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 血瘀——肾阳虚亏,肝陷而血瘀,血脱——肝郁受风,疏泄不敛

先来说血瘀

肝主藏血,凡是藏腑经络的血,都是肝所灌注的。血以温暖上升为本性,因为肾水左旋,所以生肝血,肝血刚生成,却已经含有阳魂,所以血的本性温和并且上升发散。血实就直升,血虚就遏陷,上升便流畅,下陷便凝结瘀积。

血中的温气,是转化为火的根本,但温气的本原,却来源于水中的阳气,肾阳虚亏,不能生发乙木,温气衰损,所以木陷而血瘀。时间长了就失去血液的新鲜,所以红色变成紫色,紫色变成黑色。木主五色,凡是肌肤憔悴,眼角青黑色的,都是肝血瘀积的症状。肝血不升的本原,则在于脾,脾土滞积下陷,生气遏抑,所以肝没有上升通达的道路。

血瘀——肾阳虚亏,肝陷而血瘀,血脱——肝郁受风,疏泄不敛

肝脾不升,原因在于阳衰阴旺,大多数产生下寒,从而温气抑郁,火的根源沦陷,往往转变为热。然而热在于肝,而脾肾却全都是湿寒,不可以只用清润的药物。至于温气颓败,下热不发作的,有十分之六七,不可以一概而论。

血瘀的病证,下适宜温而上适宜清,温则木生,清则火长。如果木郁积转为热,可以变温而为清,但脾肾的药物,却只是适宜用温燥的,没有其它的方法。因为脾陷的原因,全是因为土湿,土湿的原因,全是因为水寒。肾寒脾湿,那么中气不运转,所以太阴不升。水土湿寒,中气郁结,君火相火失去根本,多半会产生上热,如果误认为是阴虚,滋补湿产生寒,短命早死,一百个不到一个能救治。

治则:温则木生,清则火长,主方:破瘀汤

血瘀——肾阳虚亏,肝陷而血瘀,血脱——肝郁受风,疏泄不敛

再来说血脱

肝藏血而性质是疏泄,血病便是脱亡而不守。没有脱之前,温气虚亏,凝瘀不流。血液瘀积的少便结积而不下,血液瘀积的多便注泄而不能收藏。凡是拉肚子流汗流血流泪,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下血,紫黑色血液成块,腐败不新鲜的,都是阳虚并且木气下陷,血瘀而不能容纳。

木的本性是善于通达,水土如果寒湿,生气不通达,所以血瘀;木郁积中风,疏泄不能收敛,所以血脱,但肺血的脱亡,较多于肝。肝血下脱,便遗泄在大便小便上,肺血上流,便是口鼻吐血。因为血在下焦并且适宜上升,既升于上,又适宜下降,下降,肺的职责,因为肺金主收藏,收敛的气旺盛则血降,收敛的气不足,则血涌而上溢。而肺血的上溢,总是由于阳明的虚,因为血掌握着木气,只是能升而不能降,升而不至于上溢的,依靠肺金的善于收敛,肺金的收敛,因为胃土的右转。

血瘀——肾阳虚亏,肝陷而血瘀,血脱——肝郁受风,疏泄不敛

血旺盛在肝脾而虚在肺胃,发病血脱拉肚子,就是因为肝脾的寒,发病血脱在口鼻,有的源于肺胃的热,从而阳衰土湿,中气颓败,实为脱血的根本。如果单纯的用清凉滋润的药物,增加阴气杀伐阳气,衰败中气,人随着用药就殒命了,百人不能活一人。这不是血病就一定死,都是粗陋的医生的罪过。

治则:益阴补血,主方:加减四物汤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图文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