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转发:稳预期 提信心 强活力 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成都市坚持防控为先、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精准高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制定疫情防控、经济稳定等各项预案和政策措施,全力保持城市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成都市发改委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突出重点、纾危帮困、优化服务,助推疫情防控期间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


转发:稳预期 提信心 强活力 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1

保企业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六稳”,及时出台20条政策措施,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创造复工复产条件,“既准又快”地坚定全社会信心。


截至目前,金融机构帮扶受疫情影响企业及个人金额超过96亿元,延长社保缴费单位超过4.1万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已获得国家重点保障贷款近30亿元。


全市成立复工复产领导小组,建立“复工援助热线+保障平台+项目专员”调度机制,“一行业一方案”“一企一策”地做好交通保障、返岗食宿、防疫体系共建、产业链协调等工作,重点项目、规上工业实现100%复工。轨道交通规划四期可研如期全部获批。


2

保民生


健全应急监测和储备制度,搭建菜蓝子全产业链价格监测平台,助力粮食企业加班生产,支持引导商超、市场等尽早恢复营业,打通田间到菜蓝子“最后一公里”。依法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提升信息透明度,稳定市场预期,及时发放价格补贴保障困难人员生活。


3

抓发展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城市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东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南拓”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成都铁路港经济开发区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重大工作加速推进。


转发:稳预期 提信心 强活力 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下一步

成都市发改委将着力

在三方面下功夫

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一、释放政策红利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聚焦为企业纾困解难,积极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

一是落实国家货币财政政策。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围绕国家物流枢纽、城乡冷链等领域储备项目113个。争取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围绕7大领域储备项目428个。联合国开行、工商银行分别发起总规模480亿元(已授信41亿元)、1000亿元信贷资金专项,服务企业防疫和转型发展。


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争取一批重大改革开放试点试验和重大功能平台项目,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预期环境。


二、加力加效激发产业功能区生态活力


制定产业功能区2020建设计划,加速产业链重构和产业集群重塑——

一是加快打造跨区域产业链。有序布局14个产业生态圈,鼓励龙头企业、产业联盟跨行政区域补链、强链、固链。


二是加快完善创新链。依托“11+2”中心城区,打造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参与,构建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创新环境。


三是加快完善生产生活配套。全面划定66个产业功能区核心起步区,发布功能区配套需求清单,倾斜配置要素资源,鼓励企业接续参与800万平米标准厂房、300万平米人才公寓建设。


三、着力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夯实投资底盘


稳经济,投资项目是关键——

一是抓大抓早。强化项目全链条管理促进,协调服务签约、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000个、计划完成投资4686亿。


二是优化项目服务保障。健全“项目清单+城市合伙人”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辟限时办结绿色通道,优先保障6月底前开工的企业投资项目。


三是释放重点领域投资潜力。紧扣国家“十四五”规划,发挥东进引领作用,策划实施一批标志性项目。南拓、北改、西控、中优区域加快数字经济和新经济、开放型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和消费经济布局。已发布526条成德眉资同城化新经济机会清单,将公布打通断头路等重大工作任务和项目清单;川藏铁路、成达万高铁等四向拓展通道建设正加快推进。


成都市发改委将继续稳预期、强活力,以有效政策和务实举措,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贡献发改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