丟失招領三項便民服務,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目前已為12名生活困難的群眾解決了無戶口問題,為18名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辦理了身份證。

安塞區行政審批局聚焦服務企業和群眾“最後一公里”短板,利用流動行政審批服務車,上門為群眾服務。

“以前辦證實在不方便,來來回回不知道能跑多少趟,現在工作人員把服務送到了家門口,又快捷又貼心。”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的個體戶高勝偉對流動行政審批服務車讚不絕口。

“我們通過現場受理、現場審核、現場辦結三種方式,讓群眾在家門口能辦事、辦成事。不能現場辦結的,我們現場答覆,一次性告知,讓群眾明白辦事,切實從源頭上減少群眾辦事來回跑、反覆跑的問題。”安塞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常建偉介紹,目前流動行政審批服務車可辦理工商登記註冊、食品經營許可、公共衛生許可等行政審批許可事項。

據瞭解,安塞區行政審批局還藉助“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開通了政務直通車服務熱線和智慧政務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辦事群眾可通過現場預約、電話諮詢、網上申報等方式,及時辦理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群眾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不打烊的智慧政務服務。(記者 班 姣 通訊員 井 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