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一級造價工程師」造價管理:第三章 工程項目管理

第三章 工程項目管理

第一節 工程項目管理概述

一、工程項目的組成和分類

(一)工程項目的組成

1.單項工程:具有獨立的設計文件,竣工後可以獨立發揮生產能力、投資效益的一組配套齊全的工程項目。

2.單位(子單位)工程:具備獨立施工條件並能形成獨立使用功能的工程。

3.分部(子分部)工程

分部工程是指將單位工程按專業性質、建築部位等劃分的工程。建築工程包括:地基與基礎、主體結構、建築裝飾裝修、屋面、建築給排水及採暖、建築電氣、智能建築、通風與空調、電梯、建築節能等分部工程。

4.分項工程:指將分部工程按主要工種、材料、施工工藝、設備類別等劃分的工程。例如,土方開挖、土方回填、鋼筋、模板、混凝土、磚砌體、木門窗製作與安裝、玻璃幕牆等工程。

(二)工程項目的分類

2.按投資作用劃分:可分為生產性項目和非生產性項目。

(1)生產性項目:1)工業建設項目。2)農業建設項目。3)基礎設施建設項目。4)商業建設項目。

4.按投資效益和市場需求劃分:競爭性項目、基礎性項目和公益性項目。

5.按投資來源劃分:政府投資項目和非政府投資項目;非經營性政府投資項目實施“代建制”。

二、工程項目建設程序

(一)建設程序:指工程項目從策劃、評估、決策、設計、施工到竣工驗收、投入生產或交付使用的整個建設過程中,各項工作必須遵循的先後工作次序。

以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為例,其建設週期包括項目選定、項目準備、項目評估、項目談判、項目實施和項目總結評價 6 個階段。

(二)決策階段的工作內容

1.批准的項目建議書不是項目的最終決策。

3.項目投資決策管理制度

政府投資項目實行審批制;非政府投資項目實行核准制或登記備案制。

(1)政府投資項目。①直接投資和資本金注入方式的政府投資項目,審批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不再審批開工報告。還要嚴格審批其初步設計和概算;②採用投資補助、轉貸和貸款貼息方式的政府投資項目,則只審批資金申請報告。

(2)非政府投資項目。

1)核准制。企業投資建設《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中的項目時,僅需向政府提交項目申請報告,不再經過批准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開工報告的程序。

2)備案制。對於《政府核准的投資項目目錄》以外的企業投資項目,實行備案制。

(三)建設實施階段的工作內容

1.工程設計

如果初步設計提出的總概算超過可行性研究報告總投資的 10%以上或其他主要指標需要變更時,應說明原因和計算依據,並重新向原審批單位報批可行性研究報告。

(2)施工圖設計文件的審查。審查的主要內容包括:

1)是否符合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 2)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的安全性;

3)是否符合民用建築節能強制性標準,對執行綠色建築標準的項目,還應當審查是否符合綠色建築標準;

4)勘察設計企業和註冊執業人員以及相關人員是否按規定在施工圖上加蓋相應的圖章和簽字;

5)其他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必須審查的內容。

2.建設準備

(1)建設準備工作內容。項目在開工建設之前要切實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其主要內容包括:(瀏覽)

1)徵地、拆遷和場地平整。

2)完成施工用水、電、通信、道路等接通工作。

3)組織招標選擇工程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及設備、材料供應商。

4)準備必要的施工圖紙。

5)辦理工程質量監督和施工許可手續

建設單位在辦理施工許可證之前應當到規定的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辦理工程質量監督註冊手續。辦理質

量監督註冊手續時需提供下列資料:(瀏覽)

a.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報告和批准書; b.中標通知書和施工、監理合同;

c.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工程項目的負責人和機構組成;

d.施工組織設計和監理規劃(監理實施細則); e.其他需要的文件資料。

工程投資額在 30 萬元以下或者建築面積在 300m2 以下的建築工程,可以不申請辦理施工許可證。

(四)項目後評價

項目後評價的基本方法是對比法。

效益後評價包括:經濟效益後評價、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後評價、項目可持續性後評價及項目綜合效益後評價。

三、工程項目管理的類型、任務及相關制度

建築信息建模(BIM)在以下幾個方面的應用值得關注和推廣:

1)構建可視化模型; 2)優化工程設計方案; 3)模擬施工; 4)強化造價管理;

BIM 在造價管理方面的積極意義:

1)提高工程量計算的準確性; 2)合理安排資源計劃; 3)控制工程設計變更;

4)有效支持多算對比; 5)積累和共享歷史數據;

(二)工程項目管理的相關制度

1.項目法人責任制

(1)項目法人的設立。新上項目在項目建議書被批准後,應由項目的投資方派代表組成項目法人籌備組,有關單位在申報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時,須同時提出項目法人的組建方案。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被批准後,應正式成立項目法人。

(2)項目董事會的職權。“決策、大事、更寬”

(3)項目總經理的職權。“具體、執行、落地”

2.工程監理制

(1)工程監理的範圍。

1)國家重點建設工程。 2)大中型公用事業工程。

3)成片開發建設的住宅小區工程。 4)利用外國政府或者國際組織貸款、援助資金的工程。

5)國家規定必須實行監理的其他工程。

第二節 工程項目的組織

一、業主方項目管理組織模式

(一)項目管理承包模式

項目管理承包(PMC):指項目業主聘請專業的工程公司或諮詢公司,代表業主在項目實施全過程或其中若干階段進行項目管理。

1.PMC 的類型:

1)代表業主進行項目管理——風險高,利潤回報也較高。

2)作為業主項目管理的延伸——風險和回報均較低。

3)作為業主顧問——風險最低,接近於零,但回報也低。

3.PMC 管理模式的優越性:

1)通過優化設計方案,可實現建設工程全壽命期成本最低。

2)通過選擇合適的合同方式,可從整體上為業主節省建設投資。

3)通過多項目採購協議及統一的項目採購協議,可降低建設投資。

4)通過現金管理及現金流量優化,可降低建設投資。

(二)工程代建制

代建單位只收取代理費、諮詢費。不參與前期的策劃決策和建成後的經營管理。

工程代建制與項目法人責任制的區別:

(1)項目管理責任範圍不同;法人責任制——全過程;代建制——實施階段;

(2)項目建設資金責任不同;法人責任制——負責籌措資金,償還貸款;代建制——不負責;

(3)項目保值增值責任不同;法人責任制——負責保值增值;代建制——不負責;

(4)適用的工程對象不同;法人責任制——政府 經營性項目;代建制——政府 非經營性項目;

二、工程項目發承包模式

(一)總分包模式

總承包模式有:設計—採購—施工 EPC設計—建造 DB

設計—建造—運營 DBO ,以及交鑰匙(Turn-Key)

採用總分包模式的特點:(瀏覽)

(1)有利於工程項目的組織管理。 (2)有利於控制工程造價。

(3)有利於控制工程質量。 (4)有利於縮短建設工期。

(5)對建設單位而言,選擇總承包單位的範圍小,一般合同金額較高。

(6)對總承包單位而言,責任重、風險大,需要具有較高的管理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當然,獲得髙額利潤的潛力也比較大。

(二)平行承包模式

採用平行承包模式的特點:(瀏覽)

(1)有利於建設單位擇優選擇承包單位。 (2)有利於控制工程質量。

(3)有利於縮短建設工期。 (4)組織管理和協調工作量大。

(5)工程造價控制難度大。

(6)相對於總分包模式而言,平行承包模式不利於發揮那些技術水平高、綜合管理能力強的承包單位的綜合優勢。

「一級造價工程師」造價管理:第三章 工程項目管理


(三)聯合體承包模式

採用聯合體承包模式的特點:

(1)對建設單位而言,與總分包模式相同,合同結構簡單,組織協調工作量小,而且有利於工程造價和建設工期的控制。

(2)對聯合體而言,可以集中各成員單位在資金、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克服單一公司力不能及的困難,不僅可增強競爭能力,而且也可增強抗風險能力。

(四)合作體承包模式

採用合作體承包模式的特點:

(1)建設單位的組織協調工作量小,但風險較大。

(2)各承包單位之間既有合作的願望,又不願意組成聯合體。彼此之間信任度不夠。

「一級造價工程師」造價管理:第三章 工程項目管理


(五)CM 承包模式

(1) CM 承包模式的特點。

1)採用快速路徑法施工。

2)CM 單位有代理型(Agency)和非代理型(Non-Agency)兩種。代理型的 CM 單位不負責工程分包的發包,與分包單位的合同由建設單位直接簽訂。而非代理型的 CM 單位直接與分包單位簽訂分包合同。

3) CM 合同採用成本加酬金方式。由於代理型合同是建設單位與分包單位直接簽訂,因此,採用簡單

的成本加酬金合同形式。非代理型合同則採用保證最大工程費用(GMP)加酬金的合同形式。

(2)CM 承包模式在工程造價控制方面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與施工總承包模式相比,採用 CM 承包模式時的合同價更具合理性。

2)CM 單位不賺取總包與分包之間的差價。

3)應用價值工程方法挖掘節約投資的潛力。

4)GMP 可大大減少建設單位在工程造價控制方面的風險。

(六)Partnering 模式的主要特徵:

(1)出於自願。(2)高層管理的參與。(3)Partnering 協議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合同。(4)信息的開放性。

二、工程項目管理組織機構形式 (理解)

(一)直線制

「一級造價工程師」造價管理:第三章 工程項目管理


直線制組織機構的主要優點是結構簡單、權力集中、易於統一指揮、隸屬關係明確、職責分明、決策迅速。缺點:無法實現管理工作專業化,不利於項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職能制

職能制組織機構的主要優點是強調管理業務的專門化。缺點:多頭領導;

(三)直線職能制

其主要優點是集中領導、職責清楚,有利於提髙管理效率。但這種組織機構中各職能部門之間的橫向聯繫差,信息傳遞路線長,職能部門與指揮部門之間容易產生矛盾。

(四)矩陣制(常考)

矩陣制組織機構經常變動,穩定性差。矩陣中的每一個成員都受項目經理和職能部門經理的雙重領導。

1.強矩陣制組織形式

有專職的、具有較大權限的項目經理以及專職項目管理人員。適用於技術複雜且時間緊迫的工程項目。

2.中矩陣制組織形式:也叫平衡矩陣。適用於中等技術複雜程度且建設週期較長的工程項目。

3.弱矩陣制組織形式:特點是項目管理者的權限很小。

第三節 工程項目的計劃與控制

一、工程項目計劃體系

(一)建設單位的計劃體系

建設單位編制(也可委託工程項目管理單位或工程監理單位編制)的計劃體系包括工程項目前期工作計劃、工程項目建設總進度計劃和工程項目年度計劃。

1.工程項目建設總進度計劃

表格部分:1)工程項目一覽表。2)工程項目總進度計劃。3)投資計劃年度分配表。4)工程項目進度平衡表。

2.工程項目年度計劃

表格部分:1)年度計劃項目表。2)年度竣工投產交付括用計劃表。3)年度建設資金平衡表。

(二)承包單位的計劃體系

1.項目管理規劃大綱: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和宏觀性的指導文件,由企業管理層在投標時編制。

2.項目管理實施規劃:是在開工之前由施工項目經理組織編制,並報企業管理層審批的工程項目管理文件。

二、工程項目施工組織設計

(一)施工組織總設計:由施工項目負責人主持編制,應由總承包單位技術負責人負責審批。

(二)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指以單位(子單位)工程為主要對象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對單位(子單位)工程的施工過程起指導和制約作用。

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應由施工項目負責人主持編制,應由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或其授權的技術人員負責審批。

(三)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應由

項目技術負責人審批,重點、難點分部(分項)或專項工程的施工方案應由施工單位技術部門組織相關專家評審,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批准。

(四)專項施工方案:由施工單位技術部門組織本單位施工技術、安全、質量等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審核。經審核合格的,由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簽字。

三、工程項目目標控制的內容、措施和方法

(一)目標控制的類型:主動控制(事先)和被動控制(事中、事後)。

(三)工程項目目標控制的措施:組織措施、技術措施、經濟措施和合同措施四個方面。

(四)工程項目目標控制的主要方法 (理解)

1.網絡計劃法:進度控制的有效方法,也有助於工程成本的控制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2. S 曲線法:控制工程造價和工程進度。

3.香蕉曲線法:原理與 S 曲線法的原理基本相同。

4.排列圖法:用來尋找影響工程(產品)質量主要因素的一種有效工具。

5.因果分析圖法:又叫樹枝圖或魚刺圖,是用來尋找某種質量問題產生原因的有效工具。

6.直方圖法:又叫頻數分佈直方圖。可掌握產品質量的波動情況。

常見的非正常型圖形有四種類型:

1)折齒型分佈。這多數是由於作頻數表時,分組不當或組距確定不當所致。

2)絕壁型分佈。直方圖的分佈中心偏向一側,通常是因操作者的主觀因素所造成。

3)孤島型分佈。出現孤立的小直方圖,這是由於少量材料不合格,或短時間內工人操作不熟練所造成。

4)雙峰型分佈。一般是由於在抽樣檢査以前,數據分類工作不夠好,使兩個分佈混淆在一起所造成。

7.控制圖法

排列圖法、直方圖法是質量控制的靜態分析方法。控制圖法就是一種典型的

動態分析方法。

第四節 流水施工組織方法(100%拿分題,注意理解)

一、流水施工的特點和參數

(一)流水施工的特點:

1.施工工期較短,可以儘早發揮投資效益;

2.實現專業化生產,可以提高施工技術水平和勞動生產率;

3.連續施工,可以充分發揮施工機械和勞動力的生產效率;

4.提高工程質量,可以增加建設工程的使用壽命,節約使用過程中的維修費用;

5.降低工程成本,可以提高承包單位的經濟效益;

(三)流水施工參數

1.工藝參數:施工過程 n 和流水強度兩個參數。

2.空間參數:工作面、施工段; 劃分施工段的目的:就是為了組織流水施工。

3.時間參數:流水節拍、流水步距、流水施工工期;

流水步距是指組織流水施工時,相鄰兩個施工過程(或專業工作隊)相繼開始施工的最小間隔時間。(減掉了搭接間歇的代數和)

確定流水步距時,一般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1)各施工過程按各自流水速度施工,始終保持工藝先後順序;

2)各施工過程的專業工作隊投入施工後儘可能保持連續作業;

3)相鄰兩個施工過程(或專業工作隊)在滿足連續施工的條件下,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合理搭接。

二、流水施工的基本組織方式(對比四種流水施工特點,理解,掌握)

(一)有節奏流水施工

1.等節奏流水施工

(1)固定節拍流水施工的特點:

1)所有施工過程在各個施工段上的流水節拍均相等;

2)相鄰施工過程的流水步距相等,且等於流水節拍;

3)專業工作隊數等於施工過程數,即每一個施工過程成立一個專業工作隊,由該隊完成相應施工過程所有施工段上的任務;

4)各個專業工作隊在各施工段上能夠連續作業,施工段之間沒有空閒時間。

2.異節奏流水施工

(1)異步距異節奏流水施工。(也叫一般成倍節拍)

異步距異節奏流水施工的特點如下:

1)同一施工過程在各個施工段上的流水節拍均相等;不同施工過程之間的流水節拍不盡相等;

2)相鄰施工過程之間的流水步距不盡相等;

3)專業工作隊數等於施工過程數;

4)各個專業工作隊在施工段上能夠連續作業,施工段之間可能存在空閒時間。

(2)等步距異節奏流水施工。(也叫加快成倍節拍)

成倍節拍流水施工的特點如下:

1)同一施工過程在其各個施工段上的流水節拍均相等;不同施工過程的流水節拍不等,但其值為倍數關係;

2)相鄰施工過程的流水步距相等,且等於流水節拍的最大公約數(K);

3)專業工作隊數大於施工過程數,即有的施工過程只成立一個專業工作隊,而對於流水節拍大的施工過程,可按其倍數增加相應專業工作隊數目;

4)各個專業工作隊在施工段上能夠連續作業,施工段之間沒有空閒時間。

(二)非節奏流水施工特點:

(1)各施工過程在各施工段的流水節拍不全相等;

(2)相鄰施工過程的流水步距不盡相等;

(3)專業工作隊數等於施工過程數;

(4)各專業工作隊能夠在施工段上連續作業,但有的施工段之間可能有空閒時間。

第五節 工程網絡計劃技術(重點理解,結合案例)

一、網絡圖的繪製

1.網絡圖和工作

網絡圖中的節點都必須有編號,其編號嚴禁重複(由小到大)。虛工作既不消耗時間,也不消耗資源。

2.線路、關鍵線路和關鍵工作

總持續時間最長的線路稱為關鍵線路,關鍵線路的長度就是網絡計劃的總工期。

在網絡計劃中,關鍵線路可能不止一條。而且在網絡計劃執行過程中,關鍵線路還會發生轉移。關鍵線路上的工作稱為關鍵工作。

二、網絡計劃時間參數的計算

(一)時間參數的基本概念

1.工作持續時間和工期

(2)工期。工期泛指完成一項任務所需要的時間。在網絡計劃中,工期一般有以下三種:

1) 計算工期。計算工期是根據網絡計劃時間參數計算而得到的工期,用 Tc 表示。

2)要求工期。要求工期是任務委託人所提出的指令性工期,用 Tr 表示。

3)計劃工期。計劃工期是指根據要求工期和計算工期所確定的作為實施目標的 工期,用 Tp 表示。

①當已規定了要求工期時,計劃工期不應超過要求工期,即:TP≤Tr

②當未規定要求工期時,可令計劃工期等於計算工期,即:Tp= Tc

2.工作的六個時間參數

(1)最早開始時間和最早完成時間。

(2)最遲完成時間和最遲開始時間。

(3)總時差:指在不影響總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機動時間。

(4)自由時差:是指在不影響其緊後工作最早開始時間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機動時間。對於同一項工作而言,自由時差不會超過總時差。當工作的總時差為零時,其自由時差必然為零。

(二)雙代號網絡計劃時間參數的計算方法

1.按工作計算法(從左到右,求和取大,從右到左,求差取小)

(1)計算工作的最早開始時間和最早完成時間。

1)以網絡計劃起點節點為開始節點的工作,當未規定其最早開始時間時,其最早開始時間為零。

3)其他工作的最早開始時間應等於其緊前工作最早完成時間的最大值;

(3)計算工作的最遲完成時間和最遲開始時間。

1)以網絡計劃終點節點為完成節點的工作,其最遲完成時間等於網絡計劃的計劃工期;

3)其他工作的最遲完成時間應等於其緊後工作最遲開始時間的最小值;

(4)計算工作的總時差:等於該工作最遲完成時間與最早完成時間之差,或該工作最遲開始時間與最早開始時間之差;

(5)計算工作的自由時差。

1)對於有緊後工作的工作,其自由時差等於本工作之緊後工作最早開始時間減本工作最早完成時間所得之差的最小值;

2)對於無緊後工作的工作,也就是以網絡計劃終點節點為完成節點的工作,其自由時差等於計劃工期與本工作最早完成時間之差;

(6)確定關鍵工作和關鍵線路。在網絡計劃中,總時差最小的工作為關鍵工作。

2.按節點計算法

(1)計算節點的最早時間和最遲時間。

1)計算節點的最早時間。節點最早時間的計算應從網絡計劃的起點節點開始,順著箭線方向依次進行。其計算步驟如下:

①網絡計劃起點節點,如未規定最早時間時,其值等於零。

③網絡計劃的計算工期等於網絡計劃終點節點的最早時間;

2)確定網絡計劃的計劃工期。

3)計算節點的最遲時間。

(2)根據節點的最早時間和最遲時間判定工作的六個時間參數。

1)工作的最早開始時間等於該工作開始節點的最早時間;

2)工作的最早完成時間等於該工作開始節點的最早時間與其持續時間之和;

3)工作的最遲完成時間等於該工作完成節點的最遲時間;

4)工作的最遲開始時間等於該工作完成節點的最遲時間與其持續時間之差;

(3)關鍵工作兩端的節點必為關鍵節點,但兩端為關鍵節點的工作不一定是關鍵工作。

(三)單代號網絡計劃時間參數的計算方法

1.計算相鄰兩項工作之間的時間間隔:指其緊後工作的最早開始時間與本工作最早完成時間的差值;

2.確定網絡計劃的計劃工期

3.計算工作的總時差

工作總時差的計算應從網絡計劃的終點節點開始,逆著箭線方向按節點編號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進行。

(1)網絡計劃終點節點 n 所代表的工作的總時差應等於計劃工期與計算工期之差;

(2)其他工作的總時差應等於本工作與其各緊後工作之間的時間間隔加該緊後工作的總時差所得之和的最小值;

4.計算工作的自由時差

(1)網絡計劃終點節點 n 所代表的工作的自由時差等於計劃工期與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時間之差;

5.計算工作的最遲完成時間和最遲開始時間

(1)根據總時差計算。

1)工作的最遲完成時間等於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時間與其總時差之和;

2)工作的最遲開始時間等於本工作的最早開始時間與其總時差之和;

(2)根據計劃工期計算。工作最遲完成時間和最遲開始時間的計算應從網絡計劃的終點節點開始,逆著箭線方向按節點編號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進行。

三、雙代號時標網絡計劃 (結合精講班課程掌握簡單的方法,此處瀏覽)

1.關鍵線路:凡自始至終不出現波形線的線路即為關鍵線路。

2.工作六個時間參數的判定

(1)工作最早開始時間和最早完成時間的判定。工作箭線左端節點中心所對應的時標值為該工作的最早開始時間。當工作箭線中不存在波形線時,其右端節點中心所對應的時標值為該工作的最早完成時間。

(2)工作總時差的判定。

1)以終點節點為完成節點的工作,其總時差應等於計劃工期與本工作最早完成時間之差。

2)其他工作的總時差等於其緊後工作的總時差加本工作與該緊後工作之間的時間間隔所得之和的最小值;

四、網絡計劃的優化

(一)工期優化:是指網絡計劃的計算工期不滿足要求工期時,通過壓縮關鍵工作以滿足要求工期目標的過程。

選擇壓縮對象時宜在關鍵工作中考慮下列因素:

1)縮短持續時間對質量和安全影響不大的工作;

2)有充足備用資源的工作;

3)縮短持續時間所需增加的費用最少的工作。

(二)費用優化:又稱工期成本優化,是指尋求工程總成本最低時的工期安排,或按要求工期尋求最低成本;

1.費用與時間的關係。

(1)工程費用與工期的關係。直接費會隨著工期的縮短而增加。間接費一般會隨著工期的縮短而減少。

(三)資源優化分為兩種,即“資源有限,工期最短”的優化和“工期固定,資源均衡”的優化。

五、網絡計劃執行中的控制

(一)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的比較方法

1.前鋒線法:指在原時標網絡計劃上,從檢査時刻的時標點出發,用點劃線依次將各項工作實際進展位置點連接而成的折線。

對某項工作來說,其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之間的關係可能存在以下三種情況:

1)工作實際進展位置點落在檢査日期的左側,表明該工作實際進度拖後,拖後的時間為二者之差;

2)工作實際進展位置點與檢查日期重合,表明該工作實際進度與計劃進度一致;

3)工作實際進展位置點落在檢査日期的右側,表明該工作實際進度超前,超前的時間為二者之差。

(二)網絡計劃的調整

當實際進度偏差影響到後續工作、總工期而需要調整進度計劃時,其調整方法主要有兩種。

1.改變某些工作之間的邏輯關係; 2.縮短某些工作的持續時間;

第六節 工程項目風險管理

一、工程項目風險及其管理程序

(一)工程項目風險的分類

承包單位的風險:1)決策錯誤風險。2)締約和履約風險。3)責任風險。主要包括職業責任風險、法律責任風險、替代責任風險。

(二)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程序

1.風險識別; 2.風險分析與評價;

3.風險應對策略的決策;對策有以下四種:風險迴避、風險控制、風險自留和風險轉移。

4.風險對策的實施; 5.風險對策實施的監控;

二、工程項目風險的識別與評價

(一)風險識別方法:

(1)專家調查法。專家調查法主要包括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和訪談法。

(2)財務報表法。 (3)初始風險清單法。 (4)流程圖法。 (5)風險調査法。

風險的分析與評價往往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來進行。常用的項目風險分析與評價的方法主要有調查打分法、蒙特卡洛模擬法、計劃評審技術法和敏感性分析法等。

三、工程項目風險應對策略及監控

工程項目風險的應對策略: 風險迴避、風險轉移和風險自留。

風險轉移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非保險轉移和保險轉移兩大類。保險並不能轉移工程項目的所有風險。在採用風險控制對策時,所制定的風險控制措施應當形成一個周密的、完整的損失控制計劃系統。該計劃系統一般應由預防計劃、災難計劃和應急計劃三部分組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