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弱國無外交,說的就是一國的外交官如果沒有一個強大母國做背書,只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身世浮沉雨打萍。下面這張圖片就是最好的例子,照片上的老人落寞地坐在聯合國的休息室內,他是敘利亞駐聯合國代表巴沙爾·賈法裡。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儘管他在聯合國大會上有理有利地慷慨陳詞,抗議英法美,但是仍然不能阻止英法美繞過聯合國向自己的祖國發射一枚又一枚巡航導彈。為什麼,敘利亞太弱小了。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回顧我們的歷史大家也可以看到,怪不得凡是有名有姓的外交家扎堆的,都出現在這幾家裡。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1、 強漢時期:強漢初立,匈奴氣焰正濃,匈奴攻,漢朝守,所以漢初的外交開拓者們也十分艱難,但是儘管如此,大漢的外交家卻前赴後繼,豪氣干雲,勇氣過人!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張騫出使大月氏,九死一生,被匈奴俘虜兩回,先後歷經十多年,但是卻打通了西行之路,摸清了西域各勢力的情況,為反擊匈奴奠定了外交基礎。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蘇武出使匈奴,匈奴單于逼他投降,不然就殺了他。蘇武一句話噎死他:殺我,我是大漢使臣,殺我,你敢嗎?單于沒辦法,只好把蘇武囚禁北海,蘇武齧冰飲雪,誓死守節。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馮嫽,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官。她曾是漢朝和親公主劉解憂的陪嫁,到烏孫後嫁給烏孫右大將。後烏孫國內亂,北山大將烏就圖任國王,馮嫽奉命前去勸說烏就圖,曉以利害,烏就圖重新投向漢朝。漢宣帝宣馮嫽回長安,並封其為使,出使烏孫冊封烏就圖,安定了兩國關係。在馮嫽七十歲時,再次出使烏孫。馮嫽一生,為漢朝與烏孫的邦交往來做出了傑出貢獻,被尊稱為"馮夫人"!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時間到東漢,漢朝與匈奴之間的攻守發生變化,漢朝已處在戰略優勢,這一切都離不開軍事和外交雙重作用。東漢外交家,首推班超。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班超,出身史學世家,卻不甘心做一輩子刀筆吏,棄筆從戎,跟隨大將軍竇憲,投入到打擊匈奴的偉大事業當中。出使西域,大戰鄯善,三十六人就敢深入虎穴,擔任西域都護三十年,留下了"投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成語,萬古流芳。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2、 隋唐時期:這一時期外交目標主要是針對突厥、吐蕃和印度,代表人物有長孫晟,行者前文說過,長孫晟深通突厥事,能充分利用突厥內部矛盾予以分化瓦解,使突厥內亂不止,大大減輕隋朝邊疆的壓力,實為削弱突厥第一人。而且他本身精通軍事,箭術通神,突厥大畏長孫總管,聞其弓聲,謂為霹靂;見其走馬,稱為閃電。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玄奘法師,就是我們所說的唐僧,唐代著名高僧,資深"驢友"、外交家。西行印度為求佛法,歷盡艱險,前後十四年,足跡踏遍西域各國和印度大部。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請求玄奘法師還俗,協助他經略西域,都被玄奘拒絕。但是玄奘法師著有《大唐西域記》,詳實地記錄了西域印度的風土人情,山川地形和詳細路線。為大唐經略西域做出了傑出貢獻,而且增進了唐朝和西域印度的經濟文化交流。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文成公主,唐朝和吐蕃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使者。雖然是和親公主,名義上有些不好聽,但是她所帶去的文化醫學工藝等等書籍,全面提高了吐蕃經濟文化水平,使得吐蕃從一個部落聯盟奴隸制社會直接進入半封建奴隸制社會,同時也保持了唐吐之間長達幾十年的友好關係,也使得下一位強勢外交家一舉成名。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這位強勢外交家就是王玄策。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唐朝派王玄策為正使、蔣師仁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天竺(印度),恰逢中天竺王屍羅逸多死,國中大亂,其大臣那伏帝阿羅那順篡位,於是發動所有軍隊以拒王玄策。王玄策兵微將寡,失敗被擒獲,敵人趁機劫掠諸國貢獻的財物。王玄策逃離,到達吐蕃。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贊助1200吐蕃兵、7000泥婆羅(今尼泊爾)騎兵。王玄策率軍進攻到中天竺的茶鎛和羅城,作戰三天,攻破茶鎛和羅城,斬首三千餘級,敵人被溺死的約1萬人。阿羅那順逃走,收攏散兵再次交戰,副使蔣師仁擒獲阿羅那順,俘斬敵人數以千計。餘眾跟隨國王的妻子在乾陀衛江抵抗,蔣師仁擊敗他們,俘獲其妃、王子,又俘虜男女一萬兩千人,各種牲畜三萬,五百八十座城邑投降。貞觀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把俘獲的阿羅那順及王妃、子等,俘虜的男女萬二千人、牛馬二萬餘送到長安獻俘就,唐太宗封王玄策為朝散大夫。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3、 大明時期:大明時期的外交家主要體現在經營海陸絲綢之路兩條線,首推鄭和。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鄭和,明朝著名航海家、外交家,指揮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航母編隊"——大明寶船艦隊七下西洋,打通海上絲綢之路,所到之處帶去的不是戰爭和征服,更不是漫天飛舞的巡航導彈,而是滿滿的善意和公平交易的誠信。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大明另一位外交家,與鄭和齊名卻很低調的陸上絲綢之路鞏固者——陳誠。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陳誠,字子魯,號竹山,江西吉水人。曾經五次奉命出使西域,主要是與中亞的帖木兒帝國建立友好關係,他遊歷了中亞十八座城市,再度勘察了西行路線,山川河流,地形地貌,物產民生,回國後所著《西域行程記》和《西域番國志》兩書,其中《西域行程記》主要記載萬里西行沿途地形地貌居住地等,《西域番國志》則記載西域各國十八座城市的風貌。陳誠的出行帶動了明朝和中亞穆斯林國家的交往,中亞各國先後派出多達三百人的使團來到明朝,確定了與明朝的朝貢關係。大明與西方的路上絲綢之路終點知道如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大明雄風,直追漢唐!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綜上所述,行者認為,為何強大的外交家多出自強漢、盛唐、大明?皆因母國實力強大,國人才有底氣。國民黨時期也有很多傑出的外交人才,但是默默無名,美國總統羅斯福說過,不是你們英語不好,也不是你們能力不強,而是你們國家太弱。為什麼新中國的外交家能夠披荊斬棘,勉力前行,無往不勝,因為他們的背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強大的中國,還有一支世界上最強的輕步兵——中國人民解放軍。

弱國無外交,怪不得歷史上的外交家都出在這幾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