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马上就要种小麦了,据说尿素施多了小麦不抗倒,你怎么认为?

皖北小眼歌


现在正是冬小麦播种时期,有人说氮肥施多了小麦不抗倒,这种说法随不全面,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小麦生长所需养分以氮磷钾为主,中微元素为辅。在小麦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需求多少,是有一个大体范围数和大概量化数。一般小麦产出1000斤产量大概需纯N30多斤,P2O5需要15斤,K2O需25斤左右。比例大致在3:1:3范围。除去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外,还需要大量氮磷钾元素化肥。期中做为底肥,氮肥占小麦生长期40/100~50/100、磷钾肥占50/100~100/100,所以,占一半的氮肥,一多半到全部的磷肥、钾肥都做底肥使用。

氮肥都是速效肥,主要作用促幼苗生长、分孽、植株茎叶生长,促茎叶光合作用。

磷肥主要促小麦根系生长、在小麦开花孕穗期促生殖发育、促小麦子粒成熟、饱满。

钾肥主要促小麦根尖生长、促小麦茎杆粗壮,抗倒伏、促小麦子实成色、增加千粒重。

因为小麦冬前生长需要消耗养分不多,我们在小麦施底肥时氮肥可以少施,等明年小麦返青拔节时再追施氮肥。

一般小麦施底肥可用尿素30斤、二胺50斤、氯化钾20~30斤调配使用。也可用三元复合肥100斤。

切记小麦施底肥不可用量过大,不但造成没必要的浪费,还有可能造成小麦冬前旺长,不利小麦安全越冬。

明年春季,小麦返青拔节时浇水追施氮肥也不能用量过多。氮肥用量过大,小麦分孽多、密度大。追施氮肥过多使小麦生长迅速、茎杆柔软、株高增加。这样,等小麦开花灌浆期如遇风雨很容易倒伏!

为防止小麦后期倒伏,不但播种前注重钾肥使用,到明年小麦开始进入旺长期要对旺长的小麦喷施化控肥。小麦开花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等叶面肥,预防小麦后期早衰,促小麦增产。还要根据小麦不同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做好药物防治。

小麦倒伏还和小麦播种时播种量有关系。播种量过大,小麦密度过大,小麦田间通风差,病虫害易发生。都容易造成小麦倒伏。

总之,小麦氮肥施的过多、小麦播种量过大是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我们要选择高抗倒伏的小麦良种,控制氮肥使用量,控制播种量。从种子、化肥、小麦病虫害预防等各个方面着手,为小麦创高产做好每一个环节。

当前正是寒露节气,也是小麦播种最适宜的时间。抓紧播种,为明年小麦丰收打好第一仗。





农人小匠


尿素是一种速效氮肥,在农业生产上,主要是用来催苗、促进壮苗追肥,以及在农作物开花结果期用来作叶面肥使用,促进果实膨大、颗粒饱满,有明显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品质的作用。


在小麦的种植过程,合理使用尿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冬小麦种植前,基肥的施用,大多数农户会选择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和氮磷钾比较均衡的复合肥做底肥,很少人使用价格昂贵、挥发较快的尿素作底肥。在小麦苗期,需要用到尿素来追肥。冬季严寒来临之前,为了保证小麦苗在冬季不被严寒冻伤,需要对土壤进行保温。而对田地进行浇水,能增加土壤湿度,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随水施入少量尿素,则能满足小麦苗在冬眠时期对养分的需求。


此时追施尿素用量,要根据小麦幼苗的长势来进行。长势较好的麦苗,无需施肥,只适量浇水即可,否则麦苗过旺生长,叶片很容易被冻伤或者被大雪压倒,不利于麦苗安全越冬。长势较弱的麦苗,追施适量尿素后,有利于形成壮苗,增加抗寒能力。

春季随着气温升高,土壤开始化冻。麦苗经过严寒之后,已大伤元气。为了使麦苗顺利返青,就必须对其浇水施肥,用以增加养分供给。这个时期,适量施用尿素,能帮助麦苗顺利返青。过多的使用尿素,在田地水分充足的情况下,小麦容易引发烂根现象。或者在气温适宜的环境里,麦苗出现旺长,造成小麦只长茎叶,而不拔节,延迟开花。

在小麦孕穗结粒时期,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适量追施尿素,能使小麦颗粒饱满,减少空穗和秕粒出现,增加小麦抵抗赤霉病和蚜虫为害的能力。此时尿素使用过量,小麦营养过剩,形成“虚胖”现象。不仅小麦不能很好灌浆,而且小麦会延迟成熟。


综上,尿素在小麦的生长期内,主要作用是促进壮苗,提高产量。但是,用量过大,就会起到物极必反的作用。不仅使麦苗旺长,引起倒伏,而且严重影响小麦产量。


郧阳老五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理,那就是要讲究营养均衡。如果不讲究营养均衡,只吃那么一种粮食就会引发身体的不适甚至疾病。作为农作物来说,也是如此。也需要讲究营养均衡,以利于农作物的健康成长。

氮磷钾和其它微量元素都是小麦在生长期所需要的。其中,氮肥的需求量最大。有人把氮肥比作小麦的“粮食”,也就是“主食”,把其它肥料和微量元素比作小麦的“配菜”和“副食品”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小麦也需要以“主食”“长身体”,以“配菜”和“副食品”保健康,从而实现健康成长的目的。但是,“主食”吃的太多,小麦就会疯长,其“身高”就会超出“正常比例”,就会显得“一枝独秀”。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一棵“健硕”的树木长得太高,尚且抵御不了狂风暴雨袭击的话,何况“身体娇弱”的小麦呢?长得又高又大的小麦在狂风暴雨面前肯定会不堪一击,纷纷匍匐在地,向狂风暴雨“屈服”。因此,小麦是不能长得太高的。

上面我们已经说了,小麦长得太高,是因为“主食”“吃”多了。而小麦的“主食”就是氮肥,因此,含氮量很高的尿素是不能让小麦“吃”得太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尿素施多了小麦不抗倒”是有道理的。

那么,对于种植小麦来说,尿素究竟应该施用多少才合适呢?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地力”不同,施用量也会不一样。如果土地贫瘠,就可以多施一些;如果土壤肥沃,就可以少施一些。最好采用“测土施肥”的方法进行施肥操作,这样做既可以使肥料发挥最大的“功效”,也能够俭省肥料的开支,实在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

好啦!不多说了。总而言之,尿素施用量过大的话,是有可能造成小麦在生长后期出现倒伏现象的。因此,一定要控制施用量。要想真正知道在种植小麦时究竟需要施入多少尿素或其它肥料,最好采用“测土施肥”的方法进行施肥操作。否则,任谁都是难以说准确的。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西北娃娃


马上就要种小麦了,据说尿素施多了小麦不抗倒,你怎么认为?

这个问题村民小江来回答。

对于小麦的追施料肥与小麦抗不抗倒伏是有着一定关系的。但我们也不能说单纯的尿素施多了小麦就不抗倒伏,这样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以下村民小江就尿素施多了对小麦的影响,和小麦抗倒伏的要素作个浅谈。

一:尿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尿素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惯用肥料。对于小麦生长也不例外。尿素的施用有着抗旱保水,增强作物肥力的作用。尿素的施用应与其它料肥配比同施。其与氯化钾、过磷酸钙、磷矿粉等混合能用时,其增产增效效果相当明显。

在尿素的施用过程中应注意:在施入麦地时,应注意均匀施入,切忌堆积不匀,否则极易烧苗。其量的施入应不大于8至12公斤/亩。若春季对小麦追肥,则要提前一周左右与磷钾等料肥配合施用。

尿素施用小麦时,切忌施于地表或黏于麦叶上,造成烧苗烧叶的现象。忌与碱性尿肥混合施用,忌刚刚施入即于大水灌水。

二:与小麦抗倒伏有关因素。

1.小麦是否抗倒伏与其品种有关。如某些小麦植株本身就很高,再加上连续阴雨,或大风其抗倒性变弱。

2.与小麦的养分摄入是否充足有关。如小麦生长过程中,各阶段的养份供应和摄入(氮磷钾肥等)是否充足,否则其养份不良;生长不旺;抗性变差;自然就会倒伏。

3.与其密植度或病虫害相关。如小麦种植过密,光照及透性变差,或病虫害防治不到位,其株矮杆细,抗倒伏能力自然就变差。

4.外力自然环境不可抗力因素。如过强的台风,洪水等引起的小麦倒伏。


总结,引起小麦倒伏的因素很多,不能笼统的说尿素施多了就会引发其的倒伏。当然施入尿尿时应遵循以上各条,不但不会使小麦抗倒性变差,反而能增强小麦的自身抗性,和提高产质量。为小麦的丰收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村民小江


马上就要种小麦了,据说尿素施多了小麦不抗倒,你怎么认为?

尿素是优质的氮肥,含氮量是46%,是一种速效含氮化肥。尿素在小麦种植中,底肥只能使用少量的供幼苗期生长需要,因是速效肥,在土壤里存在时期不长,肥效期短,适合作拌种肥和追肥。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少不了氮肥的,是必须的营养物质,在正常用量条件下,不会发生旺长,造成小麦倒伏的。只有尿素使用超量,才会出现小麦徒长,生长旺盛,出现倒伏。小麦一般在种植过程中,除了叶面喷肥外,只施底肥和返青肥以及拌种肥,三种形式。小麦每生产100斤,需要吸收氮肥5.6~6.4斤,磷肥2~3斤,钾肥4~8斤,氮磷钾三者的比例大约为1:0.4:1。在种植过程中,要根据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特点,应该少拌种肥,重施底肥,早施追肥。种肥只占总肥量的5%,底肥占总肥量的60~80%,追肥占总肥量的35~15%。



第一,小麦拌种肥。小麦在肥沃的地块播种,可以不使用或少用拌种肥;在贫瘠的地块,使用拌种肥,有利于小麦发芽后的正常生长。一般可以使用尿素作种肥,每亩使用量是4~6斤,或者硫酸铵约10斤,过磷酸钙10~20斤,不可多用,避免伤害麦种。

第二,小麦的底肥。小麦底肥是小麦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基础性肥料,需要施用大量的有机肥作为长效肥料,尿素等速效肥只是作近期小麦幼苗生长分蘖时的急需营养物质,但由于尿素是速溶性的肥料,肥效时间比较短暂的,不必过多追施,避免造成浪费。一般小麦底肥施足了有机肥后,视地块肥力状况,每亩施尿素15~30斤,不能超越30斤,超越的部分小麦一时吸收不了,就被雨水渗入底下土壤,失去作用。



第三,小麦的追肥。小麦追肥是小麦处于分蘖期,需要大量的氮元素肥料。一般采取“小食多餐”的施肥方法,有苗期追肥、越冬期追肥、返青期追肥、拔节期追肥、孕穗期追肥、后期追肥。每次追肥视生长发育状况而定,可以使用尿素作氮肥,6~10斤,不可多施,避免旺长,造成倒伏。


总之,尿素是一种优质的氮肥,是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的氮肥来源,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尿素的使用量不超过标准用量时,小麦不会发生旺长,不会发生倒伏现象。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是小麦氮肥过量,缺少钾肥,出现旺长,才产生倒伏的结果,否则是不会轻易倒伏的。提高小麦抗倒伏的办法是多施有机肥和钾,控制旺长,是解决小麦倒伏的主要办法。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鄂东三农


小麦生长所需养分以氮磷钾为主,中微元素为辅。在小麦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需求多少,是有一个大体范围数和大概量化数。一般小麦产出1000斤产量大概需纯N30多斤,P2O5需要15斤,K2O需25斤左右。比例大致在3:1:3范围。除去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外,还需要大量氮磷钾元素化肥。期中做为底肥,氮肥占小麦生长期40/100~50/100、磷钾肥占50/100~100/100,所以,占一半的氮肥,一多半到全部的磷肥、钾肥都做底肥使用。

氮肥都是速效肥,主要作用促幼苗生长、分孽、植株茎叶生长,促茎叶光合作用。

磷肥主要促小麦根系生长、在小麦开花孕穗期促生殖发育、促小麦子粒成熟、饱满。

钾肥主要促小麦根尖生长、促小麦茎杆粗壮,抗倒伏、促小麦子实成色、增加千粒重。

因为小麦冬前生长需要消耗养分不多,我们在小麦施底肥时氮肥可以少施,等明年小麦返青拔节时再追施氮肥。

一般小麦施底肥可用尿素30斤、二胺50斤、氯化钾20~30斤调配使用。也可用三元复合肥100斤。

切记小麦施底肥不可用量过大,不但造成没必要的浪费,还有可能造成小麦冬前旺长,不利小麦安全越冬。

明年春季,小麦返青拔节时浇水追施氮肥也不能用量过多。氮肥用量过大,小麦分孽多、密度大。追施氮肥过多使小麦生长迅速、茎杆柔软、株高增加。这样,等小麦开花灌浆期如遇风雨很容易倒伏!

为防止小麦后期倒伏,不但播种前注重钾肥使用,到明年小麦开始进入旺长期要对旺长的小麦喷施化控肥。小麦开花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和芸苔素等叶面肥,预防小麦后期早衰,促小麦增产。还要根据小麦不同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做好药物防治。

小麦倒伏还和小麦播种时播种量有关系。播种量过大,小麦密度过大,小麦田间通风差,病虫害易发生。都容易造成小麦倒伏。

总之,小麦氮肥施的过多、小麦播种量过大是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我们要选择高抗倒伏的小麦良种,控制氮肥使用量,控制播种量。从种子、化肥、小麦病虫害预防等各个方面着手,为小麦创高产做好每一个环节。


乡村的小姐姐


其实小麦的抗倒性能跟许多因素都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品种,种植密度,田间管理,天气等等。但在同等条件下,氮素过多容易使小麦旺长,秸杆弹性弱,一旦遇上恶劣天气,就很容易倒伏!建议农民朋友们,在种小麦时,不要以为氮素越多,产量越高,氮磷钾一定要合理搭配。根据本人多年的种植经验,一般每亩施40一50斤二铵,30斤尿素,15斤钾肥作为底肥即可。


王光华


很显然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不科学的,具有很大的片面性。首先尿素对于有机肥的腐熟具有很好的效果,那么作用到抗倒伏上面效果不是很明显的,尿素作为肥料来说在小麦刚开始种植的时候需要施肥和生长过程当中需要基肥。

1、 小麦生长过程当中的抗倒伏与小麦的种植品种和整理的种植密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小麦的品种,一般大规模种植的小麦都提前要选种,绝大部分农户会以这个“抗倒伏”为首选的依据。所以重要性大家可见。

2、 小麦容易发生倒伏的时候就是在“灌浆期”后,此时已经到了“芒种”节气前后,小麦还是绿油油的一整片。这个阶段后小麦会因为麦穗的重量,会有轻微的“垂头丧气”,不过这是产量的一种表现。

还有就是天气因素的影响,这是倒伏的“天敌”。在芒种节气后,夏季的强降雨和大风天气是比较多的,一般多以下午和晚上发生为主,不但可以把小麦给吹倒伏了,有时候就连种植的玉米、油菜籽都难以幸免,所以这个因素人为很难以控制住。

3、 有一种小麦在来年返青后出现的倒伏,这是纯粹的在种植深度上不够,甚至在之前打碎的秸秆上面种植,前期在种植冬小麦之前里面没有施放尿素来腐熟这些打碎的秸秆,我在前天发表过的一篇问答里面有详细说过,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翻出来看一看。

因此这完全就说到了小麦刚开始的种植上面,由于种植深度不够,浅薄,在后期生长过程中就会出现苗黄、苗弱的现象,会有倒伏发生。还有就是在小麦返青后追施尿素过多的话,在抽穗期会有整个麦秆比较细弱的现象,那么大风一吹就会出现倒伏现象。

总结

以尿素来做为重点。如果你在打碎的秸秆还田种植,建议在种植小麦之前用尿素施肥来腐熟,这样在小麦种植之后就不会出现苗黄、苗弱的现象;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小麦返青后长到抽穗之前一定要控制追肥期间的尿素使用量,太多就会出现倒伏现象哦!


宁宁说的话


马上就要种小麦了,据说尿素施多了小麦不抗倒,你怎么认为?

小农民很高兴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问得好!这也是现在农业种植中很普遍的现象之一,因为尿素作为农田里施肥的一大主要肥料,而且效果比较明显,在给作物一味地使用足够的尿素氮肥之后,小麦苗蹭蹭的长,绿油油的,农民朋友看着觉得欢喜,但实际上却只是表面现象,氮肥施多了带来的后果确是很严重的,而倒伏就是其中一种危害。


尿素——氮肥与小麦作物的关系

氮肥充足时:植株生长旺盛,叶色浓绿,光合作用的强度大,小麦积累的碳水化合物较多,进而促进分蘖,茎叶伸长。

氮肥过多时:过多的氮肥则使茎叶徒长,茎秆柔弱,容易倒伏,而且在栽培密度大、墒情重的情况下,容易郁闭,影响通风透光,诱发病虫害,导致大幅减产。

那应该怎么处理和预防尿素施多和倒伏的问题呢?

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控制好追肥的使用,一般苗肥应该在三叶期使用,其用量还得根据土壤肥力、基肥用量、苗情以及天气等条件来定,冬前到达5-7叶1心叶即为壮苗。

尿素使用过多,麦苗出现旺长,有可能导致倒伏的情况时,可采取镇压、盖麦、深中耕的方法来控制麦苗高度。镇压和深中耕是现在常用的方式,简要说说泥土盖麦的方法吧!

盖麦:用泥土盖麦是一种古老的办法,虽然说现在很少使用,但的确可以抑制麦苗的无效分蘖,减缓徒长,还加强培土保温,有利于保水保肥。一般在12月下旬至元月上旬进行,覆盖1-2㎝,均匀撒施即可。

对此,你们有什么其它不同的看法或意见?欢迎留言和我们一起分享讨论哦!


冒蓝火的小农民


“五谷杂粮”这个词许多人都知道。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怎么着,怎么着,可见五谷杂粮中的哪一种都是人类所需要的。人类为什么要吃五谷杂粮,而不吃单一的某种粮食呢?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理,那就是要讲究营养均衡。如果不讲究营养均衡,只吃那么一种粮食就会引发身体的不适甚至疾病。作为农作物来说,也是如此。也需要讲究营养均衡,以利于农作物的健康成长。

氮磷钾和其它微量元素都是小麦在生长期所需要的。其中,氮肥的需求量最大。有人把氮肥比作小麦的“粮食”,也就是“主食”,把其它肥料和微量元素比作小麦的“配菜”和“副食品”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小麦也需要以“主食”“长身体”,以“配菜”和“副食品”保健康,从而实现健康成长的目的。但是,“主食”吃的太多,小麦就会疯长,其“身高”就会超出“正常比例”,就会显得“一枝独秀”。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一棵“健硕”的树木长得太高,尚且抵御不了狂风暴雨袭击的话,何况“身体娇弱”的小麦呢?长得又高又大的小麦在狂风暴雨面前肯定会不堪一击,纷纷匍匐在地,向狂风暴雨“屈服”。因此,小麦是不能长得太高的。

上面我们已经说了,小麦长得太高,是因为“主食”“吃”多了。而小麦的“主食”就是氮肥,因此,含氮量很高的尿素是不能让小麦“吃”得太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尿素施多了小麦不抗倒”是有道理的。

那么,对于种植小麦来说,尿素究竟应该施用多少才合适呢?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地力”不同,施用量也会不一样。如果土地贫瘠,就可以多施一些;如果土壤肥沃,就可以少施一些。最好采用“测土施肥”的方法进行施肥操作,这样做既可以使肥料发挥最大的“功效”,也能够俭省肥料的开支,实在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

好啦!不多说了。总而言之,尿素施用量过大的话,是有可能造成小麦在生长后期出现倒伏现象的。因此,一定要控制施用量。要想真正知道在种植小麦时究竟需要施入多少尿素或其它肥料,最好采用“测土施肥”的方法进行施肥操作。否则,任谁都是难以说准确的。你说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