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人民功臣”甘厚美,南征北戰9次立功,退伍後深藏功名數十年

“人民功臣”甘厚美,南征北戰9次立功,退伍後深藏功名數十年

“人民功臣”甘厚美,南征北戰9次立功,退伍後深藏功名數十年

甘厚美。張迪 攝

南征北戰9次立功,卻深藏功名數十年

退伍不褪色,幹一行愛一行從無怨言

7月的酷熱,夾雜著一聲聲蟬鳴從屋外傳了進來。

瀏陽市文家市鎮大成村一處普通民居內,93歲的老人甘厚美緩緩站了起來,將柺杖靠在一旁,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他的左胸前,一枚枚軍功章熠熠生輝,其中一枚“人民功臣”獎章更是耀眼奪目。

軍功章光芒流轉間,軍人甘厚美的光輝歲月浮現眼前——1948年5月3日,甘厚美在湖北谷城縣入伍,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

71年前,他是機槍連的一名戰士,扛槍衝鋒在前,不畏犧牲,浴血奮戰,戰功卓越,先後立功9次。

61年前,他面臨退役轉業的重大轉折,組織安排他作為傷殘軍人復員,可他卻堅決不要這個優待,“我絕對不能成為國家的包袱。”當時縣教育局安排他前往瀏陽二中任教,他因傷病復發無法勝任,而後毫不猶豫辭職回鄉……

立了那麼多功,可他從不顯擺,軍功章也深藏了幾十年。現在,他93歲,依舊保持著戰士的作風。

他說,“榮譽屬於人民屬於黨”“我們要永遠做人民的勤務員”“我那麼多戰友都犧牲了,我還有什麼資格向黨和政府提要求”……

激情燃燒的歲月

英勇殺敵,立功9次

“人民功臣”甘厚美,南征北戰9次立功,退伍後深藏功名數十年

甘厚美的證書。張迪 攝

常住在三兒子家,甘厚美雖然耳朵有些背,但是依然精神矍鑠。屋內牆上掛著志願者贈送的剪紙作品,書有“甘厚美同志入黨70週年紀念”。1949年5月3日,甘厚美經介紹入黨,成為一名預備黨員,同年7月1日,因作戰英勇,他在55師163團機槍3連支部的批准下提前轉正。

“那場戰役打得太激烈了,死傷無數。”甘厚美對那場戰爭仍歷歷在目。

那場戰役,便是牛蹄嶺戰役。“1949年解放西北,戰傷陝南安康縣牛蹄嶺戰役,記特種功摺合一等功一次。”這是甘厚美檔案上對當時立功的記載。1949年7月,解放戰爭進入關鍵時刻,安康成為解放陝南和進入大西南的關鍵。解放軍攻破胡宗南第三道防線後,胡宗南部急調三個半軍,置重兵於安康城南的牛蹄嶺,企圖憑藉天然屏障,負隅頑抗。

“在戰鬥的過程中,我們和敵人拼了8次刺刀,因敵軍重機槍手踞守,我們傷亡慘重,力量不足。”甘厚美回憶,當即他向班長請求支援十連,奔向火線。

“那時候滿地是刺刀,我一連殲滅了9個敵人,誰知身後突然冒出一個敵人,端著刺刀衝我而來。我一轉身,想用手夾住刺刀,但還是被刺中了右手臂和腹部,無法繼續拼刺刀的我就緊緊抱住敵人腰部,就地滾下山去,不省人事……”

清掃戰場時,戰友發現了滿身是血的甘厚美,當大家準備用擔架抬他下戰場進行醫治時,他甦醒了過來,說的第一句話便是:“我還能打機槍,我的手指還能動,輕傷不下火線,讓我留在戰場上。”

翻開甘厚美的檔案資料,泛黃的紙張上記錄著老人南征北戰的足跡:淮海戰役李土樓戰鬥、關埡子戰鬥、牛蹄嶺戰鬥、川北火天崗戰鬥……每一場戰鬥,甘厚美都衝鋒在前,奮勇殺敵,立功9次,在戰場歷經九死一生。

淮海戰役紀念章、解放西南勝利紀念章、解放西北紀念章、解放華中南紀念章。其中,那枚西北軍政委員會頒發的“人民功臣”獎章,更是對甘厚美的高度肯定。這些獎章被甘厚美深藏箱底幾十年。“我們兄弟幾個都沒見過,直到2002年。”老人的大兒子甘本淼說。2002年,老人的故事被所在單位偶然間發現,老人這才將自己曾經立功9次的英勇事蹟告諸於人。

退伍不褪色

“不佔公家一分便宜”

“人民功臣”甘厚美,南征北戰9次立功,退伍後深藏功名數十年

甘厚美的“人民功臣”獎章。張迪 攝

戰爭帶給甘厚美的不僅僅是榮光,還有傷痛。“現在我身上總共有三處傷,手臂、肚皮和右腿。”甘厚美說。

湖北、安徽、陝西、四川……幾經輾轉,甘厚美也從一名普通的戰士升調為副連長,隨後被師團保送至蘭州文化中學進行學習。1958年,甘厚美學成畢業,但因傷病復發,無法再回歸軍營,他面臨復員轉業的人生轉折。當時,組織安排他作為傷殘軍人復員,他毅然地拒絕了。

“我絕對不能成為國家的包袱。”同年3月,甘厚美帶著一身傷病復員回鄉。

回憶至此,甘厚美聲音顫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感到慚愧,黨和國家給了我關懷,並送我去學習,可我一學完就回鄉了,沒能繼續為祖國和人民做貢獻。”

回鄉後,甘厚美毫不聲張,當時縣民政局和縣教育局安排他前往瀏陽二中師訓班教書。因腿部受傷,甘厚美無法長時間站立,隨後便辭去了教師這一職業,回家務農。

1959年至1961年,甘厚美因傷病復發,多次前往長沙進行醫治,共用去1700餘元。這是一筆很大的開銷,當時的文家市公社黨委讓他去縣民政局報銷,然後再回公社報銷,甘厚美拒絕了。

“我用的是我的轉業費,這本身就是黨和人民給我的,我不能這樣去佔公家便宜。”

此後的幾十年裡,甘厚美的身影出現在了文家市搬運隊、清江水庫、小尾衝煤礦、文家市煤礦……他從不張揚自己從前的戰績,無論日子如何艱辛、如何困難,他從來不向組織提要求。

“每每想到犧牲的戰友,他們為黨和國家奉獻了自己的生命,而我不能再繼續奉獻,怎麼還有臉皮去向黨和國家提要求。”甘厚美激動地說。

“我們的國家還未富強,作為共產黨員,我們還應該繼續奮鬥,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

“以前保家衛國,現在復員回鄉,幸運地活到了大發展的時代,我們應該維護政府,一起建設富強的國家……”

從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到篳路藍縷的建設歲月,再到大浪逐新的改革新時代,甘厚美懷著對祖國和人民的滿腔赤誠,帶著強烈的使命意識,以堅如磐石的意志,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

和平年代

“誠誠懇懇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堅韌、質樸、奉獻、奮鬥……甘厚美的精神也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兒女。他的大兒子甘本淼後來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站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甘厚美經常教育孩子“榮譽是屬於人民屬於黨的,如果想要吃‘國家糧’,憑自己的本事去爭取,我沒有能力,也不會給你們找工作”。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誠誠懇懇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五個兒子,沒有一個沾過他的光。

“我之前不能理解,父親為什麼不給我們多講講他立功的故事,而只說他打過仗,父親身上讓人不能理解的事情實在太多了。”甘本淼說。

“父親到煤礦工作是作為管理幹部去的,可是他卻要求下井,只為多一點下井費和糧食補助,而他當時可以申請上面照顧,他卻不願意開口。”

1982年,甘厚美作為一名普通的工人從文家市煤礦退休,平時與他深交的多名同志都在為他抱不平。而甘厚美卻說:“這是組織上的事情,一切聽從組織安排,組織怎麼說我就怎麼做”。

一直到2000年,經由煤礦領導出面,經長沙市勞動局批准,甘厚美才被認定為新中國成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退休老工人。

“這近二十年裡,父親少享受的經濟待遇,他絲毫沒有計較。”甘本淼說,甘厚美對子女要求也很嚴格,“我對父親有過責怪,但是後來明白了這是父親的一種教育,教會我們艱苦奮鬥,自力更生。”

“我這輩子只有這麼幾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一是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二是沒有佔公家一分便宜,沒犯過讓人指手劃腳的錯誤;三是子女憑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對社會有用的人。”甘厚美欣慰地說。

榮譽榜

1949年獲中原軍區授“淮海戰役紀念章”一枚

1949年獲西南軍區授“解放西南紀念章”一枚

1950年獲西北軍政委員會“人民功臣獎章”一枚

1950年獲西北軍政委員會“解放西北紀念章”一枚

1954年獲全國人民慰問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團贈“功臣人員紀念章”一枚


校對:李繼軍 陳世濤


往期回顧:

“人民功臣”甘厚美,南征北戰9次立功,退伍後深藏功名數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