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骨折分三期用藥,好得快

骨折是指骨結構的連續性完全或部分斷裂。骨折是骨科常見的病證,各年齡層皆可見。關於骨折的治療,我們大多能想到手術治療,那你瞭解骨折的藥物治療嗎?平樂郭氏正骨擅長此法,現將其經驗介紹給大家。



三期用藥是根據骨折的早、中、晚三階段採用“破、和、補”三期辨證用藥的治療原則。平樂郭氏正骨經200餘年歷代傳人的實踐,已形成系統的獨具特色的骨傷科學派。藥物治療是洛陽正骨中與手法整復、器械固定齊名的“三大特色”之一,在骨傷治療領域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據骨傷患者的病變情況,洛陽正骨提出了“破、和、補”三期用藥原則。對此,《傷科補要·治傷法論》中提到:“夫跌打損傷,墜墮磕碰之症,專從血論。或有瘀血停積,或為亡血過多,然後施治,庶有不誤。若皮不破而內損者,多有瘀血停滯者,宜攻利之。或皮膚肉綻,亡血過多者,宜補而行之。更察其所傷上下、輕重、深淺之異,經絡氣血多少之殊,先逐其瘀,而後和營止痛,自無不效。”明確指出了損傷的內治為逐瘀活血,和營止痛,並要按病程先後,循序治療。

骨折初期,因肢體損傷,血溢而瘀,瘀不去,新不生,腫不消,骨不長,故宜破瘀消腫;中期,氣血不暢,治以調和;後期,患者久腫,身體必虛,故治當用補。

外傷以損傷筋骨為主,內傷以損傷臟腑氣血為主,嚴重的創傷多導致複合傷,既傷筋骨又傷臟腑氣血和經絡,因此骨傷有其固有的特性和規律,故在臨床上辨證運用接骨中藥來加速骨折癒合亦有其獨到之處。

骨折分三期用藥,好得快


一、損傷早期

損傷早期多為瘀血證,輕則局部腫脹,重則連及臟腑。此時活血祛瘀通腑有利於骨折的修復。因氣血互根,於血藥中加氣藥能加速病癒。

攻下逐瘀法

逐瘀可以通便、退熱、消腫止痛,適用於損傷早期,瘀血蓄積,腫痛嚴重,腹部脹滿,大便秘結或不通,舌苔黃厚,脈數等。主方為加味活血疏肝湯。若瘀血嚴重、大便不通者加芒硝,軟堅通便;若胸脅受傷、氣逆咳痰者加半夏,降逆祛痰;若瘀血流注、筋內青紫硬結者加羌活,通結活絡。因“肝藏血,敗血必歸於肝”,故該方是在活血祛瘀的基礎上,加用疏肝理氣之品。

利水逐瘀法

是在活血逐瘀類藥中加入大劑量的利水類方藥,以加強逐瘀消腫的功效。適用於傷後肢體嚴重腫脹,按之硬而頂指,甚則起大量水皰,甚或肢末發涼,乃氣機受阻。應投利水逐瘀劑,方用

加味血腫解湯或四物苓前湯

骨折分三期用藥,好得快

行氣消瘀法

有消散的作用,即“結者散之”的治法。是在活血祛瘀類藥物中加入行氣類藥,以收理氣活血、消腫止痛之功。凡血凝氣滯,腫痛並見,或單痛不腫均可採用本法。常用方劑:偏於活血化瘀,用復元活血湯;偏於行氣,用行氣飲加丹參、川芎,或加味柴胡疏肝散;行氣活血並重的,用加味行氣飲或血府逐瘀湯

涼血祛瘀法

包括祛瘀解毒與清熱涼血兩法。是在活血祛瘀類藥中加用清熱涼血解毒藥,以清瀉實熱,解除毒邪,用以治療瘀血化熱而致的紅腫熱痛,或迫血妄行。

二、損傷中期

中期是個過渡期,一般是指損傷3~6周。損傷經過初期治療,可有—個較長的中間期。其特點是損傷經過初期治療後,腫痛減而未盡,瘀血尚有殘餘,若繼續用攻破則恐傷氣,故應該改用中期的各種治療方法。

通經活絡法

損傷經初期治療,腫脹疼痛減輕,而局部呈現青黃色瘀斑,乃瘀血留滯於筋肉腠理之間,氣血瘀滯,經絡不暢,予通經活絡法。方用活血靈湯加減,上肢加羌活、桂枝;下肢加牛膝、獨活;胸脅加青皮、桔梗;腰部加地龍、小茴香,或用通絡舒筋湯。

調氣活血法

適用於創傷經過初期通下祛瘀治療後,大便雖通而尚有腹脹,瘀滯減而腫痛未盡,當調和氣血,消腫止痛。方用活血通氣散,或調中和血湯,也可用和營通氣散。

骨折分三期用藥,好得快

疏肝和胃法

損傷經初期治療後,脅肋滿悶,腹脹,納呆,或初傷胸脅滿悶,呼吸引疼,此乃氣滯血瘀,肝失條達而影響了脾胃運化,當疏肝和胃,理氣活血。方用加味柴胡疏肝湯,或加味橘術四物湯。

理氣止痛法

腰骶或胸脅閃扭,隱隱作痛,呼吸和咳嗽掣引疼增,俗稱岔氣。乃創傷激擾氣機,壅而不暢,當用理氣止痛法。方用復元通氣散或補腎止痛散。

活血接骨法

骨折已經復位、固定,腫痛稍減,但瘀血尚未盡除,瘀不去則新不生,新不生則骨難愈,故當採用活血接骨法。本法是接骨續筋類藥,佐以活血祛瘀藥,以達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的目的。常用方藥有:三七接骨丸、內服接骨丹、參龍接骨丸、土元接骨丸等

。兼有疼痛者,配用養血止痛丸(筋骨痛消丸),也可服用活血接骨續筋湯,或新傷續斷湯。

三、損傷後期

後期指受傷6周以後。由於久病臥床,虛則影響骨折癒合,又因長久限制活動,影響氣血的通暢,從而出現肢體虛腫等症狀。雖後期傷重、日久,元氣耗損,營衛失調,且六淫七情多乘虛而入,故當辨之,或補,或攻,或補正與祛邪兼施,然虛則補之,虛是其本,但要兼顧,以免補而留邪。

氣血雙補法

適用於傷情較重,臥床日久,或為亡血過多,雖經較長時期調治,仍有神疲、乏力、面色無華等各種氣血虧損,筋骨萎弱等症,可用氣血雙補法。常用方劑有八珍湯、十全大補湯加續斷、骨碎補、陳皮、砂仁或加味當歸補血湯

補中益氣法

適用於病程較長,臥床日久,正氣耗損,脾胃虛弱,懶言少時,肢體虛腫,按之凹陷,骨折癒合遲緩,乃中氣虛弱,運化失司,當用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治之。方用

加味補中益氣湯。即補中益氣湯加川續斷、骨碎補、砂仁。上肢加桂枝,下肢加桑寄生、川牛膝。

骨折分三期用藥,好得快

益氣滋腎、養血通經法

適用於脊柱骨折並督脈受損。肢體癱瘓後期,全身一般情況好者,可採用本法治療。

補腎健脾法

適用於骨折時間較長,雖骨折對位對線都好,全身一般情況也可,唯骨折癒合遲緩(超過3個月),或久不癒合。此乃腎精虧損,脾腎兩虛,髓不養骨,新不生則骨不長。可在有效固定情況下,服用特製接骨丸(毛天東教授立方)。

骨折癒合後,肢體腫脹不消,應注意分虛、實、溼。虛腫者以手指按則塌陷不起或肢體偏平,稍活動即可加重,此時宜先服用加味補中益氣湯,繼服十全大補湯,上肢者加桂枝、五加皮、續斷,下肢者加牛膝、杜仲、狗脊,實脾益氣。實腫者肢體圓粗,按之發硬如皮草,不塌陷,色黯滯,肌無彈性,此時宜服逍遙散加減,上肢加桂枝、威靈仙,下肢加杜仲、獨活,散結消腫。溼腫者肢體沉重,色青或白,局部溫度偏低,皮膚出冷汗,此時宜用加味附子理中湯,理氣通經。

提起正骨,平樂正骨一定有一席之地。平樂正骨究竟有何厲害之處,能歷200餘年而不衰?本書帶你一探平樂正骨——

骨折分三期用藥,好得快

《平樂正骨十講》

該書共十講,內容主要包括平樂正骨的發展歷史及平樂正骨主要學術成就。在發展史方面,詳盡地介紹了郭氏家族第十七代郭祥泰首創平樂正骨至今的發展歷程,並介紹了發展歷程中主要傳承人物以及其貢獻。在正骨學術成就方面,介紹了三期用藥特色,以及接骨手法、理筋手法和正脊手法,基本囊括了平樂郭氏正骨的手法精髓。該書名為“十講”,希冀能達如耳親聆之效。(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本文部分內容選自《平樂正骨十講》(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