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林徽因跟祖母一起生活了7年,她母親為何不能教養她?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沒有比這更能形容林徽因美好的詩句了,她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奇女子,是建築才女,是民國名姝,但她的人生並非我們看到這般順風順水。

在童年時期,林徽因便一直生長在祖母膝下,如同家規森嚴的大宅門一般。林徽因跟祖母一起生活了7年,可徽因是有母親的且在世,為何她沒有同母親住在一起呢?她母親為何不能教養她?

林徽因跟祖母一起生活了7年,她母親為何不能教養她?

她的生母何雪媛是個來自浙江嘉興的美人,當地富裕人家的女兒,吃喝不愁,也沒有刻意學習什麼琴棋書畫,再加上她在家中排行最小,脾氣很是嬌縱,處理人際關係上也欠缺技巧。

林長民有一大太太葉氏,與林長民是門當戶對指腹為婚,只不過他們感情很淺,結婚後沒幾年葉氏就撒手人寰,沒能生育孩子。

由於髮妻不能生育,林長民這才又娶了相貌姣好的何雪媛。何雪媛只看見了林家的富貴顯赫,看不見這個環境背後的矛盾,進門後她給丈夫提供不了精神價值,便被當做生育機器,可惜生下的三個孩子只大女兒一個人平安健康長大。

之後林長民再娶三夫人程桂林,將自己的第二個夫人拋到了腦後。她雖然不受寵愛,但是作為林家第一個孩子的林家長女小徽因卻很受父親和祖母重視,祖母擔心何雪媛將女兒帶壞,就自作主張的將孫女接到自己房中,這一照顧就是七年。

林徽因跟祖母一起生活了7年,她母親為何不能教養她?

祖母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何雪媛雖然漂亮,可是卻大字不識,又不會女紅,從小嬌生慣養刁蠻任性,她不理解林家上下那種讀書人的教育方式,不能夠給自己的女兒提供一個文學氛圍,她不懂,更沒有人來教導她。

何雪媛一天天在這個書香門第裡煎熬著,特別是眼看著女兒被婆婆帶走後,她感覺到更加的崩潰無助。她只能將自己的這些脾氣發洩到自己的親生女兒身上,兩個人本來相處的時間就不多,一見面何雪媛便要對女兒發脾氣。

小徽因確實愛母親,但是又不能接受母親這樣暴躁的發洩行為,她既要在祖父母和父親面前乖巧伶俐,做一個備受寵愛且知書達禮的大家閨秀,又得在母親面前做一個讓她滿意的聽話出氣筒。

這個時候她只不過是六七歲年紀的小女孩。雖然背後有著顯赫的家世,可是她卻活的如履薄冰,被迫放棄天真學著察言觀色,學著用大人的眼光看世界。

林徽因長大出國後,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親情關係,她曾在給友人的信中說道:“我知道自己其實是個幸福而走運的人,但是早年的家庭戰爭已使我受到了永久的創傷,以致如果其中任何一點殘痕重現,就會讓我陷入過去的厄運之中。我自己的媽媽把我趕進了地獄,這搞得我筋疲力盡並深受傷害,到我臨上床時真恨不得去死或從來沒有出生在這麼個家庭過。”

林徽因跟祖母一起生活了7年,她母親為何不能教養她?

這樣一對彆扭的母女,其實還是彼此相愛著的。在林長民去世後,此時徽因仍然在國外求學,何雪媛雖然內心悲痛,可是還是以女兒為先,忍住悲痛拒絕讓女兒回國。

雖然說何雪媛在一些小事上有些斤斤計較,但是她還是深愛著自己的女兒的。她明白此時的中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如果一個弱女子貿然回國,這個危險係數實在太高,雖然思女心切,但她選擇故作堅強。

儘管徽因也經常在書信中抱怨自己生母,但林徽因嫁入了梁家後,卻依然將母親帶在身邊。就算是婆婆反對,她也沒有放棄照顧生母。所幸梁思成也是一個溫和懂理的人,他深切地明白妻子對自己母親的親情,一直在妻子身旁與她一同照顧岳母。

雖然說這對母女錯過了最為黃金的童年相處時刻,但這並不能代表她們之間就沒有了親情,她們有著彆扭但是又堅韌的感情,就好像如今大多數彆扭的母女一樣。

參考文獻:

[1]費慰梅,《林徽因與梁思成》,1997,中國文聯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