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马超投靠刘备后,为何变的碌碌无为,结局如何?

爱看电视的蓝胖子


三国时期叱咤战场的将领不在少数,但威名赫赫令人忌惮的却是寥寥,马超便在其列。马超年少成名,南征北战,让曹操都感叹,马超不死,恐无葬身之地。

如此一位英雄人物,为何投靠刘备后便碌碌无为,其结局如何?

马超积威甚重,刘备不敢对其委以重任。马超被张鲁部下百般排挤,想要加害于他。不得已之下,马超寄信刘备,言明愿意投奔。刘备当即大喜,对属下说,马超一来,益州便是彀中之物。刘备派人接应马超,并给其兵马,与他合围成都。马超驻兵于城北,尚未开战,城中百姓听闻马超前来就惊恐不已。不足十日,刘璋便率百姓开城门投降。

刘备的地盘也是自己南征北战打下的,他手下不乏能打的武将,但仅凭威压让人不战而降的近乎为零。马超不仅武艺过人,且善用计谋。刘备深知马超的厉害,这样一个让曹操都倍感棘手的人物,绝非善类。刘备知道马超与曹魏有抄家灭门的血海深仇,所以敢启用马超曹操,但肯定会对他有所防备。马超想要似从前那般杀伐果断,叱咤风云,是不太可能了。后来马超被封为凉州牧,看似官大,却无实权与军队,凉州又地处荒凉。由此推测,刘备对他可谓十分忌惮。

除刘备的提防外,马超自己也再无争强好胜之心。彭羕投靠刘备后,极受赏识,慢慢变得嚣张自矜。诸葛亮认为他心大志广,多次告诫刘备疏远彭羕。刘备决心将他贬为江阳太守。彭羕对此十分不满,便去会见马超一吐不快。马超劝解他说“您才华出众,备受器重,主公怎会让你外任小郡呢?”。马超此言不过是客套而已,彭羕却对他直言相告,让马超和他里应外合,可定天下。

此言一出,马超内心十分震惊。待彭羕走后,他便将其言行上报,最终彭羕被刘备所杀。马超自从寄人篱下后,心中常有危惧之感,作出此事不足为奇。马超家中百余口人,除他与从弟马岱外,悉数被曹操杀害。马超如今寄人篱下,又无家族支撑,只能谨小慎微以保全自己。当初刘备夺下汉中后,也是他率领群臣劝刘备晋位汉中王的。由此可见,马超此时只求安稳度日,并不愿意锋芒毕露招惹麻烦。

马超作为身体强健的武将,逝世时却年仅四十余岁。临终前,马超曾上书刘备,让从弟马岱继承宗族,并将他托付给刘备。除此之外,竟无其他遗言。后来,马超被追封谥号为“威侯”。马岱也被刘备重用,官至北平将军。古代对于宗室家族一向看重,马超没能庇佑族中百余口人,想必内心也是悲痛万分,只能加倍补偿从弟,以延续家族荣光。

马超一生戎马,为人有勇有谋,只可惜不被上天眷顾。他得天下的雄心壮志不能如愿,连庇佑家族这样的小事也难以做到,最终在蜀地郁郁而终,令人感叹!


邓海春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放在马超身上一点不错,如果人的秉性有AB面的话,那么马超前半辈子折腾地太厉害就是因为他的性格A面。何况他身边还没有几个像样的智囊,好歹吕布有陈宫,连董卓的马仔李傕郭祀都有个贾诩。其人性格多疑又崇尚武力,不顾全大局暴戾又滥杀,在三国年代纵有力拔山兮的气力也枉然空忙一场。



如果曹操杀马超的家人在前,那么他还师出有名,问题是曹操派兵讨伐汉中只是路过关中,作为名义上还是朝廷官僚的马超心虚定力不够,觉得曹操会借道伐虢顺手灭了他而贸然起兵,对在曹操手里的父兄性命弃之不顾,在天下人看来就已经失去一个义字。再说了,实在想给曹操添堵,就趁他南下荆州时在他后面插一杠子嘛。

和曹操彻底撕破脸皮后,冀城一战久围之下马超心底的戾气和杀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大肆屠杀无辜泄愤。马超此战之后成了全凉州人的公敌,反被人报复性杀害了马氏宗族二百余人,马超的蛮横和不克制让他输光了所有老本,从此一蹶不振辗转南下投在刘备帐下。同时他的性格由A面翻盘转到了B面,也许他此刻冷静了下来,也许经历了那么多的杀戮和亲人故去对他太有触动。



就虚名而避实务,默默无声不擅自表达意见,以刘备的意志为方向,完全是寄人篱下的感觉,和从前意气风发的西凉王判若两人,这就马超的B面人生。他折腾不起了,也没有实力可以折腾了,在蜀汉就顶着以前名义上西凉王的资本,而实际他除了马岱就是光杆司令。

蜀汉给他的待遇并不低,骠骑将军领凉州牧,他是开国名将马援的后人又是西凉土著,这位大佬对日后刘备攻取雍凉地区还是有用的,刘备尽可能“养”着他。但如果说刘备绝对信任马超那是不可能的,毕竟马超曾经是一匹狂躁的“烈马”,刘备的心思马超也明白,蜀汉就是图自己一个名而已,双方只是心照不宣。即使被人挑唆造反,他也像惊弓之鸟一样煌煌不安把别人给告发了。



马超就似刘备好好招待的一尊“菩萨”,他也只能作这个角色,因为他没得选择,不被重用还得感谢刘备给了他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3年),四十七岁的马超病逝,临死让刘备给自己的族弟马岱一口饭吃,然后再得了个“威侯”的谥号。

突然想到如果总结马超的前后半生,有一部动画片的名字貌似蛮恰当——《没头脑和不高兴》。


看遍山川


羁旅归国,常怀危惧

马超早己不是那纵横西凉的神威天将军了!

家族族灭,妻儿惨死,投靠张鲁又备受猜忌,马超的野心己消磨殆尽,只剩下无尽的孤苦凄凉。

投靠刘备,刘备图的是他的名,不是他的人,

他自己也清楚,虽然身居高位,但诺大一个益州,谁又能正眼瞧他,只不过是一条丧家之犬罢了。

下辩之战,与张飞,吴兰各领一军进取曹军,如果刘备信任他,又怎么会派张飞与其一同进军,难道当年纵横西凉的马超一方偏师也不能独领?有张飞这个元老在此,马超在此战中又有多少话语权呢?

彭羕来访,因被贬气愤说出"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则天下可定",马超恐惧不安,将其言如实上报,彭羕被处死。

一个人,恐怖害怕到了什么程度,才能将朋友出卖,马超的内心,一直都不曾安宁。那曾经奔袭二百余里逆战夏侯渊的猛将如今已经没有了直面内心的勇气。

临没上疏:"臣宗族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一字一句尽显悲哀,丝毫不见当年少年将军的意气,临终之时所回忆的不是功名富贵,而是因自己而亡的宗族亲人,你要问马超现在的感受,只能是无穷尽的悲哀。

如果上天再给马超一次机会,我相信他再也不会选择什么西凉王,而是进京述职,与家人团聚。

这就是入川后的马超,落寞英雄,孤苦奈何。



老白的历史课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马超入蜀用一句来说那就是一明珠暗投!马超这个人能力是有的。而且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马超也称得上是一员猛将。马超出身西凉羌汉混居之地,还是汉朝伏波将军的后裔也可谓是出生名门了。再加上马超所处之地民风彪悍这也就造就了马超勇猛顽强善战的精神。马超算得上一员出色的优秀的武将。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


马超在反曹事业失败后就可以说是完蛋了。西凉老窝一丢马超就成了无根的浮萍。此时的马超只能投靠其他人选择寄人篱下。但是马超的身份也就表示了他投靠谁,谁也不会真正的接纳他。因为马超也曾是一路军阀领袖。虽然说他败于曹操之手。但这也改变不了马超曾为军阀领袖的本质。如果他只是一个单纯的武将。很多人都会欣赏他的武勇而接纳他。但是他套上了曾经的军阀领袖这个头衔让很多人不敢相信他。因为任何人包括马超自己都清楚。寄人篱下远不如自己当家作主来的自在。所以其他的军阀都怕马超会趁势夺了自己的基业。


当时唯一的一个傻大胆张鲁因为欣赏马超的勇武接纳了马超还想着把女儿许配给马超当马超的老丈人。结果被部下一劝也醒悟了过来。以马超的能力真要是想夺了汉中的基业那不是引狼入室嘛。果不其然马超自己也不愿意寄人篱下所以和张鲁借兵想要夺回凉州。结果马超再次败给了夏侯渊张颌。原本张鲁以为把马超这个瘟神给送走了。结果马超损兵折将之后又回了汉中。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准备出掉马超。马超得知消息后逃跑了。最后刘备入川拉拢马超。马超又无路可走只能再次投靠刘备。


至于刘备为什么一直对马超都没有彻底放心这个也很简单。那就是不想吕布夺徐州事件再次发生。纵观东汉末年混乱纷争史,军阀出身最后又被迫寄人篱下的人只有两个。一是吕布。二就是马超。刘备当年好不容易搞到的第一块地盘就是被吕布给夺走的。而他在吕布穷途末路的时候收留了吕布,吕布给他的回报就是夺走了他的基业。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了吕布这个先例就使得刘备不得不警惕马超。同样的悲剧刘备肯定不会允许再次发生。所以刘备防着马超也是理所应当的。


再有马超这人虽然当领袖干的是一团糟。但是不可否认马超的军事才能还是非常厉害的。马超原以为刘备会善待他重用他。但他没想到刘备就是一个老狐狸。相对刘备阵营来看马超就是一个外人。再相比较关羽张飞赵云这些人马超就更不如了。起码他们这些人和刘备还有过共患难的经历。所以说马超这个后加入者实际上与大家的感情基础和信任基础是十分薄弱的。所以刘备给他马超虚名“平西将军”。但并没有给他实权。就是为了防止马超做大。相比起后起之秀魏延,马超的宠信更是难及。要知道马超镇守的是什么地方?穷山僻壤的临沮。而后起之秀魏延镇守在蜀汉的要害汉中。从这里也能看出刘备的亲疏之分。


虽然后来给马超又加了一个凉州牧的头衔。但基本上也就是一个名头罢了。而勇猛无敌的猛将马超也开始变得谨小慎微起来。后来这位原来的西凉虎将也郁郁而终。相比起马超前半生的激情荡漾。跟随了刘备之后的马超可谓是明珠暗投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小小小百科全书


马超马孟起是蜀汉五虎大将中唯一系出名门的将领。其他如关羽、张飞、赵云(有说魏延的)、黄忠均出身贫寒。马超出身关陇大族,是大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史书形容马超“资兼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而且马超在归顺刘备之前,在诸多战役中都有上佳表现和骄人战绩:

建安七年,马超率军在关中汾河击败南匈奴,致使南匈奴单于投降汉廷。


建安十六年,马超在潼关大战于禁、张郃、曹洪、许褚等大将,曹操割须弃袍,差点被马超活捉。

建安十七年,马超击败夏侯渊,占领凉州。



马超归顺刘备后,主动请求为前锋,兵围成都。城中军民慑于马超的威名,皆惊慌失措,刘璋遂开城投降。

刘备占领汉中后,马超带头上表请刘备称汉中王。刘备称帝后,拜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可以说在蜀汉武将序列中,至少从表面上来看马超位居第二,仅次于关羽,恩宠备至。但是马超在归降刘备后,既没有担当实质性重任,也没有参与指挥重大战役。马超去世之前,刘备发动过两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夺取汉中和讨伐孙吴,在这两场战役中,马超要么扮演打酱油的角色,要么干脆连露脸机会都没有。

这说明马超虽然在刘备集团获得了极高的礼遇,却在实质上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马超在蜀汉政权中是受排挤的,他不仅感到寂寞,甚至有一种“危惧”之感。《三国志.彭漾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的彭漾被刘备贬官到外地,便满腹牢骚来找马超发泄。一开始,郁郁不得志的马超也随口附和了几句。彭漾以为遇到知己,便煽动马超说“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马超听了他的一番狂言后,沉默无语。待彭漾一走,便立马上表刘备,揭发彭漾“大逆不道”,结果彭漾被捕处死。本来告密这种事让人不敢恭维,但通过这件事可以体会到马超为求自保,在刘备手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


按理说马超出身名门,为刘备取西川立过大功,不应该受到这种排挤。同为降将的魏延、王平、姜维都受到信任,唯独马超不同,这让人不得不考虑马超的个人因素。

潼关之战时,马超的父亲马腾和一家老小都住在邺城,只剩下马超在西凉领兵。曹操攻伐汉中时领兵西进要经过马超的地盘,曹操估摸马超不会因为猜忌进而起兵叛乱。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代表的是朝廷,马超起兵造反按律要诛满门。而马腾全家实际上已经成了曹操的人质,只要马超有任何“不轨”的行为,势必危及父亲马腾和全家。

没成想,马超听到曹操出兵河东的消息,立即联络韩遂等十部羌人起兵叛乱。马超还对韩遂说要抛弃父亲马腾,认韩遂为父!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为了自己的地盘和实力,只因一种并不明确的威胁,便置父亲和全家的性命与不顾,悍然起兵叛乱。结果,马腾和的他的两个儿子马休、马铁以及全家两百余口全部成了曹操的刀下之鬼。马超自己也一败涂地,最终被曹操击败,人马地盘全失。

按照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马超的行为可谓不忠,不孝,不义,不智,既自私又狭隘。汉代统治者标榜“以仁孝治天下”,最看重的道德就是“孝行”。马超此举,遭到几乎所有人的蔑视和唾弃。后来,马超一度投奔张鲁。张鲁鉴于他的威名,本想委以重任,但有人劝张鲁说:马超这种人,连自己父亲,兄弟的性命都不顾,对别的人还会有真心吗?张鲁遂取消了原来的念头,不再厚待马超。

马超穷愁无路,最终投奔了刘备。虽然立了大功,刘备对他也恩宠有加,但他起兵叛乱导致家族覆灭的事情并没有因此被人忘记,更何况刘备这种以“仁义”著称的主公呢?所以进入刘备集团的马超,在短暂的荣耀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猜忌和防范。

早在马超投奔刘备后不久,远在荆州的关羽曾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武艺及才能,意欲比武。诸葛亮回信说:马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公之绝伦超群也。

这段故事在《三国演义》中被罗先生生动地描述为关羽恃才傲物不服马超,顺便加上了关羽不甘心与黄忠此等“老兵”为伍的桥段,其实这只是文学手法。关羽真正的用意是跟诸葛亮一唱一和敲打马超。而将马超比作英布和彭越,是在婉转的告诉他,彭越和英布虽然都为当时的“一世之杰”,是刘邦的开国元勋,但不久就因行为不轨而遭诛灭。其实是在挫马超的锐气,让他以后在刘备集团小心做人。

最后还有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马超确实文韬武略,有治军之能;又在羌人中富有盛名,威震天下。本有雄图霸业之心,奈何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被三国最强的曹操击败后,无论在张鲁还是刘备处都得不到重用,又实在找不到施展抱负的地方,所以才郁郁寡欢,小心翼翼。

马超病逝时年仅47岁,临终前写信给刘备说自己一家被曹操杀的差不多了,只剩唯一的弟弟马岱,希望陛下好好待他,让人不胜唏嘘。

一代猛将马超英年早逝和他一直以来郁郁不得志是有关系的。他在五虎将中年纪最小,如果马超能活到像赵云一样的年纪,必然能够在蜀汉北伐时斩将夺旗,大放异彩。蜀汉北伐时就不会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无奈了!



羽林伏波


马超投靠刘备之前,是西凉最有势力的两大诸侯之一,威震一方。潼关之战中,曹操挑战马超,被马超杀得割须弃袍,狼狈逃窜。曹操渡黄河的时候又遭到马超追杀,要不是典韦等人的搭救,曹操估计要交代在黄河边上。当时马超威震关中,深得羌人的看重,是个名望很高的人物。

投奔刘备之后,马超也是西蜀诸将之中门第最高的贵族,也只有刘备皇叔的身份比他高,刘备称王的时候群臣联名上奏,马超的名字也是排在第一位的。

然而,就是因为马超曾经是一方诸侯,在羌人之中很有威望,而且出生高贵等原因,不被刘备所重用,刘备应该是害怕他势力大起来之后背叛西蜀自立吧,毕竟他又有名望又有羌人支持,再加上悍勇善战,曾经又是一方诸侯,有很对追随者,所以刘备对他很不放心,虽然封他为骠骑将军,凉州牧,斄乡侯,但那不过是将他高高供起来罢了,并没有重用他,就连夷陵之战那样的大战都没让他参加,刘备的心胸还是不够大度,怕马超可能会超越自己!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马超此人德行给古人观点看的话并不咋地,名声很不好。他反叛曹操之前,他的父亲在曹操处,可是他还是不顾父亲的安危悍然反曹,导致父亲兄弟被杀,三族被夷灭。古代讲究仁孝,马超如此不顾父母安危,这样的人没人敢用。设想他连父母都不管,那世间还有谁能制住他呢?这样的人刘备当然不敢重用,这自然就导致了他后半生屡屡无为了。

总结:马超虽然勇猛善战,威震一方,但是由于他曾为一方诸侯,名望很高,深得羌人拥戴,再加上无人能制衡他,可能不受控制,所以刘备对他很不放心,不敢重用他,因此而造成他投靠刘备之后碌碌无为,最终郁郁而终!


斌哥挖白菜


马超投奔刘备后,为何变得碌碌无为?结局如何呢?

您好,我是野史官人

说起三国,就不得不提位列西蜀五虎上将之一的锦马超!马超那是西凉猛将,悍勇善战,曾经打得曹操割须弃袍而逃,威震西凉。

然而当他被曹操击败投靠刘备之后却碌碌无为、毫无建树,最终郁郁而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知道马超投靠刘备之前,是西凉最有势力的诸侯,潼关之战中,曹操挑战马超,被马超杀得割须弃袍,狼狈逃窜。曹操渡黄河的时候又遭到马超追杀,要不是属下将领等人的搭救,曹操估计就被马超斩杀了。

在兵败投奔刘备之后,马超也是西蜀诸将之中地位最高的贵族,也只有刘备皇叔的身份比他高,刘备称王的时候群臣联名上奏,也是马超率领的。(很识趣)



就是因为马超曾经是一方诸侯,在羌人之中很有威望,而且出生高贵等原因,不被刘备所重用,刘备应该是害怕他势力大起来之后背叛西蜀自立吧,毕竟他又有名望又有羌人支持,再加上悍勇善战,还有家恨,曾经又是一方诸侯,有很对追随者,所以刘备对他很不放心,虽然封他为骠骑将军,凉州牧,斄乡侯,但那不过是将他高高供起来罢了,并没有重用他,就连夷陵之战那样的大战都没让他参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马超此人品行并不好,名声和吕布也差不多。他反叛曹操之前,他的父亲在曹操处,可是他还是不顾父亲的安危悍然反曹,导致父亲兄弟被杀,三族被夷灭。(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古代讲究仁孝,马超如此不顾父母安危,这样的人没人敢用。设想他连父母都不管,那世间还有谁能制住他呢?这样的人刘备当然不敢重用,这自然就导致了他后半生屡屡无为了。

虽然马超勇猛善战,威震一方,但是由于他曾为一方诸侯,名望很高,深得羌人拥戴,再加上无人能制衡他,所以刘备对他很不放心,不敢重用他,因此而造成他投靠刘备之后碌碌无为,就连夷陵之战都不带他玩,夷陵之战后,感觉复仇无望,最终郁郁而终。


野史官人


强如刘备也不好重用啊。一直用他来抚备那个羌还是哪来着的,马超在他们中还是很有威望的,效果很不错,可惜马超四十七岁就病死了。

马超是个不顾家族的人,父亲和弟弟都在曹操治下的邺城,马超曾和韩遂说过我不顾父亲请你也不要顾念儿子的话,后来结果马腾和弟弟们加上三族二百余口都被杀了。

后来老婆孩子都被对手杀了,马超转过头就去杀对手的宗族,连对手的老母亲都杀了。所以马超是没有后人的,临终之际上表请求刘备照看从弟马岱。其实马岱也没有三国演义中记载的那么出名。

其次,马超身份问题,是马援的后裔,马超当年为是横行西凉的人主,所以后来刘备进位汉中王也是以马超为首的。


屁香屁香的史料馆


大家好,这里是小青春,一个热爱文史的小青年!

三国中的刘备虽然自己的本事不大,但却很善于收敛人才,除了有诸葛亮这个军师为他出谋划策,还有著名的蜀地五虎将为他东征西讨!而作为五虎大将之一的马超,不仅英勇善战,还曾因为衣着讲究,举止非凡,而被人称为“锦马超”。他虽为人个性豪放,但也高傲,勇而无谋。史籍中关于马超的笔录不多,关于马超是怎么死的,对此,历史上也有多种说法,究竟哪种才是真的呢?小青春就带大家来探究一下!



1.水土不服



第一种说法,是因为水土不服而病死。马超是陕西人,归降刘备之后便常年待在蜀地西南地区,难免会发生的水土不服情况,这就无形中大大增加了马超病死的可能性。虽然马超武功高强,但是有的人就是敌不过气候的变化!这个死因也是有可能的!

2.被赵云暗杀



第二种说法,是被赵云暗杀而死。根据《伪晋春秋》中的记载的,马超趁刘备不在,想强行占有刘备的妻子孙尚香。后来孙尚香向刘备告状,刘备大怒,虽然刘备并不在乎女眷,但孙尚香毕竟不同,她是孙权的妹妹,为了照顾东吴的看法,于是派赵云在夜里秘密杀了马超。对于这种说法,还是不太可信的,毕竟后来马超后来还被追谥为威侯!如果马超真的做过这样的事,那为什么还追封他呢?


到底哪种说法才是真的,具体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一代大将最终没有战死沙场,得到一个大将应有的荣耀,这也是一个悲剧。


史料小王爷


一、心高气傲、目中无人被冷藏

马超何许人也?名门之后,文武双全,威名震天下。引军鏖战、逐鹿中原才是他的本意;位列人臣,帮别家打天下,绝不是他的愿望。与关张赵黄这些单纯的武夫相比,野心极重的马超更难驾驭,就是诸葛亮也没有十成的把握,是以将其冷藏。反倒是马超的族弟马岱更具王佐之才,因此,在马超病故之后,马岱便受到了重用。

另一方面,马超降蜀,实乃迫不得已。张鲁中了孔明的计,使马超进退两难,孔明趁机派人晓于利害,说降马超,马超必定口服心不服。对于马超这样的人,除非从实力上完全征服于他,否则他绝不会心甘情愿地为你卖命。

在早些时候,曹操利用杨阜以巧计破马超,使马超无家可归。虽然胜了马超,但是换来的却是马超的满腔怒火,并立下终身与曹操为敌的重誓。以实力胜之,然后使之归降,其人必可大用,在当时也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关羽收黄忠、张飞释严颜、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就是个中典型。可是当时孔明为何不效仿呢?原因是实力不够!虽然张飞能与马超单挑成平手,但是在战场上呢,马超辅以骁勇无比的西凉骑兵,其实力足以使强大的曹军丢盔弃甲,何况是相对较弱的蜀军呢。纵然能胜之,也不免元气大伤,必定得不偿失。

因此,诸葛亮权衡再三,还是决定失一良将(降了不能用),而去一强敌,智降马超。说到智降,却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姜维,也是被孔明骗过来的,他却受到了孔明的重用,这其中虽有姜维早已心不在魏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他不是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的西凉锦马超!

孔明封杀马超,是否太过谨慎?有先例为证,张鲁重用马超,两三下就被蜀国说降了过去。象马超这样野心勃勃的人,打了几场胜仗之后,自己已经会有想法,若再由敌人添油加醋一番的话,必会掉转枪头。况且蜀国面对的是拥有强大智囊团的魏吴两国,把马超放在前线,确实令人放心不下。

二、过于自负、不守礼仪遭排斥

入蜀归顺刘备后,马超仕途一度颇为得意,前后历经三次升迁。刘备先是拜他为平西将军,取汉中后迁为左将军,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又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虽说官越做越大,马超混得却越来越差。

据史书记载,马超归蜀后见刘备待自己不错,当时刘备的身份还只是汉朝左将军,不免有点傲气,见了刘备仍直呼其名。刘备心里气恼,表面却不动声色。

有一次开军事会议,关羽、张飞皆在刘备身后,马超仍不知趣,还是大大咧咧进来就喊:嗨,玄德。关羽、张飞大怒,两人拔出剑来欲拿马超问罪,马超吓出一身冷汗,再也不敢造次。这件事情对马超的触动是很大的,从那以后马超就变的谨慎小心,唯唯诺诺。其实,自刘备入川以来,关羽一直镇守荆州,自然不会为了这等小事专门跑到成都一趟,所谓关、张二人吓唬马超只是稗官野史而已,不过却仍可从中管窥马超在刘备集团地位颇为尴尬,而这一切又跟他自己的性格缺陷有关。

一个武将要是没有了性格那么他的才华也就被泯灭了,在后来讨伐汉中的过程中,马超的表现让刘备相当不满意。完全不见了当初席卷关西的威风,磕磕绊绊的跟一个曹洪打了个互有胜负,甚至被一个老黄忠给抢了风头。马超的威望也一天一天的下降,汉中平定后,刘备甚至宁可用魏延来镇守,也不用马超。在内心深处,刘备对马超是有着深深的防备的。

马超半路降刘,终非刘备嫡系,又不注意礼仪尊卑,日渐孤立。他除了偶任偏师,极少统兵出征,只能徒羡黄忠冲锋陷阵,坐观魏延镇守汉中…… 刘备也并不想重用他,更多只是想借他的威名争取羌人,赢得爱才美名。马超一身本领无处施展,焦躁难耐却又无可奈何。

武将不能外出征战,本已失落之至;家人又被杀戮殆尽,可谓悲哀。中年的马超,终日生活在碌碌无为与丧亲的双重悲痛之中。一年春节,马岱向他拜年,马超不禁悲从心来,泣不成声:全家数百口人都已送命,你我二人还有什么可庆祝的。

建安二十年(215年),从前对他忠心耿耿的部将庞德在张鲁兵败后投奔曹操,也在樊城之战中为关羽擒杀。

三、出卖朋友为人不齿

伴随着寂寞而来的是政治上的小心翼翼与自我保全。马超跟一个叫彭漾的私交不错,刘备下放彭漾为江阳太守,彭漾不悦,便向马超大倒苦水。马超说,你有才有能,本可与孔明并驾齐驱,怎么跑到那个小地方当太守了?闻得得此言,彭漾一时性起,便忘了分寸,说:刘备、孔明“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又言“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马超听闻彭漾言语大逆不道,便默不作声,日后将彭漾所言,悉数上奏刘备,彭漾被收监,很快丢了性命。彭漾自以为怀才不遇,向马超发发牢骚,本以为可以得到马超共鸣,没想到自己信任的朋友却成了告密者。

这样一件事情其实传出去是相当不光彩,马超为求自保尚能理解。如果因此出卖朋友,却是为多数人所不齿的。从那以后,人人见了马超都躲的远远的,谁都不敢招惹他。马超从此也更加的委琐小心。他在蜀汉更加孤立,所谓鱼水情欢,只是小说家粉饰太平而已。英雄气短的马超才是历史上真实的马超。

刘备称帝两年后,马超病死,临死前向刘备上书:“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诧陛下,余无复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