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足迹·回声:京津塘高速公路——中国高速公路的高起点

京津塘高速公路是我国第一条符合国际标准的省际高速公路。它为新中国高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高起点,此后,以京津塘高速公路为建设模式和样本的高速公路,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跨山过海、不断延伸,如今,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世界第一!

今年84岁的田凝寿,曾任天津市市政局副局长。从1984年到2005年,他在京津塘高速项目一干就是20年,经历了京津塘高速筹备、建设和后期管理全过程。最近,田老还专程坐车去京津塘高速看看。

我现在跑过一次,一般的公路应当是15年不大修,咱们京津塘高速公路快三十年了,质量还那么好,多不容易。

足迹·回声:京津塘高速公路——中国高速公路的高起点

今年84岁的田凝寿接受交通广播《寻访交通足迹,聆听历史回声》的采访

上世纪80年代,距离仅有100多公里的北京和天津之间车程却达到4、5个小时。此时,中国大陆,还没有任何一条高速公路。田老还记得当时自己赴国外考察的情景。

80年代初我随交通部赴瑞典、法国学习考察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经验,当时我国内地尚无一条高速公路,面积仅有我国一个省大的法国竟有60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使我们这些考察人员非常羡慕。

于是,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共同形成了建设中国首条省际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的动议。当时三地都成立了工作组。今年已经96岁,当时任京津塘高速天津工作组负责人的胡晓槐回忆说:

京津塘太需要了,天津、北京原来那个老路一走就是四五个小时,挺困难的了,而且北京通港口的话需要先到天津,再到塘沽再进港。京津塘高速公路这样它就直接就通港口了。

从1984年开始,京津塘高速公路这个承载着中国高速公路梦的中国首条省际高速公路立项。作为国家级重大项目,工程经过三年筹备,期间争取获得了世界银行贷款,于1987年底正式开工。由于在此之前,中国大陆从未修过高速公路,为达到国际标准,道路的施工监理、施工器械、施工工艺等均需从国外引进。田凝寿说: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要和外国的企业合作,就是中国的企业没有一个是修过高速公路的,人家世界银行不同意啊,你干过高速公路吗?必须要找一家外国干过高速公路的公司,用人家的资历把咱们带过去。咱们过去的想法都是习惯的传统做法,世界银行接受不了。

京津塘高速公路是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首次同国际惯例接轨,即按照菲迪克合同条款组织施工的高速公路工程。在中国高速公路工地上,首次出现了业主、监理、承包商这样的名词。

菲迪克条款主要内容是工程三家承担,建立的业主、监理、承包商三足鼎立的施工模式明确规定三个方面的职责。过去我们搞的中环线、外环线我也都参加了,都是领导直接说,工程我们说了就算。这个条款结构是科学的在工程建设中各方面都是公平对等的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和一般的工程管理不一样。这个应用完了之后,咱们国家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基本才执行了这种方式。

足迹·回声:京津塘高速公路——中国高速公路的高起点

1987年10月23日,津京塘高速公路4个土建合同举行签字仪式,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交通部部长钱永昌,世界银行代表,京、津、冀政府领导出席了签字仪式。

按照国际标准施工,施工器械也必须跟上,但当时的中国机械化水平还远远无法达到要求。

世界银行贷款必须让你采购一些机械,但是这些机械人家也不是非让你在国外买,也可以在中国买。但是你选的机械的性能是不是最好的,价格是不是最低的。当时中国的施工机械跟人家没法竞争,只能从国外采购,这些机械我们自己生产不了。比如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我们选择俄都是德国的设备,它能够自动找平,过去我们摊铺就是人工,铁锨,往上砸,汽车来了倒地下,工人一锨一锨端,拿耙子耙,人力观测平不平。人家的摊铺机按照标准线走,做的非常平,直接倒到机器里,摊铺出来,夯实,压路机一压相当平整。现在咱国家没必要进口了,我们全都是自己生产的。

足迹·回声:京津塘高速公路——中国高速公路的高起点

1987年12月10日,京津塘高速公路工程举行开工典礼,时任国务院总理田纪云出席,并为工程开工剪彩。

1993年9月京津塘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成为京津冀区域的一条“黄金通道”,在高速公路两侧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京津塘高速则以其国际化的施工流程、工艺,成为今后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样板工程。田凝寿说:

京津塘高速公路后的评价报告,交通部将这个报告发至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市公路主管部门,供公路建设和管理者借鉴和参考。这样厚厚的一本,后来建设高速的数据都参考它。

足迹·回声:京津塘高速公路——中国高速公路的高起点

建设中的京津塘高速公路。(招商公路京津塘高速分公司供图)

今年50岁的张军,刚参加工作不久就见证了京津塘高速建成通车的盛况。此后,以他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速建设者学习前辈们职业精神,在天津高速公路路网的建设中坚持精益求精、高标准严要求。

1993年9月25号,我见证了我国第一条靠世界银行贷款、采用菲迪克条款进行国际招标建设的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开通剪彩。它的通车对天津乃至全国高速公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90年代我们相继建成京福、京沈等四条高速公路;从2000年至2015年期间,也正是天津高速公路大建设、大发展阶段,我们相继建成了京沪、荣乌、津蓟等十多条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00公里,排名全国路网密度第二,为天津人民出行和城市发展作出了我们应有贡献。

足迹·回声:京津塘高速公路——中国高速公路的高起点

在京津塘高速公路天津段上,来往车辆疾驰而过。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供图)

如今,经过全国交通系统员工30多年的努力拼博,至去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总里程达14.25万公里,居全球第一位,覆盖全国98%以上的城镇人口。今日的中华大地上,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连起城市和乡村,串起沿海和内陆,联通全球,成为服务新时代社会经济和民生发展的强力引擎。

记者李叶、王潇颐,图片源自《天津市政记忆》

天气提示:今天本市天气况为晴间多云,最高气温18℃,最低气温7℃,微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