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哈佛图书馆凌晨坐满人:90%的人当年相信过这些谣言

你是否曾相信过谣言呢?

相信不少朋友都曾经在生活中或朋友圈里看到过不少谣言,有的一眼能看破,有的却以假乱真。

余秋雨曾说:

谣言和谎言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市场?按照正常的理性判断,大多数谣言是很容易识破的,但居然会被智力并不太低的人大规模传播,原因只能说是传播者对谣言有一种潜在的需要。

有人喜欢说谣言止于智者,但有时候造谣者把谣言编得太“真”了,即使是聪明人也很难分辨出个结果。

其实,很多我们曾经深信不疑的事,其实都是谣言。

哈佛图书馆凌晨坐满人:90%的人当年相信过这些谣言


有一句话大家肯定都读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不少人都曾坚信这句话,认为努力是成为天才的唯一条件。

事实上,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比99%的汗水都重要。

网上曾经流传过这么一则故事,就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发明了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尽管是个物理学大师,但他小的时候并不聪明,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甚至在小学数学的考试中,他只考了1分。


哈佛图书馆凌晨坐满人:90%的人当年相信过这些谣言

幼年爱因斯坦

而他能有后来的成就,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

其实,爱因斯坦小时候数学确实只考了1分,但德国的考试成绩划分是6分制度:1分是优秀、2分是良好、3分是中等、4分是及格、5分是不及格、6分是差。

所以,爱因斯坦一直都是天才,从小学开始就是最优秀的那一类人,根本不存在什么笨小孩逆袭的剧情。

如果有人看到这个谣言之后,懂得踏实努力地学习,那倒也是一桩好事。

可惜大部分人都是一边转发这篇文章,一边在心里沾沾自喜:我看爱因斯坦也不过如此嘛,世上果然没有真正的天才。

哈佛图书馆凌晨坐满人:90%的人当年相信过这些谣言


龙应台曾说过: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

一个城市发展的如何,是否真心地为市民服务,不是看高楼大厦,而是看下水道建设的如何。

因为高楼大厦人人都看得见,而下水道却未必。

这几年,网上一直有一个说法:青岛这个城市从来不会发生内涝,原因就是当初德国人在青岛建造了一套完美的下水道系统。

哈佛图书馆凌晨坐满人:90%的人当年相信过这些谣言


据网传,青岛的下水道都是当年德国占领青岛的时候修的。

青岛的城建工人在整修下水道时,发现有零件损坏,找不到合适的替换品,只好向德方求助。

德方回复说:在损坏的零件周围三米范围内,就能找到油纸包着的替换零件。工人们按照他说的去寻找,果然在附近的一个小巷子里找到了一个油纸包。

有人评论:这可是德国百年以前修建的下水道,我们国家到现在都没达到这个技术,真是可悲.

他们将青岛雨季不害涝的原因全都归到德国造的下水道上。

事实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时至今日,青岛保留下来的德国造排水系统连3公里都不到,只占全市排水系统总长的千分之一。

青岛在防汛方面之所以如此成功,一是源于青岛市独特的地形特点,二是源于其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

归根结底,还是中国人在这方面下了苦功夫,才有了从不内涝的青岛。

外国的月亮并不会更圆,德国的工艺固然值得佩服,但中国人也有着自己的匠心。

哈佛图书馆凌晨坐满人:90%的人当年相信过这些谣言


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一直是许多学子心中的学术圣地。

为此,曾经也有好事者借此说了一些谎言。

比如,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通宵开放。凌晨4点,仍座无虚席,很多学生在图书馆里通宵学习。

甚至,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壁上,还写着二十条训言:

1.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2.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3.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4. 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5. 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6.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7. 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或许是因为这些谎言太励志,许多人都坚信哈佛的图书馆就是如此。

后来,网上有哈佛学子指出,网上流传的这张灯火通明的照片,根本不是哈佛大学的图书馆,而是华盛顿大学。

哈佛图书馆凌晨坐满人:90%的人当年相信过这些谣言


哈佛各个图书馆的墙上也没有像文中写的那样贴满各种励志名言。

而且,哈佛共有八十家大小图书馆,只有一家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24小时,其他图书馆都在0点前闭馆。

哈佛图书馆凌晨坐满人:90%的人当年相信过这些谣言


关于哈佛图书馆的想象和杜撰,虽然看起来很励志,但那种勤奋并不靠谱。

真正会学习的人更喜欢该学时集中精力学,该放松时好好玩。

一个会合理安排时间的人,是不会天天熬夜的。

哈佛图书馆凌晨坐满人:90%的人当年相信过这些谣言


生活中,还有一种谣言。

它不是那种有心人故意传播的谎言,而是一种对人对物的刻板印象。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时读的专业是考古学,后来不断努力,成为了一名考古学者。

他曾经和我说:“现在许多人都会考古有一种印象,认为我们就像那些小说里写的一样,每天都活在惊险刺激里。”

关于这点,我也深有体会。这几年,悬疑盗墓类小说风靡一时,我也曾经误以为考古就像小说里写的那样,摸金寻宝,惊险无比。

事实并非如此。

今日头条上,有一名创作者——考古系大师姐,就曾解释过这种误解。

哈佛图书馆凌晨坐满人:90%的人当年相信过这些谣言


她也是一名从事考古研究的学者,常常在网上分享自己的考古心得和成果,解答网友对考古的疑惑,消除他们对考古的误解。

她说:考古从来都不是大家看到的小说里面的样子。

有人问她,小说里和实际考古工作的区别是什么?

她回答:小说情节纯属虚构,他们的考古工作,不会像小说里那样惊心动魄,对他们来说,考古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保证安全。

哈佛图书馆凌晨坐满人:90%的人当年相信过这些谣言


而且,她还表示,考古工作者和正常人一样,也有着自己的烦恼,比如要写很多考古报告、经常出去工作难以照顾家庭。

哈佛图书馆凌晨坐满人:90%的人当年相信过这些谣言


有时候,她也会打趣自己的专业。


除了考古之外,大师姐平时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人,工作时认真,生活中却很活泼,也经常和粉丝互动逗趣。

她是个猫星人爱好者,闲下来的时候,她会喂喂研究院里的猫,她还打趣道:敦煌研究院已经被猫星人收复了!



哈佛图书馆凌晨坐满人:90%的人当年相信过这些谣言


哈佛图书馆凌晨坐满人:90%的人当年相信过这些谣言


还有一次,学院突然安排大师姐给游学的中学生当临时导游,讲解西安城墙。为了完成这份差事,为了给学生好好讲解,大师姐熬夜苦读到半夜。可以看出,她在工作上,也是一个极其认真负责的人。

哈佛图书馆凌晨坐满人:90%的人当年相信过这些谣言


其实,就像许多人会对考古有误解,生活中,我们也对很多事物有着刻板的印象。程序员就是穿格子衬衫、老师就是要温柔端庄、做研究的人就是严肃古板、天才就是不需要努力……

正是因为我们对这些事物有着误解,才会让谣言泛滥。

破除谣言最好的方法,就是扩大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闻。见识多了,自然就不会相信谣言了。

而扩大眼界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多看。

正所谓“吾生有崖,而学海无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而这个世界太宽广,我们难以全部探索。这种时候,借别人的眼睛来看世界,就是最好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