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新生仔豬總腹瀉?

新生仔豬腹瀉原因分析與防控建議

病因

為什麼新生仔豬總腹瀉?


新生仔豬的腸道是無菌的,但是很快會受到細菌的侵襲。在初乳以及稍晚於初乳期的母乳中發現的抗體可以保護仔豬免於這些細菌的損害。不攝入初乳的仔豬和由未接種疫苗的母豬所產下的仔豬患病幾率較大。第一批在新生仔豬身體上繁殖的細菌之一是大腸桿菌,導致新生仔豬腹瀉的大腸桿菌菌株通過菌毛(毛狀凸起),最常見的是K99或F5菌毛,粘附在小腸細胞上,並分泌毒素(通常為熱穩定毒素,ST),導致氯離子流失,體液滲出隨後腹瀉。腹瀉以及體液流失在新生仔豬飼養中尤為重要,因為水在其體重中佔有很大的比重,而唯一的來源是母豬的乳汁。下一個定殖的是梭菌,通常是產氣莢膜梭菌A型和C型,也有可能是艱難梭菌。在梭菌之後可能是輪狀病毒、傳染性腸胃炎病毒或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和球蟲,它們在小腸內的細胞中繁殖,破壞吸收細胞並導致腸壁萎縮(指狀突起)以及腹瀉。

傳播方式

為什麼新生仔豬總腹瀉?


新生仔豬的感染源是已感染仔豬、仔豬環境、母豬的糞便。儘管成年豬由於免疫力而不受球蟲、輪狀病毒、大腸桿菌以及梭菌的影響,但上面所提及的每種病菌都會在母豬的糞便中少量存在。仔豬之間的傳播最常見於豬圈或封閉房屋內,但最重要的病菌(大腸桿菌和梭菌)在沒有徹底清潔的情況下也可以在環境中存留數月。攜帶病菌的豬可以將所有病菌的新菌株傳播進農場。

臨床症狀

為什麼新生仔豬總腹瀉?

新生仔豬腹瀉發生在0-4天的仔豬中,出生後12小時內即可發病。發病仔豬常出現尾巴下垂,蜷縮,皮膚暗沉,毛髮直立。脫水會導致眼睛凹陷,臀部和骨骼更加突出。腹瀉糞便顏色通常很淺,在日常檢查時可能難以發現,但是在大腿或會陰處可見乾燥的痢疾糞便殼,或者肛門處紅腫。發病的仔豬可能會進入昏迷狀態並死亡,或在3-6天后恢復且症狀消失,或後續發育不良。腹瀉糞便可能附著在板條地板的條紋上。由梭菌引起的腹瀉通常在發病36-48h後發生血性腹瀉。新生仔豬腹瀉可以爆發在連續多個胎次中,特別是那些初產母豬或新購進母豬的豬場。在某些情況下,高達70%的新生仔豬都可能會受到腹瀉影響,其中 70%的發病仔豬可能會在其出生的幾天內因腹瀉而死亡,直至2周齡時腹瀉的死亡率會迅速下降,直至低於10%。通過檢查仔豬和豬圈確認是否存在新生仔豬腹瀉。脫水的仔豬通常會出現腹瀉症狀,但可能需要單獨檢查仔豬以確認其是在非常年幼的仔豬中出現的腹瀉,還是稍大的仔豬中出現的早期腹瀉病例。直腸溫度通常情況下應該是正常的,直腸插入溫度計可以用來確診腹瀉並用拭子提取用於實驗室檢查的樣品。肛門紅腫或大腿糞便乾燥結痂可能表明過去存在腹瀉。還有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隨著仔豬吮吸的減少,母豬可能會發展出無乳症甚至乳腺炎。儘管C型產氣莢膜梭菌的血性糞便及其死亡率是很特殊的,但僅通過臨床手段難以確定腹瀉的最終原因,需要對來自活豬或死豬腸道(在某些情況下是剛剛殺死的)的糞便樣品進行實驗室檢查以確定實際原因。通常的原因是腸毒性大腸桿菌產生K99(F5)或987P(F6)菌毛,但產氣莢膜梭菌A型、C型、艱難梭菌以及後來的輪狀病毒、球蟲、TGE和PED也可能存在。PED和TGE的死亡率及其對豬群其他方面的影響暗示他們的存在。

病理變化

為什麼新生仔豬總腹瀉?


脫水病死豬的屍檢結果顯示,糞便粘在後驅上,肝臟變黑,胃中有凝乳,小腸擴張、鬆弛、充滿液體等症狀,可證實仔豬死於腹瀉。如果是由於大腸桿菌引起的,腸道不會變紅,或輕微發紅,如果是C型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則表現為帶有血色內容物的大紅色,如果是由艱難梭菌引起的,則表現為顯著的大腸腸繫膜水腫和腸增厚。由於豬體死亡後腸道迅速退化,因此新鮮病死豬對全面、準確的病理檢查至關重要。由大腸桿菌感染引起的仔豬死亡,絨毛在感染的早期階段是完整的,這與其他藥物的情況相反。疑似細菌感染可使用培養分離的方法,球蟲感染可以通過顯微鏡觀察,病毒感染可以通過抗體試驗驗證,如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或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

為什麼新生仔豬總腹瀉?

新生仔豬腹瀉可通過單獨口服抗菌藥物治療3-5天。由於大多數新生仔豬腹瀉是由大腸桿菌引起的,所以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新黴素,安普黴素,四環素,甲氧苄氨嘧啶磺胺,壯觀黴素,氟喹諾酮,慶大黴素和頭孢噻吩或頭孢噻呋(已註冊的)都是可以使用的。如果治療無效,則需要進行屍檢和實驗室檢查,以確認大腸桿菌是否是唯一原因,以及其是否對所選抗菌藥物敏感。青黴素,氨苄青黴素和阿莫西林可能是治療梭菌疾病所必需的,但它們對於病毒是無效的。含葡萄糖電解質溶液、甘氨酸應該在所有情況下都可以使用,當仔豬無法正常飲水且提問升高時,可以適當給與甘氨酸。大腸桿菌所引起的新生仔豬腹瀉可以通過給母豬接種疫苗並確保母豬初乳餵養來預防。大多數疫苗由滅活的大腸桿菌組成,並含有混合致病性血清,攜帶致病決定簇和腸毒素抗原的菌株或純化的致病決定簇本身。有些還含有梭菌抗原。所有的工作都應在分娩室進行,且不同批次間徹底消毒。應保持正確地環境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