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引子:中和三年,黃巢建立的大齊國已經開始搖搖欲墜,河東軍南下逼近、同州朱溫叛變、粱田坡決戰失利、華州城淪陷,一個個至壞的消息紛至沓來,輪番刺激著大齊國皇帝黃巢的脆弱神經,面對長安城內捉襟見肘的糧草儲備,黃巢此刻意識到,離開的時間最終還是到了。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黃巢軍撤走之時放火焚燒了壯麗輝煌的大明宮

四月,當長安城大明宮內燃起熊熊烈火之時,大批的齊國軍隊開始快速撤離長安,一時間,武關東南面的商於古道之上,擠滿了黑壓壓的行軍兵眾。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黃巢軍撤離長安的路線圖

齊國立國甫定,便遭亡國厄運,身為齊國皇帝的黃巢,其此刻的心情一定十分沮喪,然而不久後,待其走出商於古道之時,黃巢竟突然發現,眼前的局面並沒有自己先前所想象中的那麼糟糕,反而還有一種柳暗花明的感覺。

後人在讀這段歷史的時候,也常會驚奇地發現,黃巢雖然兵敗退出長安城,然而其接下來所面對的戰況局面卻顯得相當奇葩,撤退中的黃巢軍非但沒有面臨被追殲的危險,反而更像是一隻被放逐出去的惡狼,其將在不久後再次亮起自己那口鋒利的牙齒。

唐軍的放水:讓黃巢軍最終全身而退

此番收復長安的唐軍主力為雁門節度使李克用部,而這個李克用先前可是有反叛朝廷的前科,作為危難時期被朝廷徵召,並被特赦的戴罪立功人員,李克用此刻面對收復長安的勝利,其心裡卻並不踏實。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無利不起早,李克用部最終同意南下勤王是有目的的

如今,京師已經光復,可朝廷當初許諾出兵的封賞,還未落到實處,自己率領沙陀、韃靼等部族傾力而出,為的就是換取河東那塊垂涎已久的地方,現在黃巢已經被趕跑,自己卻還沒拿到實在的好處。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李克用對河東之地垂涎已久,朝廷給得也十分肉疼

心裡有顧慮,李克用自然不可能繼續拼命賣力了,他在等,等等看,看看朝廷是否如約兌現先前承諾的封賞。

而面對沙陀軍的逡巡,其他跟風起鬨、爭搶邀功的節度使們則更加不敢擅自追擊黃巢軍了,當初若是沒有沙陀軍的南下助力,他們這些節度使們的實力也只是僅僅能夠保持與黃巢軍的對峙罷了,倘若真讓他們脫隊前去追擊敵軍,大家成為炮灰的可能性極大。

面對眼前混亂的長安城,以及滿地被黃巢軍拋棄的金銀珠寶,唐軍上下更加傾向於眼前的痛快,能撈一點趁機撈一點吧,拿到手裡才是實惠,反正黃巢已經被大家趕跑了,收復京師的任務也算暫時完成了。

官軍暴掠,無異於賊,長安室屋及民所存無幾。巢自藍田入商山,多遺珍寶於路,官軍爭取之,不急追,賊遂逸去。——《資治通鑑》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商於古道全長六百餘里

唐軍的放水行為,最終導致了黃巢軍以相當從容的姿態離開了長安,並且實力保存相對完好地進入了商於古道,一時間,商於古道附近的各個藩鎮大佬們,全都緊張起來,戰爭的陰霾頓時籠罩在了所有人的頭頂之上,黃巢將會取向何方?

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二、黃巢軍的最終選擇:不去山南、也不去淮南、回河南老家

離開長安的黃巢實際上有三個選擇,一是從鄧州南下攻擊襄州(江陵),然後去山南東道發展,在西南開拓一片新天地;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黃巢的選擇之一,山南東道

另一個則是繼續向東南前行,過申州、光州,去淮南道發展,進入當初自己曾經戰鬥過許久的南方;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黃巢的第二選擇,淮南東道

還有一個就是從蔡州進入河南道,回老家發展。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黃巢的第三選擇,回老家

黃巢,曹州冤句人。世鬻鹽,富於貲。—《新唐書》

黃巢最終選擇了回河南道老家發展,原因很簡單,山南道和淮南道都有猛人在那裡坐鎮,自己不想再去招惹他們了。

山南東道有劉巨容坐鎮,當年黃巢軍在江陵收穫了相當慘痛的經歷,差點兒被團滅,這位真的惹不起。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劉巨容,坐鎮山南東道的猛人

賊追之,伏發,大破賊眾,乘勝逐北。比至江陵,俘斬其什七八。巢與尚讓收餘眾渡江東走。—《資治通鑑》

淮南道有高駢,雖然黃巢渡江時高駢龜縮在揚州不敢出來,但高駢曾經給予黃巢的印象,那絕對可以用刻骨銘心來形容,能不惹就先不惹他吧。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高駢,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照樣不好惹

張璘渡江擊賊帥王重霸,降之。屢破黃巢軍,巢退保饒州,別將常宏以其眾數萬降。璘攻饒州,克之,巢走。—《資治通鑑》

還是回到曹、濮老家吧,自己當年起事的地方,那裡畢竟是本鄉本土、鄉里鄉親的,地形、情況自己也都熟悉,在那裡打起仗來也不吃虧,黃巢匆匆比較了下,就毫不遲疑地選擇了回河南道。

戰爭的陰霾正一步步逼近河南道,飛馳的斥候正日夜飛報、傳遞著示警的消息。

黃巢軍即將到來!

三、河南道方面:城頭變幻大王旗,地界裡面盡是一些草頭王

京師克復,對於朝廷來說自然是個值得慶賀之事,但高興之餘,朝廷卻突然發現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問題,那就是黃巢離開了長安之後,河南道這個地方,此刻這裡竟然沒有幾個真正聽命於自己的力量,黃巢一旦踏入那裡,就等於進入了一個唐庭的控制力量薄弱區,接下來如果任其發展的話,後果相當危險。

許州(忠武軍節度使)周岌:僖宗廣明中,為許州大將,逐節度使薛能,自稱留後。——《資治通鑑》

鄆州(天平軍節度使)曹全晟:會鄆帥薛崇卒,部將崔君預據城叛,全晸攻之,殺君預自為留後。——《舊五代史》

徐州(感化軍節度使)時溥:詳遣人迎犒,悉恕之,溥乃移軍向徐州。既入,軍人大呼,推溥為留後。——《舊五代史》

青州(平盧節度使)王敬武:及巢賊犯長安,諸籓擅易主帥,敬武乃逐師儒,自為留後。——《舊五代史》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周岌、曹全晟、時溥、王敬武這些草頭王

如今的這些河南道節度使們,很多都是未經請示朝廷便自立的草頭王,沒有經歷過朝廷的政治培養和道德陶冶,想用忠君愛國的那套口號,來拉攏這些人聯合起來對抗黃巢軍,有點難度。

況且這些人裡面,像周岌、諸葛爽、王敬武等人還有過歸降、示好黃巢的經歷,如今會不會被戰爭壓力一逼迫,又變成牆頭草,再次倒戈叛降,也未可知,這些人是一個巨大的不安定因素。

一旦這些人真的倒戈轉向黃巢,那對朝廷來說絕對是個非常糟糕的消息,河南道會不會頃刻間土崩瓦解,最終演變成一個新的“河朔三鎮”,遊離於朝廷控制之外,還真不好說。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河南道會不會失控呢?

當然,河南道如今能夠聽命於朝庭的藩鎮也不是沒有,如蔡州節度使秦宗權,陳州刺使趙犨,兗州泰寧節度使齊可讓,河陽節度使諸葛爽,但很不幸的是,他們大多數將最先直面黃巢軍的第一波衝擊,而後面齊克讓又被這群草頭王包圍在東面,施不上力。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圓形代表忠於朝廷,方形是草頭王們

天子幸蜀,姑務翦寇,上蔡有勁兵萬人,宗權即與監軍楊復光同議勤王,出師破賊,以蔡牧授之,仍置節度之號。——《舊唐書》

其帥即以狀聞,於是天子下詔,以犨守陳州刺史。——《舊五代史》

為了加強攔截黃巢的力度,朝廷還特意派出了一個人添補在那些草頭王和蔡、陳二州之間,這個人便是被委派到宣武軍鎮的朱溫(原黃巢軍降將),作為黃巢軍最大的叛臣罪人,朱溫與黃巢的矛盾絕對不可調和,當兩者相遇之時,雙方只能死磕到底,這當然也是朝廷最希望看到的結果,敵人的敵人,便是我們最大的忠臣,順便提一句,朱溫此時被朝廷賜名就是叫,朱全忠。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朱溫被唐廷賜名朱全忠,是黃巢軍的叛將

拜全忠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新五代史》

四、河南道內的三道防線

在朝廷的眼中,此刻河南道內可以攔截黃巢的防線共有三道,這三道只要能夠發揮好作用,攔住黃巢的希望還是比較大的:

第一道防線:炮灰級別的防線—蔡州防線,許、蔡、穎,能殺傷多少黃巢軍,儘量殺傷消耗。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第一道防線

第二道防線:中堅力量級別的防線—宣武防線,陳、鄭、汴、滑、宋、毫等州,跟黃巢軍玩命死磕拖住,等待朝廷騰出手來派援軍支援。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第二道防線

第三道防線:後備防線—徐、濮、曹、鄆、兗等州,儘量別搗亂,能上前支援最好,最後對漏網之魚能補刀就補刀。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第三道防線

朝廷這邊正推算著三道防線作用和效果,那邊黃巢的軍隊此時也快走出商於古道了,大戰即將來臨,接下來的就看河南道里面這些節度使們給不給力了。

此刻,遠在蜀地的朝廷上下,全部緊張地盯著河南道的局勢,如果河南道能扛住黃巢軍的進攻,朝廷便能騰出時間來籌劃部署剿滅黃巢軍,如果扛不住直接崩盤,那麼整個河南道便會徹底淪陷,最終黃巢軍會在這裡擴散、發展,而河南道相比長安來說,絕對是一個更加理想的發展空間,倘若完全控制住河南道,黃巢軍可就真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河南道對黃巢軍來說不啻是一個海闊天空之所

戰況究竟會走向何方?讓我們拭目以待。

第一個炮灰出現了,秒殺!

黃巢軍走出商於古道後,立即開始進攻河南道,首當其衝的便是蔡州的秦宗權,面對黃巢軍如潮水般的湧來,蔡州的秦宗權還是帶著手下的兵眾們進行了一番抵抗,但雙方力量懸殊,結局早在意料之中,秦宗權毫無懸念地落敗了,而秦宗權也是個爽快人,打輸了,認輸投降就是。

黃巢使其驍將孟楷將萬人為前鋒,擊蔡州,節度使秦宗權逆戰而敗。賊進攻其城,宗權遂稱臣於巢,與之連兵。——《舊唐書》

秦宗權的倒戈投降不僅壯大了黃巢軍實力,而且導致了第一道防線從中間直接崩潰,黃巢軍的兵鋒從蔡州直接跳到了陳州城下,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從蔡州出發直接插過陳州,是通往黃巢老家曹、濮之地的最佳捷徑,陳州此番註定難逃戰火的焚燹,大戰一觸即發。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黃巢迴歸曹州最佳路線

面對蔡州如此輕易的敗落,黃巢又有些飄飄然了,征服就是這麼簡單、爽快,河南道果然是個好地方,看來自己是選對了。

但是其不會想到,自己接下來將要面對的那個城池——陳州,卻是一個將會是把自己拖入無底深淵的堅城,而此刻,城內的一個猛人正在摩拳擦掌,等待著黃巢的到臨,他就是趙犨,一個正準備掰斷黃巢軍牙齒的硬漢。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陳州城即將要經受戰火的洗禮

血戰陳州,三百餘日,危城屹立不倒:

一、陳州的戰前準備:

已而巢陷長安,犨語諸將吏曰:“以吾計,巢若不為長安市人所誅,必驅其眾東走,吾州適當其衝矣!”乃治城池為守備,遷民六十里內者皆入城中,選其子弟,配以兵甲。——《新五代史》

趙犨是個有準備的人,有準備的人一般不容易被輕易擊敗,他從黃巢還在長安就推算出其敗退後,將會到陳州來砸場子,這種推測的本領如果史書上沒有誇大其辭的話,這個趙犨絕對是一個高明的戰略智者。

讓我們看看當初陳州的準備,就知道為什麼趙犨敢於和黃巢選擇死磕了,有能力,有資本,有信心,就是這麼任性。

乃遣增垣墉,浚溝洫,實倉廩,積薪芻。凡四門之外,兩舍之內,民有資糧者,悉令挽入郡中。繕甲兵,利劍槊,弓弩矢石無不畢備。又招召勁勇,置之麾下。以仲弟昶為防遏都指揮使,以季弟珝為親從都知兵馬使,長子麓、次子霖,皆分領銳兵。—《舊五代史》

趙犨具體的應對準備如下:

高築牆,修築城防工事,該加築的加築堅實,該疏浚的疏浚挖深,該添備的城防武器趕緊裝備上來,最終把陳州城防打造成一個堅不可摧的戰爭堡壘。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加築城防

廣積糧,囤積糧草,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糧秣,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打仗最終拼的就是糧草,歷史上圍城圍到城內人吃人的情況也是十分常見的,有糧在手,心不慌。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囤積糧草

堅清壁野

,把附近的人們全都遷入城內,不給黃巢軍留下一人一糧,把這些人拉進城來,在戰爭中就能避免他們被驅趕來當攻城的炮灰,還能做為戰時城防的防禦力量。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堅清碧野

上陣子弟兵,把自己的親戚全都部署到要害城防位置,這就擺明了要拼命的節奏,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個華麗的陣容,確實讓人可以相信,陳州絕對是一個難啃的硬骨頭。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上陣父子兵,戰力超強

陳州的準備工作做得很充分,黃巢此刻氣勢洶洶而來,雖然讓趙犨等人感到有點兒緊張,但並沒有慌亂,黃巢,我一直等著你來。

二、 第一個來送的人頭:大意的孟楷

孟楷作為黃巢軍的先鋒,在一戰降伏秦宗權之後,頓時豪情萬丈,河南道的這些節度使們,誰能擋得住齊軍主力的鋒攖,想當初大軍渡過淮河西進長安之時,這些節度使們哪個不是縮頭縮尾,躲在城池裡面不敢出來,如今還不是一樣,孟楷覺得,攻陷前面這個陳州城,也肯定是一個手到擒來的過程罷了。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孟楷死於大意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這位被黃巢視為心腹愛將的孟楷,馬上便成為了陳州軍隊的第一個勝利戰果。

楷既下蔡州,移兵擊陳,軍於項城;先示之弱,伺其無備,襲擊之,殺獲殆盡,生擒楷,斬之。——《資治通鑑》

孟楷陣亡的消息傳來,讓黃巢非常憤怒,蔡州唾手而得,一個小小的陳州竟讓自己吃了這麼大的虧,黃巢自然不甘心,非得滅了他!

三、黃巢的攻擊VS 陳州的堅守:

六月,與秦宗權合兵圍陳州,掘塹五重,百道攻之。 —《資治通鑑》

在交戰過程中,黃巢才發現,原來陳州這麼難啃,但難啃也要啃掉它,我們從黃巢後面的一系列動作可以看出,黃巢的思路也在變,在向著朝廷最不願看到的方向轉變,那就是老子不跑回老家了,準備打持久戰,這河南道州郡,我要一塊塊全部拿下,全吞了。

營於州北,立宮室百司,為持久之計。—《資治通鑑》

縱兵四掠,自河南、許、汝、唐、鄧、孟、鄭、汴、曹、濮、徐、兗等數十州,鹹被其毒。—《資治通鑑》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黃巢軍的進擊方向

立足陳州,四下出擊,打垮河南道。

黃巢的這個想法無可厚非,但對於攻城,他卻選擇了先難後易,這個選擇雖然被後世很多人所譏弊,認為其不應該將兵力白白耗費在這裡,然而我們也要清楚地看到,陳州此刻就是河南道諸藩鎮節度使的膽氣,陳州只要能堅守得住,那麼其他節度使就有底氣繼續堅持下去。

這種情況之下,旁邊宣武軍的朱溫便可以從容地策應,而徐州、鄆州、濮州等地的節度使們在唇亡齒寒的感召下,也會在後面跟進助力,這就是陳州堅守的最大意義,用不屈拖住敵軍的腳步,感召附近兄弟單位助力,同時爭取時間,等待朝廷的最後反擊。

趙犨遣人間道求救於鄰道,於是周岌、時溥、朱全忠皆引兵救之。—《資治通鑑》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周邊藩鎮救援陳州示意圖

屯兵堅城下的黃巢很糾結,其面前這個攻堅對象—陳州城,其如同一個打不死的小強,任憑自己的軍隊如何百般圍攻,其卻能夠始終屹立不倒,每次搖搖欲墜的情況之下,其都能夠再次挺轉過來,更讓人頭疼的是周邊其他藩鎮的攻擊和騷擾,讓黃巢軍還不得不持續分兵應對,疲於奔命,不停地出擊,不停地損耗著。

放棄不甘心,繼續很痛苦。

帝領兵於鹿邑,與巢眾相遇,縱兵擊之,斬首二千餘級。

帝與許州田從異諸軍同收瓦子寨,殺賊數萬眾—《舊五代史.粱書》

及黃巢攻陳州,秦宗權據蔡州,與賊連結,徐、蔡相近,溥出師討之,軍鋒益盛,每戰屢捷。—《舊五代史》

一面圍攻陳州,一面應對朱溫、時溥等人的騷擾,黃巢軍就這樣被死死地拖在了陳州城下,耗費了近三百個日夜,卻始終沒有啃下這塊硬骨頭。

屯兵堅城,久攻不下,歷來屬於兵家大忌,經年累月,黃巢軍的士氣開始低落起來,更要命的是糧草匱乏,這麼多軍隊,人吃馬嚼一天下來就不是一個小數目,更何況三百天呢,蔡州很快被吃窮了,整個河南道的糧草,凡是黃巢軍能搶到的都快被他們吃完了,糧草短缺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陳州在圍困之中苦苦支撐著,但黃巢軍呢?他們也同樣在死扛,誰能扛到最後?得看朝廷的行動了。

四、騰出手的朝廷開始安排計劃

將近一年的時間,足夠讓朝廷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說皇帝重新與各地節度使溝通聯合,比如說派人去東面遊說各個草頭王藩鎮節度使們,讓大家統一思想,積極一致抵抗黃巢軍;比如說去跟李克用再談一談,提醒一下,夥計收完轉賬,也應該把活做漂亮點兒了,總不能留個尾巴讓人噁心吧?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沙陀軍才是最後的殺手鐧

當這邊黃巢軍陷入膠著狀態之時,河南道的抵抗意識卻愈發堅定,因為,皇帝給大家畫了餅,再堅持堅持,夥計們,勝利已經不遠了。

黃巢圍陳州幾三百日,趙兄弟與之大小數百戰,雖兵食將盡,而眾心益固。—《資治通鑑》

飢腸轆轆的兵卒們,蓬頭垢面的百姓們,大家苦苦強撐著,用血肉之軀堅守著腳下這座殘破的城池,而城下的黃巢軍眾們,此刻也漸漸失去了信心,他們也不認為自己能夠一鼓作氣攻克這座城池,雙方就這樣對峙著,互相等待著。

看誰能耗死誰?

五、沙陀軍的絕殺

黃巢沒有等到陳州城因被困無糧而最終崩潰陷落,反而等到了沙陀軍出兵南下的消息,而這個時候,黃巢才發現,這麼久了,自己除了蔡州之外,竟沒有完全佔領河南道其他任何州郡,還是一個沒有根基、流竄的草寇身份。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沙陀軍的南下敲響了黃巢軍的喪鐘

二月,克用將蕃、漢兵五萬出天井關。—《資治通鑑》

相比當初從商於古道走出,黃巢如今的境地非常被動,缺糧、疲憊的軍隊,只有蔡州彈丸之地的地盤,他已經沒有別的更好選擇,要麼真刀真槍和沙陀軍幹一場,要麼繼續逃亡尋找其他方向跑路。

幹吧!

但隨著一系列失利的戰況再次擺在眼前之時,黃巢最終膽怯了。

李克用會許、汴、徐、兗之軍於陳州;時尚讓屯太康,夏,四月,癸巳,諸軍進拔太康。黃思鄴屯西華,諸軍復攻之,思鄴走。黃巢聞之懼,退軍故陽裡,陳州圍始解。——《資治通鑑》

當黃巢選擇退卻的時候,其失敗的命運已經不可改變,當大軍來到王滿渡時,黃巢軍與朝廷進行了最終的決戰,一戰崩潰,自此黃巢率領小規模殘眾向北突圍逃竄,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

這更像是一種自殺式的逃亡,牆倒眾人推,這個時候,黃巢已經沒有任何實力,前面的地界裡,有著更多的捕食者等待著他們,準備用他們的頭顱邀功,而他們只能選擇繼續奔逃,一直跑到被獵殺為止。

公元884年,六月,黃巢走到了生命的終點,他的頭顱被部屬林言斬下,被時溥轉獻給了朝廷,自此黃巢軍徹底淪亡。

陳州成為了令黃巢死不瞑目之痛,這個百攻不下的城池,最終扼殺了其崛起的最後希望。

危城百攻不倒,三百餘日鏖戰,斷送黃巢軍東山再起希望—陳州之戰

▲黃巢最終沒有東山再起,如殘陽一般隱入了黑暗之中

結論:

當黃巢從長安撤離而出的時候,軍隊的實力還很強,尚有一搏之力,但在接下來的一年裡,陳州城阻礙了其迅速奪取河南道的計劃,屯兵堅城,久攻不下,讓河南道各個藩鎮最後統一、堅定了抵抗信念,最終失去了佔領河南道的良機,沒有形成自己的勢力範圍,錯失了自己東山再起的絕佳機會,最終被朝廷擊滅。

也許,陳州就是黃巢的宿命,歷史在這裡停留了片刻,但最終沒有選擇改變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