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匈奴分裂是分為南北匈奴?而突厥分裂是分為東西突厥呢?

矛和盾的較量


其實很簡單一句話就能說明問題,因為匈奴被中原王朝打敗了就是向北跑,沒跑的就留在了南邊,形成了南北匈奴,而突厥被欺負了就向西跑,留在東邊的就形成了東西突厥。

其實匈奴向北跑,和突厥向西跑都是有原因的。

首先來說匈奴為什麼被打敗了就向北跑,當時在匈奴的北邊都是蠻荒之地,也就是後來歷史上說的漠北地區,在今天的外蒙古國地區,這裡以前基本上還處於冰凍時期,草原都很少。所以基本上沒什麼人,而當時在西域已經是諸國林立了,匈奴本來就是被漢朝打的大敗才撤退的,所以也不敢往西跑啊,本來就是敗軍再去西域不就是找打嗎?而且這個時候西域也在漢朝的統治範圍之內了,再向西那就是中亞了。相比於漠北來說匈奴更熟悉這裡。所以只能是一股腦的向北跑。就形成了南北匈奴,南匈奴後來依附於漢朝,北匈奴一直和漢朝作對,後來北匈奴在漢朝和南匈奴的夾擊之下被滅了。但是也有一部分匈奴人向西跑了的,消失了在歷史的長河中。

再說突厥,突厥崛起的時候這個時候是在南北朝時期了,這個時候突厥相對於匈奴來說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周邊沒有一個強大的政權來威脅到他,所以突厥就一直自己來發展了,從552年打敗柔然,建立起幅員廣闊的突厥汗國到 558 年前攻滅嚈噠(yàndā) , 在前後不到 10 年的時間裡,突厥人建立了東至東海,西至裡海,北達貝加爾湖,南抵沙漠,西南跨越阿姆河的龐大的遊牧帝國。看看當時的突厥領土範圍超過了當時的中原王朝。但是後來隨著隋朝的統一中原,南邊出現了一個強大的王朝,突厥由於內部矛盾不斷,開始分裂了,突厥的分裂最多的還是內部原因,但是匈奴的分裂外部原因比較多。

突厥分裂的時候當時西域還有中亞一部分地區都在突厥自己人手裡,其實突厥的分裂只是把當時的突厥汗國分裂成了兩部分,匈奴的分裂是一部分向北跑。所以是有區別的。西突厥當時佔領的土地其實還是以前的突厥汗國的一部分,但是後來西突厥也是一直向西擴展,雖然西突厥最後被唐朝滅了,但是突厥人一直向西跑,出現了西亞的舞臺上,現在西亞的民族都有突厥人的基因。


中國歷史研究所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一個是從南往北跑,一個是自己分裂成東西兩部分。先說匈奴,經過了漢武帝開始衛青,霍去病的反擊開始,匈奴在南邊抵擋不住漢軍的兵鋒,只好向北方撤退,北邊冷,水草肯定不如南邊豐美,那也沒辦法,誰讓打不過漢軍了呢。還有那時候西邊國家的實力也比較強,敗退的時候還要強攻人家的國家那就是找死,再說遊牧民族搬家都是拉家帶口,攜羊騎馬,所以只能先向北逃回自己的老窩,用空間換時間,緩過來再說。而且最終匈奴也向西跑了,一直跑到了歐洲,很是霍霍了一陣子,上帝之鞭阿提丁是歐洲人永遠的噩夢,後來衰落混血,連民族也沒了,據說匈牙利人有匈奴血統,也串的亂七八糟了。

突厥則是自己分裂的,為了爭奪可汗之位分裂為東西突厥,各有各的統治者,兩邊都想把對方給統一了,一直沒成功。後來隋強大起來了,就壓著東突厥打,西突厥也不管,還惦記撿便宜呢!隋末東突厥強大了一陣子,沒幾年就讓李世民按在地上摩擦了,連可汗都被抓到長安繫著金鈴鐺跳舞去了。從這時候起事實上東突厥就已經滅亡了,剩下的或逐漸漢化或被其他草原部族吞併了。

後來李世民又滅了吐谷渾,打通了河西走廊進出西域的通道,然後派侯君集滅了吐魯番,開始進攻西突厥的地盤,到蘇定方出場,西突厥就也完蛋了,西域整個納入唐朝版圖,那時候大唐的版圖包括現在的三斯坦地區和整個帕米爾高原以及現在的克什米爾,阿富汗,地界老大了。擠兌的剩下的西突厥活不下去只好再向西,也跑歐洲去了,就是今天土耳其人的祖先。

所以不存在為什麼匈奴分裂為東西而突厥分裂為南北這樣的問題,又不是打麻將非要湊齊東西南北風。






閒翻古書笑談歷史


東漢時期,匈奴南北分裂,筆者認為內部原因大概有三:第一,匈奴貴族的頻繁歸漢事件對匈奴內部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匈奴主體意識開始產生鬆動,接著走向分歧,最終產生破裂;第二,匈奴政權政治制度不完善,不利於其統治區域內各民族有效的治理和統治;第三,漢王朝和匈奴之間的聯繫不斷加大,卻並不平衡,造成匈奴南北差距加大。這些因素共同促使匈奴政權從內部逐漸瓦解,並最終走向分裂。從外部原因來看,漢王朝採取積極插手匈奴內部矛盾和利用其內部矛盾, 削弱或消滅匈奴的政策。在漢王朝及其他各民族政權的持續軍事打擊下,加之蒙古草原多次受嚴重自然災害影響, 匈奴內部矛盾愈發劇烈。加快了匈奴的分裂進程。為什麼匈奴分裂為南北匈奴?上面也說了,匈奴因為各種原因走向了分裂,匈奴分裂後,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同擁立呼韓邪單于之孫日逐王比為單于 ,與蒲奴單于分庭抗禮,後日逐王比率眾南下歸附漢朝稱臣,歷史上稱為南匈奴。留在漠北的其他部族,歷史上稱為北匈奴。後來,東漢與南匈奴聯合夾擊北匈奴。經過多年戰爭,北匈奴在遭到持續的 軍事打擊之後,已無法立足,西遷進入歐洲頓河、多瑙河流域。

突厥汗國是突厥貴族在武力征服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遊牧政權。從552年土門可汗建立突厥汗國到581年佗缽可汗去世, 以爭奪大汗位置為導火線, 開始了汗國的內戰和分裂。分裂原因有三:一是突 厥屬於遊牧政權,遊牧政權經濟分散,政治鬆散,內部還有許多被武力征服的異姓部落和政權,具有強烈的離心傾向。二是到佗缽可汗去世時,在伊利可汗土門諸孫之間爆發了一場激烈的鬥爭,突厥汗國 的裂縫更一步擴大。三是突厥汗國境內,異姓部落眾多,這些部落和政權不堪忍受汗國的沉重賦役剝削, 有機會就起義反抗突厥貴族的統治,隋文帝採納了長孫晟的建議,實行遠交近攻, 離強合弱的政策 , 從而加速了突厥的分裂。為什麼突厥分裂為東西突厥?上面說了,隋朝的政策是“遠交近攻, 離強合弱”,聯合距離隋朝較遠的、不易對隋朝構成威脅的突厥汗國的部落或屬國, 進攻距離隋朝較近的 、對隋朝威脅較大的突厥部落,隋文帝在外交上,也數次採用“反間既行, 果相猜貳”的計策,離間達頭可汗和突厥大可汗沙缽略的關係,兩邊基本上是水火不容,後來繼續發展,逐漸形成了東西兩大軍事政治集團,衝突逐漸演變為戰爭,隨著戰爭規模一步一步擴大,突厥汗國徹底分裂為東西突厥。





懷擢藏橘


這是漢朝和隋朝統治者的不懈努力造成的不同結果。也是漢民族的智慧的結晶。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看匈奴是如何分裂的。

匈奴簡介

呼韓邪與王昭君

匈奴是戰國末期崛起的一支強悍的遊牧民族。由原先活動於中國北部的遊牧民族逐漸融合而成。活動於今天的蒙古高原地區。曾經對秦、趙、燕三國構成一定威脅。三國都在北部構築長城,防禦匈奴。後來,秦始皇又派遣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伐匈奴。

秦末漢初,蒙恬的30萬防禦匈奴的大軍瓦解。中原戰亂不休。匈奴趁機強大起來。並且統一整個蒙古高原,重新奪佔河套地區。還控制西域,兼併東胡。南侵漢朝。

漢高祖輕敵冒進,在平城白登山被匈奴四十萬鐵騎圍困七天七夜。後來採納陳平的建議,才脫離險境。匈奴盛極一時。

此後,為何發展國力,漢初統治者對匈奴採用“和親”政策。一方面,積極防禦匈奴的進攻,同時以宗室宮女嫁給匈奴,並送去一些財無,以示“漢匈一家親”。一方面,積極發展生產,積蓄國力。

終於,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國力鼎盛。對匈奴展開大規模反擊。衛青,霍去病的連續遠征,使得匈奴喪師失地,國力大減。走向衰弱。

匈奴的分裂

與華夏族以統一的中央政權為核心不同。匈奴部族是由多個部族組成的。從來就沒有強大而統一的核心。頭曼單于和冒頓單于靠著個人魅力,使得匈奴擰成一股繩,對外征戰的勝利也使得匈奴上下一心。但是對外戰爭一旦失敗,匈奴,這股繩就開始鬆散開來了。於是,在漢王朝的打擊下,匈奴開始分裂了。

但是,匈奴的分裂,一開始並不是南北分裂,而是有東西分裂的趨勢。

分裂,是從虛閭權渠單于去世開始。單于去世後,握衍朐鞮被立為單于。但是握衍朐鞮單于的倒行逆施,很快激起匈奴一大批貴族的不滿。於是,他們在東部擁立虛閭權渠單于的兒子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擊敗握衍朐鞮單于。握衍朐鞮單于自殺身亡。

但是呼韓邪單于也沒有辦法整合整個匈奴部族。於是,都隆奇與右賢王共立日逐王薄胥堂為屠耆單于,發兵數萬人攻擊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兵敗走。隨後匈奴進入多個單于混戰時期。

混戰的後期,形成以郅支單于為首的匈奴和以呼韓邪為首的匈奴。呼韓邪為了尋求漢朝的幫助,引部族南下,向漢朝稱臣。呼韓邪的勢力主要在東邊,南邊,郅支主要在西北,勢力強大。南北匈奴出具雛形。後來,在漢朝的持續打擊下,郅支單于於西域被殺身亡。在漢朝的幫助下,呼韓邪名義上一統蒙古高原。

南北匈奴示意圖

南北匈奴分裂

早在西漢時期,就有大量的匈奴人南下歸漢。特別是呼韓邪歸漢後,南下的匈奴人更是一批接著一批。漢朝政府也在邊境對南下匈奴進行管理。保留他們的部族結構,依舊由其自治,稱為屬國。匈奴部族分裂局面已經形成。在王莽新政期間,由於措施不得法,漢匈之間的戰爭再起。這些屬國再一次歸屬匈奴。為便於管理,呼都而屍單于在這裡設下八部大人,而以日逐王比作為他們的總頭目。

匈奴單于

但是呼都而屍單于在匈奴的倒行逆施,激起日逐王比的不滿。再加上呼都而屍單于死後,蒲奴被立為單于。更是讓日逐王比心生怒火。於是,日逐王比起兵與蒲奴單于分庭抗禮。匈奴最終分裂。由於日逐王比地盤是在南邊的靠近漢朝的地方,而蒲奴單于地盤在北方,所以,這兩個匈奴被稱為南匈奴和北匈奴。

而南匈奴本來就是南下歸順漢朝的匈奴人為主,自然對漢朝更加親近。甚至後來直接歸屬漢朝。北匈奴與漢朝為敵。在南匈奴和漢朝的持續打擊之下,北匈奴最終失敗遠遁。

這是匈奴分裂為南北匈奴的歷史。

下面填哥跟大家分享一下更為精彩的突厥分裂的歷史。

又一個狼的傳說

想必有很多的人聽說過羅馬的祖先與狼的故事。其實,在我們中國,也有類似的故事,且更為傳奇。就是突厥的起源的故事。

傳說突厥的祖先原本在西邊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但是這個國家被鄰國滅亡了。大部分人慘遭殺害。僅剩下一個男孩,這個男孩被砍去四肢,但是大難不死。被扔在山中。遇到一隻母狼,母狼每天叼肉給他吃。和他情深意篤。有了身孕。後來這個男孩仍然被敵國給殺害了。但是母狼也生下十個孩子(突厥版的十兄弟啊),並且選出最具有才能的那個,阿史那社,作為君長。

突厥騎兵

突厥一開始臣服於柔然汗國。為柔然汗國打鐵,被稱為“鍛奴”。後來因為突厥可汗向柔然可汗要求 聯姻遭到拒絕。起兵反抗柔然汗國。在突厥和北魏的共同打擊下,柔然滅亡。突厥因而佔有了柔然的絕大部分地盤。實力迅速擴大。

突厥的分裂

突厥的強盛,對北方的北魏,東魏和西魏,包括北齊和北周都是個巨大的威脅。但是當時中國的北方處於分裂狀態,對突厥也沒有好的辦法。所以,只好採取拉攏政策,西魏和北周,東魏和北齊,都曾經拉攏過突厥。但是由於一開始北齊比較強大,所以突厥一般都是拉攏北周,對付北齊。或者保持中立。

但是突厥國內也不是鐵板一塊。因為少數民族並沒有成熟的政治體制。地盤大了,必定裂土分疆。於是,在佗缽可汗之時,大量分封一些小的可汗。佗缽可汗自稱為大可汗。奠定突厥分裂的基礎。

而且由於可汗繼承的不公平,所以大可汗的繼位也不穩固。突厥一開始是實行兄終弟及的制度。但是後來又實行世襲制。王位繼承製度的混亂,必然導致內亂。木杆可汗去世後,是佗缽可汗繼位。木杆可汗原本可以讓自己的兒子繼位的,但是他沒有。所以佗缽可汗非常感激,立下遺囑,將其汗位讓給木汗可汗的兒子大羅便。

但是遭到反對。所以仍然立庵圖為汗。但是實力強大的大便羅一直心生不滿。所以庵圖改立攝圖為汗。號稱沙缽略。以大便羅為阿藍可汗。突厥汗國實際上已經分裂。

因為沙缽略的勢力最主要是在東部,被稱為東突厥。大羅便為首的勢力主要在西部,稱為西突厥。

隋朝的策略

正當突厥陷入內亂之時,南方發生劇烈的變化。577年,北周滅亡北齊,統一北方。581年,楊堅取代北周,建立隋朝。這時,擺在楊堅面前的是兩件大事。擊敗屢屢騷擾邊界的突厥,還有徹底滅亡南陳,統一中國。究竟誰先誰後呢?原本楊堅準備先統一南陳的。但是突厥自己先撞到槍口了。

強盛的沙缽略聯合西部的達頭可汗,契丹等等勢力,大規模入侵隋朝。隋朝被迫放棄征服南陳的計劃,與突厥進行大規模主力決戰,並且取得勝利。

後來,隋朝瞭解到突厥內部之間的矛盾,於是,採取“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政策。

先是聯合達頭可汗等等西突厥的勢力,共同打擊實力強大的東突厥沙缽略。

東突厥沙缽略受到沉重打擊。力量受到極大的削弱。而西部的達頭可汗勢力一度強大,有重新統一突厥的趨勢。所以,在沙缽略的請求下,隋朝又聯合沙缽略,共同擊敗西突厥的達頭可汗。此後,東西突厥都名義上臣服於隋朝。

差點產生南突厥

為了和東突厥加強關係,隋文帝將北周武帝的侄女大義公主嫁給沙缽略。但是大義公主對滅亡北周的楊堅並不感恩。楊堅也並沒有對其完全信任。後來,雙方的矛盾完全激化。

這時,東突厥的大可汗是沙缽略的兒子都藍。但是隋朝覺得都藍並不可信,反倒是北方的小可汗突利可汗比較可信。所以極力拉攏突利可汗。並利用突利可汗向隋朝求婚之際,讓突利可汗借都藍可汗之手除去大義公主。並且給予突利可汗非常優厚的待遇。突利可汗因為和隋朝聯姻的緣故,南遷到隋朝邊境。

東突厥也分裂了。南突厥開始有了雛形。

儘管都藍一開始對隋朝的態度也不錯。但是,隋朝為了分化東突厥的勢力,故意讓給突利可汗的賞賜多於藍都可汗。都藍可汗大怒,斷絕和隋朝的關係。都藍可汗聯合西突厥,一起對付突利可汗。突利可汗戰敗。連夜回到隋朝。隋朝在朔州築城,讓突利收攏部眾人。歸順突利的部眾越來越多。

後來,隋朝準備大舉征伐都藍可汗。但是都藍可汗為部眾人所殺。西突厥再次捲土重來,企圖再次統一突厥。於是,隋朝命令突利可汗北上,與隋朝一起征伐西突厥。西突厥大敗。突利可汗再一次統一了東突厥。歷史上仍然稱為東突厥。

至於後來東西突厥與大唐之間的戰爭,這是後話,不提。

現在,可以來分析為什麼匈奴分南北,突厥分東西了。

其實,由於身處北方蒙古高原,突厥和匈奴都是呈現東西狹長,南北狹窄的特點。本來分裂為東西兩個部分是比較正常的。只不過匈奴受漢化的時間較長,程度較深,在南部已經形成親近漢人的勢力。在北部,由於和漢人相距較遠。又在歷史上和漢人征戰不休。所以形成南北不同的情景。

突厥分東西,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因為屬於突然暴起,對漢民族的仰慕沒有那麼深。雖然突利可汗的部族也親近漢朝,並且也有南突厥的雛形,但是後來隋唐之際,他們又跟中原政權反目。並且率領軍隊進攻剛剛成立的唐朝了。所以,在南邊,不能形成一個親近漢族的政權。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無論匈奴分南北,突厥分東西,其實都是受到漢民族的影響。無論是大漢還是大隋。都是選擇拉一個壓制一個的策略。絕不讓他們相互聯合,以減少邊防的壓力。他們的分裂,都使得漢人政權的壓力大減。都有利於漢民族的發展。都是漢民族智慧的結晶。


填哥講史


舉個例子:中國古代有南北朝,沒有東西朝。因為南北朝都是一箇中國,大家掙正統而已。但是東西其實是個地理位置,和大一統無關。

同樣的,匈奴是中國重要的少數民族,自認大漢王朝親家。中國稱南北匈奴,其實是指和漢人關係親疏不一樣,本質都是一家人。

而東西突厥,從一開始就沒把他當成自己人。突厥人是西方民族,來中國就是為了搶東西,中國的外來侵略者。

同樣的,為什麼會有東西魏?因為在南朝看來,都是偽朝。南北朝時期,東西魏是北方最弱小的時代,誰都知道他們沒能力一統中國。


夢香寒冰


區別就像是切西瓜,看你是橫著切的還是豎著切。橫著切就分南北,比如北宋南宋;豎著切就分東西,比如西周東周,西漢東漢。[捂臉][捂臉][捂臉]


wensy5


光有南北沒有東西,豈不是不完整?就跟有男人沒女人一樣,有啥意思?


胖胖的夥計


逃跑的方向不一樣,一個從北跑南面,一個從東跑西面,有問題麼?


教人游泳的魚


地理位置使然


攬遍群山意未休


他們實際上並無分裂,只是移居地分南北、東西,族群還是那個族群,慢慢地被漢化而特徵減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