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除了正統十二帝,清朝還有一皇帝:僅在位3天,卻讓西方列強不滿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從努爾哈赤開始,到溥儀宣佈退位,整個清朝歷史,長達二百七十多年。在這當中,正史當中記載的,共有12位皇帝。鮮為人知的是,除了這12位皇帝之外,還有一人,未被載入正史,不過嚴格說起來,他也算是清朝的皇帝之一,在位時間僅僅3天,在我們現在看來,他的帝王之路,更像是一場鬧劇。

除了正統十二帝,清朝還有一皇帝:僅在位3天,卻讓西方列強不滿

晚清年間,社會動盪不安,全國除了清廷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之外,幾乎所有人都在尋求變革指法。在這種情況下,“戊戌變法”運動便應運而生了。事實上,在此之前,清廷已經把中國帶入到了積貧積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中。受困於長期的閉關鎖國政策,中國和西方列強之間的差距,是越來越大。漸漸地,割地、賠款,似乎已經成了清廷處理外交事務的主要方式。這種情況,讓中國很多讀書人,都看不下去了。

除了正統十二帝,清朝還有一皇帝:僅在位3天,卻讓西方列強不滿

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愛國人士,開始上書請求光緒皇帝,極力要求清廷進行整治變革,向西方列強學習,希望中國也成為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在變法開始之後,光緒皇帝是信心滿滿,他甚至幻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要中國重現“康乾盛世”時候的場景。更為重要的是,這場變法,在一開始也得到了慈禧老佛爺的默許。

除了正統十二帝,清朝還有一皇帝:僅在位3天,卻讓西方列強不滿

不過,隨著變法的深入,清廷當中的一些掌權人漸漸發現,如果這場變法運動真的持續下去,那麼自己的私人利益,便受到了極大的損害,這當然是不被他們所允許的。就這樣,在這一撮人的鼓動下,慈禧終於對這場變法運動下達了“封殺令”,並且還囚禁了當時的光緒皇帝。著名的“戊戌六君子”,就是在這個時候就義的。於是,這場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以失敗告終。由於從實施到結束,時間差不多為一百天,因此這場變法,也被稱為“百日維新”。

除了正統十二帝,清朝還有一皇帝:僅在位3天,卻讓西方列強不滿

通過這次運動,慈禧對光緒皇帝是徹底失望了。她沒想到,自己寵愛的光緒皇帝,竟讓揹著自己做出了有損皇室利益的事情。想當年,還是慈禧親自一步一步把他培養成皇帝的。就算他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也不能做出讓她如此心寒的事情來啊!悲憤之下,慈禧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廢掉這個不爭氣的皇帝,另選一個皇室弟子登基。

於是,慈禧找來了自己的心腹大將榮祿,想聽聽他的意見,兩人經過簡單的商議,決定扶持端郡王愛新覺羅·載漪之子,年僅15歲的愛新覺羅·溥儁。按照輩分來說,這溥儁,還要叫慈禧一聲“姨姥姥”。光緒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899年,慈禧太后頒佈了一道懿旨,旨意就是把溥儁過繼給同治皇帝,封他為“大阿哥”。之後不久,慈禧又召集了諸位大臣,向他們宣佈了這件事。當時老佛爺的話,沒有人敢不聽,因此大家都只得順從。

除了正統十二帝,清朝還有一皇帝:僅在位3天,卻讓西方列強不滿

就這樣,慈禧決定,次年就將立溥儁為帝,讓光緒進行“禪讓”,改元為“保慶”。可讓慈禧沒想到的是,他的這一做法,卻激情了國內外諸多人士的不滿,尤其是各國公使,向清廷提出抗議。原因很簡單,在這些人眼中,光緒皇帝更加開明,他們都願意和這樣的人打交道。而在此之後,恰巧又爆發了八國聯軍進犯中國的事情。慈禧這時,又帶著光緒西逃,這事就被耽誤了。

除了正統十二帝,清朝還有一皇帝:僅在位3天,卻讓西方列強不滿

等慈禧再回到北京的時候,便以縱容義和團為由,將其溥儁拿下皇帝位,算起來,他才做了三天的皇帝。

這場“換帝風波”,其實就是慈禧和頑固派導演出來的一場鬧劇。而主人公溥儁,甚至歷史上都沒有承認過這個皇帝的存在。事實證明,清廷任何的掙扎,都逃不過滅亡的結局,縱使換了皇帝也一樣,無非是滅亡時間早晚的事了。

參考文獻:《清史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