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專訪|金山雲朱江:區塊鏈結合雲計算共建數字金融“朋友圈”

這是《中國經營報》為您分享的第975篇原創文章;我們只發有態度,有乾貨的原創。

专访|金山云朱江:区块链结合云计算共建数字金融“朋友圈”

金山雲區塊鏈和數字金融部門總經理朱江

從雲計算到區塊鏈,在當前技術變革背景下,科技熱點不停地切換。在雲服務行業競爭激烈且仍將長期處於投入期背景下,雲廠商相繼將雲計算與區塊鏈融合確立為發展方向。

2019年以來,主流雲廠商和區塊鏈技術公司先後推出BaaS(區塊鏈與雲計算的結合,即Blockchain as a Service)服務。而日前傳出分拆上市消息的金山雲,在2018年就推出了BaaS平臺。

金山雲區塊鏈和數字金融部門總經理朱江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區塊鏈不僅是一個獨立技術,更是一個增長趨勢、一個技術集群。未來,區塊鏈將與雲計算等技術結合,與各個產業參與方結合,共建數字世界。”

此前,朱江參與了Linux基金會孵化的全球區塊鏈技術開源社區“超級賬本”(Hyperledger Fabric)項目。作為區塊鏈最早期的從業者,他認為,在區塊鏈雲服務的競爭市場中,區塊鏈生態的構建是重中之重。

朱江還提到,未來的市場將會多鏈融合,但不會是“一鏈統天下”。

//

多中心、多行業協同構建生態

//

《中國經營報》

雲計算與現在大熱的區塊鏈之間是什麼關係?

朱江:區塊鏈與雲計算是兩個平行的世界,但由於行業需要,它們會產生交集,二者的融合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比如在金融行業,雲計算作為構建互聯網計算存儲網絡的基礎設施,區塊鏈作為構建可信任交易的公共基礎設施級技術,區塊鏈與雲計算的結合將會重構我們現有的,甚至未來的數字金融基礎設施。

《中國經營報》

互聯網企業是中心化的商業機構,而區塊鏈則是去中心化的網絡,為什麼兩者會產生交集?

朱江:

在過去互聯網中心化時期,我們或許更加倚重於高性能計算存儲網絡設備,但在互聯網把雲原生的技術應用於計算後,其強調分佈式、彈性、可擴展以及一致性的特性,已經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心化的格局。

如今在區塊鏈世界裡,將分佈式的特徵面向於應用層面更加深化。所謂深化,主要體現在技術層面上。區塊鏈具有分佈式的技術特徵,但實際上是否去中心化,無法做出絕對的定論。任何中心都是相對的,例如金山雲相對於雲行業,國家相對於全球。我認為至少在聯盟鏈體系內,達成去中心化的可能性相對較小。聯盟鏈把原來的單中心化演變為多中心化,屬於多中心化模式。

基於上述理解,互聯網企業與區塊鏈的融合點相對較多。在區塊鏈出現以前,互聯網已擁有成熟的生態,其生態模式主要針對於流量變現的行業,如遊戲、視頻、廣告等,進行流量互相轉化、變現。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區塊鏈是在原有的互聯網生態體系上再升級,共建合作共贏的商業模式,並非是搭建一家公司的生態,而是去做一個產業協同。這恰恰是在原有的互聯網層面上無法做到的。

必須要認識到的是,生態是不斷拓展的,時至今日,我們的區塊鏈生態範圍仍然有限,包括金山雲在做的生態,實際上也是在某一領域集中落地。從宏觀角度而言,區塊鏈生態建設工程量巨大,其生態並非一家公司可以達成,需要農業、醫療業、製造業等各行各業以及政府的參與構建。

//

不存在“一鏈統天下”,拒絕惡意競爭

//

《中國經營報》

目前,區塊鏈雲服務的主流模式為類似聯盟鏈與私有鏈這樣的許可鏈,在供應鏈金融中,可靠對應的債權債務關係是不可撤銷的確權,聯盟鏈模式下的節點數量很難像公鏈那樣保障可信。從金融層面上看,如果不能讓更多的市場參與方加入,確權的範圍十分有限。這些問題將來是否能有解決方案?

朱江:隨著技術的成熟,節點有限的問題已經逐步解決。需要強調的是,聯盟鏈與公鏈的本質差別在於節點參與方的身份問題,任何人皆可參與公鏈,而聯盟鏈則是需要許可才能加入的,正因為此,聯盟鏈常被指摘可信問題。

但是,聯盟鏈的作用是確保參與方針對於交易確認結果的真實可靠,屬於集體智慧的體現。比如最初我們談共識算法,其實是一種組織博弈的模式,而非無需投票皆可進入,若節點參與不需要投票,有可能會導致聯盟鏈網絡公信力受到威脅情況的出現。另外,(不需要投票即可加入)也會一定程度上造成治理資源浪費。

對於聯盟鏈來說,有公信力的參與方加入節點,能夠大大提高投票效率。聯盟鏈實際上是在尋求效率與公鏈去中心化的特性的平衡,允許有投票資格的節點參加,控制節點數量,提升效率。有公信力的參與方加入,其責任感也是交易真實性的一種保證,所以我認為聯盟鏈的技術並不會比公鏈可信度低。

在未來發展中,聯盟鏈技術可能會是多鏈融合的模式,但不會存在一鏈統天下的情況。無論是公鏈還是聯盟鏈,它們都會在自有的生態與業務場景中發揮特定作用,未來鏈與鏈互聯互通、多鏈融合、鏈上鍊下互相協同的趨勢會愈發明顯。

《中國經營報》

國內頭部雲服務平臺相繼入局區塊鏈,最後是否會走上傳統互聯網企業同質化競爭的老路?

朱江:行業目前尚未達到同質化競爭,各家雲廠商基本仍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中做區塊鏈服務。目前發展至今,我們尚未遇到與對手直接競爭的情況,但若同質化競爭出現,則標誌著行業達到了一定級別的規模。對於競爭,金山雲是歡迎的。

未來同質化競爭勢必會導致商業環境發生變化,帶來價格因素與各方面標準的出臺。在區塊鏈業務探索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行業亂象,比如做區塊鏈項目時,超低價甚至免費的競爭已經出現。我認為,這樣的項目雖然為客戶節省了開支,但不一定能夠帶來收益,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

關於差異化方面,首先,金山雲是混合基因,金山作為傳統互聯網企業,長期積累了企業服務經驗,自IBM加入我們團隊,金山雲在政企、金融行業等垂直領域持續發力,混合基因使得我們能夠兼顧速度與質量這兩個重要因素。

其次,正確的價值觀也是我們的業務壁壘之一。價值觀會直接影響機構對產品本身的設計與定位,在金山雲看來,區塊鏈承擔的是降本增效、業務創新的角色。

最後,產品也是差異化的關鍵,金山雲率先提出了分佈式的BaaS平臺,針對於不同節點的參與方,具備功能屬性與高服務提供能力。在研發分佈式BaaS平臺,底層區塊鏈技術選型時,我們選擇了面向於企業服務聯盟鏈與許可鏈技術,但並不排除未來將積極擁抱更廣闊的區塊鏈應用場景,金山雲的技術體系將始終朝著多鏈融合的架構發展。

//

技術中立,尋找“3V”人才

//

《中國經營報》

在外界看來“雷系背景”對金山雲的帶動作用不容忽視,如今金山雲即將作為獨立融資的雲服務提供商分拆上市,在走出“雷系”生態過程中,金山雲做了什麼?

朱江:我們在剛起步之時,確實依賴小米生態,因為生存必須倚仗互聯網生態。但到目前,“雷系”自營業務在金山雲中佔比不到20%,其餘客戶均來自小米體系之外的各行各業。

在過去一年,金山雲面向各個行業垂直開發,作為獨立融資的獨立雲服務提供商,我們並未選擇自建生態圈,而是給予我們區塊鏈與數字金融服務的業務願景,尋找並加入志同道合的生態圈來一起做區塊鏈。我們更傾向於往建設橫向基礎設施方向發展,而不是具體做某一行業的雲計算或者區塊鏈公司。基礎設施就像“水電煤”,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比如南京江北新區著力建設的兩城一中心,致力於構建長三角地區新金融中心,在此建設背景下,金山雲作為致力於做基礎設施的雲服務提供商,為服務客戶願景,我們與南京市數字金融建設走到了一起,為江北新區構建新金融中心的金融一體化服務平臺。

我認為金山雲最大的機會在於技術中立性,其挑戰也在於中立性。我們不只服務於金山體系內部,我們也做符合雲服務行業特徵的業務,比如金山雲與其他雲之間的網絡是可以做到互聯互通的。

《中國經營報》

你在很多次演講中都為金山雲區塊鏈業務招賢,區塊鏈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朱江:在過去兩年,國內對於區塊鏈人才保護與發展並未重視,許多區塊鏈專業人才由於找不到合適的業務場景,離開行業,這造成如今有場景的企業都面臨人才匱乏的問題。從金山雲區塊鏈團隊出發,我們始終希望能夠尋找與培養出“3V”人才。

第一是價值(Value),我們希望能夠尋找到與目前數字金融發展價值觀匹配的人才,所有與此前炒幣相關的、希望能夠掙快錢的價值觀一定不適合金山雲。第二是多樣性(Variety),區塊鏈與分佈式文件系統、雲計算等融合是大勢所趨,所以需要具備“多樣性”的專業人才。第三是速度(Velocity),因為數字金融本身是一個新興領域,需要結合傳統與創新,新的產品形態、業務形態需要“速度”。對於區塊鏈技術人才而言,想要滿足客戶需求,就需要快速理解並跟上市場需求,快速知道市場需求、快速找到方向、快速使用產品。

記者 鄭瑜

中國經營報旗下垂直於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全媒體平臺。已經入駐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百家,網貸之家,新浪財經頭條、網貸天眼、網易、騰訊等媒體平臺。致力於為互聯網金融從業者和投資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